買牛排要注意什麼?一定有不少朋友發問,市面上那些便宜的牛排肯定是合成牛排,但價格高昂的牛排就一定是原切牛排嗎?
然後再想到自己去吃的那些自助牛排,價格不算高,但是牛肉的味道吃起來和自己買回來的牛排差不多,這些牛排真的沒問題嗎?
如今市面上的牛排,從種類到包裝,再到牛排的價格,五花八門,有包裝精美的,有包裝簡陋的。雖然部分牛排會在包裝上說明這是整切或是原切,但商家最喜歡打擦邊球,以及玩文字遊戲,真要分辨牛排是真牛排還是合成牛排,關鍵還要看牛排包裝上的這3個字。
配料表上的「卡拉膠」
我們在選購牛排的時候,一定要先看看食品的包裝。除了仔細查看生產日期是否新鮮以外,還要注意看牛排的配料表,牛排的組成部分全都標註在這裡。如果是真正的原切牛排,配料表上一般是牛肉,或是具體到牛肉的某個部位名稱。
如果是合成牛排,配料表上一般會寫上這3個字——「卡拉膠」。一般出現這3個字的牛皮,都是合成牛排,即使它的包裝上寫著是原切牛排,但只要有卡拉膠,就說明這牛排是合成牛排,並非原切或整切牛肉。
什麼是「卡拉膠」?
卡拉膠這東西,我們並不陌生,因為這種食品添加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出現,比如說酸奶,就有卡拉膠的身影,甚至貓吃的貓罐頭裡,也有卡拉膠。這說明,卡拉膠是可以食用的。
卡拉膠又被稱為麒麟菜膠、石花菜膠,因為這種食品添加劑是從紅藻類海草中提取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因為具有粘合性,粘稠的質地很適合用來製作肉製品、罐頭、果凍、軟糖、八寶粥、銀耳燕窩、羹類食品。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卡拉膠,屬於「可食用級別」的卡拉膠,或者叫非降解卡拉膠。正是因為合法,而且被食品工業廣泛應用,所以我們才會在市面上看到那麼多合成牛排。卡拉膠可以把小塊牛肉粘合在一起,讓原本只是邊角料的牛肉重新變成一整塊牛排。
雖然卡拉膠對人體不會造成什麼危害,但添加過量的話,肉類的味道和口感也會大大下降,牛排肯定不會比原切牛排更好吃,所以一般廠商不會在合成牛排上添加太多卡拉膠,要不然牛排吃起來味道不好,食客們肯定會去尋找其他便宜美味的牛排來代替。
可以放心吃合成牛排嗎?
再回到合成牛排身上,既然想要少花錢,那你買到的肯定是合成牛排。有些人會認為,反正合成牛排的味道和原切牛排差距不大,澆上黑胡椒醬,吃起來都是牛肉的味道,買合成牛排未嘗不可?
這樣的想法很普遍,也沒錯。只不過要注意,合成牛排一定要做熟了吃,不能像原切牛排煎烤到五分熟或七分熟就食用。原切牛排保證牛肉在內部基本上無菌,細菌只在牛排表面,因此原切牛排只要煎熟表面就能達到殺菌的效果。
但合成牛排屬於重新組合牛肉,在重組的過程中,細菌有極大可能已經出現在合成牛排的內部,之後完全可以在牛排裡大量繁殖。如果這時候沒有把合成牛排完全煎熟,就會有不小的食品安全隱患。
和合成牛排相似的食物,就是漢堡肉、雞塊等,也是利用拉卡膠,將碎肉重新粘合在一起,做成新的食物。對這些重組肉類的食用建議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烹飪到全熟,確保熟透了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