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連日來,「江蘇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成為網民議論的話題。記者從義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今年以來,義烏也曾出現市民因蜱蟲咬傷而感染髮熱伴血小板減少布尼亞病毒的案例(以下簡稱發熱伴布尼亞病毒),目前已全部治癒出院。
「怪病」纏身 難治癒
6月底,家住義烏後宅街道的老方突然出現持續高燒,體溫高達38.8℃。老方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扛一扛就過去了,但高燒一直不退,還出現了體寒、拉肚子、食欲不振等情況。起初,老方進行了抗感染、消炎等治療。經過幾日治療,他的病症並沒有得到緩解。
老方又來到義烏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根據血液檢驗報告顯示,老方白細胞只有1.12×10^9/L【成人正常值:(4.0~10.0)×10^9/L】,血小板也已經掉到了58×10^9/L【正常值:(100~300)×10^9/L】。「綜合病人的居住環境、症狀表現、檢查指標,我們高度懷疑是『發熱伴布尼亞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蜱蟲病』。」義烏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樓蓮青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圖源:視覺中國
隨後,老方的血樣第一時間被送往市疾控中心檢測,被確診為感染髮熱伴布尼亞病毒。經過近10天的治療,目前老方已治癒出院。
蜱蟲叮咬 嚴重可致死
蜱,俗稱蜱蟲,民間也有「草爬子」「狗豆子」「牛八腳」等稱呼。蜱是一鐘體表寄生的吸血節肢動物,部分種類可侵襲人體。我國目前有100多種蜱,主要可分為硬蜱和軟蜱。「蜱在沒有吸血時,通常只有綠豆大小,一旦吸飽了血,可與黃豆甚至指甲蓋一樣大。」義烏市疾病中心傳染病防治科主管醫師樓挺介紹。
蜱蟲主要棲息在樹林、草地。喜歡附著到動物身上,目前義烏最常見的蜱蟲品種為長角血蜱、中華硬蜱、鐮形扇頭蜱等品種。樓挺說:「蜱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使人麻醉物質,讓人感覺不到疼痛,被蜱叮咬後,一些人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過敏性反應,當然也有無症狀者。」
蜱可攜帶多種病原體,可以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Q熱、無形體病、巴貝斯蟲病、萊姆病、野兔熱等多種傳染病。我國各地包括浙江省也都發生過因蜱蟲叮咬導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最終因器官衰竭而去世的案例。
圖源:視覺中國
夏季謹防 蜱蟲咬傷
義烏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在野外遊玩時可在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驅蚊液或花露水等;不要隨意在草地上躺臥;進入林區時,最好穿長褲並紮緊褲腿,儘量不要光腳在草叢中走,可穿連帽衣或帶上帽子;野外活動結束後,仔細檢查自己或相互檢查身體和衣物是否有蜱爬上或叮入;此外寵物也要定期進行洗澡,檢查是否有蜱叮入,發現蜱爬上或叮入要及時處理。
「有些市民發現蜱蟲叮咬後就自行處理,如若處理不當,也會使毒液加速擴散。」樓挺說。市民發現自已被蜱叮入後,切勿生拉硬拽,以免將蜱頭部留在皮膚內,更不要用手將蜱蟲捏死;儘量不要接觸蜱蟲體液,如用手與蜱接觸後要及時做消毒處理;發現被蜱蟲叮咬應及時去醫院取出,然後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