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心「奪命」蜱蟲 義烏曾有市民被咬傷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圖源:視覺中國

連日來,「江蘇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成為網民議論的話題。記者從義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今年以來,義烏也曾出現市民因蜱蟲咬傷而感染髮熱伴血小板減少布尼亞病毒的案例(以下簡稱發熱伴布尼亞病毒),目前已全部治癒出院。

「怪病」纏身 難治癒

6月底,家住義烏後宅街道的老方突然出現持續高燒,體溫高達38.8℃。老方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扛一扛就過去了,但高燒一直不退,還出現了體寒、拉肚子、食欲不振等情況。起初,老方進行了抗感染、消炎等治療。經過幾日治療,他的病症並沒有得到緩解。

老方又來到義烏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根據血液檢驗報告顯示,老方白細胞只有1.12×10^9/L【成人正常值:(4.0~10.0)×10^9/L】,血小板也已經掉到了58×10^9/L【正常值:(100~300)×10^9/L】。「綜合病人的居住環境、症狀表現、檢查指標,我們高度懷疑是『發熱伴布尼亞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蜱蟲病』。」義烏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樓蓮青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圖源:視覺中國

隨後,老方的血樣第一時間被送往市疾控中心檢測,被確診為感染髮熱伴布尼亞病毒。經過近10天的治療,目前老方已治癒出院。

蜱蟲叮咬 嚴重可致死

蜱,俗稱蜱蟲,民間也有「草爬子」「狗豆子」「牛八腳」等稱呼。蜱是一鐘體表寄生的吸血節肢動物,部分種類可侵襲人體。我國目前有100多種蜱,主要可分為硬蜱和軟蜱。「蜱在沒有吸血時,通常只有綠豆大小,一旦吸飽了血,可與黃豆甚至指甲蓋一樣大。」義烏市疾病中心傳染病防治科主管醫師樓挺介紹。

蜱蟲主要棲息在樹林、草地。喜歡附著到動物身上,目前義烏最常見的蜱蟲品種為長角血蜱、中華硬蜱、鐮形扇頭蜱等品種。樓挺說:「蜱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使人麻醉物質,讓人感覺不到疼痛,被蜱叮咬後,一些人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過敏性反應,當然也有無症狀者。」

蜱可攜帶多種病原體,可以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Q熱、無形體病、巴貝斯蟲病、萊姆病、野兔熱等多種傳染病。我國各地包括浙江省也都發生過因蜱蟲叮咬導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最終因器官衰竭而去世的案例。

圖源:視覺中國

夏季謹防 蜱蟲咬傷

義烏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在野外遊玩時可在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驅蚊液或花露水等;不要隨意在草地上躺臥;進入林區時,最好穿長褲並紮緊褲腿,儘量不要光腳在草叢中走,可穿連帽衣或帶上帽子;野外活動結束後,仔細檢查自己或相互檢查身體和衣物是否有蜱爬上或叮入;此外寵物也要定期進行洗澡,檢查是否有蜱叮入,發現蜱爬上或叮入要及時處理。

「有些市民發現蜱蟲叮咬後就自行處理,如若處理不當,也會使毒液加速擴散。」樓挺說。市民發現自已被蜱叮入後,切勿生拉硬拽,以免將蜱頭部留在皮膚內,更不要用手將蜱蟲捏死;儘量不要接觸蜱蟲體液,如用手與蜱接觸後要及時做消毒處理;發現被蜱蟲叮咬應及時去醫院取出,然後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焦點

  • 蜱蟲是什麼?為何被稱為「奪命蟲」?夏季要小心提防,別被咬到
    在忽視的情況下,也會危及到生命,比如說蜱蟲。很多人對蜱蟲並不熟悉,但它卻被稱為「奪命蟲」。為什麼蜱蟲如此厲害,竟然會奪命呢?今天就來了解下這種小蟲子。蜱蟲在一些地方又被稱之為牛蝨,經常躲在草叢裡。也有些蜱蟲會寄宿在動物身上,其宿主包含了常見的鳥類、爬行動物等。
  • 小心奪命蜱蟲!12歲女孩上山踏青,被它咬進醫院,醫生警告:千萬別...
    小心奪命蜱蟲!12歲女孩上山踏青,被它咬進醫院,醫生警告:千萬別自己拔!·媒體 為了到風景優美、人少空氣好的地方踏青,很多市民都選擇到附近的山上遊玩
  • 夏季實用防蟲手冊,小心這些「奪命蟲」!
    奪命蜱蟲多位市民身上出現「黑點」進入五月,有多位市民因身上出現「黑點」,來到醫院就診,經診斷,這些「黑點」是深深扎在皮膚裡的蜱蟲。「被蜱蟲咬傷不能自己往下拽,否則口器留在皮膚裡,容易感染。」醫生提醒,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還容易引起疾病,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女子被螞蟻咬傷後兩度暈倒 夏季外出注意這些蟲
    紅火蟻毒囊中有大量毒液,一旦被咬傷,可導致皮膚瘙癢、紅腫、水泡、膿包等,如果水泡破裂,還可引起細菌性感染。嚴重者,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或死亡。因此,市民一旦發現自己被紅火蟻咬傷後,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是局部輕症,可用鹼性溶液,如肥皂水等衝洗,或者塗抹或口服對症的激素類藥物。但如果已經引起循環改變,出現頭暈、出汗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 北京市民遭蜱蟲咬傷夜診難 自己用菸頭將蟲燙出
    本報記者 張永生 攝   遭蜱蟲咬傷市民夜診難  昌平區一居民22日晚被蜱蟲咬傷,自己用菸頭將蟲燙出;醫院回應因晚上皮膚科不上班    本報訊 (記者張永生)6月22日晚9點,家住昌平的龍女士發現腿部叮著一隻米粒大小的蟲子,龍女士懷疑被蜱蟲叮咬
  • 警惕蜱蟲!夏季小心「奪命蜱蟲」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5月底6月初,盱眙宋先生的嶽母和妻弟先後因蜱蟲叮咬不治身亡。6月9日,就在為家人辦喪事時,宋先生又小臂被蟲子叮了一下,留下壓印,由於沒有看到蟲子,宋先生就到當地的衛生所簡單的處理了一下傷口。擔心自己也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病毒,他立刻趕到醫院就行就醫。宋先生來到醫院的時候的症狀是發熱、甚至已經有神志不清、痰中帶血、咳血、和嘔血;已經屬於比較危機的情況,屬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裡面,比較重症的病人。所幸經過抗病毒治療,目前宋先生已痊癒。
  • 提醒:預防蜱蟲,夏季出門要牢記兩點
    到底是什麼蟲子,能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深究一下。它是夏季「奪命蟲」,被咬到,輕則咬傷重則身亡6月初,安徽的一位男子就因為被這種蟲子——蜱蟲,咬傷後不治身亡。但是當他到醫院的時候,症狀更嚴重了,甚至有神志不清和咳出痰血的情況了,可能是因為沒有及時的發現看到蜱蟲,最後卻沒有搶救過來,丟掉了性命。一聲介紹說,人在蜱蟲叮咬後輕則發熱,重則休克、器官衰竭,致死率更是達到了15%,特別是夏天是高發期。
  • 奪命蜱蟲怎麼防?近期多地發生蜱蟲咬人致死事件,疾控專家為你支招
    &nbsp&nbsp&nbsp&nbsp炎炎夏季,各種蚊蟲叮咬導致的疾病也進入高發期。近期,多地發生蜱蟲咬人致死事件,引發市民關注。記者在深圳市疾控中心獲悉,蜱蟲雖然廣泛存在於全國各地,但相對來說城市較少,市民只要掌握好預防措施,就不必太過擔心。
  • 爬山被咬傷口潰爛發炎,醫院接30多名蜱蟲咬傷患者
    張女士立即趕到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經仔細檢查後,張女士被確診為蜱蟲咬傷,醫生幫她清理出蟲子及口器後做了相關治療和檢查,所幸沒有大礙。無獨有偶,25歲的小宋前段時間爬山被三隻蜱蟲咬傷,半個月後三處傷口全部糜爛。他告訴醫生:「我把蟲子摳出來以為沒事了,可實在是太癢了,一癢我就撓。半個月一點沒見好,看起來越來越嚴重,這才開始著急了。」
  • 夏季被蟲咬傷患者驟增 男孩頭皮長「黃豆」竟是蜱蟲
    「今年5月以來,浙江省人民醫院陸續接到5例蜱蟲叮咬引發的重症『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其中1例已死亡。」這幾天,這則新聞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人們在驚呼「蜱蟲兇猛」的同時,也很好奇,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蟲?溫州有沒有蜱蟲?夏季悶熱,還有別的兇猛昆蟲要提防嗎?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義烏出現蜱蟲恙蟲咬人病例 醫生:不要在草叢中坐臥休息
    於是,小郭到義烏天祥東方醫院外科就診。  醫生檢查後發現,這個小黑蟲是蜱蟲,所幸小郭沒有受到蜱蟲感染。  小郭回憶說,那天晚上覺得天氣涼,就把冬天穿的包腳趾棉拖鞋拿出來穿,而這雙棉拖鞋是去年她野外燒烤時穿過的,那隻蜱蟲應該在那個時候就「藏」在了拖鞋裡。  經過專業處理,醫生為她在腳縫中開了一個小切口,完整地取出了整隻蜱蟲。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隨著暑期來臨,不少太原市民帶著孩子到野外玩耍,沒想到一些孩子竟被黃豆大小的蟲子叮咬。幸虧家人處置妥當,找醫生將蟲子「灌醉」後完整取出。最近一段時間,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已接診了3名被蜱蟲叮咬的小患者。省疾控中心專家也指出,盛夏蜱蟲滋生,市民出門玩耍或照顧寵物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多加留心。
  • 市民頻被毒蟲咬傷 專家列常見毒蟲及應對方法
    「近日來,市民被毒蟲咬傷或蜇傷的事件頻頻發生。」7月4日,青島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王主任告訴記者,夏季高溫籠罩,百蟲活躍,每天都會有10來名被咬傷患者前來就醫,而常見的蟲子有蚊子、蜱蟲、隱翅蟲、刺毛蟲等。
  • 毒蟲活躍 送你一份「夏季毒蟲咬傷急救手冊」
    夏季高溫潮溼,正是許多毒蟲活動最為猖獗的時候。每年這個時候被毒蟲叮咬的新聞不絕於耳,這不,前幾天又有報導:有人因為隱翅蟲叮咬,出現休克。細思恐極!那麼南京地區夏季常見的毒蟲有哪些,當受到毒蟲傷害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理,為此記者採訪了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閔仲生,為您奉上一份最全的「夏季毒蟲咬傷急救手冊」。
  • 半個月20多人被咬傷入院,夏季當心「毒物」出沒!
    (原標題:半個月20多人被咬傷入院,夏季當心「毒物」出沒!)「患者入院時右腳腳踝處有明顯的蛇咬傷牙印,腫脹嚴重,疼痛、麻木,好在治療及時,沒有心慌胸悶、復視等症狀。」急診外科值班醫生立即為其完善檢查,注射抗蛇毒血清的同時,配合補液以及抗感染等對症治療,第二天上午複查血常規,各項指標恢復較好,目前周師傅生命體徵平穩。
  • ...馬蜂蜇傷、蜈蚣咬傷、蜱蟲鑽進肉裡……出遊遭遇「蟲蟲隊」怎麼...
    被馬蜂蜇傷、被毛毛蟲刺傷、被蜈蚣咬傷、硬蜱蟲鑽到肉肉裡……其實,在各大醫院急診,蟲咬傷害並不罕見。 在新華醫院皮膚科急診室,每天會接診數例因各種蟲咬而引發的急症,比如毛蟲皮炎、隱翅蟲皮炎、馬蜂蜇傷休克等。特別是近幾年,蜱蟲咬傷和蜈蚣咬傷,在上海也逐漸增多起來。
  • 林妙可被毒蟲咬傷 夏季毒蟲咬傷怎麼辦
    延伸閱讀:被毒蟲咬傷怎麼辦?  1.如被毒蟲叮咬後,出現頭痛、眩暈、嘔吐、發熱、昏迷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  2.被蜈蚣、毛蟲叮咬後,常在被叮咬過的皮膚上形成風疹或水泡。對於風疹,可先用酒精將皮膚擦乾,然後塗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癢而用手去抓,可用燒過的針將水泡刺破,將血擠出,然後塗上1%的氨水。  常見毒蟲咬傷應急處理辦法  1.毛蟲刺傷  處理辦法:要儘可能用膠布或透明膠帶反覆多次粘去皮疹處毒毛,及時用肥皂水或鹼性水溶液衝洗局部,以中和毒素。
  • 青島出現蜱蟲咬傷人病例 患者被咬後傷口黑腫
         市民鄭女士日前爬山回來後,看見腳底有個小黑蟲,她不禁懷疑是不是蜱蟲,左看右看有點害怕,就自己把蟲子摳出來,帶到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檢查醫生確診:這真是個蜱蟲。她成為今年本市第一例蜱蟲咬傷患者。     「預防蜱蟲除了自己小心野外的草叢等危險地帶,很多人不知道身邊的小寵物也是蜱蟲聚集地。」
  • 夏季蚊蟲叮咬高發,小心這些毒蟲!
    近日,記者從市一醫院了解到,7月初至今,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皮膚科就已經接診了近百例被蟲子咬傷的患者,有時候一個晚上就有十幾個患者來就診。被隱翅蟲叮咬差點「毀容」 當隱翅蟲落在身上時,要小心地吹走或者抖落,千萬不要把蟲子拍打、揉搓、壓碎在皮膚上。萬一不小心接觸其毒液,可用肥皂水衝洗患處,中和毒性,並及時到醫院就診。白蛉是叮咬最多的蟲子「來門診看病的人中,最多的就是被白蛉叮咬而引起丘疹性蕁麻疹的病人。」市一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鍾劍波告訴記者。
  • 市民頻被毒蟲咬傷 專家列常見毒蟲及應對方法(2)
    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被蜱蟲叮咬,如何處理很關鍵。據悉,曾有人被蜱蟲咬傷後,通過外科手術割掉皮肉以除去蜱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