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2020-08-18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

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現在女兒劉倚帆去年已經幸福的走進婚姻殿堂,在沃頓商學院MBA畢業的女兒同樣出色的事業女性。看到白髮蒼蒼的劉墉挽著女兒幸福的瞬間,豁然明白,這些年他對兒女的用心之深,那一封封家書,是寫給孩子們,也是寫給整個家庭的成長烙印。

2019年9月劉墉女兒婚禮

有幸在我大兒子12歲,小兒子3歲的時間階段,讀了是劉墉在女兒十歲時出版的一本寫給女兒的《劉墉家書:做個快樂讀書人》。

讓我們看到劉墉對女兒的細膩溫情,也讓同年齡段的家長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並不是只呈現在大道理大是大非之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一處細節,在每一件大事小情處的轉折之處。


01、性格的教育:塑造彈性

「如果完全不逼她,她是不是一樣知道每天把功課做好?」

這讓讀者們家長們歡天喜地,如何不做虎媽虎爸,就可以教出出色的孩子?當讀完這本《劉墉家書:做個快樂讀書人》。我們才明白:教育,體現在處處細節之時,恰到好處又順其自然。

劉墉家裡突然來了很多人,五口之家變成了十四口人,家裡突然人員的增加這種情況,我們家裡可能經常會遇到。但是作為父母,即希望可以熱情款待親戚朋友,又希望孩子可以不耽誤功課,繼續保持平日的學習習慣。

因為大人也比較矛盾,經常對孩子也就放任自流,等親戚朋友走了,再讓他們收心學習。

但劉墉對女兒的教導方式完全點亮了父母們的智慧之光,他對女兒說:你將來可能出去住校、可能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希望你能有最大的彈性,使用各種的狀況。

劉墉和女兒小帆

劉墉還講了他的兩次特殊時期的感受,小時候劉墉經常代表學校演講,他的老師訓練的方式很特別,帶他去學校福利社,很多學生買東西、吃東西的地方,讓他在當中正兒八百的演講。

只為克服因為環境就分心,怯場的問題,後來劉墉受益匪淺,學會了即使在最吵鬧的環境,仍然保持冷靜。

這樣的經驗,日後劉墉在電視臺工作,在吵鬧的辦公室和時間爭分奪秒寫稿子帶給他很大的好處。

我們經常給孩子製造安靜平和的環境來保證他們的學習質量,但假如在意外或者特殊環境,會造成孩子們對環境的挑剔易怒。

如果借著家裡來客人的時機,教會孩子適應環境,嘗試在吵鬧的環境中保持冷靜,也是一種人生磨練學習,這是家長的大智慧,也是引導孩子思維廣義而非狹長的好時機。

02、挫折教育:保佑用功的人

劉墉是作家也是畫家,兩個孩子一路順利考上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學業有成必定成功大於失敗吧,但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起點越高的人,參加比賽越多的人,對挫折教育越重視。

劉墉的女兒參加鋼琴比賽,曲目準備的並不充分,但他還是給女兒大大的鼓勵,不管結果如何,比賽的過程還是要好好享受。

劉墉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每次的美術比賽都會參加,但是一直到高中都沒有得過一次獎,但依舊每次都參加,把比賽當做練習就行了,不要期望太高,就不會有精神壓力。不斷參加,不因為挫敗而失去信心。

女兒的鋼琴比賽出成績的那一天,劉墉和妻子特意把電話線空出來,等待舉辦方的通知電話。然而到睡覺時間,也沒有接到喜訊,女兒落寞的道了晚安。


劉墉為女兒寫了這封信,告訴她,來比賽的小朋友很多都要練琴6小時以上,如果每個人都拜同一個神,到底神會保佑誰呢?

當釋然,是會保佑那個比較用功的人。

每天六個小時和每天一個小時練琴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想拿獎,努力就可以了。倘若失敗了,就要祝福那個練的用功的小朋友接到獲獎電話,為他慶祝歡呼。

很多家長帶孩子參加比賽,失敗的孩子會受到父母的苛責,不夠刻苦、不夠努力,失敗是註定的。這種說法是過早的給孩子下定義,讓孩子心存內疚,越來越不自信。

假如可以客觀的對待比賽,客觀的探討「平均用功時長」,客觀的告訴孩子做到什麼標準,就會得到什麼結果,那麼下一次比賽前,可以自己平衡一下努力程度。

成功或者失敗都只是暫時的結果,關鍵是激發孩子學習的的原動力,能夠平衡賽事的水準。挫折常態,也是必經之路,只有理解挫折,才會明白如何走向成功。

03、生命的教養:善待和約定

在《劉墉家書:做個快樂讀書人》裡,最讓我動情的幾篇文章,是劉墉對女兒有關生命的教育。這方面是在育兒書籍裡很難見到的內容,但對於人的成長來說,又是最可貴而被忽視的內容。

劉墉一直把母親在一起生活,母親91歲步履蹣跚,女兒才不到十歲,年齡相差懸殊的第一代和第三代,孩子對老年人有不理解和不耐煩。

在一個傍晚媽媽喊吃飯的時候,女兒快步跑回屋子,劉墉喊住女兒給奶奶拉著門帘,女兒嫌棄奶奶走的太慢,嘟囔著太餓,有些不耐煩。

劉墉寫了這一封信給女兒,講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中國諺語,娓娓道來人是如何變老,還細細道來老年人的種種心態,對兒孫的留戀和不舍,很多時候在我們嫌棄老年人的礙眼,但對於他們來說,只希望多看我們一眼,每一眼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每個人都會變老,如此愛的爸爸媽媽也會變成老態龍鍾,伴著尿騷味,伴著磨磨蹭蹭。孝順是一代告訴一代的情感延續和理解,一個人是否懂得感恩和孝順,不是知識灌輸的結果,而是從小家庭薰陶的下意識習慣,行知確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這本書中有一封家書,叫做《當家裡失火的時候》是劉墉講給女兒的火災安全教育。但其實作為父母,我還真的沒有和孩子想過這個問題

假如家裡失火,在逃生後,沒有看到家人,該不該重新衝進火災現場尋找親人?

某一天,他特意指著對面人家的石柱對女兒說:「如果咱們家失火,你一逃出來,就要到這個石柱子等著,千萬別亂跑。」

這看起來是未雨綢繆,但一般父母很難想到,只因劉墉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家著火,當時父母得知消息從外趕回來,衝進火光中去救睡在二樓的孩子,結果全部喪生。但其實孩子早就跑出來,正在街對面街角處。

這種新聞慘劇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大多刷到新聞,一看了之。但劉墉能夠想到第一時間和女兒接受別人的教訓,去提前交代好意外下的安排,這是一種理智的生命教育。

其實劉墉在13歲時家裡發生的意外也有關係,家裡突然發生火災,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許多珍藏的物品都被焚燒殆盡。


劉墉一家四口

「第二天回去,一大堆人把我們存下的一點點值錢東西都挖走、搶光了。」

有兩年,他們只是住在一間「草房」裡——他母親在廢墟上頭蓋了一個小草棚。「住進草棚的第二天,母親燒了一鍋紅燒肉,我覺得是這輩子吃到最好吃的紅燒肉。」

這次的意外之災,也助力了劉墉的樂觀個性。

「我們可以把那醜惡的回憶化為一種美麗,把所有的傷痛化為一種毅力。物不經冰霜則生亦不固,人不經憂患則德惠不成,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的過往經歷,對生活的處處警惕,也許在合適的時機應該傳授給孩子,因為你不知道,某一的談話或者提前約定,在生命遭遇危險和變故時,有可能是拯救生命的唯一機會。

寫在最後


這本《劉墉家書:做個快樂讀書人》,通俗易懂,一個下午就讀完了。假如做到劉墉對待女兒的家庭教育程度,其實也不難,但正因不難,幾乎不需要任何知識點,只需要用心、用愛、關注,才顯得普通父母的粗糙和差距。

人生處處是課堂,如果父母有心,不必去專門學習課程,能夠像劉墉一樣,在家裡,每一件小事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並給予積極正向的交心指導。不必焦慮、不必陪寫作業大呼小叫,就可以耐心溫暖的陪伴他們做快樂的讀書人。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 叛逆兒子上哈佛,嬌寵女兒上沃頓:劉墉「奇怪」教育經後有大智慧
    劉軒女兒出生時,兒子已經17歲,女兒又是出生在美國,綜合各種因素,劉墉對待女兒的教育,走的卻完全是另一條路。教育女兒劉倚帆,劉墉考慮女孩心思細膩,感情又相對脆弱,因此更加注重方法,讓她自己把握生活,而原則問題則堅決不放任自流。
  • 兒子上哈佛,女兒上沃頓,劉墉的教育方式,隱藏哪些智慧
    如果孩子身體差,還可以通過調整飲食、運動等方法來提高身體素質,但談到怎樣教育孩子,就讓很多人開始頭疼。光講大道理孩子聽不進去,可總是罵孩子,自己又不捨得。還有的家長認為,以前大家從來不會特意關注如何教育孩子,大家不也一樣順利長大了,因此就也有不少父母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比較大意。
  • 「華人之光」劉墉怎樣教育兒子為哈佛博士,教育女兒進入哥大?
    實際上,自己考零分,那麼也是有這個實力可以考到A的。劉墉在面對孩子暫時的落後和叛逆的時候,並沒有按照傳統教育方式來逼迫孩子學習。因為他明白,嚴格的教育方法的確有它的好處,但是有時候卻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有時候,智慧跟方法相比,是一個更高的層面,它注重的是根據不同情況,不同人採用不同的方法。簡而言之,劉墉在教育方面的智慧可以說就是「因材施教」。前面也說到了劉墉還有一個女兒,並且這個女兒比兒子還小17歲。
  • 作家劉墉:兒子上哈佛,女兒上沃頓商院,他有何教育秘訣
    而對待女兒和兒子,他卻持有不同的教育態度,對女兒寬宏大量,放鬆式教育,對兒子卻嚴格強硬,是一位標準的「虎爸」。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看似奇怪,不符合常規,因為一般大多數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會對女兒管教得比較嚴格,對兒子較為放鬆,而劉墉卻反其道而行之。
  • 劉墉給女兒的28封信:好的家庭教育在生活細節裡
    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他的女兒劉倚帆14歲獲美國「總統獎」,並獲得沃頓商學院MBA學位。他為兩個孩子寫的「家書」,出版了很多書籍,讓無數的父母學到了教育方法。劉墉還講起在在餐館打工的同學說,如果有客人態度不好,頤指氣使,就會在菜裡吐口水。還有個領事館的朋友有: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動物園的動物。他只要敲,我就裝作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煩,給他刁難。
  • 劉墉:如何教育孩子
    劉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用傳統的中國強權式教育來改造「兒子」。首先,劉墉給兒子制訂了嚴格的生活制度:嚴格作息,不準偷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還要自己做飯。劉軒在母親身邊嬌生慣養,突然被父親強權管制,自然很不習慣,但劉墉並不因兒子的淚水而軟化,堅決將強權式教育進行到底。
  • 作家劉墉教子有方,兒子哈佛博士畢業,女兒高中第一名進入哥大
    儘管兒子頭上是雪,身上是泥,劉墉看到兒子的樣子,高興地看到孩子在勞動中成長。兒子有時害怕什麼,父親就逼著他接觸什麼,比如,兒子怕昆蟲,父親就把他帶到大自然中,與昆蟲來個親密接觸;兒子英語口語不好,怕與人交談,父親同樣用「逼」的方法。在外出遊玩時,父親故意忘記線路,讓兒子去問路,買門票、買飲料的任務也是交給兒子去完成。
  • 劉墉:我整理了一生的親子教育心得,總結出這40條
    文 | 劉墉很多人看完我寫的《高效能養育》,以為我是一位雞血媽媽,其實我不是。我平時除了給暖暖一些學習方法,也不會要求她把每一分鐘都用在學習上,生活還有很多其他的樂趣。我不喜歡強壓孩子,但我還是會跟同齡孩子的家長討論,向有經驗的父母學習,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來自於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劉墉老師。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考進哥大,劉墉的「教養智慧」值得學習
    那麼劉墉究竟是用了怎樣獨特的教育方法成就了這一雙有著優質「徽章」的兒女呢?思考了一段時間的劉墉,決定採用中國式的「強權」教育方式來教育劉軒,他為兒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安排和生活制度。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自由的劉軒卻說:二十一年來,我討厭他的嚴加管束,二十一年後,我感謝他的寬宏大量。我該起飛了,卻莫名其妙地有點捨不得。劉軒說,自己就像只風箏,爸爸就是放風箏的人,是爸爸的正確牽引,使自己乘著風勢,越飛越高,鑄造了自己的健全人格。
  • 劉墉兒女教育有別:重女輕男 疼女兒逼兒子
    我之後主動給劉墉在臺灣的水雲齋發電子郵件,希望能聯繫到劉墉,洽談出版事宜。這樣相互溝通、互換信息,再後來邀請劉墉老師來北京,然後在一起閒聊、喝茶的時候決定把這本書的大陸首發版權授給我們。也是「好書」多磨,我們圖書出版中心的幾個人一起策劃、商量,從內文排版到封面設計,一直和劉墉老師郵件來往商榷,直到下印廠之前,我們幾個還是一直是忐忑不安的,生怕書裡的彩色插圖顏色給印疵了。最後還是一起去了印刷廠。
  • 劉墉新作 系統講述孩子教育
    臺灣著名作家、勵志大師劉墉在新作《世說心語2:劉墉教育秘笈》中,首次系統地講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該書近日已由接力出版社引進,預計12月初在全國各地上市。  除了各種為人熟知的頭銜,劉墉還是一雙優秀兒女的父親,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主修心理學的博士,女兒劉倚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
  • 兒子是哈佛博士、女兒考進哥大,「華人之光」劉墉如何教孩子?
    劉墉先生,是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精於繪畫,善於主持,也是演講大師。在他的人生中,最令人欽佩又羨慕的,則是他有一雙更為優秀的兒女。在對兒子和女兒的教育中,劉墉真正運用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對兒子和女兒分別採用強權式和放養式的教育方法,最初幫孩子們把握好方向,最後任他們自由翱翔。
  • 在「教育」這件事上,劉墉有話說
    如果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案例,那麼這個孩子在他的年齡段,已經有了無可挑剔的「履歷」。然而,學霸級的知識儲備和全面發展的天賦之下,這份履歷卻並沒有讓這個孩子順利通過某名校「幼升小」的面試。她從小在美國長大,接受美式教育,高中時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美國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同樣是個優秀的孩子。然而,在培養小女兒時,他卻沒有使用自己用了18年的成功教育經驗,不僅如此,當周圍的朋友問他是否會用當年教兒子的方法教女兒時,他總是堅定地回答: 「不會!」 「不會!」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劉軒參加《我是演說家》女兒劉倚帆,14歲獲得美國「總統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畢業工作3年後,又考入沃頓商學院,後來成為企業高管。這麼優秀的一雙兒女,劉墉是怎麼教育的?他會給女兒化妝,和女兒一起玩過家家,給娃娃吹頭髮;女兒練小提琴,他就當樂譜架舉著樂譜;培養女兒學習的興趣,就帶女兒一起做科學實驗。女兒從小成績就好。她能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劉墉說,「她有本事這樣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麼話可說呢?」所以對女兒,他主要是放養,給她自由。
  • 兒子是哈佛博士,女兒是哥大學霸,名作家劉墉的育兒理念你學的會
    」在外人看來,劉墉的這句話,像是對孩子的激將法,想讓孩子能夠專心於學業,考出好成績。但是,聽了父親的話,兒子劉軒也暗下心來,約定在每次考試的卷子上都寫滿並拿到真正的零分給他看看,不要讓父親在幹涉自己。當時,劉墉對兒子說:「既然你有能力考零分,就說明你已經有能力考到A了」事實上,不論是考零分還是考個A,都是一樣的道理;考A不容易,考零分也很難。更多的是想不想去學習,以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 劉墉:兒子和女兒應有不一樣的教養方式
    (限1000份,之後恢復原價188元)點擊放大下方圖片選擇相對於的年級,進行搶購~經常聽到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拼媽。但最近卻發現:原來爸爸用起心來,也可以是教育的一把好手。比如,劉墉。劉墉是誰?以前,他被大家稱為「勵志大師」——他是當今文壇最多產、最暢銷、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一幅畫價值百萬,被各大博物館珍藏,更是仁心風骨,捐建學校40所。現在,他被大家譽為「華人家教的典範」——不僅因為他桃李遍布全球,更因他親手培養出一雙優秀的兒女。
  • 劉墉先生的教子經,教育孩子不發愁
    父母婚姻不和,整天在吵鬧中度過;對孩子不管不顧,完全放養;孩子和壞孩子相處,養成一身壞毛病;家長太嚴格的教育,總是按自己的意志給孩子安排一切,從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對孩子提出的想法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一律無情打擊……,這一切的一切,都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讓孩子膽小怕事,沒有自信,或者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等最後孩子崩潰爆發的時候,也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 劉墉親子教育精華《終身教養》上市
    出版方供圖劉墉親子教育精華《終身教養》上市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知名作家劉墉新書《終身教養》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包括「男孩篇」和「女孩篇」,是一套適合「親子共讀的黃金手冊劉墉22歲獲得中國臺灣圖書金鼎獎,其作品銷售超過千萬冊。他以版稅收入在中國大陸捐建了40餘所希望小學,並幫助200多個大中學生就學。同時他也是高校名師,31歲開始在紐約聖諾望大學教書。他還是勵志大師,也是華人家教的典範,被稱為「青少年心靈溝通專家」。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者、知名作家、《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
  • 華裔作家劉墉與臨安有啥關係?他來臨安省親了
    對話劉墉無論去哪裡,中文的美,孩子必須懂。——劉墉1.文字寫太多,會不會耽誤作畫?您比較關注大陸哪些畫家?有影響,所以我是見縫插針,一有機會,就要作畫,走到哪都想畫。你看今天這麼忙,我也要擠出時間畫畫,我的本行是畫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