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帶上黨旗紅】林口縣:小小沙棘果帶動數千戶增收 酸果子甜進...

2021-01-09 未來網

劉長軍介紹,林口將建設集生態、旅遊、產業於一體的沙棘小鎮,沙棘特色產業將成為林口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林業新業態的抓手與突破口,推動林口生態和經濟快速發展。

  未來網林口9月24日電(記者 張冰清)「不去打零工了,我現在在家門口務工還能就近照顧家裡,日常開銷也不用子女倒貼了。靠著沙棘果我們的日子真的甜了!」牡丹江市林口縣鎮東村村民告訴未來網記者。

  走進在牡丹江市林口縣鎮東村沙棘產業示範園,一顆顆橘黃色的沙棘果在陽光下閃耀光芒,掛滿枝頭,變成了甜進老百姓心裡名副其實的致富果。百姓的好日子得益於政府的產業結構調整,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牡丹江市林口縣鎮東村沙棘產業示範園剛剛掛果進入收穫期。未來網記者 張冰清 攝

  小小沙棘果帶動大經濟

  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這顆沙棘果不簡單。

  萬餘畝有機生態沙棘園——則是當地政府為了帶動百姓致富,不斷打造沙棘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的一條讓百姓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林口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林口縣地處森林茂密的老爺嶺和張廣才嶺的峽口處,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稱,因而得名「林口」。結合「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徵,林口縣將沙棘產業作為全縣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

  林口縣林口鎮副鎮長劉長軍望著山坡上200多畝沙棘,心裡滿是歡喜。劉長軍說,「4年前這裡水土流失嚴重,一下雨就受災。現在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不僅退耕還林,還創新種植模式,大面積種植沙棘,並且套種月見草、蒲公英等中藥材,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

  2015年,林口縣委縣政府針對水土流失問題,因地制宜,將沙棘作為全縣重點產業強力推進。他們制定了沙棘產業發展5年規劃,通過發展長期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退耕還林政策引導、種植大戶現身說法等一系列舉措,引導農民、林場職工發展壯大沙棘種植產業。2018年全縣發展沙棘種植達10萬畝,被國際沙棘協會授予「中國冬果沙棘之鄉」金字招牌。

  林口縣把沙棘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增長點來抓,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給予全面支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利用扶貧資金,針對貧困戶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目前,林口縣已成立沙棘種植專業合作社3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引領輻射周邊1000多戶農戶發展冬果沙棘種植面積10萬餘畝,5年內將超過30萬畝,現已進入盛果期的沙棘近2000畝。

  受益者之一就是鎮東村。

  林口鎮鎮東村位於林口縣的東南部,距縣城1公裡,行政區域面積332.7公頃,全村共有460戶,1512口人,黨員29名。有耕地面積2306畝,2019年,村集體年收入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萬元。

  「沙棘是藥食同源的植物,發展的前景非常好,鼓了老百姓腰包,老百姓種植的興趣自然就高。」劉長軍表示,合作社共帶動了213人種植,現在每畝的產量能達到1500斤,管理好能達到2000斤,畝效益能達到7000到8000元左右。

  小小沙棘果走出國門

  近年來,鎮東村黨支部採取「政府引領、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產業發展方式,引進益壽沙棘種植合作社,發展沙棘種植產業。

  還成立了成立了以種植、採集、生產、加工、銷售農副產品及旅遊為一體的「黑龍江省金科沙棘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王小棘」,打造出沙棘茶、酒、油、沙棘木耳、原漿等一系列綠色健康食品,深加工沙棘產品及鮮果銷往全國各地。

  不僅如此,這枚小小的沙棘果還走出了國門,劉長軍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每年出口境外的沙棘鮮果能達到500噸左右。」

  在苗木供給上,依託企業的良好帶動優勢,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鎮東沙棘佔地面積260畝,年產2萬株沙棘果樹,年產值100萬人民幣,探索出了一條利益聯結、協調發展、富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劉長軍跟記者算了一筆帳,沙棘種植3年見效益,投入產出比在10倍以上。「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收穫。」劉長軍說。

  為了解決沙棘產業前3年沒有收益的問題,縣裡還給鄉親們想了好辦法。通過套種月見草、蒲公英等北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生態增綠、百姓增收。此外,打造牡丹江流域百裡黃芪谷,擴大省級白鮮皮規範化示範種植基地,大力推廣庭院平貝,全縣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由2000畝增長到7.45萬畝。

  下一步,劉長軍介紹,林口將建設集生態、旅遊、產業於一體的沙棘小鎮,沙棘特色產業將成為林口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林業新業態的抓手與突破口,推動林口生態和經濟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林口:沙棘產業成為貧困戶長效增收保障
    近年來,林口縣結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特徵,把沙棘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先後投入扶貧資金619.75萬元,發展沙棘扶貧產業1.4萬畝,5年盛果期後,預計可實現貧困戶年戶均增收
  • 中林模式再落子 林口沙棘等特色產業亮了
    白茫茫大地上,火紅的沙棘果傲立枝頭,美成一幅畫,驚豔了蜂擁而至的客商。        「沙棘是藥食同源植物,發展沙棘產業可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旅遊效益,開發潛力巨大。」將沙棘果放入口中,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曹慶軍對林口縣栽植的冬果沙棘「深秋紅」讚不絕口,他說,中林集團將與林口縣政府聯合打造沙棘、大鵝等特色產業園區。
  • 牡丹江市林口縣沙棘種植基地及深加工項目
    1.項目簡介1.1項目背景林口縣沙棘產業發展步伐較快,「深秋紅」品種冬果沙棘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冬果沙棘集中種植基地。標準化種植、果園式管理,打造了冬果沙棘成色好、質量好、綠色有機品質、籽含油量、果含油量均高於國內其他地區沙棘品種。1.1.1產品簡介沙棘,又名醋柳、黃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等,是一種耐幹寒、耐鹽鹼、耐貧瘠、生命力極強的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漿果植物。
  • 青河縣沙棘冬果採摘正當時
    12月16日,和採摘工一起採摘的青河縣阿格達拉鎮種植戶任全虎說,他承包了3000畝沙棘林,其中2000畝是適合冬季採摘的品種「深秋紅」。 在「深秋紅」的沙棘林裡,幾乎每棵樹上都掛滿了成串的橙色果實。「果子凍得硬邦邦,採摘時易脫落,皮卻不易破損。」任全虎說,「深秋紅」就是要在天氣特別寒冷時採摘,摘完後就封存冷凍。
  • 柴河局 特色沙棘產業映紅致富路
    站在自家的沙棘果樹下,望著片片桔紅,柴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向日林場職工寧貴彬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年前,面對木材停伐和職工轉崗就業壓力,向日林場積極尋求轉型項目。由於林場超坡地較多、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沙化、地理條件貧瘠,每年都有大量無法耕種的土地退耕。
  • 小果粒成小金豆 新疆農戶增收有「錢途」
    小果粒成小金豆 新疆農戶增收有「錢途」 2020-06-25 13:52:50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他們種植。平均每戶每年可淨增加收益10000元左右。今年該縣共有400餘戶農戶種植黑加侖。  通過這種加工廠「下鄉進村」,企業提供種植技術和兜底收購的合作模式,依靠黑加侖、枸杞、沙棘果等農特產品種植與加工,帶動當地民眾增收致富的新農業,已在新疆多地興起。
  • 牡丹江林口縣: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產業
    馮春濤 攝 人民網哈爾濱10月24日電(楊海全、通訊員馮春濤)近年來,為更好地促農增效,培育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牡丹江林口縣通過出臺扶持辦法、龍頭企業帶動、鼓勵群體規模擴大等方式,強力打造優質食用菌生產基地縣,使食用菌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 【農產品產銷動態】新疆阿勒泰沙棘冬果採收忙 農牧民實現增收致富
    央視網消息:受寒潮天氣影響,這幾天,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最低溫度降至零下38℃,這樣的低溫天氣,恰恰為當地採摘沙棘冬果提供了便利條件。低溫天氣非常適合沙棘冬果的採摘和儲存,低溫能有效保持沙棘果的冰凍和新鮮程度,採摘時輕輕敲打,果實很容易脫落,因為凍得結實,在敲打過程中,沙棘皮還不易破損。目前,青河縣共種植了10萬畝人工沙棘林,其中深秋紅品種成熟較晚,一般在冬季採摘。
  • 「農產品產銷動態」新疆阿勒泰沙棘冬果採收忙 農牧民實現增收致富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受寒潮天氣影響,這幾天,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最低溫度降至零下38℃,這樣的低溫天氣,恰恰為當地採摘沙棘冬果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阿格達拉鎮的沙棘林裡,幾乎每棵樹上都掛滿了成串的橙色果實。
  • 牡丹江林口縣:合理調整農業結構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在林口縣柳樹鎮豐谷屯漫山遍野的金紅迷醉,一簇簇緊挨著的沙棘果綴滿枝頭,在沙棘林深處,農民杜中元看著自家盛果期的沙棘喜不自禁。 「每畝淨產果1至1.5噸,每噸5000元的收購價格,2015年,僅這2垧荒地,淨收入就高達15萬元,接下來的5年多的盛果期,收入只多不少。」杜中元說,現今滿是沙棘果的豐谷屯後山,5年前還是一片荒地,水土流失嚴重,山洪威脅著下坡的村莊。
  • 新疆阿克蘇: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路
    近年來,廣大南疆地區依託產業扶貧,實現了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阿克蘇地區的特色扶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牧民就業熱情越來越高,就業門路越走越寬。  作為棉花主產區,阿克蘇近年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建立了自治區級開發區——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
  • 小動物們愛吃沙棘果~
    深秋沙棘葉落,樹枝上橙色的果子格外顯眼~金猴獻棘,福壽多多在野外和景區比起遊人的零食酸酸的沙棘果讓我更喜歡!@沙棘圈果子都被你們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這幾顆讓我來!在神奇的大自然裡,小小的沙棘果,可以幫助很多小動物度過寒冷的冬天,抵禦著疾病的侵襲,也許你還不了解沙棘,小編是想用這些圖片,讓大家了解一下,在自然界裡沙棘是怎樣的存在~花了一周時間,整理的幾百張小動物和沙棘的圖片,後期也會有選擇的放在我們的科普文章和朋友圈裡。
  • 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中國青年網林口9月26日電(記者 曹迪)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林口縣擁有7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對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傳承和豐富經驗。近年來,林口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班推進產業發展。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評定為「省級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中藥材種植情況。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在林口縣六合村,有一片200畝顛茄草種植示範推廣基地。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到:「顛茄草是一年生的中藥材,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
  • 黑龍江牡丹江市林口縣林口鎮六合村的「怪」事情:不種莊稼種藥材...
    林口縣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 事實上,林口縣擁有7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對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的傳承和豐富的經驗。自2015年以來,林口縣以促進農民增收、生態恢復為目標,以創建省級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為牽動,尊重基層群眾首創和實踐,及時給予政策扶持,推動了全縣中藥材這一朝陽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2.45萬畝。
  • 莓莓莓梅梅梅果甜了!
    如果能有機會吃上其中任何一種清新的甜和淡淡的酸在唇齒間交融、碰撞色澤鮮亮口感甜美微酸藍莓品質有了保障銷路從哪兒找?更名後的石頭寨村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藍莓第一村」有趣的是藍莓的暢銷也帶動了黑莓產業2科技+農業,助力豐產增收
  • 芒果乾變「致富幹」 果農增收致富有新路
    削皮間、發酵間、烘烤間、包裝間……帶上頭套,穿上潔淨服後,在企業負責人的引導下記者通過參觀通道,看到了在標準化加工生產車間裡芒果果乾的製作流程。作為一家以芒果為原材料的加工生產企業,創客農業每年都需要從果農手中採購3000至4000噸的新鮮芒果,以滿足生產需求。
  • 在呂梁山區造林增綠,帶動村民脫貧增收——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
    在呂梁山區、羅霄山區、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的地方通過成立扶貧造林合作社,帶動村民植綠增收;有的地方將村民整體搬出自然災害頻發的深山,並藉助發展生態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稟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這一處處變化,正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斷奮進、脫貧攻堅的縮影。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