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2020-12-23 大眾網

  林口縣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區。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中國青年網林口926日電(記者 曹迪)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林口縣擁有7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對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傳承和豐富經驗。近年來,林口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班推進產業發展。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評定為「省級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中藥材種植情況。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在林口縣六合村,有一片200畝顛茄草種植示範推廣基地。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到:「顛茄草是一年生的中藥材,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由於見效快、投入少,許多農民都種起顛茄草。榮辰表示:「顛茄草曬乾後一斤的市場價26元,這片200畝地預計今年收入35萬,我們明年還會大力推廣顛茄草種植。」

  四五年前林口縣中藥材種植區域只有2000多畝,如今已經達到10萬多畝地。政府打造示範基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們親眼見到成效。看到了經濟效益,就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投入到中藥材種植中。「掙錢了就願意幹,不掙錢,跟他們說什麼也沒用。」榮辰說道。

  2019年和2020年,政府共獎勵資金2340萬元用於種植戶的補貼。榮辰介紹:「去年,無論種什麼藥材,只要農民一個單一株體種夠200畝以上,我們每畝地就補貼150元。如果種植的是種子或種苗,每畝地補貼500-1000元。」除了資金上的補貼,政府在種植技術上也有扶持。「我們有個中藥材協會的群,這個協會不僅做宣傳,也提供技術幫助與銷售市場信息共享。」

  可以止痛、活血化淤的中藥材顛茄草。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據了解,今年林口縣共種植30餘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45萬畝,遍布全縣11個鎮及林場,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為實現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縣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建設天合、辰亞、蓮花湖藥業等5處初加工生產基地,打造出「寧古塔鞭杆芪」、「山寶聚元」、「龍芪」、「長勝平貝母」等中藥材初加工產品。

  中藥材種植業是農民致富增收、改善農業經濟的重要切點之一,也是促進農民全面致富奔小康、鑄造綠水青山的有效途徑。林口縣結合自然優勢與平臺優勢,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農戶」中醫藥產業發展模式,扶持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帶動強的示範基地,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長效機制,打造林口特色支柱產業與經濟增長的亮點和農民增收的突破點。

  中藥材種植讓林口縣農民們的錢包鼓起來。農民富裕了,生活也就變好了。林口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榮辰也堅定地說:「我們有信心在2025年達到30萬畝地。」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牡丹江市林口縣林口鎮六合村的「怪」事情:不種莊稼種藥材...
    林口縣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 事實上,林口縣擁有7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對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的傳承和豐富的經驗。自2015年以來,林口縣以促進農民增收、生態恢復為目標,以創建省級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為牽動,尊重基層群眾首創和實踐,及時給予政策扶持,推動了全縣中藥材這一朝陽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2.45萬畝。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三思鄉東大村黨支部書記 魏志平剛開始種的時候,因為不了解市場,也不懂技術,走了一些彎路。後來通過政府牽線搭橋,與藥企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訂單有了,技術也有了,現在種植中藥材,每畝能增收3000元以上。
  • 林口:林地套種中藥材 開啟脫貧「新路子」
    東北網5月12日訊(馮春濤 記者 王亮 付巍)林口縣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黃芪、平貝、蒼朮、月見草等近20種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用好產業為群眾脫貧攢後勁。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一直忙碌著。這幾天,林口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一直忙碌著,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記者在林口縣奎山鎮上三陽村中藥材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松樹苗套種的中藥材特別引人注目。今年該合作社利用退耕還林地、山坡地進行嫁接紅松套種中藥材的新嘗試,形成了上面種樹、樹下種藥的發展新模式。
  • 【產業帶上黨旗紅】林口縣:小小沙棘果帶動數千戶增收 酸果子甜進...
    萬餘畝有機生態沙棘園——則是當地政府為了帶動百姓致富,不斷打造沙棘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的一條讓百姓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林口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林口縣地處森林茂密的老爺嶺和張廣才嶺的峽口處,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稱,因而得名「林口」。
  • 遂平縣槐樹鄉孟瑩:立志脫貧拔「窮根」夏枯草種出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宋瑩瑩 通訊員 曹衝)在遂平縣槐樹鄉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幹部中,有這樣一位駐村第一書記,她以身作則,切實負起駐村第一書記責任,精準幫扶貧困戶,為張吳樓村貧困戶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家家拔掉窮苦根,戶戶走向致富路
  • 修路助力脫貧 黑龍江林口縣吹響貧困號角
    7月28日6時18分,伴隨著山谷裡清脆的鞭炮聲和大型機械的轟鳴聲,黑龍江省林口縣三道通鎮新青村吹響了向脫貧攻堅總攻的號角,新青村連接省道S206公路砂石路面硬化工程正式拉開帷幕。新青村南側原有一條硬化路面通往三道通鎮政府所在地,2008年伴隨著省道S206公路在新青村北側,牡丹江下遊3.7公裡跨江而過,為了更加方便村民出行,村黨支部帶領全村百姓自發在原農田道的基礎修建了連接省道S206公路的這條砂石路。
  • 探索新路促增收 生活更上一層樓(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
    核心閱讀  黑龍江省樺川縣多措並舉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在壯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探索致富新路;發揮資源優勢,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戶持續增收;實行積分激勵,樹立脫貧典型,開展技能培訓,扶志又扶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
  • 鍾靈鎮:興產業 促增收 助脫貧
    全媒體記者 方倩 攝科學劃分產業布局 激發脫貧攻堅活力「去年我們銀杏畝產大概2000多斤生葉,今年預計畝產3000斤以上,粗加工後賣到藥廠,能直接帶動40幾戶建卡貧困戶增收。」在鍾靈鎮旺龍村的銀杏基地裡,村主任劉也元一邊查看銀杏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銀杏產業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 牡丹江市林口縣精準扶貧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今年以來,該縣推進網際網路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依託本地產業和優勢資源,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平臺支撐、服務跟進」的發展原則,做活電商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探索脫貧致富有效途徑。
  • 武都馬營鎮:中藥材產業成脫貧「良方」
    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挖藥材的李五平,曾是馬營鎮碌壩村的貧困戶。如今,在中藥材產業的帶動下,他逐步摘掉「窮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我通過資金入股合作社,再加上平時在合作社務工,一年下來不僅能領到分紅,還能拿到1萬多元的務工收入。」李五平給記者算起了經濟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甜蜜事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借著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該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領群眾養蜂釀蜜,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我家原來只是種苞谷、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產量低、收入少,家裡日子過得很緊。
  • 林安泰:帶領村民脫貧增收的紀檢老兵
    「葫蘆壩地多、路少,要是能打通村裡的循環路,荒蕪的土地便可以變成錢!」20年前,林安泰曾在黃金洞鄉擔任武裝部長,所以對該村的情況了如指掌。 自從進駐葫蘆壩村後,林安泰就把家安在了村委會二樓的一間辦公室裡,一門心思謀劃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增收。
  • 村民搬新家換家具 石柱永和村中藥材種出「脫貧良方」
    近年來,永和村以農業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為契機,引進石柱縣旺咖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吳茱萸1200畝,三葉草800餘畝,荒坡變為「聚寶盆」,用中藥材種出了自己的「脫貧良方」。提升「顏值」 中藥材為荒坡披上「綠衣」 吳茱萸產業基地在永和村的東南方,原是荒坡,雜草叢生,偶爾會看到裸露在外的黃色土地。
  • 鞏固脫貧成果,第一書記們立下新目標
    鞏固脫貧成果,第一書記們立下新目標——腳踏實地,銜接振興再發力(決勝全面小康·一線故事②)核心閱讀鞏固脫貧成果有啥新打算?來自山西、四川、遼寧的3位第一書記講述了2021年繼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工作計劃。
  •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04-09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項目者說|把農戶嵌在產業鏈上 中藥材成助農增收「主力軍」
    11月22日,陝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漢中天谷公司年產8000噸中藥材加工及物流體系建設項目,在這裡,中藥材全產業鏈成了助農增收「主力軍「,讓產業扶貧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體現。在中藥飲片生產車間,工人們統一穿著工作制服,戴著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嚴格遵循車間生產的標準和規範進行操作和生產。
  • 牡丹江林口縣: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產業
    馮春濤 攝 人民網哈爾濱10月24日電(楊海全、通訊員馮春濤)近年來,為更好地促農增效,培育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牡丹江林口縣通過出臺扶持辦法、龍頭企業帶動、鼓勵群體規模擴大等方式,強力打造優質食用菌生產基地縣,使食用菌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 山西中藥材加工開闢新路徑
    近年來山西在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瞄準道地藥材資源,把山西藥茶作為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為破解深度貧困和農業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據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初步統計,山西省現有1788種中藥材,是全國中藥材資源大省。2019年7月,在山西省攻堅深度貧困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上,山西省委負責人提出,山西農業的出路在於「特」和「優」,可以把山西藥茶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為中藥材加工開闢新路徑,為農業轉型發展積蓄新動能。
  • 翼城澆底鄉:依託產業促致富
    鄉黨委書記孔祥龍說,「這兩年來,鄉黨委政府把產業脫貧作為主攻方向,目前,已基本實現了裴家垣村花椒栽植全覆蓋,蘋果栽植在六個行政村全覆蓋,連翹栽植實現十個行政村全覆蓋,今年鄉政府對5個村新發展柴胡產業500畝。現已實現,澆底鄉依靠產業發展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澆底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也是翼城縣唯一的貧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