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在考慮9月1號要不要送小豆上幼兒園的事情,跟五六個家長做了溝通,豆媽發現大家對於幾歲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觀點差異挺大的。
一半家長認為兩歲多就可以送,也有一半家長認為要等孩子三歲以後才能夠送幼兒園。
這兩方觀點差異非常大,甚至有點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感覺。
正反觀點大PK
我大概梳理了一下,這兩方的觀念。
支持2歲送的家長,理由主要有3個。
1、大人工作忙,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省心省力。如果忙得照應不了孩子,其實對孩子也不好。
2、幼兒園可以學知識、學本領。比如吃飯、上廁所這些事情到了幼兒園,在其他小朋友的帶動下,可以學習得更快。
3、幼兒園裡孩子多,有夥伴玩,孩子可以交到朋友,社會性成長更快。
支持3歲後送的家長,理由也有3個。
1、孩子太小,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而幼兒園裡孩子多,老師少,老師萬一照應不過來,孩子就會受苦,而且,會很容易生病。
2、孩子小,更容易有分離焦慮症,如果太早送到幼兒園,跟媽媽或熟悉的照養人分開,不容易適應,很容易缺少安全感,引起心理問題。
3、孩子2歲半和3歲,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差別還是很大的。在幼兒園裡,如果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一方面,跟別的小朋友不容易玩到一塊,另一方面,有什麼需求,也不能夠很好得表達給老師。
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
2歲半和3歲,從時間上是差了半年,大家都知道,幼兒半年的成長是非常迅猛的。這也是家長認為,2歲半孩子自理能力不如3歲的重要原因。
但這只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我們也不能夠忽視每個孩子,個體成長的差異。
比如說,國際上就有4歲的神童美國男孩塔尼斯克·亞伯拉罕加入頂級高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的案例。他兩歲時就能夠從1數到100。4歲在標準智力測試中得到99.9分,接近滿分。
當然,大家會說這只是個別的神童案例,但是,這也體現出了個體發展的差異性。
我們用心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們,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孩子在自理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有的孩子兩歲就能夠自己穿鞋子,吃飯用筷子。而有的孩子已經4歲,可能還不能夠自己吃飯。
所以,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情況,上幼兒園這件事也不應該搞「一刀切」。
送孩子上幼兒園需具備4個條件
不論是兩歲、兩歲半,還是三歲送孩子上幼兒園,都建議家長讓孩子具備4個基本條件。
1、大小便意識的表達
上幼兒園前,孩子最好要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不會自己穿脫褲子,但是一定要有大小便的意識和語言表達。
就是想要大小便時,孩能夠主動地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家長。
同時,能夠很準確地識別老師的提醒。幼兒園老師一般半個小時都會提醒孩子上一次廁所。孩子要能夠領會老師的語言和提醒。
這是上幼兒園的一個基礎。
不要太指望幼兒園老師能夠沒事就給孩子洗個褲子,這種又髒又累的活,家長都不見得願意幹,老師的耐心也不是無限的。
2、願意並能夠與小夥伴一起玩
幼兒園不同於家庭的環境,很多小朋友在一起,「人際交往」是必須要的。
有一些孩子性格相對內向,平時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得較少。如果父母沒有給他一個過渡的階段,就送到幼兒園,這類孩子不僅不知道怎麼跟其他小朋友相處,還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可能是孩子變得更加內向和自閉,也可能是跟其他孩子產生頻繁衝突。
如果孩子想要上幼兒園,爸爸媽媽至少要讓孩子適應一下與同齡人在一起玩耍。孩子基本能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是孩子願意也能夠跟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3、語言表達能力到位
這裡所說的語言表達能力到位,指的是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向大人傳達清楚自己的意圖,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
比如說,孩子可以通過臭臭、尿尿、疼、餓等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當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越有利於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4、展現出學習意識
孩子進入2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而且內心秩序感也在不斷建立,這個時候,他們也進入了第1個叛逆期。
兩歲之後的孩子,越來越想要擺脫大人的包辦,希望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這也是他們學習意識的展現。
這時候,如果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接觸新的環境、新的知識,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快。
豆媽逗娃寄語:
2歲還是3歲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個問題不可以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孩子個體的情況來決定。如果家長想要將孩子送往幼兒園,也要讓孩子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不可操之過急。
你們家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變成壞小孩,從孩子氣質類型和家庭環境分析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多,父母要從孩子小時候,注意鍛鍊「大動作」
不再拿原生家庭做擋箭牌,人生的活法掌握在自己手裡,送4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