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用來形容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6月26日報導,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小學已經張貼標語,敦促家長不要把孩子遺忘在家的物品往學校送,不做「直升機父母」。
36歲的阿爾溫•林(Alvyn Lim)先生有一個在新加坡拉丁馬士小學讀二年級的兒子。有一天天,兒子告訴他,自己忘帶了課外強化班的一本機器人課程教材,林先生放棄了一部分午休時間將書送去給他在學生託管中心的孩子。「他告訴我,如果沒有這本書,他就不能繼續上課了,而我的單位在亞歷山大區,又離學校很近。」林先生告訴記者。
報導說,林先生便是眾多典型的「直升機父母」之一,這些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到了費盡心思的地步,卻犧牲了對孩子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
最近幾年,新加坡至少有九所像拉丁馬士小學這樣的學校對家長給予孩子過度關心的行為表達了明確的反對。 《新加坡新報》今年3月曾報導過新加坡國專長老會小學張貼告示,敦促給學生送來遺忘在家的物品的家長,立即「轉頭離開」。
武吉知馬小學在去年3月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說,在一個學期之內,學校接到超過60次學生家長的要求,請他們把作業或零花錢等遺忘在家的物品轉交給學生。校方在信中通知家長,學校老師將不再中斷上課把物品交給孩子。校方稱:「我們相信這種方式可以教育孩子對自己應該帶的東西和行為負責。」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聖嬰女子小學(大巴窯)。該校校長瑪格麗特•譚(Margaret Tan)女士在去年2月寫信告訴學生家長,近期學校接到家長轉交東西給孩子的請求激增,她敦促各位家長教育孩子獨立解決忘帶東西的問題。譚女士在信中說:「如果(學生)來學校後發現忘帶了東西,我們希望(他們)能鼓起勇氣告訴老師。讓學生勇於承認自己的疏忽大意,也是在培養他們正直的品格。」
新加坡教育部(MOE)似乎也在做出類似的努力來消除這種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做法。本月早些時候,新加坡教育部在臉譜網上發布了一篇被轉發超過2000次的文章,其中列舉了很多「直升機父母」的典型案例,比如找老師理論為孩子爭取更多的分數,或者給孩子送忘記帶去學校的作業。文章寫道:「你想幫助孩子,可是你知道這樣的溺愛可能會阻礙他們成長為獨立、有見識和適應社會生活的人嗎?」
對於學校是否有義務代家長轉交物品給孩子,新加坡教育部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一位教育部發言人稱,學校可以自主決定如何與家長合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很多學校實施了一系列指導方針,禁止家長來學校給孩子送忘帶的物品。大多數情況下,學校會容許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拉丁馬士小學和雲海小學允許家長給孩子送藥物和眼鏡之類的必需品。
學校往往也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必需品,比如武吉知馬小學的學生可以向學校借錢買午飯或課間餐,羅塞斯小學的學生可以去總務處借校服穿。 心理學家和親子教練安妮塔•尚卡爾(Anita Shankar)稱由學校來阻止「直升機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過度幹涉是「及時而重要」的舉措。(實習編譯:袁浩鵬 審稿: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