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在學校、操場和課外活動地點轉悠,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頭頂、和他們緊緊綁在一起的父母被戲稱為「直升機父母」。
針對最近幾年美國父母對於孩子的過度教育行為,很多有識之士開始發動一場「慢教育、簡單教育和散養教育」的新革命。
給孩子們買防過敏襪、專門請家庭教師改正他們不正確的握筆姿勢,在他們第二次膝蓋摔破了皮之後就把鞦韆拆了——這些「直升機父母」對於孩子的關 愛確實太「無微不至」了。除此之外,商場有出售防止燙傷的火爐把手套、綁在家長和孩子手上以防孩子走失的腕帶(「給你和孩子三英尺的自由」)和嬰兒爬行護 膝(好像他們生來並不會爬行一樣);康乃狄克州有個市長因一位母親的壓力而下令砍掉三棵胡桃樹,理由是掉進遊泳池的胡桃可能會讓她偶爾在池裡遊泳的孩子過 敏;學校不再讓學生合夥搭車,而是直接把孩子送到家門口——以往這種方法只針對殘疾人。
我們太在意孩子們能否成功了,因此把撫養孩子也當成了某種形式的產品開發。父母們要求幼兒園開始教授中文,為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未雨綢繆;高中老 師收到家長憤怒的郵件,抗議學期未完就組織考試;學院院長把大學新生稱作「易碎品」(事實上他們在入學前就已經破碎了)和「茶杯」(遇到極小的挫折就會破 碎)。
以上,就是21世紀之初最典型的為人父母的方式——又一種將要破碎的泡沫。因此,美國很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發動新革命,目標是擊退這種近乎可笑 的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過度投資行為。新革命有很多手段——慢教育、簡單教育、散養教育——但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越少越好,盤旋是危險的,失敗才是成 功之母。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嗎?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吧。只有你放輕鬆了,他們才會飛得更高。
對於過度教育的抵制已經很久,但現在才有了新進展。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的調查,經濟危機開始時,很多家長削減了孩子的課外輔導 課,卻驚訝地發現也沒什麼不好。2008年春天,《時代》雜誌的一項調查問題是經濟蕭條如何影響家長和孩子的關係,結果顯示,認為關係改善的是認為關係惡 化的4倍。
「這個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放到檯面上來了,容易發現問題出在哪裡。」慢教育運動的導師卡爾赫諾(CarlHonore)說。
最糟糕媽媽的反擊
Overparenting(過度撫養)這個詞跟美國著名的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有關。1899年麥克阿瑟進西點軍校時,他的母親平克也在軍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據說這樣她就能用望遠鏡看清兒子有沒有好好學習。
過度撫養在1990年代發生了更具戲劇性的演變,就像剎不住的汽車一樣。世道越來越繁榮,可恐懼和焦慮漸長;犯罪率下降,可家長們卻不讓孩子離 開自己的視線;步行或騎車上學的孩子從1969年的41%下降到2001年的13%。1980年至今兒童受傷死亡率下降了50%,可是家長們卻不讓孩子在 操場上鍛鍊,嬰兒車上不忘溫馨提示「摺疊前請抱走嬰兒」。6至8歲的兒童,自由玩耍時間從1981年至1997年下降了25%,可家庭作業卻翻了倍。因為 研究者發現常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暫時將嬰兒智商提高9分左右,喬治亞州給每個新生兒家庭寄胎教CD;在最瘋狂的時候,大學校園裡安裝了「你好,媽媽!」的 網絡視頻,家長們可以看見公共區域的情景;安永會計事務所專門為新晉職員提供「父母套餐」,這樣父母們也能參與到和公司談收入和福利的行列。
當你搜索「美國最糟的媽媽」,會發現前幾頁的搜索結果都是關於一個叫勒諾斯坎納茲(LenoreSkenazy)的母親,就因為她讓自己9歲的 兒子一個人坐地鐵從商場回家。她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中對於什麼是「兒童能接受的風險」的敘述在全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從中國、以色列、澳大利 亞,甚至馬爾他打來電話要求採訪。斯坎納茲決定反擊,她爭辯說人們已經喪失了評估風險的能力。我們擔心發生壞事,但行為卻傷害了孩子,讓他們在焦慮和不敢 冒險的溫室中長大。
勒諾斯坎納茲畢業於耶魯大學,和丈夫共同撫養著兩個兒子。她承認自己曾經有點「西科斯基」(生產直升機的公司),她曾為兒子的生日派對請來一位足球教練,還給每個參加派對的人分發了口腔保護罩。
但是從這一天以後,她創辦了一個叫「自由成長的孩子」博客,後來還出了一本書。她寫道,做父母的一代小時候自己一個人步行或乘車上學、被人善待 或被人欺騙、搖搖晃晃地挨家挨戶去推銷餅乾……可他們現在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做同樣的事。「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慣得弱不禁風。」她認同汽車安全帶和自行車頭 盔這樣的理性防護工具,但是有些做法讓她覺得很荒唐,比如有人建議家長們在每天孩子出門之前給他們照張相,萬一被綁架了,警方能有一張孩子的最新照片,看 清楚他們穿的什麼衣服;一旦孩子安全回來了,家長就可以刪掉照片,下個早晨繼續拍。
這個建議在那些聽說小女孩走丟的家長看是個好辦法。但是太多家長都計算錯了。斯坎納茲說,從統計學上講,沒給孩子接種疫苗而讓孩子受到H1N1 流感威脅的父母,其實是更疏忽大意的。換句話說,從來沒有報導說有哪個孩子被陌生人的萬聖節糖果毒死,而且兒童被陌生人綁架和殺害的可能性只有一百五十萬 分之一。如果有家長問:「你怎麼能讓他一個人去商場?」她建議的回答是:「那你怎麼能讓他去親戚家?」(受過性騷擾的孩子有80%是朋友和親戚的受害者) 或者「你怎麼能讓他坐在你車裡?」(2008年超過43萬個孩子在機動車事故中受傷)
「我並不是說不應該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好預防,但是有好運,就有厄運,你掌控不了,沒有100%安全的世界。」
恐懼就像真菌,暗中侵蝕了父母原本安寧的身心。如果說擔心孩子身體受傷還算理性的話,那擔心孩子失敗就太多慮了。既然知道未來孩子在殘酷的全球 化競爭中摸爬滾打是難免的,為了這種恐懼而給幼兒園的孩子布置家庭作業、組織三年級的學生進行雙語競賽、進大學之後還給孩子設鬧鐘……又有什麼用呢?
「直升機」的撤退
很多教育學家都在尋找各種讓「直升機父母」撤退的辦法。其中一個辦法是,家長們要在暗中使勁,不要越過自己的職能範圍。
每個老師都會跟學生家長說,學生們需要失敗來樹立信心。可是,老師發現,很多家長會給孩子代做作業、畫畫、寫實驗報告,然後為了把孩子送進好點 的班級,像個政客一樣發表長篇大論。堪薩斯州Belinder小學的校長卡倫伏契爾制定了一項「非營救」制度,可是她每天都會在學校裡發現學生父母落下的 便當盒和筆記本。甚至有一天,一個母親急匆匆地拿著一串項鍊跑到學校,為了讓她女兒穿著更得體。「我很幸運,和聰明的父母打交道,卻看見很多聰明的父母做 出蠢事來。這就像病毒。父母們知道自己不該如此,可他們卻控制不住。」
教育學家認為,做小學生的「直升機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直持續到初中和高中就不好了。有些高中老師提到「秘密戰士父母」,即那些不總是 盤旋在孩子頭頂,但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的父母,比如音樂劇角色分配和決定足球比賽的首發陣容時。高三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大學準入資格是檢 驗他們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張成績單。而在很多大學裡,專門設有家長項目主管,他的職責是定期召集一定區域的父母和教師見面。某大學官方網站上給出的五個建議 是:參觀(但不要太頻繁)、交流(也不要太頻繁)、別(過於)擔心、期待變化、相信他們。
在治療「直升機父母」的辦法裡,最有力的武器是井噴般出現的父母網站,父母們可以在上面吐露心聲、承認錯誤、明白降低對孩子的期待並不意味著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一位母親在網站留言說:「我認輸了,真想放棄她。可這不是註冊的目的啊。」
但是力求革新的教育學家對於過多的教育建議並不看好。父母們學到的教育方法太多了,而這場新變革的目的是允許家長們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或者至少 不盲從。卡爾赫諾說:「有人相信,一定有一種秘密的教育方程式,如果我們多看書、多花錢、夠刻苦就能找到,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你能想像更多可能發生的 兇險嗎?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家庭都不同,父母們要能不被媒體和其他父母的紛繁意見影響,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程式。」
最後,家長們必須謙虛。我們可以忙亂,可以煩躁,可以逃避,但是最終,我們注重的事情可能並不那麼重要。教育學家針對5年級的學生做過調查後發 現,孩子們通過閱讀得到的收穫,和通過看電視得到的收穫基本上沒什麼區別,他們在《今日美國報》上發表文章:「經常逛博物館看起來並不比逛小賣部的收穫多 多少……等父母們拿起教育指導書看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很多東西早就已經形成——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是否離異、父母婚後多久有的孩子,這才是對孩子影響 最大的。」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令人慚愧的事實,那麼理解D.H。勞倫斯在1918年講的一句話就容易多了。「如何開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則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則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則是:不要管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開始。」
他當然說起來容易。
因為他沒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