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直升機父母」

2020-12-19 網易親子

那種在學校、操場和課外活動地點轉悠,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頭頂、和他們緊緊綁在一起的父母被戲稱為「直升機父母」。


針對最近幾年美國父母對於孩子的過度教育行為,很多有識之士開始發動一場「慢教育、簡單教育和散養教育」的新革命。

給孩子們買防過敏襪、專門請家庭教師改正他們不正確的握筆姿勢,在他們第二次膝蓋摔破了皮之後就把鞦韆拆了——這些「直升機父母」對於孩子的關 愛確實太「無微不至」了。除此之外,商場有出售防止燙傷的火爐把手套、綁在家長和孩子手上以防孩子走失的腕帶(「給你和孩子三英尺的自由」)和嬰兒爬行護 膝(好像他們生來並不會爬行一樣);康乃狄克州有個市長因一位母親的壓力而下令砍掉三棵胡桃樹,理由是掉進遊泳池的胡桃可能會讓她偶爾在池裡遊泳的孩子過 敏;學校不再讓學生合夥搭車,而是直接把孩子送到家門口——以往這種方法只針對殘疾人。

我們太在意孩子們能否成功了,因此把撫養孩子也當成了某種形式的產品開發。父母們要求幼兒園開始教授中文,為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未雨綢繆;高中老 師收到家長憤怒的郵件,抗議學期未完就組織考試;學院院長把大學新生稱作「易碎品」(事實上他們在入學前就已經破碎了)和「茶杯」(遇到極小的挫折就會破 碎)。

以上,就是21世紀之初最典型的為人父母的方式——又一種將要破碎的泡沫。因此,美國很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發動新革命,目標是擊退這種近乎可笑 的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過度投資行為。新革命有很多手段——慢教育、簡單教育、散養教育——但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越少越好,盤旋是危險的,失敗才是成 功之母。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嗎?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吧。只有你放輕鬆了,他們才會飛得更高。

對於過度教育的抵制已經很久,但現在才有了新進展。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的調查,經濟危機開始時,很多家長削減了孩子的課外輔導 課,卻驚訝地發現也沒什麼不好。2008年春天,《時代》雜誌的一項調查問題是經濟蕭條如何影響家長和孩子的關係,結果顯示,認為關係改善的是認為關係惡 化的4倍。

「這個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放到檯面上來了,容易發現問題出在哪裡。」慢教育運動的導師卡爾赫諾(CarlHonore)說。

最糟糕媽媽的反擊

Overparenting(過度撫養)這個詞跟美國著名的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有關。1899年麥克阿瑟進西點軍校時,他的母親平克也在軍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據說這樣她就能用望遠鏡看清兒子有沒有好好學習。

過度撫養在1990年代發生了更具戲劇性的演變,就像剎不住的汽車一樣。世道越來越繁榮,可恐懼和焦慮漸長;犯罪率下降,可家長們卻不讓孩子離 開自己的視線;步行或騎車上學的孩子從1969年的41%下降到2001年的13%。1980年至今兒童受傷死亡率下降了50%,可是家長們卻不讓孩子在 操場上鍛鍊,嬰兒車上不忘溫馨提示「摺疊前請抱走嬰兒」。6至8歲的兒童,自由玩耍時間從1981年至1997年下降了25%,可家庭作業卻翻了倍。因為 研究者發現常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暫時將嬰兒智商提高9分左右,喬治亞州給每個新生兒家庭寄胎教CD;在最瘋狂的時候,大學校園裡安裝了「你好,媽媽!」的 網絡視頻,家長們可以看見公共區域的情景;安永會計事務所專門為新晉職員提供「父母套餐」,這樣父母們也能參與到和公司談收入和福利的行列。

當你搜索「美國最糟的媽媽」,會發現前幾頁的搜索結果都是關於一個叫勒諾斯坎納茲(LenoreSkenazy)的母親,就因為她讓自己9歲的 兒子一個人坐地鐵從商場回家。她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中對於什麼是「兒童能接受的風險」的敘述在全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從中國、以色列、澳大利 亞,甚至馬爾他打來電話要求採訪。斯坎納茲決定反擊,她爭辯說人們已經喪失了評估風險的能力。我們擔心發生壞事,但行為卻傷害了孩子,讓他們在焦慮和不敢 冒險的溫室中長大。

勒諾斯坎納茲畢業於耶魯大學,和丈夫共同撫養著兩個兒子。她承認自己曾經有點「西科斯基」(生產直升機的公司),她曾為兒子的生日派對請來一位足球教練,還給每個參加派對的人分發了口腔保護罩。

但是從這一天以後,她創辦了一個叫「自由成長的孩子」博客,後來還出了一本書。她寫道,做父母的一代小時候自己一個人步行或乘車上學、被人善待 或被人欺騙、搖搖晃晃地挨家挨戶去推銷餅乾……可他們現在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做同樣的事。「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慣得弱不禁風。」她認同汽車安全帶和自行車頭 盔這樣的理性防護工具,但是有些做法讓她覺得很荒唐,比如有人建議家長們在每天孩子出門之前給他們照張相,萬一被綁架了,警方能有一張孩子的最新照片,看 清楚他們穿的什麼衣服;一旦孩子安全回來了,家長就可以刪掉照片,下個早晨繼續拍。

這個建議在那些聽說小女孩走丟的家長看是個好辦法。但是太多家長都計算錯了。斯坎納茲說,從統計學上講,沒給孩子接種疫苗而讓孩子受到H1N1 流感威脅的父母,其實是更疏忽大意的。換句話說,從來沒有報導說有哪個孩子被陌生人的萬聖節糖果毒死,而且兒童被陌生人綁架和殺害的可能性只有一百五十萬 分之一。如果有家長問:「你怎麼能讓他一個人去商場?」她建議的回答是:「那你怎麼能讓他去親戚家?」(受過性騷擾的孩子有80%是朋友和親戚的受害者) 或者「你怎麼能讓他坐在你車裡?」(2008年超過43萬個孩子在機動車事故中受傷)

「我並不是說不應該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好預防,但是有好運,就有厄運,你掌控不了,沒有100%安全的世界。」

恐懼就像真菌,暗中侵蝕了父母原本安寧的身心。如果說擔心孩子身體受傷還算理性的話,那擔心孩子失敗就太多慮了。既然知道未來孩子在殘酷的全球 化競爭中摸爬滾打是難免的,為了這種恐懼而給幼兒園的孩子布置家庭作業、組織三年級的學生進行雙語競賽、進大學之後還給孩子設鬧鐘……又有什麼用呢?

「直升機」的撤退

很多教育學家都在尋找各種讓「直升機父母」撤退的辦法。其中一個辦法是,家長們要在暗中使勁,不要越過自己的職能範圍。

每個老師都會跟學生家長說,學生們需要失敗來樹立信心。可是,老師發現,很多家長會給孩子代做作業、畫畫、寫實驗報告,然後為了把孩子送進好點 的班級,像個政客一樣發表長篇大論。堪薩斯州Belinder小學的校長卡倫伏契爾制定了一項「非營救」制度,可是她每天都會在學校裡發現學生父母落下的 便當盒和筆記本。甚至有一天,一個母親急匆匆地拿著一串項鍊跑到學校,為了讓她女兒穿著更得體。「我很幸運,和聰明的父母打交道,卻看見很多聰明的父母做 出蠢事來。這就像病毒。父母們知道自己不該如此,可他們卻控制不住。」

教育學家認為,做小學生的「直升機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直持續到初中和高中就不好了。有些高中老師提到「秘密戰士父母」,即那些不總是 盤旋在孩子頭頂,但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的父母,比如音樂劇角色分配和決定足球比賽的首發陣容時。高三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大學準入資格是檢 驗他們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張成績單。而在很多大學裡,專門設有家長項目主管,他的職責是定期召集一定區域的父母和教師見面。某大學官方網站上給出的五個建議 是:參觀(但不要太頻繁)、交流(也不要太頻繁)、別(過於)擔心、期待變化、相信他們。

在治療「直升機父母」的辦法裡,最有力的武器是井噴般出現的父母網站,父母們可以在上面吐露心聲、承認錯誤、明白降低對孩子的期待並不意味著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一位母親在網站留言說:「我認輸了,真想放棄她。可這不是註冊的目的啊。」

但是力求革新的教育學家對於過多的教育建議並不看好。父母們學到的教育方法太多了,而這場新變革的目的是允許家長們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或者至少 不盲從。卡爾赫諾說:「有人相信,一定有一種秘密的教育方程式,如果我們多看書、多花錢、夠刻苦就能找到,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你能想像更多可能發生的 兇險嗎?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家庭都不同,父母們要能不被媒體和其他父母的紛繁意見影響,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程式。」

最後,家長們必須謙虛。我們可以忙亂,可以煩躁,可以逃避,但是最終,我們注重的事情可能並不那麼重要。教育學家針對5年級的學生做過調查後發 現,孩子們通過閱讀得到的收穫,和通過看電視得到的收穫基本上沒什麼區別,他們在《今日美國報》上發表文章:「經常逛博物館看起來並不比逛小賣部的收穫多 多少……等父母們拿起教育指導書看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很多東西早就已經形成——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是否離異、父母婚後多久有的孩子,這才是對孩子影響 最大的。」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令人慚愧的事實,那麼理解D.H。勞倫斯在1918年講的一句話就容易多了。「如何開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則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則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則是:不要管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開始。」

他當然說起來容易。

因為他沒有孩子。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馬麗_NQ3052

相關焦點

  • 高能預警,你是不是「直升機父母」?你的孩子可能沒帶降落傘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什麼是「直升機父母」?這個比喻早在1969年就出現在美國暢銷書《父母與少年之間》中,其中提到了一個少年,他抱怨說:「母親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我身上……」直升機父母是指一種過分專注於孩子的父母風格,他們通常對孩子的經歷,尤其是他們的成功或失敗,自我承擔太多責任,從而事無巨細,都要幹預,試圖為自己的孩子掃清成長路上的一切障礙。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因為有人告訴他,飛太高會摔下來,飛太遠有危險,如果你要飛,一定要跟著爸爸媽媽,或者是我們先去打探一下。然後,這些被安全「困住」的小鳥,有一天看著別人都飛走了,卻往往不會感激爸爸媽媽,而是以一個激烈的方式,去反抗去抱怨。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多希望「直升機父母」放過孩子,讓他們自由去翱翔。
  • 直升機父母,你怎麼看?
    直升機父母,你怎麼看?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2.12.24 星期一 」直升機父母,你怎麼看?「我有一個發小,她一直有個無解的煩惱:我倆住得離學校都很近,我每天自己去學校,可她一直被父母車接車送。就連我們放假同學們一起坐公交去公園,父母都要跟她約法三章,上車打個電話,下車打個電話,到了公園再打個電話,哪怕這中間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
  • 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原標題: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最近做了一個整理統計,發現以往的數據報告中,情感護理中心每年接待的諮詢,53%是婚姻情感問題,35%是親子關係和學業問題。家長的比較語,常常以「你看」「你要」開頭。「你看,你同桌又是第一名,你坐他邊上,怎麼沒學一點來。」「你要多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交往,這次模考你們班又有4個人進入年級前十。」「你看,人家做作業專心得很,一動不動,你怎麼就坐不住?成績怎麼上得去呢。」「你看,你初一的時候考過第5名,上上次還考了第十名,這次怎麼落到第12名,越學越退步了?」
  • 你是「直升機父母」、「割草機父母」嗎?
    小鹿問表姐:「姐姐你是不是機器人,你的媽媽有遙控器,讓你幹啥就幹啥,不能幹啥就不幹啥?」雖然現在放開二胎,二胎有二胎的煩惱,但更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爸媽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就像一架直升機,時刻盤旋在孩子的頭頂上空,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一旦偏離了為他設定的「正確路線」,就馬上下場幹預。小鹿表姐的媽媽,就是一架「直升機」。
  • 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首先來解釋下什麼是「直升機」父母,簡單說就是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這些父母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不然他們就當「甩手掌柜」什麼事都不做了,他們都是操心孩子,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他們的方式令人窒息,過多的幹預會讓孩子喪失想像力、行動力。剖析「直升機父母」什麼樣的家長容易成為「直升機」呢?控制欲比較強的人!
  • 理解「直升機父母」
    首先就有趣在它的標題後半部分――《萬名「直升機父母」空降廈大》,又是「直升機」,又是「空降」,讓人很有些好奇。細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高校新生入學時,如影隨形的家長們總是及時、準確地出現在報到處、繳費處、宿舍、食堂,給自家的嬌子、嬌女們忙這忙那,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現在自家寶貝兒身邊,宛如駕駛著直升機,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做到「保障有力」。故名之曰:「直升機父母」;稱之為:「空降」。
  • 父母「過分保護」不是愛!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意思是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長空間,不利於其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有了這樣的「專機」,孩子用「腳」自己走的路變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會後變得難以適應。自計劃生育定為國策以來,每家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
  • 你究竟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環球網01月04日06:45首先來解釋下什麼是「直升機」父母,簡單說就是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很多的父母會冠上愛的名義,捆綁住孩子,限制他的活動,美其名曰「為你好」!為孩子鋪好路,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孩子。這些父母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不然他們就當「甩手掌柜」什麼事都不做了,他們都是操心孩子,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他們的方式令人窒息,過多的幹預會讓孩子喪失想像力、行動力。剖析「直升機父母」什麼樣的家長容易成為「直升機」呢?控制欲比較強的人!這類人的控制欲不僅僅體現在管教孩子方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透露出控制欲。
  • 你知道自己可能是直升機父母嗎?
    各位家長朋友知道什麼叫直升機父母嗎?這是來自於一個孩子的描述,說我的爸媽就像一個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在我的頭頂。無論我做什麼,他們都關注著我。這種教育的方式,被稱作直升機父母。最誇張的,就是當年美國有一個華裔女性叫蔡美兒,寫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就是告訴你說,教孩子就是要盯死他。你盯得越死,這個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他需要什麼,只有我們知道他需要什麼。所以,現在看起來他不高興,但是將來他一定會感謝你。就是這麼一套理論形成的,叫作密集型教育。也就是說父母和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
  • 為什麼說心力交瘁的父母,基本上是「直升機型父母」?
    我朋友馬上就下了結論:「既然剛才你先玩了,那接下來就應該他玩了。」等到我朋友過來的時候,我問了他三個問題,大致是下面三條:你孩子是不是遇到任何問題都會來找你?你孩子是不是經常遇到各種困難和失敗?你自己是不是常常為孩子的事情心力交瘁?
  • 「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於是有人就把這樣的父母叫做「Helicopter parents」,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父母」。那麼,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究竟又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近日,美國散文家艾麗莎·施特勞斯在CNN撰文,講述了自己身為父母的心路歷程。
  • 直升機父母
    在美國校園裡,把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稱為「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parents)他們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希望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對此,洛杉磯家庭心理師傑夫·布盧姆說:「我們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
  • 直升機父母和割草機父母,如果你是其中一種,你就毀了娃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每件事都給孩子安排妥當,為孩子鋪好以後的路,有時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 教育孩子,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你是「直升機父母」嗎?「看到英語我就頭痛,你再逼我!我就離家出走。」幾天前,瑞瑞和媽媽爆發了一場「戰爭」。「不學英語是萬萬不可能的,但又怕逼急了,孩子做出什麼傻事,現在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秦華老師支招:這類孩子以比較死板的文字記憶為主,因此,孩子學習沒有樂趣。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用形象思維進行記憶,讓學習變得簡單而快樂。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過度保護不是「真愛」,而是「阻礙」
    但是,父母卻很少去琢磨,孩子需要的什麼?我給的和他想要的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也正因為父母更多地考慮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無窮無盡地為孩子去付出,就導致了一部分父母成為了「直升機父母」。所謂直升機父母,顧名思義,就是始終盤旋在孩子頭上,時刻監管和控制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 教育新詞「直升機父母」是你嗎?
    學區房要求的是父母百分百的產權,意思是房產證只能是父母的名字,而我們這套房是爺爺的產權。這下炸開了鍋。留給我們的是一連串的事,想著各種辦法變更產權。有什麼辦法呢?胳膊擰不過大腿。女兒明年一定要上那個小學,不然花費那麼多經濟和精力買的學區房毫無意義。
  • 「別擔心,爸媽幫你」,直升機父母的大包大攬,才是毀了娃的關鍵
    在如今的家庭中,無論是獨生子女也好,兩個孩子也罷,無一例外的都是父母眼中的小王子、小公主。從他們出生開始,父母就致力於做孩子一輩子的保姆和人生規劃師。小時候穿衣吃飯,大一點了學習陪伴,再大點擔心早戀,害怕學壞,上大學了也要全家總動員,甚至找工作都是父母大包大攬。這不禁讓人想到最近流行的一個名詞「直升機父母」。
  • 你是「直升機」式的父母?還是「割草機」式的父母?
    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
  • 直升機父母:以最真的愛,行最深的害
    因為有人告訴他,飛太高會摔下來,飛太遠有危險,如果你要飛,一定要跟著爸爸媽媽,或者是我們先去打探一下。然後,這些被安全「困住」的小鳥,有一天看著別人都飛走了,卻往往不會感激爸爸媽媽,而是以一個激烈的方式,去反抗去抱怨。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多希望「直升機父母」放過孩子,讓他們自由去翱翔。過度幹涉孩子都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