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2021-01-17 紅星新聞


一項研究發現,如今所謂的「Z世代(Generation Z)」,即如今16歲到22歲的年輕人,正在掙扎著應對自己的生活,而他們黏人的「直升機父母」可能需要為此承擔責任。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7日報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調查了335名離家入學的新生,結果發現,那些認為父母過於幹涉,沒有給自己太多獨立空間的學生,對大學生活的過渡更焦慮,心理負荷、金錢以及他人是否喜歡自己的擔憂更強烈。


儘管很多美國孩子在18歲早早獨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在美國社會,為孩子大包大攬的「直升機父母」也越來越多了。



所謂「直升機父母」,顧名思義,就是像直升機一樣整天盤旋在孩子的周圍,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降落」在孩子身邊提供指導或幫助,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替孩子包攬一切。





這個詞語誕生於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美國社會對兒童安全和保護意識加強,同時孩子升學、就業等競爭較以往更加激烈,導致一些父母內心焦慮。他們除了不計成本為子女花錢「投資」外,對孩子的呵護也已到了費盡心思的地步。


天天接送孩子,時不時給老師打電話,沒事往學校跑,時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凡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或是活動,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等等。於是有人就把這樣的父母叫做「Helicopter parents」,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父母」


那麼,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究竟又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



近日,美國散文家艾麗莎·施特勞斯在CNN撰文,講述了自己身為父母的心路歷程。


「在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開始恐懼自己會成為一個『直升機父母』。那時,我很自信可以避免過度養育,讓我的孩子健康自由成長。然而現在,七年過去了,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到了這點。」


「如果我趴在地板上和蹣跚學步的孩子堆積木,究竟是在引導還是在監督他?如果我幫幼兒園的孩子完成學校課題,究竟是激勵還是專制的表現?」


雖然「直升機父母」這個定義早在十年前就有了,但人們圍繞它的擔憂卻在不斷演變。


資料圖據《每日郵報》


一開始,主要擔憂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他們成長在高壓鍋的環境裡,造成內心的焦慮和抑鬱。接著,又開始擔憂對父母也有影響,尤其是無法時刻滿足孩子的在職媽媽。而如今,我們又開始擔憂,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用直升機式的教育,來彌補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多普克和法布裡齊奧·齊利伯蒂在他們的新書《愛、金錢和養育:經濟學如何解釋我們撫養孩子的方式》中,闡述了在美國這樣的不平等社會中,父母如何創造平等,比如瑞典的父母,更拼命地給孩子施壓。父母越覺得這個世界是贏家通吃的世界,他們就越要竭盡所能確保自己孩子成為贏家。


除了上述三點,還需要考慮一個更複雜的因素。研究表明,某種程度的親力親為的父母實際上對孩子有益,能在情感和認知上幫助他們。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對父母而言,某種程度的親力親為也能帶來滿足感。我不是在懷念那些善意忽視的日子,但我也不想在孩子上大學時,還要給他們買衛生紙。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了解養育孩子正確的尺度在哪裡?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把握住了這個尺度?或者,換句話說,我是一個直升機父母嗎?



我之所以對自己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感到困惑,原因之一是「直升機父母」的定義並不明確。「直升機式養育」常被用作「高壓式養育」的同義詞,更令人困惑的是,有時還會與「寬容養育」、「專制養育」畫上等號,但其實這四個詞都各有不同。


「高壓式教育」意味著,父母在撫養孩子上傾注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思想。「直升機式教育」則意味著,父母過度掌舵和過度保護孩子的成長,幾乎不給孩子任何選擇的機會。但直升機父母也有著不同的形式:有的沉默寡言,將目光放在常春藤盟校的學位上;有的自由奔放,將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自我表達視為一項重大的任務。


專制型是不考慮孩子的意願,只會命令孩子;寬容意味著,讓孩子自由自在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


你可以是寬容或是專制的,但同時也是直升機父母。寬容的直升機父母確保孩子得到他們想要的。專制的直升機父母確保孩子得到父母想要的。不管是哪一種,這個孩子幾乎都沒有機會獨立照顧自己。


臨床心理學家凱薩琳·斯坦納-阿代爾指出:「直升機父母不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宣傳能力。」



但這樣的父母,並不能直接被否認。在撫養孩子和控制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他們、我們和整個社會所需要的。心理諮詢師卡倫·茲爾伯斯坦認為,無論是對直升機父母,還是對虎媽狼爸的一些罪責都有被誤導的因素。


「現在的(社會)文化,要求我們在一個比過去更加複雜的環境中培養出有技能的孩子,」茲爾博斯坦說。她解釋到,以前人的童年要短很多,一個人可能在13歲之前就具備了成功所需的所有技能。


然而,現在孩子的童年要長得多,有的甚至說,延續到了20歲出頭,部分原因是現在的人要學會如何獨立生活,需要比過去的同齡人學習更多的東西。這使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多於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這變得不可避免,而且在很多方面,也是值得的。


在養育孩子和控制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他們、我們和整個社會所需要的。圖據CNN


也許,父母應該少注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多注重與孩子互動的質量。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們想要什麼,然後幫助他們去實現它。斯坦納-阿代爾表示,關鍵在於(父母)儘早地、經常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但這其實並不容易實現。


「父母對成功有一個狹隘的定義,或是他們認為身為父母的責任是繪製一條通往他們對成功定義之門的低風險路徑,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斯坦納-阿代爾說道。「你最不希望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他們喜愛什麼對你(父母)並不重要。」


因此,在父母無力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與人們普遍認為,如今的父母都是無情的之間,應該劃出一道界限。毫無疑問,現在父母們的負擔過重,部分原因是殘酷的工作環境和社會對工薪家庭缺乏的支持。儘管對一些父母而言,特別是中高收入家庭,通過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讓他們發揮領導作用,可以減輕一些為人父母的負擔。



最後一點,直升機式教育最有害的影響是,它反應出了父母的內心。作為個體,我們思考了很多,自己是否做得太多,自己能否做得更好。而這種高度的關注卻很少延伸到為他人著想,為我們可以幫助的人著想,或是我們可以和誰一起,為自己和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


茲爾伯斯坦指出,父母支持普遍的、高質量的託兒所、學前教育和課外項目,也是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好辦法。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做得太多,但卻不知道如何停下來,因為這是大多數人都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文化中:沒有成年人來接,你就不能讓孩子下車,否則你會因讓孩子獨自步行回家而被逮捕。那麼,除了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你還能怎麼辦呢?」自由放養兒童運動的創始人兼Let Grow的總裁斯肯納茲解釋到。


「要記住,沒有人是純粹的。人們認為我反對直升機父母,但我真正反對的是一種文化,它讓我們對一切都感到恐懼,比如我們的孩子是否落後了,是否因此受到了傷害,」斯肯納茲說。因此,人們不應該擔心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而是問問自己:「在我們周圍的文化、社區、街區、學校或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讓我和孩子感到痛苦,而我可以去改變的?那些我本來覺得太麻煩和不必要的事情。」



紅星新聞記者丨徐緩 編譯

 編輯丨陳豔妮 張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臺留言舉報

相關焦點

  • "直升機父母"如何毀掉孩子:高壓環境引發焦慮抑鬱
    (原標題:「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天天接送孩子,時不時給老師打電話,沒事往學校跑,時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凡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或是活動,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等等。於是有人就把這樣的父母叫做「Helicopter parents」,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父母」。那麼,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究竟又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
  • 中國家庭普遍的育兒誤區:「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其實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少見的了,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會更有負擔,父母也會因此失去了他們的自由。這樣不但犧牲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壓力。作為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這樣對孩子,真的是孩子心裡所想要的嗎?"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遇困難。但為什麼父母們給孩子製造了這麼大的壓力?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裡,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為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的障礙……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一、什麼是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關於「直升機父母」一詞,其實最早是出現在《父母與青少年》一書中,作者形容這類型的父母的大致意思是——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機,總是盤旋在孩子的頭頂上方,監控他的一舉一動。在平常的生活中,雖然父母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中國式「直升機育兒」的方式,實際上可能會致使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從而無法獨立。由於中國式直升機父母總是願意替孩子「衝鋒陷陣」,包辦孩子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至於孩子產生了過分依賴的思想,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 「直升機父母 」,正在慢慢殘害孩子的未來
    如此這般,孩子的成績卻一直在中下遊晃蕩——這付出和收穫根本不成正比。魏然同學的媽媽,那就是「直升機父母」,這些父母像是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多希望「直升機父母」放過孩子,讓他們自由去翱翔。「直升機父母」付出那麼多,卻被叫停,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去發現周圍世界的奇妙,讓自己慢慢融入生活。可是,已經足夠獨立的父母們,卻用自己什麼都會做的雙手,替孩子做了太多。
  • 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怎麼做?
    真是太可怕了,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做,那讓孩子幹什麼呢?那孩子又從哪來學習東西呢?所以家長們不管有多閒,都不要幹了孩子應該幹的事,你們倒是學東西了,可孩子呢?直升機式父母很可怕,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只會寫作業的機器。一、「直升機式父母」家長天天圍著孩子轉,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中國被網友笑稱是「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父母從孩子出生,就做好了各種規劃,放眼望去,不管是4+1(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是2+1(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家庭,娃出了門,是不用走路的,家裡人輪流抱。吃飯的時候,一家人的眼光聚集地,就是孩子。
  • 教育孩子,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你是「直升機父母」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呢?少年宮華憶訓練營教學總監秦華老師為家長支招:不要一味強迫孩子學習,要引導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高效學習、快樂成長。「望子成龍,我錯了嗎?」最近,家住渝中的羅先生很著急。兒子星星自從上次補習後,學習就越來越不積極。「我文化水平不高,就希望孩子能多學點東西。」羅先生常說沒文化要吃虧,所以對兒子的學習要求特別嚴格。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在這件事情上罪魁禍首是家長,他們對孩子的生活過度的幹預,偷看孩子的隱私引起了孩子內心的反抗心理。父母的這種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直升機式育兒"的一種表現,有時無刻對孩子進行監視和控制,導致孩子缺乏獨立自我的空間,最終毀掉了孩子。
  • 低年級孩子假期上網課,家長如何不做書桌上的「直升機父母」?
    每天守在孩子旁邊看老師講課,聽的時候還做筆記。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或者不會寫的字,她就立馬給她講,怕孩子打卡打晚了。同學很無奈地說,什麼時候才能開學啊?我真的想馬上把她送學校去。我同學,就是典型的「直升機父母」。
  • 直升機父母到底是成就了孩子,還是毀了孩子?
    在父母教育中有這麼一個詞非常流行——直升機父母,他們對孩子無所不管,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
  • 「爸媽,我就是想要逃離你們」|一句話戳痛了所有「直升機父母」
    威廉•德雷謝維奇在書中提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出現的角色之一「直升機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直升機」父母是與「溺愛式父母」與之相對立的一種教養角色。所謂「直升機父母」指的是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半空中,掌控著子女的發展方向,事無巨細的過問,並喜好為兒女定製他們所想的模樣的父母。
  • 為了孩子,別做「直升機式父母」!否則孩子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
    小茗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 「別擔心,爸媽幫你」,直升機父母的大包大攬,才是毀了娃的關鍵
    在如今的家庭中,無論是獨生子女也好,兩個孩子也罷,無一例外的都是父母眼中的小王子、小公主。從他們出生開始,父母就致力於做孩子一輩子的保姆和人生規劃師。小時候穿衣吃飯,大一點了學習陪伴,再大點擔心早戀,害怕學壞,上大學了也要全家總動員,甚至找工作都是父母大包大攬。這不禁讓人想到最近流行的一個名詞「直升機父母」。
  • 告別「直升機父母」,不再為孩子遮風擋雨,才能教給孩子真本領!
    ——皮亞傑 近日父母的教育中有個熱詞:直升機父母,令眾多孩子叫苦不迭…… 先看看有哪些具體表現~ 爸媽自從有了孩子,恨不得最好的、最全的都給予孩子。
  • 別再「衝鋒陷陣」為孩子「出頭」,這種直升機式父母或許你也是!
    最近出現一種「新型」名詞,就是直升機父母,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直升機父母,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受盡寵愛的同時,也喪失了太多自由的選擇。這類父母都為孩子鋪好之後的路,在這條路上,孩子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父母的選擇。
  • 「直升機父母來襲」體驗活動總結
    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您還是個學生,或者您還沒升級為父母,恰好您家也有一對「直升機父母」,請您曬曬您被「直升機」盤旋的苦與樂吧!您也可以搜羅下您家「直升機父母」的趣事與我們分享!
  • 直升機父母
    在美國校園裡,把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稱為「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parents)他們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希望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對此,洛杉磯家庭心理師傑夫·布盧姆說:「我們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
  • 《安家》:直升機父母的弊端,諸多通病該如何破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直升機父母的弊端,以及如何去解決類似的教育問題。一直升機父母的具體特徵和誕生養成1.直升機父母的定義和具體特徵直升機父母: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具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每一件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甚至不管不顧孩子的想法,這類人被稱之為直升機父母。
  • 理解「直升機父母」
    首先就有趣在它的標題後半部分――《萬名「直升機父母」空降廈大》,又是「直升機」,又是「空降」,讓人很有些好奇。細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高校新生入學時,如影隨形的家長們總是及時、準確地出現在報到處、繳費處、宿舍、食堂,給自家的嬌子、嬌女們忙這忙那,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現在自家寶貝兒身邊,宛如駕駛著直升機,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做到「保障有力」。故名之曰:「直升機父母」;稱之為:「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