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就是想要逃離你們」|一句話戳痛了所有「直升機父母」

2020-08-21 cherry娜

利用地鐵通勤時間看完美國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著作《優秀的綿羊》,這本書一直在kinde書架上,原以為是個小說就被擱置了。

無意中打開閱讀,書中的內容顛覆了我對頂級學府的傳統的認知。

本書作者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執教,在常春藤盟校任教了二十餘年後,將其對精英教育系統的反思和大學教育意義的思考集成了本書。

書中深刻揭露了美國頂級私立名校的教育問題,指出當前教育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聰明,有天賦,而且鬥志昂揚。

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茫然,極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標感。他們非常善於解決手頭問題,但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

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卻是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有學生將這樣的狀態比喻為一群「優秀的綿羊」。

在這些教育體制下,催生出的不僅是學子,還有這些學子背後的家長們。

威廉•德雷謝維奇在書中提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出現的角色之一「直升機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直升機」父母是與「溺愛式父母」與之相對立的一種教養角色。

所謂「直升機父母」指的是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半空中,掌控著子女的發展方向,事無巨細的過問,並喜好為兒女定製他們所想的模樣的父母。

「直升機父母」的特屬共性就是掌控力強、強勢性、凡事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

今年夏天的熱播劇《小歡喜》中的丁一,考上清華、成了眾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剛進入大學不久的他就被迫休學了,丁一父親提到,由於丁一成宿成宿的失眠睡不著,導致精神狀態不是很穩定,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上學。

丁一最後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跳樓,來換取自己的解脫,讓眾人惋惜。

丁一的爸爸說到,都怪他們,當初丁一想上的是地質大學,是夫妻兩非逼迫他學習金融。丁一的出事,他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丁一當初補習班老師的英子媽媽(陶虹演),在丁一輕生後看著一張與當時拿著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丁一以及他的家人合照的照片,照片上除了丁一目光呆滯、毫無表情外,其餘人都是滿目笑容。

英子媽媽說到:「原來你從來都不開心啊,原來開心的只是我們啊。」

在劇中,這位英子媽媽也頗引起大家的關注。

原本有教師工作的她,為了保障女兒英子高考順利而辭職,從飲食到學習,全方位把控英子的高三生活。

南京大學的天文學專業是國內最好的學校,那是英子一直夢寐以求的地方。

在學校組織參加各大高校的夏令營時,英子想去南京大學,而媽媽一心想讓她參加清華大學。

兩人意願發生衝突,英子最終沒能參加上南京大學的夏令營活動。

這件事成為了英子患上中度抑鬱症的引火點。

雖然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媽媽的意願也不是她想要的,但為了不讓媽媽傷心,一直採取的是迎合、妥協、配合媽媽。

直到與南大夏令營擦肩而過。

英子開始失眠、悶悶不樂、控制不住的想哭。

不堪重負的英子,離家出走到了深圳。

原本以為能逃離媽媽的眼界,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媽媽竟然「追」到了深圳。

被逼的無處可逃的英子,站在了河邊的臺柱上,

並如山洪爆發般的向媽媽吼叫到:「我就是想逃離你」。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子插在了英子媽媽的心口。

英子媽媽說,「我那麼愛她,但我怎麼把她逼成這樣。我,差點成了殺她的兇手。」

以最真的愛,做最深的傷害。

丁一的父母、英子媽媽是很典型的「直升機父母」。

這樣的父母以及像丁一、英子這樣的孩子的縮影,在生活中也真實存在。

「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有研究證明:過度無微不至的「直升機父母」會讓孩子相對更加不滿自己的家庭、人生,幸福感更低;患有更高的抑鬱情緒問題,更低的抗挫力,更容易出現思想偏激、極端。

覺察是預防行為發生至關重要的一個關卡。

那麼, 如何判斷自己是個直升機父母呢?

曾在人民日報上看過幾個自測自己是否是直升機父母的維度,和大家分享:

01 生活上

過度照顧孩子,不讓孩子插手家裡的一切家務勞動,包括孩子的房間﹑衣物整理,以及學習用品的整理。只要求「好好學習,其他一切都不用操心」。

02 學習上

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按自己的意願安排課外和假期的補習班,幫孩子選擇輔導書和課外書。

03 人際關係上

幫助孩子處理與同學﹑朋友的關係。比如孩子和小夥伴有了小摩擦,就立馬幫孩子「出頭」。

意識到位了,在行為上我們又如何才能避免成為直升機父母呢?

01 適時放權,減少控制欲望

給的東西只有是對方想要的條件才是正確的付出,否則終將變成控制。

2歲開始,孩子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個性的突顯。

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不妨放慢欲望的腳步,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空間。

小到放權可以允許孩子自己決定今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大到嘗試尊重孩子選擇自己的專業、想過的人生方式。

02 適度偷個懶,放下焦慮

孩子的能力往往是能夠超乎我們所認為的,所以不要總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會走彎路。克制自己事事親力而為,擔心、焦慮、害怕孩子會吃苦。

或許,少吃的那些苦,有一天就變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虧呢?

告訴自己:適度偷個懶,沒關係的,我的孩子也是可以的。

03 掙脫「我是為了你好」的桎梏

「我是為了你好」是一句最強大但也是最蒼白的話。

強大在它承載著最沉甸的愛和期待,蒼白在你認為的好,不是孩子想要的好。

所以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塑造孩子,強迫他去走你為他安排好的路。

放下決策者角色,做個把關者,讓孩子擁有身心健康的人格,學習力和選擇力。

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條條大路都能通向羅馬。

04 秉持終身成長思維

這個時代在偷偷犒賞學習成長的人,同時也在狠狠懲罰不學習、不成長的人。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自己的焦慮,同時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能夠影響孩子形成有思辨的思維。

終生成長型的父母能夠很好規避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和理解孩子的行為。

畢淑敏老師在《把人生過成喜歡的樣子》一書中說到:「放鬆,才能實現完美。

與你共勉。

文章作者簡介:cherry娜,教育工作者,國家高級育嬰師,願用文字與你分享教育,分享愛。

本文首發cherry娜頭條號,喜歡文章多多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真正想要擺脫和逃離的,就是父母以為的:對你好
    壓抑的崔斌終於喊出了多年的心聲:「我已經聽得夠多了,從小到大我沒有自己做一次主。」「當初考藝校,是您逼著我學的新聞,可是我對新聞專業一點興趣也沒有。」「畢業了,您把我安排到夕陽美雜誌社,你有問過我的想法嗎?」「我總是在滿足你們的要求,活成你們想要的樣子。」「我已經成年了,我可以為我自己的決定負責。」
  • 子女抱怨:爸媽把我養廢了!直升機父母不適時放手,孩子恐有遺憾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討論: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小孩長大後如何,引起多人留言。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就是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長大後遇上很多挫折,都與年幼被保護太好有關。有些爸媽在孩子成年後,依舊擁有『掌控權』,讓孩子苦不堪言。該篇討論以不一樣的切入點,讓人了解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子女抱怨:爸媽把我養廢了!直升機父母不適時放手,孩子恐有遺憾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討論: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小孩長大後如何,引起多人留言。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就是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長大後遇上很多挫折,都與年幼被保護太好有關。有些爸媽在孩子成年後,依舊擁有『掌控權』,讓孩子苦不堪言。該篇討論以不一樣的切入點,讓人了解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想遠離父母?真實答案戳心窩,父母要挺住
    文|好孕姐前兩天,跟我小表弟聊天,問他上了高三有什麼規劃,比如:想考哪所大學,學什麼專業?表弟說:「我早就想好了,學理科,至於哪個專業沒想好,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離我爸媽遠一點,考一個離家遠的外省學校。」
  • 你是「直升機父母」、「割草機父母」嗎?
    雖然現在放開二胎,二胎有二胎的煩惱,但更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爸媽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就像一架直升機,時刻盤旋在孩子的頭頂上空,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一旦偏離了為他設定的「正確路線」,就馬上下場幹預。小鹿表姐的媽媽,就是一架「直升機」。
  • 「直升機父母來襲」體驗活動總結
    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您還是個學生,或者您還沒升級為父母,恰好您家也有一對「直升機父母」,請您曬曬您被「直升機」盤旋的苦與樂吧!您也可以搜羅下您家「直升機父母」的趣事與我們分享!
  • 爸媽:我寧願欠你們一個快樂的中年,也不願你們退休後活的卑微
    文| 大嘴我爸媽都是體制內的普通科員,一個負責單位後勤,一個負責各種文件報表。可以說都是閒職,每月拿著固定的3000多塊錢的工資,熬退休。可現實擺在那裡,你們傾其所有把大兒子的任務解決了,然後呢,就可以每天無所事事的等待退休了?我現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跑滴滴,平時還要兼職自媒體。做父母的怎麼能忍心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安享晚年了呢?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家裡所有的邊邊角角都要被打磨成圓形;只要是孩子吃的、用的,必須要全方位醫用級消毒才能使用;只要孩子需要休息或者學習,全家上下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在父母眼中,孩子只要跑起來,就一定會摔倒受傷,所以一定要慢一點。
  • 你知道自己可能是直升機父母嗎?
    各位家長朋友知道什麼叫直升機父母嗎?這是來自於一個孩子的描述,說我的爸媽就像一個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在我的頭頂。無論我做什麼,他們都關注著我。就是在學校裡的時候有老師,然後一出學校家長就開始跟進。然後把他送到每一個培訓班,帶他出去玩。就算是孩子們跟別的孩子參加生日party,這個家長也會遠遠地在旁邊看。這種教育的方式,被稱作直升機父母。最誇張的,就是當年美國有一個華裔女性叫蔡美兒,寫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就是告訴你說,教孩子就是要盯死他。你盯得越死,這個孩子將來越有出息。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過度保護不是「真愛」,而是「阻礙」
    在育兒領域,有一種父母被稱為「直升機父母」,他們時刻監控自己的孩子,就怕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為孩子做什麼都是心甘情願的。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就是mini版的自己,所以,自己有責任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更值得自己付出所有來「保駕護航」。
  • Angelababy一句話戳中了萬千父母的痛點,她的教育觀竟然是這樣的
    近日,《奔跑吧》節目組給出了一道人生選擇題,戳中了多少中國父母的痛點。大兒子已到學齡,二胎即將到來時,是選擇"捨棄學區房,改善居住環境",還是選擇"繼續住在條件糟糕的學區房"?
  • 「別擔心,爸媽幫你」,直升機父母的大包大攬,才是毀了娃的關鍵
    一、何為「直升機式家長」1,生活上在生活上對孩子過度的照顧,不讓孩子插手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一句話:「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確實,這樣的父母簡直無所不能,精力旺盛,似乎永遠都不知疲倦。
  • 告別「直升機父母」,不再為孩子遮風擋雨,才能教給孩子真本領!
    ——皮亞傑 近日父母的教育中有個熱詞:直升機父母,令眾多孩子叫苦不迭…… 先看看有哪些具體表現~ 爸媽自從有了孩子,恨不得最好的、最全的都給予孩子。
  • 直升機父母:以最真的愛,行最深的害
    在父母教育中有這麼一個詞非常流行——直升機父母,他們對孩子無所不管,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隨時準備著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需要時立即給予補給,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馬上降落,為孩子解圍……因為怕孩子受傷,家裡所有的邊邊角角都要被打磨成圓形;只要是孩子吃的、用的,必須要全方位醫用級消毒才能使用;只要孩子需要休息或者學習,全家上下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
  • 《有翡》:謝允無意一句話,既戳中了霓裳夫人的痛點,又救了阿翡
    我最近一直都在追劇,就是更新的太慢了,都不夠看的,真的是太好看了。今天晚上更新的第17和18集,謝允和周翡真的是太甜了,又向觀眾撒糖來了,有謝允在的地方,對阿翡來說,就是最幸福的。我說謝允,你也太辛苦了,為了喜歡阿翡,你真的太用心良苦了,寧願付出任何代價。
  • 你懂「直升機父母」嗎?鋼琴家郎朗的爸爸曾讓...
    中式父母之愛,戳中無數媽媽淚點畫面開始,一雙豐滿的手靈巧地揉面、按記兒、擀皮兒、包包子。沒過一會兒,一籠白白淨淨又饞人的包子就做得了。相貌平平的女主人推開廚房的窗戶,短暫歇息。稍後,包子蒸熟,女主人端著它來到餐桌前。此時,她的老公已經起床,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新聞。
  • 期末爸媽收到自己的成績單 孩子給爸媽評語戳中淚點
    原標題:期末爸媽收到自己的成績單 孩子給爸媽評語戳中淚點   對從學校畢業後,很久沒參加過考試的爸媽來說,學生時代拿成績單的緊張感,驟然來襲。    這是一份怎樣特殊的成績單?   龔老師說,其實就是讓孩子們給自己的爸媽打分,班上有爸媽拿到滿分100的,也有沒過60分及格線的。
  • 理解「直升機父母」
    首先就有趣在它的標題後半部分――《萬名「直升機父母」空降廈大》,又是「直升機」,又是「空降」,讓人很有些好奇。細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高校新生入學時,如影隨形的家長們總是及時、準確地出現在報到處、繳費處、宿舍、食堂,給自家的嬌子、嬌女們忙這忙那,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現在自家寶貝兒身邊,宛如駕駛著直升機,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做到「保障有力」。故名之曰:「直升機父母」;稱之為:「空降」。
  • 一個00後的無奈:等我有了孩子,不會做我爸媽這樣的父母
    相較於育兒,下面點讚最高的幾條評論,無外乎說的都是父母那一代的教育方式。  看著他們的評論,很容易引發自己內心的共鳴,這種感同身受的體驗很多人都有,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當父母還覺得這樣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子女們已經慢慢察覺到了其中的缺憾。  而作為一名00後,我想說的是:等我做了父母,有了孩子,我是絕對不會做我爸媽這樣的父母的!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朱媽媽的這種做法,就是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他們正在傷害孩子,而不自知。他們喜歡硬塞給孩子一些自以為孩子需要的東西,不惜以付出自我的方式,來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但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無異於在用親情捆綁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我為了你,什麼都願意付出,你必須得聽我的!你該怎麼活?交什麼朋友?去哪裡?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