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父母 」,正在慢慢殘害孩子的未來

2021-02-19 陽光寶貝童書館

陽光寶貝童書館

在這裡,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做個好媽媽!


來源 | 積木育兒(ID:jingguanyuer)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自我發展,不去控制孩子,只做鼓掌或者提建議的父母,卻不做「鋪路」的父母。

——陽光媽媽

最近的朋友圈,充斥著很多父母的繁忙和焦心。

群裡一個叫魏然的學生家長控訴女兒的可惡「罪狀」——考試考不好不會哭,玩遊戲不過關卻哭得稀裡譁啦的。

要知道,魏然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確實付出了很多。

為了監督孩子學習,她專門辭了職,空著家裡一兩百平方米的房子不住,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個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早上起床以後——牙膏擠好,洗臉水放好,飯燒好、盛好,水杯灌好,又幫忙檢查書包,把鞋子擺好。

放了學,點心和水果備著,伺候孩子寫作業。

而且,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裡一點聲音都不能有。

孩子只負責寫作業,檢查作業,而收拾書包的活都歸她這個當媽的。

不僅如此,她一周和各科老師溝通兩三次,了解孩子學習狀態。每次考試後,也和老師探討孩子學習上的問題。

有一次,她發現孩子在日記裡寫了班裡的一個男生,嚇得她半夜還在和老師溝通這個問題,在朋友圈裡取經,問大家遇見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如此這般,孩子的成績卻一直在中下遊晃蕩——這付出和收穫根本不成正比。

魏然同學的媽媽,那就是「直升機父母」這些父母像是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在生活上過度照顧孩子,不讓孩子插手一切家務勞動,包括自己的房間和衣物,以及學習用品的整理。這一類父母的口頭禪:「好好學習,其它什麼都不用做。」

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安排孩子的課外補習班,武斷地幫孩子選擇輔導書和課外書。

幫孩子處理與同學和朋友的關係。比如,交待孩子和成績好的同學相處,孩子和朋友間有了小摩擦,就幫孩子「出頭」。

中國被網友笑稱是「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父母從孩子出生,就做好了各種規劃,放眼望去,不管是4+1(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是2+1(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家庭,娃出了門,是不用走路的,家裡人輪流抱。

吃飯的時候,一家人的眼光聚集地,就是孩子。孩子吃了一塊肉,全家鼓掌,嘴巴念叨有詞「真棒,真棒」;孩子拒絕吃什麼食物,一家人也是齊上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說這個食物如何地好。

孩子在玩耍中不小心摔倒了,家庭成員開始指責看護的家長,沒有貼心照顧。卻忘了去問問孩子疼不疼,是怎麼摔倒的,下次要注意。

被家長這種過度關注長大的孩子,像是沒有一隻長不大的幼鳥,飛不高,也飛不遠。因為有人告訴他,飛太高會摔下來,飛太遠有危險,如果你要飛,一定要跟著爸爸媽媽,或者是我們先去打探一下。

然後,這些被安全「困住」的小鳥,有一天看著別人都飛走了,卻往往不會感激爸爸媽媽,而是以一個激烈的方式,去反抗去抱怨。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多希望「直升機父母」放過孩子,讓他們自由去翱翔。

「直升機父母」付出那麼多,卻被叫停,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去發現周圍世界的奇妙,讓自己慢慢融入生活。可是,已經足夠獨立的父母們,卻用自己什麼都會做的雙手,替孩子做了太多。

孩子學吃飯,他們覺得飯會撒得滿地都是,於是,他們伸出雙手,端起飯碗,一口一口去餵孩子;

孩子剛穿衣服,分不清前後、裡外,磨蹭拖拉,於是,他們拿起衣服,直接套在孩子身上;

幼兒園布置了手工作業,你覺得孩子做得不夠好,索性自己一個人做了起來。

在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應該都會解鎖一項新的技能。

比如,孩子在兩歲左右,戶外活動回到家,就應該會自己換上拖鞋,並且把換下來的鞋子,拿去陽臺上晾曬。

孩子會好奇為什麼要曬鞋子,曬了的鞋子會是什麼樣。孩子通過曬鞋子這件事,會了解到一些知識,甚至會發現影子的樂趣。而你一手代辦,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了解這些。

時間久了,孩子不僅行為懶惰,思想也會懶惰。因為父母什麼都會做,什麼都可以幫自己做,孩子習慣了被幫助,他們內心那好奇的火苗,漸漸被熄滅了。

幼兒園基本上一周有一次手工作業,兒子班上有一個小朋友每次手工都做得特別棒。但是,老師還是跟他的家長談了話,建議最好讓孩子自己動手,即使做出來是最不好看的。這個家長吐槽自己的女兒,根本不願意動手,連一起收集材料都不樂意。

老師利用戶外活動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蕩鞦韆,和他聊天,得知他不願意做手工的原因,是媽媽一直埋怨他,說他收集的樹葉太難看,也貼不好,水果拼盤做得最差。他覺得自己很笨。

而那一天,老師帶著他一起完成了一個樹葉的拼圖,收集樹葉,設計,粘貼,全部都是這個孩子完成的,老師只是在旁邊打了「下手」。

「直升機父母」看似偉大,他們無私地付出,儘自己的一切所能去幫助孩子,希望孩子按著自己的步調走,不給孩子施展的空間,孩子一出錯就嚴加責罵,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質疑空間。

時間久了,孩子除了習慣性的依賴,就是自我懷疑和否定:自己做不好,做的不夠快。

隨著《爸爸去哪兒5》的熱播,Jasper圈粉無數,而應採兒也常常會在微博上,曬Jasper和自己一起做的美食,博得粉絲們的喝彩。

Jasper小小年紀,可以做得這麼好,是因為應採兒沒有剝奪兒子參與的權利,她曾曬自己Jasper穿著尿不溼,在廚房裡幫忙攪拌雞蛋的相片。

失敗是成功之母。大人都有失手的時候,何況一個孩子,給他們機會去嘗試,在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才會收穫一個自信的孩子。

「直升機父母」的初衷當然是為了孩子好,他們包攬一切,為孩子做好一切,卻忘記經歷就是一筆財富:成長的真理,都埋藏在過程裡。相比這些普通的父母,名人們倒是更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做,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愛。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在學校讀書一律住校,大學畢業後自己找工作。

德國金融投資大亨梅茲萊家族,讓孩子就讀普通學校,走路或者搭公車上學。

沃爾瑪華頓家族,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打工,在商店裡擦地板,幫助理貨。

中國的李嘉誠,兩個兒子在國外學成歸來,讓他們自己解決就業問題。

以上這些人,有更多的能力,去讓自己的孩子過上更「細緻」的生活,他們卻沒有,因為是懂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自我發展,不去控制孩子,只做鼓掌或者提建議的父母,卻不做「鋪路」的父母。

「直升機父母」如何改變?

家長們如果發現了自己已經被「直升機父母」附體,有了這些特質,該如何去改變,給孩子一個更自由和廣闊的成長環境呢?

「直升機父母」總是焦慮,擔心孩子做不好一些事,會走彎路,所以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竭盡所能,幫助孩子,讓他們少吃苦。

可是,那些少吃的苦,終有一天會變成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虧,去折磨孩子。

有一次,兒子言寶爬上了沙發上,我在旁邊著急地喊他下來,甚至想去抱他,可是,他卻抗拒。

老公對我擺手說:「別喊了。」他把茶几推開,旁邊的椅子挪開,然後,在地上鋪上了地墊。

我的擔心驗證了,言寶摔倒了,哇哇大哭,但因為沒有危險,有地墊的保護,所以沒有受傷。

從那以後,他不再爬沙發,因為懂得會摔下來,而且,爸爸媽媽都保護不了他。

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時時刻刻擔心,付出了那麼多,孩子沒有達到預料的期望,就氣急敗壞——這種模式,只會培養出糟糕的親子關係。

所以,我們應該在孩子面前「懶」一點,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懂得:父母也需要他們的幫助。這不僅強大了他們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自從有了二寶,丫頭就變了一個小助手。她上學前,我只負責喊她起床,做飯,其它的全部自己做,走路去學校。放學了,如果二寶在睡覺,她也是自己走回來。她的房間,再亂也是自己收拾,偶爾還幫我去買個醬油醋或者是饅頭麵條之類的。

因為我的「懶」,才讓丫頭更加獨立。

父母不可能替孩子去過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不要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因為只有經過雨水的洗刷和陽光的照射,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每個孩子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任何人為之設計,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只需要為他們吶喊助威,而不是為他們鋪路。

「直升機父母」不是當父母的終極目標,把孩子培養成「直升機」才是最能耐的父母,因為孩子們自己有「翅膀」,我們只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去飛翔,而不是成為孩子的翅膀。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不可能替孩子去過自己的人生,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飛翔,而不是成為孩子的翅膀。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朱媽媽的這種做法,就是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他們正在傷害孩子,而不自知。他們喜歡硬塞給孩子一些自以為孩子需要的東西,不惜以付出自我的方式,來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但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無異於在用親情捆綁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我為了你,什麼都願意付出,你必須得聽我的!你該怎麼活?交什麼朋友?去哪裡?做什麼工作?
  • 「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一項研究發現,如今所謂的「Z世代(Generation Z)」,即如今16歲到22歲的年輕人,正在掙扎著應對自己的生活,而他們黏人的「直升機父母」可能需要為此承擔責任。那麼,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究竟又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近日,美國散文家艾麗莎·施特勞斯在CNN撰文,講述了自己身為父母的心路歷程。「在第一個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開始恐懼自己會成為一個『直升機父母』。
  • 告別「直升機父母」,不再為孩子遮風擋雨,才能教給孩子真本領!
    ——皮亞傑 近日父母的教育中有個熱詞:直升機父母,令眾多孩子叫苦不迭…… 先看看有哪些具體表現~ 爸媽自從有了孩子,恨不得最好的、最全的都給予孩子。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遇困難。但為什麼父母們給孩子製造了這麼大的壓力?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裡,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為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的障礙……
  •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Dr.魏說,千萬別做「直升機型父母」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封面圖世界變化太快,未來會怎樣誰都無法預料,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未來生存需要的底層基礎能力,孩子的思維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創造力等等對孩子來說始終會非常重要魏的這本《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把這些能力歸結為大腦的5個方面: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他從這5大方面入手,教你如何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培養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讓他們能更好地適應未來,迎接未來。本文只是在閱讀全書的第二部分情緒腦中的一個小章節中,所產生的反思和感想。希望能對有相同困惑和迷茫的父母一點小的啟發和幫助。
  • 理解「直升機父母」
    首先就有趣在它的標題後半部分――《萬名「直升機父母」空降廈大》,又是「直升機」,又是「空降」,讓人很有些好奇。細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高校新生入學時,如影隨形的家長們總是及時、準確地出現在報到處、繳費處、宿舍、食堂,給自家的嬌子、嬌女們忙這忙那,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現在自家寶貝兒身邊,宛如駕駛著直升機,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做到「保障有力」。故名之曰:「直升機父母」;稱之為:「空降」。
  • "直升機父母"如何毀掉孩子:高壓環境引發焦慮抑鬱
    一項研究發現,如今所謂的「Z世代(Generation Z)」,即如今16歲到22歲的年輕人,正在掙扎著應對自己的生活,而他們黏人的「直升機父母」可能需要為此承擔責任。
  • 不做直升機父母,用密不透風的「愛」,毀了孩子的未來
    孩子今年5歲了,每天給孩子穿衣、洗臉,事無巨細;孩子吃飯時玩耍,朋友會端著碗追著孩子滿屋子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要吃水果,朋友都有精確的時間安排;為了防止孩子出意外,朋友不允許孩子出去玩,更不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擔心玩耍時發生矛盾,受到傷害。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父母?他們像直升機一樣,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
  • 為了孩子,別做「直升機式父母」!否則孩子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
    誰家的孩子都會在課外多學幾門課程,確保未來有更大的競爭力,這不小茗同學才上4年級,但是周末暑假寒假早就被父母安排好了,周末報了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等培訓班,寒暑假除了這些課程外,還有學校課程的複習以及學習新課程,每周末小茗的父母就陪著小茗一起去上課,他們在外面等著,孩子上完課,立馬接著去下一個培訓班上課,可謂是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 告別「直升機父母」
    「包寶寶」每天跟在母親身後,買菜、逛街、打太極,但後來他慢慢長大了,渴望獨立,開始反抗母親「愛的束縛」。有一天,「包寶寶」帶回一位金髮碧眼的女朋友,並不顧母親的反對,準備收拾行李外出與女友同居。氣急敗壞之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一口吞下了「包寶寶」……「包寶寶」的母親屬於典型的「直升機父母」,也就是,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在孩子的頭頂,時時刻刻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直升機父母」背後的支持理論叫密集型教育。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導讀: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監控下的成長:家長的「直升機式育兒」,正在傷害著孩子
    家長們對孩子生活過多的監視和掌控,導致孩子不能有自己獨立的、私人的空間,讓孩子生活的全部都「暴露」在別人的監視下,相信這樣的感受所有人都不喜歡。「直升機式育兒」侵佔了孩子太多的隱私權,對孩子造成了太多的傷害。一、什麼是「直升機式育兒」?
  • 孩子心情壓抑,親子關係緊張,「直升機父母」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其實這種父母就是最近流傳的「直升機父母」,像是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方,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要是有一點偏離既定的軌跡,就會降落將孩子拉回到設定好的軌道上。父母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是希望孩子變得優秀,但是這種「直升機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優秀的卻很少,而且都是偏科一樣的優秀。
  • 直升機父母到底是成就了孩子,還是毀了孩子?
    在父母教育中有這麼一個詞非常流行——直升機父母,他們對孩子無所不管,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
  • 直升機父母,你怎麼看?
    「這些在直升機父母的管教下成長的孩子會像直升機一樣,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垂直升高,但最終並不能飛入高空,相反那些靠自己的力量滑行、逐漸爬升的普通飛機,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垂直升高,卻能慢慢飛向更高的雲層,在真正的藍天裡飛翔
  • 直升機父母不適時放手,孩子恐有遺憾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討論: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小孩長大後如何,引起多人留言。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就是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長大後遇上很多挫折,都與年幼被保護太好有關。有些爸媽在孩子成年後,依舊擁有『掌控權』,讓孩子苦不堪言。該篇討論以不一樣的切入點,讓人了解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直升機父母不適時放手,孩子恐有遺憾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討論: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小孩長大後如何,引起多人留言。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就是被直升機父母帶大的,長大後遇上很多挫折,都與年幼被保護太好有關。有些爸媽在孩子成年後,依舊擁有『掌控權』,讓孩子苦不堪言。該篇討論以不一樣的切入點,讓人了解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南寧留學生殘害教授雙親?網友:父母沒教好
    南寧留學生殘害教授雙親?,在業界威望很高,母親是廣西知名高校教授,家庭年收入在百萬以上,而1998年兒子也正在英國留學,學成以後回國,也是前途無量!而且這個男孩小時候是父母的驕傲,見過他的人都覺得孩子很乖巧,也很聰明,未來一定能夠成大器,結果卻做出殘害雙親的惡事,不少人都稱他為吳謝宇第二。
  • 教育孩子,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直升機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你是「直升機父母」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呢?少年宮華憶訓練營教學總監秦華老師為家長支招:不要一味強迫孩子學習,要引導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高效學習、快樂成長。「望子成龍,我錯了嗎?」最近,家住渝中的羅先生很著急。兒子星星自從上次補習後,學習就越來越不積極。「我文化水平不高,就希望孩子能多學點東西。」羅先生常說沒文化要吃虧,所以對兒子的學習要求特別嚴格。
  • 直升機父母
    在美國校園裡,把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稱為「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parents)他們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希望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對此,洛杉磯家庭心理師傑夫·布盧姆說:「我們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