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
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其中,「直升機」父母會時刻在孩子頭頂上盤旋,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他們立馬出手相助;「割草機」父母隨時跑在孩子前面,像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可能面臨的所有障礙。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過分保護、輕易滿足、特殊禮遇等,都是過度教養的表現。
過度教養對孩子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抗挫折的能力、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及生活技能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自信心,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導致很多負面情緒。 1. 信任孩子。父母要相信孩子有應對困難、風險的能力。 2. 用平常心對待孩子。每個孩子確實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我們更要相信孩子發展的共性,相信孩子的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特點,不要過度誇大孩子的特殊性。
3. 學會分離。要學會守望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應該離開父母的時候,有能力離開父母。 4. 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當我們讀懂孩子在思維、人格等方面的發展特點,就知道在學前階段要注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小學階段應重點培養孩子的成功感和勤奮感,在青春期階段要重點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