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2020-05-26 兜媽愛叨叨

現如今,大部分爸爸媽媽們都崇尚科學育兒,但還是有些根深蒂固的「民間老話」在左右著我們的判斷,尤其是家裡帶娃的老人,這些「育兒常識」在他們心裡如旗幟般無法撼動。

兜媽身就有這樣的例子。

小雯生完孩子重歸職場後,叫來了老家的婆婆來照顧孩子。沒過幾天,她下班回家突然發現1歲多的寶寶沒有眉毛了!心疼不已的小雯趕緊問婆婆這是怎麼一回事,而婆婆卻表示寶寶的眉毛太淡了不好看,給寶寶刮眉能使寶寶的眉毛變濃黑。

小雯聽後十分生氣,覺得婆婆的做法簡直就是「封建迷信」!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的確,兜媽很理解老人帶孩子的不易和想讓孫輩們越來越好的意願,但是老人們的育兒經驗往往形成於從前信息閉塞的年代裡,如果僅靠著口口相傳的土辦去養育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對此,兜媽總結了10個常見的「育兒誤區」,看看你有沒有踩雷呢?

1.母乳六個月後就沒營養了

許多人認為母乳在6個月前是黃金,過了6個月營養就漸漸流失了,和水差不多。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最好純母乳餵養六個月後,再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餵養至一歲甚至兩歲。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2.不管啥問題,都認為是缺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出汗多、頭型偏、半夜哭鬧等等,而許多家長將這些問題都歸於「缺鈣」而致。

但其實0-6個月的寶寶,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只要奶量喝夠,鈣都是充足的,六個月後的孩子,若飲食均衡,常鍛鍊,也不會缺鈣。判斷缺鈣與否,不能憑空想像,需要去醫院定時體檢。

3.捏鼻子能使鼻子變挺

這句話可以說是經久未衰啊,許多老輩們都愛幫孩子「捏捏鼻子」,為的是可以讓鼻子變挺,變好看。

然而目前並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明這種方法有效,反而若捏得太過用力,可能會影響鼻黏膜,所以還是讓寶寶順其自然發展就好。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4、為女寶寶擠乳頭

雖然這個法子已經被很多人所排斥了,但持這種觀念的老人卻不在少數,所以兜媽還是要說一下這種行為對寶寶的傷害。

很多老人認為,如果不擠出女寶寶乳頭中的小硬物,將來會影響哺乳。其實新生兒出生後35天,男孩女孩有時都可能出現乳房腫大,偶爾還會流出少量乳汁樣的淡黃色液體,這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在出生後23周就會自然消失。

新生兒如果過度的擠壓乳頭,可能會造成乳頭凹陷,損傷乳腺管,引起乳腺炎,嚴重者引發敗血症,危及嬰兒生命。

5.在娘家坐月子,影響哥哥的財運

哈哈,這一定是嫂子想出來的拒客之道吧!

很多地方似乎都有這樣的說法,但是究其原因,影響財運可能只是一個藉口,如果兒媳和女兒同在一起生活,家裡的老人不僅勞累,在對人對事上也會很為難,家庭矛盾由此而生。

所以說,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性,但是在家庭關係的穩定上,還是有些道理的。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6.寶寶哭鬧是被嚇著了

寶寶哭鬧再正常不過,究其原因,無非是餓了,渴了,尿了,生病難受了……

可偏偏有的家長覺得寶寶是被嚇著了,於是忽略了正常應該做的事情,而是去給孩子請仙人叫魂,搞得神乎其神。

對於這樣的迷信,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摒棄,如果孩子因為生病而哭鬧,此舉會錯失了最佳的就診時機,耽誤孩子病情。

7.發旋越多,孩子的脾氣越不好

兜媽常常在小區裡聽見奶奶、姥姥們討論孩子頭頂發旋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頭頂有兩個發旋,必定有人會說:呀,這孩子兩個頂啊,脾氣一定挺大的吧?

回答往往是:是啊,可倔著呢!

孩子的發旋越多脾氣就越大嗎?實際上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根據調查顯示,100個孩子當中只有8個孩子有2個發旋,一個孩子有3個發旋,而這幾個孩子和普通孩子的性格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此外,孩子的性格30%是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70%受後天的環境影響,所以孩子的性格並不取決於發旋。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8.吃東西被卡時立馬喝醋吞咽

許多孩子在吃東西,尤其是吃魚時很容易卡刺,許多媽媽會選擇讓孩子咽飯糰、喝醋和用手幫孩子把刺摳出來。

其實這些方法都是極不科學的。因為咽和摳都會造成骨頭或者魚刺刺向更深處,甚至刺破食道大血管。當魚刺卡住食道後,要立即停止進食,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用手電筒照亮看看,若卡在顯眼處,可以用筷子或鑷子取出,如卡入位置較深,應立即到醫院處置。

9.燙傷了趕快抹牙膏

孩子被燙傷了,很多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拿來牙膏塗抹,希望能減輕些傷害,可往往並沒有什麼作用,而且傷口看起來紅腫的更厲害了。

其實燙傷後塗抹牙膏也是極錯誤的行為,雖然對於很輕的傷口會起到一點減緩的作用,但是更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感染。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涼水衝洗傷口,讓傷口能夠快速降溫,如果傷口起泡或者破裂後就不要繼續了,以防感染。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10. 生肖決定孩子的命運

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國,許多人的傳統信仰也根深蒂固,十二生肖便是其中一種。在很多人看來,屬相越大越好,像是龍,虎,牛這類就一定比豬、鼠、蛇來得好聽,甚至有人覺得屬豬會被取笑,屬羊的人命不好等等。

其實生肖只是孩子出生年份的記錄,並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不論孩子屬什麼,在爸爸媽媽們看來都是最好的,千萬不要因為生肖情節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還是要科學育兒,不要迷信所謂的經驗之談。你還聽說過哪些奇葩的「育兒經」嗎?分享給兜媽吧!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相關焦點

  •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育兒大法」,很多年輕媽媽都中過招!
    現如今,大部分爸爸媽媽們都崇尚科學育兒,但還是有些根深蒂固的「民間老話」在左右著我們的判斷,尤其是家裡帶娃的老人,這些「育兒常識」在他們心裡如旗幟般無法撼動。兜媽身就有這樣的例子。小雯生完孩子重歸職場後,叫來了老家的婆婆來照顧孩子。
  • 各種民間流行的寶寶性別「預測大法」,B超:「我是服氣的」
    導讀:各種民間流行的寶寶性別「預測大法」,B超:「我是服氣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各種民間流行的寶寶性別「預測大法」,B超:「我是服氣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國演義》中,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三分真七分假,而這中間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我們來看看有哪些。 在《三國演義》及此後的各種民間傳說中,周倉均以關羽護衛的形象出現,在各地的關帝廟中,關羽神像的兩側也經常供奉周倉、關平的神像。
  • 惠氏金裝奶粉媽媽俱樂部 民間辣媽高手分享育兒經
    (原標題:惠氏金裝奶粉媽媽俱樂部 民間辣媽高手分享育兒經)
  • 這些育兒禁忌,媽媽們都知道嗎?
    很多爸爸媽媽其實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因此常常會在育兒的道路上出現很多差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日常育兒中最為常見的幾大育兒禁忌,爸爸媽媽要仔細查看,不要在育兒道路上掉進這些禁忌的陷阱中去奧~3.過早給寶寶添加輔食很多爸爸媽媽害怕母乳營養不足,於是過早地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是錯誤的育兒方法,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 七七四十九式寶寶哄睡大法,這些技能你必須要會
    新生兒睡眠訓練,教會她睡覺,是她出生後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則大人小孩都遭罪。不少媽媽都為此頭痛,今天大聖媽媽總結了一些哄睡方法,希望對你有用。哄睡大法第一招:媽媽忍住玻璃心媽媽忍住玻璃心。否則一切訓練都無法進行。
  • 不科學的育兒方法,寶媽你中了幾招
    這種不科學的育兒方法,寶媽們你們都中招了麼?有個朋友家的小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孩子的奶奶就嚷嚷著要給孩子剃胎毛,說是這樣子孩子的毛髮能長得更濃密,還說之前他爸爸就是剛出生不就就給剃了胎毛。老一輩的育兒知識真的是很欠缺,有些教育方法極其不科學,有很多錯誤的民間育兒方法,他們都覺得是很有用的,看看那些民間錯誤育兒法你中過招沒有。
  • 兩年的育兒心得——婁底一位年輕媽媽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其在育兒過程中「平等有愛、時間陪伴、共同學習以及增長見識」的觀點,編者深以為然。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為了培養好我們的接班人,特刊登此文,與廣大讀者共饗。與她一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復盤」了我自己的童年成長軌跡。是的,我用「復盤」這個詞語,是因為我和她一樣也在這個城市長大;相似的家庭氛圍、教育環境,讓我在陪伴她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感觸。最後得出了四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一是平等有愛。「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年來蓬勃興起,是說幼時父母帶給的成長背景影響了長大後自身的三觀、生活方式。
  • 新生代媽媽在育兒過程中,很多焦慮都源於不了解兒童發展規律
    多元的成長環境造就了新生代媽媽大不相同的育兒觀念和期待。她們對「少而精」的育兒理念較為推崇,重視專業知識,崇尚科學養育,對養育下一代有較高的期待,育兒投入頗豐,育兒標準不斷升級。其實,很多新生代媽媽在育兒過程中會有疲憊,也有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心生愧疚,但最終大家都會變得淡定。之前看到一位兒科醫生媽媽的經驗總結,安利大家。
  • 這些奇葩的忌口讓人捧腹,看看你有中過招沒
    這些奇葩的忌口讓人捧腹,看看你有中過招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期吃啥孩子就像啥?這些奇葩的忌口讓人捧腹,看看你有中過招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寶寶起溼疹,使用偏方後病情反加重,小心這些「民間育兒法」
    尤其在一些信息閉塞的農村地區,一旦孩子出現了類似的狀況,家長第一反應都是聽從老人的,用一些所謂的「民間偏方」來治療,不過顯然,很多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是很危險的。不過婆婆帶了一陣孩子之後,彤彤媽還是發現了一點兒問題,老人什麼都好,就是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有些固執,不僅溺愛孩子,還總會有一些不良的育兒習慣。
  • 小步在家早教:為年輕媽媽們提供一次性解決所有育兒煩惱的解決方案
    為了幫助更多家長走出困境,近日,國內早教行業的標杆——小步在家早教又有了新動作,隆重推出「家長錦囊」,為千萬媽媽一次性解決所有育兒煩惱。提到推出「家長錦囊」的初衷,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及CEO彭琳琳說:「我們很多80、90後媽媽,其實並不缺育兒知識,她們缺的是經驗。」小步在家早教要做的,就是教給這些年輕媽媽們一些靠譜的、可複製的實操經驗。
  • 29個民間育兒說法對與錯
    爸媽們,在孩子還沒有生下來的時候,就聽到過很多民間廣為流傳的育兒說法。這些育兒方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聽聽專家的分析吧!  提示:很多媽媽覺得孩子的眉毛長得太慢、太少,其實大多數孩子的眉毛要到2歲左右才會成型。  民間說法三、「捏鼻能使鼻子變挺」X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有時錯誤的做法甚至可能有損孩子的健康。雖然處於生長階段的孩子,骨骼尚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目前並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讓鼻子變挺。
  • 同為40多歲,高齡媽媽和年輕奶奶的生活,這些差距很明顯
    導讀:同為40多歲,「高齡媽媽」和「年輕奶奶」的生活,這些差距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同為40多歲,「高齡媽媽」和「年輕奶奶」的生活,這些差距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領域有很多媽媽,難道爸爸就不能育兒了麼?爸爸如何育兒?
    角色分工不同,男性多以結果為導向,爸爸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一旦投入和用心,那成長速度媽媽簡直是追不上的。女性天生就活在關係裡,所以在關係中更善於記錄總結。女人的心思比男性細膩,大多數女性他們的脾氣比男性好,心細,富有愛心,尤其是看到萌娃的時候,感覺心都快萌化了,很容易就喚起女性母性的光輝。
  • 育兒書讓年輕媽媽犯暈
    如今各種育兒書暢銷,80後媽媽陳果家裡以「成長關鍵期」為賣點的就有近10本,她不知道該聽誰的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為了養育好孩子,父母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可如今,眾多暢銷的育兒書籍和各種早教班、補習班,讓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眼花繚亂。到底該聽誰的?到底哪種比較好?  其實,專家說,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育兒方法需要在實踐中靈活掌握。
  • 《當婆婆遇上媽2》熱播 婆媳過招堪比還珠格格
    叛逆傲嬌的林曉靜對陣勤儉保守的婆婆,兩人間你來我往的過招、刀光劍影的鬥嘴,不斷給觀眾帶來共鳴和歡笑,仿佛一部現代版的《還珠格格》。  陳彥妃在電視劇中《當婆婆遇上媽2》中,飾演的林曉靜未婚先孕奉子成婚,一個反傳統、後現代的女主播,婚後林曉靜從不向婆婆戴春榮的挑剔低頭,顛覆了以往傳統受氣媳婦的慣例,深得80後年輕觀眾的喜愛。
  • 「你婆婆比你年輕」如何機智答覆?其實二胎媽媽帶孩子好處也很多
    生二胎不是一句口號,也不能頭腦一熱就生,一些年輕的媽媽因為生了二胎都辭職回歸了家庭,每天照顧著兩個孩子的衣食起居,還要兼顧家庭的瑣事。還有些媽媽有婆婆的幫忙,自然沒有那麼累,但也有些家庭所有的責任都攤到了媽媽一個人的身上,這時候媽媽每天肯定都很疲憊。
  • 《超級育兒師》感人瞬間 展現年輕父母育兒困境
    最有愛的感動第一集中讓家人頭疼的「小惡魔」小米,脾氣暴躁,不服管教,甚至動手推搡妹妹,而在育兒師的幫助下,媽媽終於認識到這一切的根源:家人對小米無意識的不公平對待,讓小米喪失了對妹妹本能的愛。節目中,媽媽與小米那次直指心靈的母女「心靈告白」,終於解開了小米一直以來的心結。最終母女倆相擁而泣的畫面讓人尤為印象深刻,成為開播伊始最賺觀眾淚點的一個畫面。
  • 23個民間育兒說法對與錯
    第4頁:關於寶寶牙齒和護膚的民間說法 第5頁:其他民間育兒說法    爸媽們,在孩子還沒有生下來的時候,就聽到過很多民間廣為流傳的育兒說法。這些育兒方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聽聽專家的分析吧!  民間說法一、「寶寶輔食不能加鹽」√  寶寶對食鹽的敏感度要高於成人,當食物中食鹽含量為0.25%時,成人可能感覺不到鹹,而嬰幼兒卻完全可以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