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J曲線
「用數據延伸你的閱讀」,本期超越J曲線帶來2020年1-11月IPO報告,深創投參投21家IPO戰績奪魁,A股市場IPO繼2017年後再現繁榮景象。更多詳情見下文:
表1 2020年1-11月 VC/PE機構IPO戰績一覽
核心發現
共334 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68.16%。深創投參投21家IPO戰績奪魁
人工智慧、IT及信息化、醫療健康等熱門領域VC/PE滲透率均超七成,機構參投活躍
490家中企於全球市場IPO,超七成登陸A股市場,中概股回歸紛至沓來,獨角獸赴美IPO熱情不減
第一部分
中國企業IPO退出分析
2020年1-11月,共334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68.16%。其中,科創板VC/PE滲透率高達83.46%,位居榜首;紐交所VC/PE滲透率為75%,位居第二。從帳面退出回報來看,截至11月,帳面退出回報共計765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表現強勁,佔整體的52%。從帳面回報倍數來看,整體表現有起有落。(見圖1)
圖1 2020年1月-2020年11月VC/PE機構IPO退出帳面回報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人工智慧領域VC/PE滲透率高達100%,網際網路、醫療健康、IT及信息化均超過八成;高端製造行業平均退出超4年,其餘重點行業均在3年左右;在疫情及國際形勢的催化下,醫療健康和IT及信息化領域IPO數量較去年翻倍增長,帳面退出遙遙領先;人工智慧和IT及信息化領域均超10倍回報。整體來看,機構參投十分活躍。(見表2)
表2 2020年1-11月IPO重點行業退出分析
第二部分
中國企業IPO市場分析
2020年1-11月,共計有49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募資總額7490億元;IPO募資規模TOP5企業依次為中芯國際、京滬高鐵、金龍魚、中金公司、奇安信;IPO集中行業為製造業、醫療健康、IT及信息化;IPO集中地域為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見圖2)
圖2 2020年1-11月IPO概覽
▼全球市場中企IPO數量規模大爆發
2020年1-11月,共計49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 IPO數較2019年上升31.37%,募資總額共計7490億元,IPO規模較2019年上升45.52% 。整體看來,第一季度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表現低迷,隨著疫情在境內得到控制,第三季度呈現爆發式增長,新《證券法》及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推動IPO步伐明顯加快,整體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見圖3)
圖3 2011年-2020年11月全球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
從股票市場分布來看,近七成中企選擇A股IPO。從交易板塊來看,科創板IPO數量拔得頭籌;在中概股回歸熱潮的推動下,港交所主板IPO募資規模位居首位,IPO數僅次於科創板;深創業板在註冊制改革推動下,IPO數量較去年同比上漲94%。(見表3)
表3 2020年1-11月各交易板塊IPO數量及規模統計
▼A股市場IPO規模創近十年新高
2020年1-11月,共計341家中國企業在滬深兩市IPO,較2019年增長70%,募資規模共計4164億元,較2019年增長67%,這是繼2017年全球市場IPO爆發後最活躍的一年,創近十年IPO新高。A股前10家IPO中,科創板佔據7席,多集中於醫療健康以及IT及信息化行業。
隨著科創板的開放,伴隨疫情催化及政策扶持,共計25家醫療健康企業選擇登陸科創板,佔今年醫療健康IPO的近四成。包含半導體晶片在內的IT及信息化領域,也大批湧進科創板進行IPO募資。(見圖4、表4)
圖4 2011年-2020年11月A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
表4 2020年1-11月A股市場IPO規模TOP10
▼港股市場IPO蓄勢待發
2020年1-11月,有112家中國企業在香港IPO,僅7家於創業板上市,其餘均為主板上市,另有7家轉板上市,募資金額共計2407億元,IPO數量規模較去年同期來看均無太大波動。
在中概股回歸熱潮的推動下,在海外上市多年的巨頭公司京東、網易等紛紛選擇港交所進行二次上市,港股前10家IPO,中概股二次上市佔據6席。展望12月,京東健康(06618.HK)、泡泡瑪特(09992.HK)、和鉑醫藥(02142.HK)等明星股蓄勢待發,迎來新一波IPO發行熱潮。(見圖5、表5)
圖 5 2011年-2020年11月港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
表5 2020年1-11月港股市場IPO規模TOP10
▼美股市場中企IPO熱情不減
2020年1-11月,共37家中企在美國資本市場IPO,同比增長12.12%;募資金額共計920億元,IPO規模環比增長2.71倍。伴隨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瑞幸事件的影響,中概股依然表現強勁,現多個大額募資項目,包括陸金所、貝殼、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募資額均超百億元。另有優客工場等選擇通過借殼登陸美股市場。(見圖6、表6)
圖6 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美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
表6 2020年1-11月美股市場中概股IPO規模TOP10
第三部分
中國企業IPO行業及地域分析
▼製造業股IPO數量規模雙奪冠
2020年1-11月, 製造業、IT及信息化、醫療健康類公司IPO募資位居前三,佔據各行業募資總額的48%,其中,製造業類公司共有162家企業IPO,募資規模達1322.05億元,成為IPO數量規模最多行業。(見圖7、圖8)
圖7 2020年1-11月中企IPO規模行業分布(%)
圖8 2020年1-11月中企IPO數量行業分布(家)
▼江浙滬地區表現搶眼
2020年1-11月,從IPO數量來看,廣東、北京、江蘇位居前三位,廣東地區以78家位居首位;從交易規模來看,浙江地區以3703.18億元位居榜首,江蘇地區緊隨其後,上海位居第三;從單筆交易規模來看,江蘇地區同比增長5.60倍,表現突出。(見圖9、表7)
圖9 2020年1-11月中企IPO數量及募資規模地區分布
表7 2020年1-11月各地區IPO數量、募資規模及平均募資水平
第四部分
中國企業十大熱門IPO
2020年1-11月,前十大IPO項目的募資規模均在120億元以上,佔整體募資28%。當日市值前十大IPO中,當日市值均超過1500億元,大多登陸港交所,二次上市企業佔據五位。
▼中企IPO募資規模及當日市值TOP10
▼全球前十大IPO發行概況
1. 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是一家集成電路晶片代工與技術服務提供商。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登陸上交所科創板,發行168,562.00萬股,募資462.87億元。中芯國際成為科創板首家「A+H」半導體公司。
2. 京滬高鐵
京滬高鐵是鐵路行業唯一引入社會現金投資者和中外合作經營的鐵路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高鐵旅客運輸服務。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鐵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628,563.00萬股,募資306.74億元。此次上市標誌中國高鐵第一股由此誕生。
3. 京東
京東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型電商和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2020年6月18日,京東集團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發行1.33億股,募資300.58億港元。
4. 網易
網易是一家網際網路綜合內容服務商,業務涵蓋電子郵件服務、電商品牌、在線音樂平臺、在線教育平臺、資訊傳媒平臺等。2020年6月11日,網易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1.71億股,募資總額210.92億港元。
5. 陸金所
陸金所是全球領先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立足於「信息平臺」和「科技賦能」兩大功能定位。2020年10月30日,陸金所在紐交所上市,發行17,500萬ADS股,募資23.63億美元。
6. 百勝中國
百勝中國是中國最大的連鎖餐飲公司,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知名餐飲品牌、近萬家門店。2020年9月10日,百勝中國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發行4,191.07萬股,募資172.67億港元。
7. 貝殼
貝殼是一家用於房屋交易和服務的領先集成在線和離線平臺。於2020年8月13日正式在紐交所上市,發行10,600萬ADS股,募資募資21.20億美元。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
8. 金龍魚
金龍魚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20年10月15日,金龍魚再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發行5.42億股,募資總額139.33億元。
9. 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2020年11月2日,中金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4.59億股,發行價格為每股28.78元,募資總額131.98億元。
10. 渤海銀行
渤海銀行是1996年以來獲中國政府批准設立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20年7月16日,渤海銀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28.80億股,發行價格為每股4.80港元,募資總額138.24億港元。
第五部分
2020年1-11月IPO政策熱點
2020年1-11月,上半年IPO政策熱點主要圍繞科創板及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展開。8月24日,深創業板正式邁入註冊制時代。8月6日,美國財政部官網披露了《關於保護美國投資者防範中國公司重大風險的報告》。8月2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了紐交所(NYSE)的一項提議,允許公司通過直接上市(DPO)籌集資金。11月27日,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今日刊發有關香港主板上市盈利規定的諮詢文件。11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轉板上市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相關政策盤點如下:
1月1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申請首發企業執行新收入準則相關事項的問答》,新政策要求申請首發企業應當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新收入準則,所有在會IPO企業及擬IPO企業都受到影響。
2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的決定》《關於修改的決定》《關於修改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月20日,中國證監會制定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簡稱《指引》),並於日前發布。《指引》進一步明確了科創屬性的企業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標誌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
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公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月10日,《關於修改的決定》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要是對招股說明書引用的財務報表有效期條款進行修改,將特殊情況下發行人可申請適當延長財務報表有效期但至多不超過1個月,修改為至多不超過3個月。
8月6日,美國財政部官網披露了《關於保護美國投資者防範中國公司重大風險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美國證監會(SEC)要求已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需在2022年1月1日前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相關要求,否則將被迫退市。
8月24日,深交所創業板首批18家註冊制IPO,創業板正式邁入註冊制時代。
8月2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了紐交所(NYSE)的一項提議,允許公司通過直接上市(DPO)籌集資金。
11月27日,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今日刊發有關香港主板上市盈利規定的諮詢文件,建議調高盈利規定,並提出過渡安排;諮詢為期兩個月,各方可於2021年2月1日或之前提交意見。
11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轉板上市辦法》(試行)《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上市辦法》(試行)(以下合稱《轉板上市辦法》)公開徵求意見。《轉板上市辦法》明確了精選層掛牌公司向科創板或創業板轉板上市條件、股份限售要求、上市審核安排及上市保薦履職等重要內容。內容包括:轉板公司應當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且最近一年內不存在全國股轉公司規定的應當調出精選層的情形;轉板上市條件大部分與科創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條件一致,例如要符合相應的板塊定位、符合市值和財務上市標準等;兩個交易所均要求轉板公司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董事會審議通過轉板上市相關事宜決議公告日前連續60個交易日(不包括股票停牌日)的股票累計成交量不低於100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