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換個「邊緣肺」 修復後成功移植

2020-12-23 健康界

廣醫一院移植團隊為老王實施肺移植手術。

50歲出頭的老王,早年被檢查出肺纖維化,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極大影響了老王的日常生活。雖然使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控制,但情況卻一天比一天差。

不久前,老王病情急劇惡化,輾轉於幾家大醫院求醫都被勸退,直到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何建行教授團隊成功將一顆「邊緣肺」經過體外肺灌注「再修復」,移植到患有終末期肺纖維的老王體內。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邊緣肺」經「再修復」後移植成功的案例。廣醫一院自2003年開展肺移植,至今已完成了219例肺移植手術、8例心肺聯合移植手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等不到供體肺 他每一分鐘都極度危險

50歲出頭的老王,早年被檢查出肺纖維化,咳嗽、呼吸困難……雖然使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控制,但情況卻一天比一天差。一兩個月前,老王病情急劇惡化,輾轉於幾家大醫院求醫都被勸退,實在看不到手術希望。

怎麼辦?不久前老王來到廣醫一院,何建行教授團隊為他做了詳細的檢查,發現他兩側的肺像蜂窩一樣,大洞小洞密密麻麻,「糟糕透頂」,呼吸困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做肺移植手術,也許還有一線希望。」聽到醫生說出這句話,老王心生一絲希望。

呼吸困難實在太難受了,老王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他和家人上網絡查閱了肺移植的信息,發現肺移植手術雖然難度大,但也已經相對成熟,有不少成功案例。這些信息讓老王看到了希望,他決定「搏一搏」。

然而,想接受肺移植手術,還得有合適的肺源。等待期間,老王病情持續惡化,發展到即使用上無創機械通氣,他的血氧飽和度也只有92%~95%。一般正常人的血氧量保持在98%~100%,低於90%就不能滿足平常需求了,低於85%就會有危險。而老王稍微一活動,血氧馬上就掉到75%~85%,大汗淋漓,面色、手心蒼白無血色,心跳達到每分鐘一百二三十次。

「如果等不到供體肺,老王每一分鐘都極度危險。」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主任醫師徐鑫和他的同事們24小時不間斷地為老王做監護,盼著能救他一命的肺源儘早出現。

急需換肺「續命」

他等來一個「邊緣肺」

焦急等待中的老王,終於在上個月等來了轉機——有一個器官捐獻者的肺跟他相匹配。因為器官捐獻者和家屬的大愛,老王的肺源有了。然而棘手的是,捐獻者有外傷,生前搶救時又因氣胸放置了胸管,雙側下肺縮成一團,這種情形,屬於典型的「邊緣肺」。

徐鑫說,國際上的共識是除非是緊急救命,不然就不會使用「邊緣肺」。儘管老王等來的這個「邊緣肺」雖然質量沒那麼理想,但面臨呼吸越來越困難、急需「換肺」救命的困境,老王和家人一致決定接受這個寶貴的捐贈。

「邊緣肺」

如何拯救老王

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實施了「體外肺灌注技術(EVLP)」。徐鑫說,這種技術模擬肺在人體內的功能狀況,在體外對肺的質量和功能進行準確評估和再修復,使得供體肺的質量得到提升。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移植團隊終於讓這個寶貴的「邊緣肺」得以「修復」。

而就在醫護人員準備將老王送往手術室的時,他的病情再度惡化,即使戴上儲氧面罩吸氧,他的血氧也才只有85%,危險至極。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這顆「邊緣肺」終於被順利植入老王的胸腔內,為他爭得延長生命的機會。在重症監護室裡平穩度過了10天之後,老王順利拔管,上周已轉到了普通病房。目前情況穩定,能輕聲說話,身體正一步步好轉。

據介紹,這是國內首例「邊緣肺」經體外肺灌注後成功移植的案例。

肺移植專家指出,目前,我國肺供體資源仍然短缺,加上供體肺的「保鮮期」較肝、腎等其他供體要短,完美的肺源十分難得。合理利用體外肺灌注技術,對「邊緣肺」資源充分利用,將給眾多仍在苦苦等待肺移植、病情進展快的終末期肺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邊緣肺」?

「邊緣肺」往往存在肺水腫、肺挫傷等,在器官獲取組織中,有約1/5到1/6的肺都屬於「邊緣肺」。

不同於其他臟器,為保障患者術後質量,肺移植手術對供體肺有著特殊嚴格的要求。如果按照一套指標來評估捐獻的肺臟,可以將肺評為完美、理想、可用、接近不能用等幾個等級,其中接近不能用的肺,就是邊緣肺。

原標題:換個「邊緣肺」 修復再移植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換腸人已健康生活20年
    1999年5月20日,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實施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手術,從楊鋒父親身上切取160釐米小腸,移植到短腸症候群患者楊鋒體內,延續其生命。20年後,16名換腸人代表從全國各地匯聚西安,為世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腸人楊鋒共慶「20歲」生日,像楊鋒一樣在西京醫院成功接受小腸移植的換腸人全國共有43名。亞洲首例同卵雙生活體小腸移植雙胞胎姐妹共同懸掛「腸」安樹。
  • 世界首例成功陰莖移植:心理是成功關鍵
    2014年12在南非進行的首例成功陰莖移植手術。  北京時間4月1日,幾名南非醫生宣稱他們已經成功完成世界首次陰莖移植手術。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開創性的成功。我們證明了一種可能」來自斯泰倫波斯大學整形再造外科醫生弗蘭克·格雷韋(Frank Graewe)說道,「移植的器官和『原裝』的差不多。」  這場手術使用的是改良自世界首例面部移植手術中的技術。
  • 中國存活時間最長「換肺人」 換肺後登山越川
    第一次見到幾年前才從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退休的楊仁洲教授,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個臉色紅潤、開朗健談、精神矍鑠的古稀老人是個「換肺人」。十年前,他需要24小時吸氧,從臥室走到客廳短短的十步,他都會渾身冒汗,就在他覺得自己「捱不過那年冬天」時,他成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第二個接受肺移植手術的人,也是目前所知的國內存活時間最長的「換肺人」。
  • 我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順利轉出ICU
    本報訊(李華虹記者車輪朱彤)記者6日從哈醫大二院獲悉,我省首例DBD序貫雙肺移植手術患者李某雲(化名)術後第8天順利轉出ICU,同時迎來她術後第一個生日。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可下地行走,身體狀態逐日轉好。
  • 全國首例!移植了一名嬰兒的雙腎後,她成功懷孕並誕下女嬰
    據介紹,這也是全國首例接受嬰兒雙腎移植的孕婦成功產子。重病纏身,嬰兒的雙腎讓她獲得新生梅梅來自湖北荊州。2007年,年僅14歲的梅梅小便帶血,雙腿浮腫,很快被確診為IgA腎炎,從此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求治之路。
  • 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換腸人健康存活20年
    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孫永旺、任偉鋒)5月20日是「換腸人」楊鋒的「第二生日」。「西京醫院小腸移植團隊不僅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還使我能像正常人一樣健康工作生活20年。」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國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手術成功實施20周年學術交流會上,他充滿感激地說。
  • 獨家對話陳靜瑜:新冠患者肺移植國家隊完成醫療救治最後一棒
    受訪者 供圖肺移植不是常規治療手段,但給瀕危患者希望澎湃新聞:您在江蘇無錫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後期肺纖維化患者肺移植手術後就曾透露過,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將會建議國家衛健委組建一個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攻關團隊,對武漢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進行肺移植救治。
  • 全國首例唇顎裂三姐弟同步修復手術昨日成功實施
    陳家三姐弟對即將到來的手術充滿期待 從困境重重到喜獲援助、從滿面愁容到微笑重生……昨日,備受關注的全國首例三臺唇顎裂姐弟同步修復手術在重慶華美整形美容醫院正式實施
  • 浙一17年後再度開展心肺聯合移植
    30歲的紹興小夥阿華(化名)因患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引發心肺衰竭,在心胸外科、肺移植科等多學科聯手努力下,阿華成功接受心肺聯合移植手術。這是時隔17年,浙大一院再次在全省開展心肺聯合移植。3月15日一早,已經恢復意識的阿華狀態不錯,向查房醫生們豎起大拇指,這些幾乎徹夜未眠監護病人指標的醫生們,忍不住在團隊群裡發信息:離成功越來越近!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
  • 全國首例!移植嬰兒雙腎女子順利產女
    3年前,梅梅(化名)因腎衰竭在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成功接受嬰兒雙腎移植手術,重獲新生。3年後,在協和醫院以產科、腎移植團隊及新生兒科等多團隊的保駕護航之下,她順利誕下女嬰「暖暖」。她也成為全國首例移植嬰兒雙腎後成功分娩的產婦。
  • 世界首例因吸電子菸致雙肺移植:吸電子菸1年,16歲少年險送命
    據《地鐵報》11月13日報導,美國17歲少年吸電子菸一年後,肺部充滿大量炎症和傷口,只能被迫接受雙肺移植。據悉,目前這名17歲的病人身體情況良好,但恢復期將會很長。據報導,亨利·福特(Henry Ford)衛生健康部門稱,這是世界上首例因吸電子菸,而導致肺部受損進行的雙肺移植手術的病例。去年9月,他因疑似肺炎入院後,醫生發現小夥子的肺部中有大量炎症和傷口。10月初,他被送往底特律的亨利·福特醫院。當時他的傷勢非常嚴重,已經瀕臨死亡,因此被院方安排在了等待移植器官名單的首位。
  • 換肺記|生死邊緣抓住「救命稻草」,他們說就想好好喘口氣
    他說,「昨天(1月11日)在成都做了一臺(手術),今天凌晨到的北京,上午有一臺雙肺移植(手術)。」  陳靜瑜是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兼任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主任。無錫北京兩邊飛早已成了他最熟悉的工作節奏,雙城生活之外,他還奔赴全國多個省份為有需要的病人做肺移植手術,同時為當地醫生傳授手術規範與技巧。
  • ...林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本市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
    我院成功開展本市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10月15日,援藏專家、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楊靜副主任醫師,我院眼科吳軍民主任,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援藏專家胡志文副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麻醉科援藏專家吳澤玉副主任醫師的協力配合下
  • 法國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新華社巴黎4月12日電(記者陳晨)法國上塞納省一家醫院12日宣布,一名法國女性3月31日成功接受子宮移植手術。這是法國境內實施的首例人體子宮移植手術。這名法國女性34歲,先天無子宮。當地時間3月31日,她在上塞納省福煦醫院接受了人體子宮移植手術。用於移植的子宮來源於她的母親。這一手術由法國衛生監管部門批准和授權。手術首席負責人讓-馬克·阿尤比表示,目前患者及其母親的身體狀況良好。接下來,「術後10個月以後,待患者的身體允許,再考慮將冷凍的胚胎復甦後植入子宮中」。
  • 我國成功開展首例一供二受冠狀動脈搭橋同期肺移植手術
    餘磊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17日,北京中日醫院陳靜瑜團隊成功開展我國首例一供二受冠狀動脈搭橋同期肺移植手術。此次手術團隊密切配合,在6個小時內,用一個供體的左右肺,分別為二位65、66歲的老人進行了左、右單肺移植同期冠狀動脈搭橋(2人均左前降支、迴旋支冠狀動脈搭橋),創造了國內新的記錄。據了解,17日上午8:00開始獲取腦死亡愛心捐獻供肺,9:00成功取下雙肺,10:20送到醫院。
  •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世界首例機器人活體小腸移植手術
    生命之花綻放西京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世界首例機器人活體小腸移植手術
  • 樹蘭(杭州)醫院完成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十年前,郭女士反覆出現胸悶、氣急,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和腎結石,當時選擇了藥物治療。  大概半年前,郭女士的情況變得嚴重起來:腿部浮腫,全身乏力,上二樓都喘不過氣,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難治性心衰。  更糟糕的是,郭女士住院期間出現了一次心臟驟停,經過心肺復甦搶救成功才挽回生命。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她進行心臟移植。
  • 全國首例嬰兒雙腎移植孕婦順利誕下女嬰
    三年前,梅梅因腎衰竭在協和醫院成功接受嬰兒雙腎移植手術,重獲新生;3年後,在協和醫院以產科、腎移植團隊及新生兒科等多團隊的保駕護航之下,她順利誕下女嬰「暖暖」,至此,她也成為全國首例成功分娩的腎移植患者(其腎移植供體為嬰兒雙腎)。
  • 無錫醫生發微博長文,記述「沉重揪心的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
    》,其在文中說,完成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但是作為病患的主刀醫生他卻一點也沒有開心的感覺。2004年我院和山東濱州醫學院合作完成了全國第一例室缺修補同期肺移植長期存活(論文在國內中華器官移植雜誌刊登),近年來此類疾病在無錫肺移植中心完成了5例,4例長期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