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換腸人已健康生活20年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專家教授與小腸移植換腸人共同懸掛「腸」安樹。 張懿楠 攝

中新網西安5月16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孫永旺 任偉鋒)39歲的楊鋒16日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度過了他的第20個寶貴「生日」。1999年5月20日,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實施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手術,從楊鋒父親身上切取160釐米小腸,移植到短腸症候群患者楊鋒體內,延續其生命。20年後,16名換腸人代表從全國各地匯聚西安,為世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腸人楊鋒共慶「20歲」生日,像楊鋒一樣在西京醫院成功接受小腸移植的換腸人全國共有43名。

亞洲首例同卵雙生活體小腸移植雙胞胎姐妹共同懸掛「腸」安樹。 張懿楠 攝

1998年,18歲的河南三門峽市年輕小夥楊鋒因腸扭轉壞死在當地接受小腸切除術後,只剩下40釐米小腸(正常人的小腸一般在4米至6米之間),不足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導致短腸症候群。楊鋒生命垂危,父親常常暗自垂淚,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他義無返顧地要求捐獻自己的小腸。1999年5月20日,西京醫院23個學科協作,60名醫護人員聯手,對楊鋒父子同時實施手術,先切取楊鋒父親的160釐米小腸,經灌洗後分別與楊鋒的血管及腸管吻合。經過10多個小時努力,手術順利完成,填補國內醫學空白。楊鋒生命得以延續,2007年他與相戀多年的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

目前,楊鋒已成為世界存活時間最長、生活質量最好的活體小腸移植病例,小腸移植供體、楊鋒父親身體狀況健康。

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換腸人楊鋒發言致謝。 張懿楠 攝

活動現場,小腸移植雙胞胎姐妹共同走上發言席。2013年,45歲的徐芳(化名)小腸和結腸壞死,手術後小腸只剩下14釐米,無法進食,僅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2013年,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實施亞洲首例同卵雙生活體小腸移植術,切取徐芳雙胞胎姐姐徐莉(化名)160釐米小腸,成功移植到妹妹體內,姐妹情深、醫患攜手共同延續生命。術後已經6年了,徐芳沒有服用過免疫抑制藥物,完全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經聯機檢索,這種雙胞胎之間的小腸移植十分罕見,世界上僅報導過4例。

出生就患上腸梗阻,26歲的浙江小夥小泰多年來一直吃不下飯,術前體重只有50斤。2014年,西京醫院專家教授實施亞洲首例「小腸整形延長術」,在小泰擴張的小腸上做多個橫形切口,使小腸像彈簧一樣縱向延長,成功將小泰的小腸從70釐米延長到120釐米。「現在恢復很好,體重已經60多公斤了。」活動現場,小泰給主刀醫生吳國生說著自己的恢復情況。

近年來,西京醫院專家團隊先後實施機器人輔助親緣性活體小腸移植、同卵雙生活體小腸移植、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小腸移植、小腸整形延長術、非親緣性小腸移植、胰十二指腸切除自體小腸移植、高難度腹腔多器官聯合移植等多項創新技術,實現了從「換腸」到「保腸」再到「延腸」的探索實踐,共有43名換腸人因此重獲新生。

西京醫院消化外科吳國生教授介紹,在大器官移植中,移植小腸因受到強烈的免疫排斥和嚴重感染的威脅,是大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類型,世界上僅有少數發達國家開展,國際上存活20年的小腸移植患者非常罕見。特別是活體小腸移植,要從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小腸作為供腸移植給患者,手術難度大、要求高。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病例健康存活20年和系列小腸移植技術的成功,為複雜疑難消化道疾病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標誌著中國小腸移植水平進入國際領先行列。(完)

相關焦點

  • 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換腸人健康存活20年
    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孫永旺、任偉鋒)5月20日是「換腸人」楊鋒的「第二生日」。「西京醫院小腸移植團隊不僅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還使我能像正常人一樣健康工作生活20年。」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國首例活體小腸移植手術成功實施20周年學術交流會上,他充滿感激地說。
  • 「換腸人」靠移植父親腸子已活8年 創亞洲紀錄
    8年前,他接受了小腸移植手術。他是亞洲存活時間最長的活體「換腸人」。楊鋒的婚禮在陝西省西安市西京醫院舉行,為他供腸的父親楊潤生看到兒子成家了,滿臉歡喜。楊鋒生於盧氏縣的一個貧困農家。17歲時,他因腸梗阻、腸壞死被迫切除了小腸。手術後,他的小腸剩下40釐米,是正常人的1/10,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1999年3月,父親帶著楊鋒住進西京醫院。
  •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世界首例機器人活體小腸移植手術
    生命之花綻放西京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世界首例機器人活體小腸移植手術
  • 來自五湖四海25位「換...
    8月4日,在一片歡聲笑語中,25歲的孔鳴(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提前度過了他的第一個寶貴「生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換腸人」代表匯聚杭州,不僅為孔鳴這位浙江省首例「換腸人」慶祝移植生日,更慶祝浙大一院小腸移植中心成立一周年。
  • 我們擁有多長小腸能生存?
    人們感動之餘也有疑問——  核心提示  近日,來自甘肅的年僅17歲的女生小巖,突發腹痛住院,被診斷為小腸全部壞死,後遭切除變為「無腸女」。45歲的AB血型爸爸,明知自己的血型和愛女的A型不相配,但救女心切的他毅然切下自己的1.9米小腸,移植給女兒。8月12日,這起亞洲首例血型不合親緣性活體部分小腸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 黎介壽完成亞洲首例小腸移植手術 實現「零」的突破
    1994年3月12日的南京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一天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南京中山陵景區人山人海,人們用鮮花和松枝來悼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  在離中山陵幾步之遙的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70多歲的黎介壽正在進行著一場革命,他要在這裡進行亞洲第一例小腸移植手術。  31歲的女青年杜新平被推進了手術室。
  • 一年挽救958名器官衰竭者 這家醫院的大器官移植真牛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一場全球首例多米諾移植在浙大一院手術室開展:心有大愛的逝者捐出了肝和小腸,其中的一半肝臟和全部小腸讓因多次手術、輸血產生嚴重免疫排斥反應的「短腸人」陳先生(化名)重生,另一半肝臟挽救了因肝衰竭瀕死的45歲張女士(化名),陳先生置換出的肝臟又救治了6個月大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小黃人」超超(化名),你救我、我救他,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連續移植,挽救3個家庭
  • 華西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全腹腔鏡下活體右半供肝切取移植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2015年10月14日,經過較長時間的前期準備,華西醫院在普外科主任李波教授主持下,肝臟外科及肝移植中心魏永剛副教授與肝膽胰微創中心李宏宇主治醫師成功完成我國首例全腹腔鏡下活體右半供肝切取的成人活體肝移植。
  • 一年重啟958名器官衰竭者的人生,這家醫院的大器官移植為什麼這麼牛?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移植團隊創造性地用自體小腸移植讓他有了戰勝「癌王」的機會…… 2020年,有958位像他們一樣的患者,接受了生命獨特的饋贈,在浙大一院重啟人生。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一場全球首例多米諾移植在浙大一院手術室開展:心有大愛的逝者捐出了肝和小腸,其中的一半肝臟和全部小腸讓因多次手術
  • 上海的第一|心臟移植,上海瑞金醫院創下亞洲第一
    圖說:中國第一例肝臟移植患者(右一) 瑞金醫院供圖(下同)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今天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源於40多年前第一代器官移植探索者的大膽嘗試——1977年10月21日,瑞金醫院為一名42歲的男性肝癌晚期患者進行了肝移植手術,拉開了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序幕;次年,中國首例心臟移植再次誕生在瑞金,這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例心臟移植術
  • 51歲媽媽割腸救女
    馮母說,馮依爸爸曾是赤峰當地小有名氣醫生,但2015年6月,因病突然去世,從此陰陽兩隔,女兒是她在世上的唯一親人。幾乎沒了小腸的馮依,吃啥拉啥,無法消化吸收,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長時間輸液,還會造成肝臟等多器官的衰竭,當地醫生判斷,生命撐不過3年。但她們全家堅信發達的醫療技術能治癒病體。
  • 煙臺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於勝強:活體腎移植手術為患者守住生門
    前年10月,孫剛的血肌酐值突然升到330,住院半個月後再複查,這項檢查的數值仍在不斷攀升,最高時已超過1000,而正常男性的血肌酐數值區間是53~106微摩/升。定期透析和插管造瘻都已無法控制,病情迅速惡化的他只剩一條路,那就是儘快尋找合適的腎源進行器官移植。「從來沒想到病情能惡化的這麼快,整個人都垮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孫剛仍心有餘悸。
  •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
    6月11日,37歲的努爾加那提 · 亞森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 · 腹腔鏡外科病房眼含熱淚說,她的體內,姐姐布結乃提 · 亞森的一半肝臟已成功移植存活。這是西北首例腹腔鏡右半肝供肝切取的活體肝移植。來自喀什地區莎車縣的姐妹倆年齡相差兩歲,感情一直要好。
  • 有的人走了,卻仍然活著!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他們深愛著世界 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 而是換個方式活著 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 二十出頭小夥每天靠打營養針維持生命 爸爸切下2.5米長的小腸救他...
    2019年8月24日,在浙大一院,孔鳴接受了全省首例親體小腸移植手術,醫生從孔鳴父親體內切下一段2.5米長的小腸,並順利植入孔鳴體內。如今,八個多月過去了,孔鳴正在慢慢康復,「捐腸救子」的孔鳴父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已重新外出工作,生命暖陽再次照向這個曾被苦難籠罩的家庭。
  • 她捐出2米小腸救了親姐姐的命...
    這是浙大一院成功開展的全省首例針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小腸移植手術,進一步擴大了小腸移植的適應症範圍。目前,浙大一院也是全國唯一掌握該項治療技術的醫院。 密密麻麻的腸息肉惡變成「西藍花」「剛發病時,大便就像黃色自來水,止也止不住!」
  • 美國首例「無子宮女性」成功誕下嬰兒:子宮移植手術更為成熟,不孕女性有望完成生命傳遞
    9 月,一位年輕的女性在美國貝勒大學達拉斯醫學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就在上個月,這名女性成功的誕下一名健康的嬰兒,作為美國首例先天子宮因素絕對不孕症患者成功生產的案例,這標誌著子宮移植臨床經驗的成熟,也為無數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新生命的希望。
  • 全國首例!換個「邊緣肺」 修復後成功移植
    廣醫一院移植團隊為老王實施肺移植手術。50歲出頭的老王,早年被檢查出肺纖維化,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極大影響了老王的日常生活。雖然使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控制,但情況卻一天比一天差。不久前,老王病情急劇惡化,輾轉於幾家大醫院求醫都被勸退,直到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何建行教授團隊成功將一顆「邊緣肺」經過體外肺灌注「再修復」,移植到患有終末期肺纖維的老王體內。據悉,這是國內首例「邊緣肺」經「再修復」後移植成功的案例。廣醫一院自2003年開展肺移植,至今已完成了219例肺移植手術、8例心肺聯合移植手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