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重啟958名器官衰竭者的人生,這家醫院的大器官移植為什麼這麼牛?

2021-01-16 騰訊網

當生命的樂章戛然而止

有一群人

連接生與死

將逝者留下的禮物

鮮活地植入新生命之中

一個4歲寶寶不幸夭折,醫生將他捐獻的571克肝臟劈離為二,同時挽救了2個寶寶的生命……

患者身上切下來的「廢肝」,醫生想方設法「變廢為寶」,移植給另一位苦苦等待移植的患者,生命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連環推動……

身患胰腺癌的70歲老人,在多家醫院表示無法完成切除手術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移植團隊創造性地用自體小腸移植讓他有了戰勝「癌王」的機會……

2020年,有958位像他們一樣的患者,接受了生命獨特的饋贈,在浙大一院重啟人生。這一年,浙大一院共完成大器官移植958例,省外患者超過63%,其中,小腸移植23例,連續兩年列全球第一;肝移植432例,列全國第二;腎移植458例,連續10年進入全國前三;心臟移植26例,列全國前六,移植數量與生存率再上新臺階,比肩全球頂級醫學中心。

2021年伊始,作為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高峰學科,器官移植是引領浙大一院學科整體進步的核心力量, 浙大一院大器官移植中心捧出「成績單」,是移植團隊瞄準國際一流,不斷接近目標、超越目標的決心與信心。

大膽創新:挑戰移植技術「不可能」

一年完成958例大器官移植手術,涵蓋肝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小腸移植、肺移植等,讓浙大一院成為國內開展移植門類最全的醫院。「要移植,找浙一」,成為很多苦苦求醫的器官衰竭患者口口相傳的經驗之談。

在國際國內移植領域,浙一移植團隊也以「全能」著稱。多數國內醫院以某學科移植技術單打獨鬥,而浙大一院是多學科移植全面發展,除了單一器官移植,還不斷挑戰肝腎聯合移植、心肺聯合移植等高難度複雜移植手術。

如果說器官移植是外科領域的「珠穆朗瑪峰」,那麼多器官聯合移植則是「珠峰」頂端最難擷取的明珠。

移植團隊以敢為人先、勇闖禁區的精神不斷挑戰「高精尖」技術。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一場全球首例多米諾移植在浙大一院手術室開展:心有大愛的逝者捐出了肝和小腸,其中的一半肝臟和全部小腸讓因多次手術、輸血產生嚴重免疫排斥反應的「短腸人」陳先生(化名)重生,另一半肝臟挽救了因肝衰竭瀕死的45歲張女士(化名),陳先生置換出的肝臟又救治了6個月大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小黃人」超超(化名),你救我、我救他,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連續移植,挽救3個家庭。

全球首例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手術

8月,團隊又一次挑戰「不可能」:舟山有位「小天使」捐獻出肝臟,肝移植團隊通過開展最大難度的兒童供肝「劈離式」肝移植、多米諾肝移植,使3個寶寶重獲新生。那粗如牙籤、細若髮絲,粗細、走向都大不相同的血管和膽管如何精準地重建、精準地吻合?從構想、準備及實施,均對手術提出超高的技術要求,浙一移植團隊誓要攀上珠峰、摘得明珠!2020全年共開展兒童供肝「劈離式」肝移植手術13例「多米諾」連續肝移植手術7例

探索新路徑、開闢新領域、提出新理論,浙大一院移植團隊始終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

醫院自2019年開展小腸移植手術以來,已有來自全國各地32名「換腸人」在這裡重獲新生,他們最大的58歲,最小的5歲。多個「全球首例」在這裡誕生:全球首例多米諾肝小腸聯合移植,全球首例年齡最大供者活體小腸移植,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和小腸移植中心主任吳國生教授聯袂,成功完成全球首三例系統化療後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自體小腸移植手術,在根治胰腺癌過程中大膽運用小腸移植技術,幫70歲的朱先生(化名)、69歲的鄧先生(化名)和39歲的吳先生(化名)打敗「癌中之王」,也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進一步提高了胰腺癌根治率。這是浙一移植團隊在探索疾病救治過程中的又一次創新突破,梁廷波教授就這項世界首創技術接受《Nature》主編專題採訪,相關技術成果獲2020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移植團隊以臨床促進科研、科研反哺臨床,持續探索成果轉化新路徑。

新冠疫情期間,肺移植團隊創新性成功實施全球首兩例老年新冠肺移植,研究成果發表於全球外科領域排名第一的《Annals of Surgery》,將浙江省肺移植影響力推向全球。移植團隊參與撰寫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登上Nature官網,並被翻譯26種語言,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享,為全球抗疫提供「浙一方案」

刊登在Nature官網首頁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

相關焦點

  • 一年挽救958名器官衰竭者 這家醫院的大器官移植真牛
    2020年,有958位像他們一樣的患者,接受了生命獨特的饋贈,在浙大一院重啟人生。這一年,浙大一院共完成大器官移植958例,省外患者超過63%,其中,小腸移植23例,連續兩年列全球第一;肝移植432例,列全國第二;腎移植458例,連續10年進入全國前三;心臟移植26例,列全國前六,移植數量與生存率再上新臺階,比肩全球頂級醫學中心。
  •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時進行三臺器官移植 3名患者重獲新生
    ,近百位醫護人員共同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近日,通過器官捐獻網絡分配,四川省人民醫院同一時間進行同一供體心臟、雙肺、肝臟三大器官的捐獻與移植,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移植手術同一供體捐獻3大器官 多學科協作3名患者重獲新生同一供體捐獻,三個大器官的移植同時進行,多個科室要爭分奪秒縮短器官缺血時間、儘快完成,術後更要密切監測、精心治療和護理,對醫生團隊來說是拼盡全力的救治,對於三名接受移植的患者來說,手術之後便意味著新生。
  • 癌症患者去世後捐獻器官,會不會把癌症傳染給別人?醫生這麼說
    根據其遺願,醫生摘取了姚貝娜的眼角膜,而其眼角膜將捐獻給深圳和成都的兩位年輕受捐者。姚貝娜雖然逝世,但她的歌聲卻留在了人們心中,也為眼疾患者帶去了光明。 網友們惋惜、敬佩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麼癌症患者也可以捐獻器官呢?這樣不會把癌症傳給受捐者嗎?
  • 2020首屆中日友好醫院器官捐獻與移植論壇暨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
    為推動器官移植與捐獻事業發展,促進交流學習,由中日友好醫院、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主辦2020首屆中日醫院器官捐獻與移植論壇暨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日醫院主題黨日活動於11月21日召開。
  • 廣西器官受助者:感恩身體裡的「陌生人」
    廣西器官受助者:感恩身體裡的「陌生人」 2016-04-20 22:07:37黃威銘 攝  中新網柳州4月20日電 題:廣西器官受助者:感恩身體裡的「陌生人」  作者 朱柳融  「一句感謝不足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他(她)的幫助,才讓我得以重生。」4月20日,成功移植肝臟近1年的廣西柳州市民王麟哽咽著說。他表示有機會他願意捐贈器官和遺體,回饋社會。
  • 1977年12月30日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從無到有,武漢獲贊國內器官移植中心
    如今,我國每年有超過2萬人接受器官移植手術。而被譽為「醫學之巔」的器官移植,在我國能一步步從實驗走向臨床應用,離不開一個人的創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夏穗生。1977年12月30日,夏穗生和同事們為一位肝癌晚期女患者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從此,中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
    肝腎移植等待者數量多   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3.3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9.3萬個。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器官捐贈者有何特徵?
  • 臺灣大學醫院誤將愛滋病感染者器官移植給5人
    據新華社電 臺灣大學醫院日前發生一起重大醫療事故。院方誤將一名愛滋病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給5名病患,導致這5人均有感染愛滋病毒之虞。這也是臺灣首例愛滋病器官移植事故。  綜合此間媒體報導,事件爆發後,原本沉浸在獲得器官重獲新生喜悅中的移植患者和家屬,全都傻了眼。
  • 器官捐獻者之母為受者手寫祝福語「請你替他好好活」
    在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展的宣傳活動上,器官移植受者及其家屬、被譽為「生命的擺渡人」的器官移植專家們和普通市民紛紛進行網上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並呼籲公眾一起參與這項善莫大焉的公益行動,助生命之歌重新被唱響。 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網統計,截至2020年6月10日。我國公民已實現捐獻29333例,共捐獻器官85104個。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以患者病情緊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國際公認的客觀醫學指標對患者進行排序,實現自動化的器官匹配與共享,確保器官分配的科學、公平、公正。五、器官移植的效果怎麼樣?我國器官移植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器官移植術後受者生存率等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六百多名黨員醫務...
    12月24日,「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聯學聯建主題活動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舉行,南方醫院六百多名黨員醫務工作者帶頭進行器官捐贈志願登記,為推動我國器官捐獻事業發展貢獻南醫力量
  • 雙肺衰竭,牛大伯經歷生死72小時·杭州日報
    本報訊(通訊員 王蕊 記者 餘敏)65歲的牛大伯最近經歷了一次生死72小時!他連續接到多張病危通知書,間質性肺炎發作呼吸衰竭,已經瀕臨生命的盡頭。家屬請求浙大一院會診,專家一致認為:唯一救命的辦法是肺移植。 早在10餘年前,牛大伯就被診斷患有間質性肺病。這種病因不明的疾病會逐漸使人的肺部纖維化,最後像石頭一樣失去彈性。
  • 河南退休女職工「腦死亡」捐獻器官 讓愛和生命得以延續
    由於陳阿姨首診醫院所在的區域屬於鄭州人民醫院器官捐獻的分管服務範圍,家屬聯繫到了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經過詳細溝通後,陳阿姨於11月27日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
  • 廣東腦瘤女童離世父母捐其器官 廣西2名患者受益
    在小雯雯的父母同意捐獻後,廣東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李勁東馬上著手尋找合適的患者接受器官移植。  李勁東主任說:「大家都知道,器官衰竭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因此,找到與年齡相符的患者接受移植需要時間,可能一時半會找不到。」讓李勁東感到遺憾的是,通過電話、網絡等各種渠道尋找,廣東各大醫院均沒有合適的匹配者。  於是,尋找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 臺大醫院重大疏失 五人誤移植愛滋病患者器官
    華夏經緯網8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出現重大過失!日前新竹一名愛滋病毒感染者亡故後,不知情的家屬決定捐贈死者器官,臺大醫院移植團隊卻弄錯了愛滋病毒血液檢查報告,24日晚間摘取死者器官給五名病患進行移植,導致五名病患都有感染愛滋病毒之虞。
  • 讓生命延續,癌症患者能捐獻器官嗎?—抗癌管家
    器官捐獻有風險 或許你會疑惑,癌症患者也能捐獻器官遺體嗎?是否會把癌細胞傳給受捐者呢? 器官捐獻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大器官和心臟瓣膜、皮膚、骨、角膜等組織。不同的器官、組織的捐獻標準是有所不同的。
  • 亞洲最牛器官移植男子13小時換8個器官(圖)
    湘雅二醫院把這個數字刷新為8個。2010年的最後一天,來自永州的馮新生(化名)在該院接受了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闌尾共8個臟器的聯合移植,10天過去了,馮新生恢復得不錯。這個大規模的器官移植手術在亞洲尚屬第二例,在歐美也僅有屈指可數的幾例。
  • 臺大醫院嚴重醫療疏失:給病患移植愛滋患者器官
    資料圖:臺大醫院發生移植醫學史上最大的醫療疏失!院方誤將一名愛滋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給5名病患,這些受贈者目前無法確認是否遭到感染。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環球網8月28日消息,「臺大醫院發生移植醫學史上最大的醫療疏失!」
  • 人體器官捐獻了解一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培訓班在肇慶市順利...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12月8日上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我局聯合主辦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班(肇慶站)在我市順利舉辦。活動開班儀式上,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陳偉雄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方面的技術先進,能夠保證肇慶市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院醫護工作人員要遵紀守法,依法依規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不得向省劃定區域外的OPO轉介潛在捐獻者的相關信息。
  • 臺大醫院將愛滋器官移植給5名患者
    除了口頭告知外,醫檢師還依照器官捐贈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將檢驗報告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傳送給臺大醫院負責器官移植的團隊。依照「器官移植前置作業流程」的規定,器官移植團隊必須在收到報告確認結果之後,才能著手進行移植手術。但是,移植團隊等不及二次確認了,此時有五位病患已等待器官多時。其中,一位50多歲男子,因為肺部纖維化無法呼吸,在家使用氧氣輔助治療,一等就是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