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三次偉大飛躍

2020-12-11 央廣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用三次「偉大飛躍」精準概括了中國共產黨97年的奮鬥歷程,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豐功偉績。認真回顧與總結這三次「偉大飛躍」,對於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一、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站起來」是近代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時代主題,是「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首要奮鬥目標。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中國人民饑寒交迫、民不聊生。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代表最先進的階級,就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顯示出旺盛的創造力和戰鬥力,成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帶領中國人民勇於鬥爭的先鋒隊。

帶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性地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將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引上社會主義的歷史徵程。黨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不僅在贏得政治獨立之後又贏得經濟獨立,而且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形成了立足國情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經過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全黨認同並寫入黨章,成功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思想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中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成果,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重要理論準備。 

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富起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價值目標,是「強起來」的經濟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階段。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領導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們黨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富起來」成為現實。這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時代特徵,科學判斷黨所處歷史方位,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政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大增強;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等,正在逐步變成現實。我們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堅定不移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堅定不移推進社會建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人民軍隊革命性重塑;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等等,可以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闊步走向輝煌,偉大祖國健步走向強盛,中華民族昂首走向復興。

在這一次偉大飛躍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新時代的重大課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的指導思想。

 四、三次偉大飛躍的歷史啟示

回顧中國共產黨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歷程中經歷的這三次偉大飛躍,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共同的歷史啟示。

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就不可能實現。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思想保證。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是指引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善於把握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善於總結人民群眾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新鮮經驗,才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和人民開拓奮進才會始終有光輝旗幟的引領,真理光芒才能轉化成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物質力量。

始終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力量源泉。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中國共產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深入領會和牢牢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終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

始終堅持及時解決時代重大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方法論。每個時代總有屬於自己的問題。三次偉大飛躍昭示我們,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科學把握、及時解決存在的重大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和事業發展的路標。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越是要有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正視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始終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艘巨輪破浪前進,行穩致遠,勝利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

相關焦點

  • 全面理解三次「偉大飛躍」的深刻含義
    其中,第一次「偉大飛躍」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二次「偉大飛躍」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三次「偉大飛躍」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三次「偉大飛躍」的論斷,全面準確刻畫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00多年來的壯闊歷程和偉大意義,清晰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 曲青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光明網訊(記者 李澍、王曉秋)2020年12月5日,由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研究基地、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山東社會科學》編輯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原標題:公方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當下中國,沒有哪個目標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誘惑力和想像空間。這是一個可追溯至孫中山先生的老目標、老口號。但讓國人產生真切感及質感,還是因為取得了改革開放後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就。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它著眼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
  • 柯華慶:中華民族復興統一戰線?
    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中華民族必將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僅是中國夢,也是"平天下"或"和天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夢"。作者簡介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20世紀與21 世紀世紀之交,江澤民曾以詩一般的語言指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是躍出東方地平線的一輪絢麗紅日,這輪紅日是註定要高高升起來的,它的美麗霞光正在照耀祖國的大好河山。」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三大裡程碑的歷史意義
    此後,黨的主要任務是「起房子」,即領導人民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由此,我們可以把中共黨史理解為有起點和方向的歷史,起點是中共的初心和使命,方向是朝著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以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前進。換言之,整部中共黨史,就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
  •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主席在紀念...
    「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作為中國人民偉大夢想、作為我們黨的歷史使命、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反覆呈現、催人奮進,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全黨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
    核心閱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巨大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極大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
  • 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傳承發展了革新開放的文化傳統,使中華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復興的目標。
  • 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壯闊道路的歷史邏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壯闊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徵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光明日報記者戶華為整理)    愛國奉獻 追求卓越   清華大學核研院院長、總工程師 張作義   我收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深刻地領會到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
  •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新華社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中國夢」:「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價值維度
    在價值維度上,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國家價值、民族價值、人民價值和世界價值,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為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提供了精神引領,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撐,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  一、國家價值維度: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  國家獨立和富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
  • 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原標題: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結合。
  • 《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多語種外語...
    《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多語種外語翻譯出版座談會暨「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中央文獻翻譯」 研討會在中央編譯局舉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朱書緣)今天上午,「《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多語種外語翻譯出版座談會暨『對話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中央文獻翻譯』研討會」在中央編譯局召開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