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奔放的弗拉門戈,英勇無畏的鬥牛士,耀目陽光下的西班牙;
高聳的庇里牛斯山脈阻斷了歐洲大陸南下的冷空氣,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西班牙:張揚,熱烈,痛快淋漓;
從阿罕布拉宮到聖家大教堂,西班牙以一座又一座的建築奇蹟詮釋什麼叫「完美」;
多姿多彩的西班牙,每個地區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
旅行途中,享受美食是了解各地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要我來選一樣代表西班牙美食文化的食品,那一定是伊比利亞火腿。」吃在西班牙「是有一定道理的,西班牙人的飲食結構和時間安排,顯示和別國不太一樣。我們今天不說西班牙的海鮮、牛肉和塔巴,就專門講講他們三大特色食物(生火腿、雞蛋土豆煎餅、肉腸)中著名的」生火腿「,西班牙語稱為」哈蒙「。
進入西班牙的第三天,走向馬約爾廣場途中,朋友說這裡有個」生火腿「博物館,在到西班牙前已知」生火腿「是西班牙馳名的食品,但我仍心生好奇:怎麼」生火腿「也可成立博物館?於是,我欣然跟著朋友前往。
一進「生火腿博物館」,裡掛滿火腿的架勢就把我給震驚了。只見是三面牆壁掛滿各式生火腿,密密麻麻,整齊陳列。表面上看兩種:一種用包裝紙密封好;另一種沒有包裝的,但下面還有紙,用來裝滴油。一排排不同地區不同品牌的各式生火腿,有層次地排列,看上去還是挺壯觀。
這個」生火腿「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型生產西班牙特產伊比利亞火腿的連鎖店,規模很大。同時也提供麵包、蛋糕,供應咖啡和飲料。火腿博物館別以為是遊客,馬德裡的本地居民都喜歡來這兒解決三餐。很多當地工人也會在晚餐之前先到這裡填一下肚子。基本上店裡都是站位,所有人圍在櫃檯前一邊吃一邊聊。
生火腿最好是切薄片生吃,現吃現切。用特製長刀切下薄薄的一片片火腿絕對是一項技術活。切好的伊比利亞火腿片,肉色由粉紅到深紅,中間像大理石紋路一樣,夾著白色的脂肪,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來整個放在口中化開如同一個飽滿的親吻。火腿薄片也可以包一塊麵包,就一口美酒,這是最流行的吃法。有人也許會擔心生火腿裡的白色脂肪會不會讓人吃成大胖子?實際上,它的脂肪是相當於橄欖油中的「好脂肪」,因此多吃生火腿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順便整理了一下資料,為什麼金華火腿等國內火腿不能生吃,而西班牙火腿可以可以生吃?可以概括為西班牙火腿製作工藝流程及其標準化,而國內火腿目前技術並未達到這一層度,絕大部分常溫下醃製下完成。細節來講,分三點:
1. 國內火腿含鹽量較高,一般為產品的8%-12%;而西班牙火腿含鹽量控制在2.5%左右;2. 國內火腿製作工藝上,溫度、溼度基本不控制,這就存在毒素殘留和微生物腐敗的可能性;而西班牙火腿整個生產工藝過程都是在冷庫中進行的,控溫控溼,絕大部分操作由電腦自動化控制。3. 國內火腿製作流程上脂肪氧化嚴重,不宜生吃;而西班牙火腿在發酵開始時需要在火腿上抹上豬油或其它添加劑(或者通過浸漬上油) ,目的是防止氧化。
西班牙人對於火腿似乎有著特殊的情感。對於我來說,開始時吃不習慣,覺得有點異味,但多吃幾次,就產生興趣,慢慢就上癮了。只是總不太敢太吃特吃,像吃生魚片,生刺身一樣。進了「生火腿博物館」,你不僅能夠品嘗到生火腿,還能吃到許多西班牙家常風味的菜餚,比如豆子湯、牛肚湯、西班牙海鮮飯等。但此刻,來一份現切的」哈蒙「,配上紅酒和芝士……那叫一個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