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用五年時間和女兒一起朗讀?

2021-02-19 快微課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也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Jim Trelease 美國著名親子閱讀研究專家

有了孩子以後,你是不是變得無比忙碌,忙著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忙著接送學校,忙著陪讀興趣班,忙著陪孩子刷題做作業……為了孩子的教育,你很焦慮、很糾結,你看了很多雞湯,卻還是不能淡定。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特別簡單、省時省力又特別有效的教育秘訣,你願不願意試一試?你可能只需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來實踐,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效!你願不願意試一試?

是的,這個秘訣就是:堅持朗讀!


為孩子朗讀,這是美國教育專家Jim Trelease一直致力於宣揚的,他認為這是當今最有效的教育秘訣。如果你想孩子更聰明,那就為孩子大聲朗讀吧!

但是,大多數家長對這一秘訣都抱懷疑態度。原因是太簡單了!

而我相信了,而且一做就是五年。我的女兒田田今年快滿六周歲了,明年就要上小學。我們家的親子朗讀是從田田1歲的時候開始的。這些年,我每天都堅持和女兒一起朗讀,有一些感悟、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點擊聲波收聽田田田媽為你朗讀:《孩子和老人》作者 謝爾.西爾弗斯坦,選自《閣樓上的光》

親子閱讀,已經被很多家長重視,但是,能堅持親子朗讀的家庭並不多。特別是當孩子識字以後,很多家長認為就不需要讀書給孩子聽了。田媽認為這是一個誤區:

因為工作關係,田媽深入接觸了很多國內著名的語文教師。

著名特級教師陸虹,孩子已經上高中,但她還是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讀。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在多場閱讀講座中提及:他認為親子閱讀可以持續到高中也不過分。

語文名師曹愛衛強調,讀書給孩子聽可以一直讀到孩子拒絕家長為止。千萬不要以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的名義急於將孩子從親子閱讀中推開,這相當於你主動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劃上了一條鴻溝。

從來沒有任何案例表明,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會由於家長陪伴閱讀時間過長而受到影響。反而過早地結束親子閱讀恰恰是熄滅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

很可惜,很多家長為孩子讀書的習慣,止步於小學以後。

有家長說,孩子在學校語文課上不是在朗讀嘛!語文課堂上確實經常會有朗讀環節,但基本以齊聲朗讀為主,讀的是課本。首先,讀課本不是閱讀,語文教材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那只是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來指導的範本、模板;再者,齊聲朗讀會讓孩子養成拖音、有口無心的朗讀壞習慣,很多孩子在全班齊讀時常常濫竽充數!

所以,課文朗讀絕對不能當成孩子閱讀的全部。

經常會有有家長問:為什麼我孩子讀了那麼多書,語文還是學不好,作文還是寫不好?田媽會告訴他們:試試朗讀!

朗讀會有哪些奇效?朗讀真的能夠提高考試成績嗎?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真實的案例,這些案例是《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裡斯採集到的真實故事。


1、珍妮弗出生時患有唐氏症候群,但她的父母沒有放棄,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給她讀故事,珍妮弗4歲時接受智商測驗,智商高達111分。

2、一個叫羅伯特.艾倫的孩子,6歲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讓他愛上閱讀。他沒有上過一天學,卻喜歡尋找一切可能找到的書來閱讀。32歲,他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接著獲得了範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和博士學位,如今在田納西馬丁大學任教。


3、一位名叫歐尼爾的校長,每天用10分鐘時間進行全校朗讀和默讀,3年內,讓一所臭名昭著的爛學校譽滿全美,校長榮登時代雜誌封面。

如何開展親子朗讀?田媽正在這樣做:

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朗讀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無論家境好壞、學歷高低、只要父母有心都可以實踐,隨時隨地!
朗讀、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我家的親子朗讀是從孩子1周歲開始的給,其實還是晚了,如果你是個準媽媽,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應該馬上開始朗讀給肚子裡的寶寶聽!

很多家長往往到了高年級才發現,孩子不開口讀書,甚至連老師布置的課文朗讀任務都無法完成,那是因為孩子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行為習慣,想要撬開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孩子的嘴巴朗讀,難度很大,但是讓一個呀呀學語的孩子讀書卻是水到渠成。

對於低齡的孩子就是儘早開始,讀給他聽;有家長說,我孩子已經大了,培養朗讀習慣太晚,他不願意開口怎麼辦?

請家長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很難想像,家長一邊刷著手機、看著肥皂劇、一邊扔給孩子一本書:你給我朗讀去!可能嗎?孩子不可能開口的。另有就是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讓專業教師幫助孩子學習朗讀。

田媽給大家分享幾個激勵孩子朗讀的小貼士:

家長可以在小區裡找幾個孩子組織朗讀興趣小組,可以利用親子活動的時候組織孩子們用遊戲的方式朗讀。比如,輪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等等……

下載一個網絡電臺APP,比較熱門的有荔枝fm,喜馬拉雅等等,每晚睡前讓孩子讀一段文章,長短不限,只要孩子肯讀就可以!幫孩子拉粉絲給他點讚。累積到多少小時的朗讀,承諾給孩子獎勵。田田家的荔枝伴讀電臺已經堅持了四年,錄製了近千篇故事、文章、詩歌等,因為錄製的過程會有修改、剪輯,孩子對錄下來的作品印象會特別深刻,短小的文章和詩歌基本上錄一遍就能背下來了。幾年堅持下來,收穫是非常大的!

把孩子朗讀的作品分享到社交圈子裡,讓周圍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你的孩子熱愛朗讀。這樣做有什麼效果呢?你會發現堅持一段時間後,很多叔叔阿姨偶爾遇到你家孩子會對說:「哇!我聽到你的朗讀了,真棒啊!」這種不經意的誇讚對孩子是莫大的鼓勵,會促使Ta把朗讀這件事堅持下去!

這倒真是個問題,田媽從事過播音主持工作,所以並沒有親身經歷過這個問題。但是田爸卻是經常操著一口鄉音濃重的浙普話津津有味地給田田讀故事。結果如何呢?我家小妞並沒有被田爸帶壞,反而經常當田爸的小老師,幫田爸糾正發音。

所以,絕不要因為你的普通話不準就放棄給孩子朗讀,孩子自己的有分辨能力,如果你家裡沒有一個發音標準的媽媽或爸爸,你可以給孩子找一些專業人士的標準朗讀作品給孩子磨耳朵。你給孩子讀一遍,在給孩子聽一遍專業的朗讀,孩子一定會自動屏蔽你的不標準發音,學習和模仿漂亮的朗讀。

親子朗讀,爸媽的普通話好不好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和父母一起領略文字語言魅力的過程,家長用這種言傳身教告訴孩子:瞧,讀書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和你一起享受這個過程吧!


分享幾個田媽和田田的親子朗讀策略,也是這些年和孩子一起讀書總結的一些經驗和方法:

跟讀法:所謂跟讀就是家長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一些朗讀能力弱的或者不識字的孩子,跟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跟讀可以先從讀短句開始,再過渡到讀長句,繼而開始多句連讀,到後面可以整段跟讀。總之要按照從短到長的順序,反覆操練,你會發現孩子的朗讀會越來越流利和連貫,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

分角色朗讀:這是一種孩子很喜歡的朗讀方式,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故事書裡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凡是涉及到這個角色的語言都分配給孩子讀,其他部分由家長讀,全家都可以參與。每晚的睡前都是我們分角色親子朗讀的溫馨時光:田田會自己跑到書架上找一本喜歡的書,然後告訴我們她要讀誰誰誰的話,通常會小兔子啦、小女孩兒啦、小公主啦都是她優先選擇的角色。如果書裡沒有這樣的角色她會選一個和自己最接近的角色來讀。孩子一旦進入角色,會沉浸其中,樂此不彼!

根據孩子的薄弱環節,或者閱讀有缺失的環節有選擇地朗讀。比如孩子不會寫風景,你可以和他一起讀《森林報》;孩子會寫人,可以讀《俗世奇人》,孩子太偏文科,可以和他們一起讀一些一流的科學作品。你會發現,一旦把文字變成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一些故事性不是很強的文字,孩子默讀時會跳過。朗讀就不一樣了,優雅的有聲語言會吸引住孩子關注語言本身,而不是故事情節。

田田五歲前,我以讀故事為主,五歲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她和我一起朗讀一些詩歌,我發現孩子和詩歌真的有一種天然的默契,或者說,傑出的詩人心靈和孩子是相通的。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句子,但是孩子會樂此不彼地沉浸在詩人營造的世界裡。讓我驚訝的是,讀了一段時間詩歌,孩子居然能有意無意地進行仿創:

讀了謝爾大叔的《總得有人去》和阿米亥的《嘎吱響的門》兩首詩之後,田田有一天晚上在床上一邊打滾一邊哈哈笑著口頭創作了下面這首詩,我原封不動地幫她記錄了下來:

總得有人去修嘎吱響的門

作者:田田(5周歲)

總得有人去修修嘎吱響的門,
因為蜘蛛蚊子蒼蠅都覺得嘎吱響的門太不牢固。
總得有人去修修嘎吱響的門,
因為爸爸覺得嘎吱響的門像一塊破木頭。
總得有人去修修嘎吱響的門,
因為嘎吱響的門像一個大恐龍,
會把不聽話的大人吃掉!

是不是很好玩?孩子內心隱藏的小宇宙的能量是我們大人無法預料的,就看你有沒有幫他們找到那把鑰匙。


和女兒一起朗讀這件事堅持了5年,我知道我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因為朗讀對於我們母女倆來說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每天不做就像少了點什麼。

這些年來,我把每個故事、每一篇親子朗讀作品用網絡電臺APP錄下來,和身邊的家長、孩子分享,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被我影響加入到和孩子一起朗讀的隊伍。

書聲琅琅,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天籟之音吧!

如果你也願意和田媽一起成為朗讀教育的實踐者,歡迎加入田媽組建的經典朗讀微信群,現在這個群裡已經有近300人,已經在群裡的不要加了哦。給公眾號回復「朗讀」點擊報名連結留下你的微信號,等候管理員加你入群。入群後要求定期在群裡分享和孩子朗讀的音頻或圖文哦,否則會被定期清理出群。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收聽田田田媽親子朗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朗讀?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朗讀屬於每個孩子,每一個人最近,女兒所在的幼兒園,開展了每日「小小播報員」活動,鼓勵孩子們上臺講故事、念古詩、讀詩歌。我理解的播報活動,它是朗讀的呈現方式之一,是文字的表現載體之一,更是通過靈動的生命,展現語言美的過程。美學泰鬥朱光潛曾說:「我們要的,並不是生活的美學,而是審美地生活。」
  • 美國的分級閱讀 RAZ-Kids免費了,過去4年我和女兒是這樣用它學英語的.
    一個趁手的學習工具如何能夠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見到學習成效,今天粒粒決定苦頭婆心地跟大家好好嘮一嘮,這四年我和女兒是怎樣用Raz學習英語的,希望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能夠給你點參考。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疑惑是有道理的,這位五歲的小朋友,左手拿著iPad,右手不停地翻頁,眼睛留在圖片上的時間平均為2秒。真是哪裡有獎勵,哪裡就有「刷單」。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我發現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給一個會發音的軟體,家長還是要在旁邊監督,跟孩子一起度過她認為的挑戰。接下來我只好提高要求,只有錄音並做完測試的才能算作一個小粘貼。
  • 美國的分級閱讀 RAZ-Kids免費了,過去4年我和女兒是這樣用它學英語的
    一個趁手的學習工具如何能夠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見到學習成效,今天粒粒決定苦頭婆心地跟大家好好嘮一嘮,這四年我和女兒是怎樣用Raz學習英語的,希望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能夠給你點參考。它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朗讀」,它給讀到的每一個單詞都進行了高光設置,這個功能相當於訓練閱讀時的「指讀」功能。讀完之後還可以做測試、錄音。一開始的時候女兒不願意錄音,她覺得太難了,每次都要需要聽好幾遍才能錄,所以我也沒有逼迫她。等她把A階段大部分書聽完,她慢慢開始自己錄音了,為了通關,也把前面讀過但沒有錄音的一部分書也給錄出來了。
  • 作為一名閱讀老師,我為什麼要留朗讀作業?
    我教的科目理論上都是不用動嘴只需動眼動腦的科目,比如託福閱讀、SAT閱讀和ACT/SAT語法這種。但是,如果你跟蹤我一天的工作,會發現我經常會批改學生朗讀文章的錄音作業。很多人肯定很好奇,一個教閱讀理解和語法的老師,為什麼要留朗讀作業呢?
  • 我出國務工五年,回家後女兒叫我大伯,老婆的解釋讓我瞬間崩潰了
    因為被騙走了所有的錢,弟弟那段時間變得很消沉,甚至還想過自殺。後來為了給弟弟還錢,父親不知從哪打聽了一份可以出國務工的工作,年薪二十多萬。當時父母是想我和弟弟一塊出去的,可是由於中介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加上弟弟那段時間情緒非常的不穩定,所以我決定自己出國務工。本來是打算在國外待兩年就回家的,可是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五年。
  • 《朗讀手冊》第一章:為什麼要朗讀?
    我丈夫和我都很忙,從哪兒找時間給孩子讀書?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不多也不少。壓根沒有少時間這回事。過去30年來,有兩位教授查看了成千上萬的個人日誌,對普通人每天的日程安排作研究。研究指出,最近10年來,美國人的閒暇時間比10年前每周平均多出5小時。大家感覺有壓力的原因是,各種不同的工作接連不斷地堆到身上。
  • 學語文,我們為什麼要大聲朗讀?
    朗讀的好處1.刺激大腦聽覺視覺的共同活動。大腦活躍區域有明顯的細化區分,單純的看遠沒有聽和看一起進行來得生動有效。並且這個聲音是自己發出的,那麼個人的關注度自然要比聽書更高。3.形成習慣習慣養成需要時間和堅持,大聲朗讀這件事要抓緊,那麼每天就需要有固定的朗讀時間,開始的時候要保持專注,欣賞的態度,孩子讀完之後要鼓勵,也要有態度,給他們提出能改進的意見,但是態度不可太過嚴肅。
  • 淮北廣電|朗讀時間·我喜歡
    我喜歡在春風中踏過窄窄的山徑,草莓像精緻的紅燈籠,一路殷勤的張結著。我喜歡抬頭看樹梢尖尖的小芽兒,極嫩的黃綠色中透著一派天真的粉紅——它好像準備著要奉獻什麼,要展示什麼。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風度,常在無言中教導我一些最美麗的真理。
  • 【讀我所愛】與時間賽跑-林丹妮朗讀
    《和時間賽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我"(指課文作者)的外祖母去世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時間是無盡的。2.她的朗讀一開口便讓人喜歡上她的聲音,朗讀節奏把握很好。
  • 愛,本身是最好的教育:池莉在新書中回憶和女兒一起長大的日子
    本期有好書不孤讀,為大家分享的是著名作家池莉的大愛之作《和女兒一起長大》,由其女兒亦池朗讀其中的感人片段,書中提及母女間多年來「就事論事」體的書信交流模式,正是因為媽媽太親,親到世上所有甜言蜜語都用不到,用了反而隔閡。母女倆用24年時間詮釋了一件事:愛,是最好的教育。這其中包含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對孩子的充分信任,以及與孩子共同走進真實不虛的生活。
  • 我用心靈為你朗讀
    我用心靈為你朗讀——謹以此詩獻給所有朗讀者作者:金松很多朋友問我,你的激情從哪兒來?你的朗讀為了什麼?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是本能地把目光投向窗外的夜空,星星好像也在眨著好奇的眼睛向我發問,此刻,我也想問星星,你為什麼總是這般執著地在天幕中閃耀呢?星星無語,但就在我與星星的對望中,我懂了,我,我們,何嘗不是那浩瀚星河裡的那麼一點點星光呢?
  • 享受朗讀:我的英語積極朗讀法簡介
    我在講口譯的第一節課都會花很長的時間介紹我的英語積極朗讀法,這不僅對口譯訓練有用,對普通人日常的表達和思維養成都會有很大的好處。同時它也會大大提高你的英語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要把英語說得漂亮,需要特別把長元音和雙元音發得飽滿、紮實,這就需要充分舒展臉部的肌肉並形成肌肉記憶。我們平時臉部肌肉和骨胳的運動都是按漢語記憶進行的。每天半小時朗讀訓練不僅會讓你形成肌肉記憶,自己正確朗讀過的單詞、意群和句型在你聽到的時候反應會快許多,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朗讀可以提高聽力。而在你自己想表達的時候,有些話你會脫口而出。
  • 朗讀丨我為什麼當教師
    ▼星慧每天陪你朗讀美文《我為什麼當教師》  我為什麼非要教書不可?是因為我喜歡當教師的時間安排表和生活節奏。七、八、九三個月給我提供了進行回顧、研究、寫作的良機,並將三者有機融合,而善於回顧、研究和總結正是優秀教師素質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 我和女兒一起快樂成長
    五歲的女兒,一天天快樂,健康的成長著。女兒帶給我的欣喜日日累積,漸漸的,我對小小的女兒,刮目相看。不知道下一瞬間,女兒會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有一天起晚了,乘公共汽車上幼兒園,將會遲到。無奈之下,打了計程車。娘倆一起坐後邊,我靠近右手車門,女兒靠著我坐在左手邊,車飛快駛到幼兒園門口,我把女兒抱在腿上,準備下車。
  • 我為什麼要幫女兒學大提琴?
    更讓人沮喪的是,這些早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所學習的知識,很多人通過後期的學習一樣可以掌握。但我們知道,對有些技能來說,可能我們後期花費數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一位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人的水平,比如說音樂。在一次聚會中,幾位已為人父母的朋友討論起「孩子上幼兒園了,該給孩子學習什麼比較好」的問題。我開玩笑說道:「當然是音樂。為什麼呢?
  • 女兒花錢很隨性,是我忽略了財商教育,我要和女兒一起學理財
    最近我發現上五年級的女兒在節省錢方面的自制力幾乎沒有,想到愛吃的、看到喜歡的玩具,只要在她零花錢的範圍之內,她毫不猶豫就買了。這引起我的反思:因為忙於自己的生計,我忽略了女兒的教育,尤其是財商教育。我認為這遠遠不夠,財商教育涵蓋了對財富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理財的技能等等,不僅僅能省錢,也要把錢花得有價值,更要會賺錢。
  • 朗讀背誦法和讀書筆記法,一起用起來
    大家好,我是專注教育小分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朗讀背誦法和讀書筆記法一、勤於朗讀背誦法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朱自清把誦讀作為理解與欣賞原著的重要方法,主張不僅閱讀詩詞等文學作品需要吟誦,而且對經典著作也需要反覆熟讀。
  • 我們在朗讀中尋找詩和遠方
    「教孩子認字,我有一個秘訣,就是儘量把教學放到生活場景中,比如看到路牌或者公交站牌,就教他念一遍上面的字。」夏琳菊說,不能強迫孩子學習,而要潛移默化,講究的是日積月累。在媽媽的教導下,藍璟進步很快,學習普通話的熱情很高。在幼兒園中班時,夏琳菊給他報了培訓班學習主持。從此,藍璟接觸到了專業的朗讀和演講,並一發不可收。
  • 學習指導 | 一年級語文教材為什麼要設置「和大人一起讀」
    「和大人一起讀」是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裡新增的一個欄目,看到標題,肯定有不少人會產生困惑:這個「大人」指的是誰?是孩子的老師、父母,還是孩子身邊的其他成年人?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讀,而要「和大人一起讀」?「和大人一起讀」,到底該如何「一起讀」?…………種種問題,會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面對新事物,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
  • [鄭州小升初徵文]和女兒一起成長
    各種情緒的出現帶來了我和女兒之間的矛盾,女兒開始逆反、發脾氣,對我不理不睬,我們倆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我懊惱,和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關係怎麼會變成這樣?想起女兒小時候每天都會膩在我身邊,用那麼甜美的聲音喊著媽媽,摟著我親吻我,我是多麼的幸福,可是現在,我怎麼覺得女兒雖然每天都在我身邊,心卻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從心底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雖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