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孩子幼時掌握一項藝術技能,更有可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如何堅持下來才是成功的關鍵。
【編者按】作為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學習的父親,作者希望分享和小學生女兒之間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處的感悟和驚喜。本文為「陪伴成長」系列第四篇。
新年伊始,我所創辦的公益機構上海小巴哥少兒藝術交流中心獲得了加拿大國際藝術大獎賽江浙滬賽區的承辦權。作為一場少兒音樂公益大賽,自然少不了和當今國內外音樂屆的知名專家進行聯絡和交流。這些溝通和交流中,不禁讓我慢慢思索起一個問題:「當初?」
現在的父母從有了寶寶起,都意識到需要提前幫助孩子做些準備,以便應對未來人生路上面臨的各種「競爭」。所以從早教開始,各類詩詞背誦、數學心算、漢字辨識、英文ABC……已經佔據了孩子的日常生活。這麼多學習對很多孩子來講真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情。更讓人沮喪的是,這些早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所學習的知識,很多人通過後期的學習一樣可以掌握。但我們知道,對有些技能來說,可能我們後期花費數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一位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人的水平,比如說音樂。
在一次聚會中,幾位已為人父母的朋友討論起「孩子上幼兒園了,該給孩子學習什麼比較好」的問題。我開玩笑說道:「當然是音樂。為什麼呢?別看我們之前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事實上在一次由陌生人組成的派對中,我們是不太有機會能和別人說清楚我們到底是幹什麼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經歷。因為大家都很忙,派對中有那麼多的人要去認識,除非是派對的主人,否則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花費在一個初次相識的人身上。但是這時候,如果你能即興彈奏一曲,馬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你身上。很自然地,你會讓派對中的很多人記住你。不經意間,你在這場派對中,就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也許我所說的在別人聽來只是些朋友之間打趣的言語,但彈琴這項技能,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培養,可能在長大以後很少有機會再去學習了,誰能否認這個事實呢?
女兒幼兒園就讀在上海市音樂幼兒園,這是一所公辦機構。當初我和孩子的媽媽在選擇幼兒園時,也曾做過很多的比較和研究,我們一致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掌握一項藝術技能,相對於其他的知識學習可能更重要,更有可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抱著這樣的觀點,我和媽媽也自然不太可能考慮那些收費不菲的雙語幼兒園或國際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後,當需要選擇學習的樂器時,我和媽媽也希望能夠讓女兒感受到這是她的一項重要決定。於是,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播放有著各種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有時間陪她一起在電視上觀看音樂會。每天小傢伙都在臨睡前興奮地與我們討論著各種可能,今天是想做鋼琴大師,明天是想做長笛仙女……慢慢地小傢伙認識到越來越多的樂器,但不再和我們討論哪一種樂器的選擇。直到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她突然抓住我和媽媽的手仔細地比較,然後認真地說:「看來我是不能彈鋼琴的,因為爸爸的手指比較粗,我的手像爸爸的手。」我順勢就開玩笑道:「那怎麼辦,誰要咱們是老虎爪子呢。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大提琴,有著胖胖大肚子的那種樂器?它的聲音最接近人的聲音,每天晚上你臨睡前聽的《天鵝》就是大提琴演奏的。」女兒看著我,突然興奮地說道:「好聽!我最喜歡大提琴的聲音啦。而且,爸爸,你看我的胳膊多粗啊,我有力氣的,沒力氣可是拉不了大提琴的。」在歡笑聲中,我們避開了鋼琴、小提琴這一類熱門樂器的學習,幫女兒選擇了大提琴。
選擇大提琴作為幫助女兒提前發展的一項優勢後,如何堅持下來才是成功的關鍵。上學後,每天遇到的家庭作業常常會讓人討厭;運動中,每周2-3次的遊泳訓練也不是每一次都讓人興奮;至於每天能夠自覺地去練琴1個小時,更是只有少數人才可能做到。我和媽媽知道,練琴上的堅持無論對誰都是非常困難的。
在最初的練習中,如何處理一位四歲小朋友的不認真、磨洋工,甚至是拒絕練琴的問題,這對目的性明確並且事事講究效率的爸爸媽媽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責罰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能夠主動意識到練琴是一件每天都要堅持完成的事情,這樣才有可能堅持下來。於是,我和媽媽輪流每天堅持陪伴,和女兒一起去學習,琴弓上的標記、指板上的膠條,每周風雨無阻固定時間上課,甚至在一家人外出旅行時,也要把大提琴帶上。最記得的是在女兒6歲時,全家去洛杉磯的迪士尼公園遊玩,每天早上,女兒總是在即將見到米老鼠的興奮心情下,練完琴後才去公園。這件事弄得女兒到今天也經常抱怨我們把她的第一次迪士尼之旅弄得這麼特別。還有幾次在搭乘長途飛機旅行的轉機間隙,我和媽媽也會偷偷找一個人少的角落,陪著女兒摸兩弓子。家中的老人知道這些事情後,總少不了埋怨我們對娃太「苛刻」。也許,這樣的「摸兩弓子」練習並不會給女兒技術上帶來多大的提高,但至少我和媽媽認為,這能幫她認識到,堅持每天練琴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孩子的未來會怎樣,作為父母的我們很難描繪清楚。但人類從出生以來就能夠通過學習,去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訓練自己的能力,通過這些能力的建立,人類可以不受限制,去嘗試所有可能的事情。我們出生在亞洲,但長大後可以到歐洲或北美生活;能夠學會說不同的語言,吃各種各樣的食物;能夠通過學科跨界去嘗試不同的人生職業。面對每個人未來發展的上千種可能,我們總是需要有所選擇,我們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同時還應幫助孩子為了實現這樣的選擇去努力,而這樣的努力必然就意味著:練習、練習、練習……
從最初的每天半小時練習,到現在的每天兩個小時,女兒學琴不知不覺已經有了6年的光景。從最初的C大調音階,到如今的舒伯特那首著名的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阿佩喬尼,女兒每天晚上練琴時,時而輕聲吟唱,時而伴著節拍器穩定自己的節奏,每天自己琢磨練琴的方法……我和媽媽知道她已經在大提琴的學習中做出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