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幫女兒學大提琴?

2020-12-14 愛情的糖果

李靜:孩子幼時掌握一項藝術技能,更有可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如何堅持下來才是成功的關鍵。

【編者按】作為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學習的父親,作者希望分享和小學生女兒之間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處的感悟和驚喜。本文為「陪伴成長」系列第四篇。

新年伊始,我所創辦的公益機構上海小巴哥少兒藝術交流中心獲得了加拿大國際藝術大獎賽江浙滬賽區的承辦權。作為一場少兒音樂公益大賽,自然少不了和當今國內外音樂屆的知名專家進行聯絡和交流。這些溝通和交流中,不禁讓我慢慢思索起一個問題:「當初?」

現在的父母從有了寶寶起,都意識到需要提前幫助孩子做些準備,以便應對未來人生路上面臨的各種「競爭」。所以從早教開始,各類詩詞背誦、數學心算、漢字辨識、英文ABC……已經佔據了孩子的日常生活。這麼多學習對很多孩子來講真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情。更讓人沮喪的是,這些早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所學習的知識,很多人通過後期的學習一樣可以掌握。但我們知道,對有些技能來說,可能我們後期花費數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一位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人的水平,比如說音樂。

在一次聚會中,幾位已為人父母的朋友討論起「孩子上幼兒園了,該給孩子學習什麼比較好」的問題。我開玩笑說道:「當然是音樂。為什麼呢?別看我們之前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事實上在一次由陌生人組成的派對中,我們是不太有機會能和別人說清楚我們到底是幹什麼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經歷。因為大家都很忙,派對中有那麼多的人要去認識,除非是派對的主人,否則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花費在一個初次相識的人身上。但是這時候,如果你能即興彈奏一曲,馬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你身上。很自然地,你會讓派對中的很多人記住你。不經意間,你在這場派對中,就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也許我所說的在別人聽來只是些朋友之間打趣的言語,但彈琴這項技能,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培養,可能在長大以後很少有機會再去學習了,誰能否認這個事實呢?

女兒幼兒園就讀在上海市音樂幼兒園,這是一所公辦機構。當初我和孩子的媽媽在選擇幼兒園時,也曾做過很多的比較和研究,我們一致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掌握一項藝術技能,相對於其他的知識學習可能更重要,更有可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抱著這樣的觀點,我和媽媽也自然不太可能考慮那些收費不菲的雙語幼兒園或國際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後,當需要選擇學習的樂器時,我和媽媽也希望能夠讓女兒感受到這是她的一項重要決定。於是,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播放有著各種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有時間陪她一起在電視上觀看音樂會。每天小傢伙都在臨睡前興奮地與我們討論著各種可能,今天是想做鋼琴大師,明天是想做長笛仙女……慢慢地小傢伙認識到越來越多的樂器,但不再和我們討論哪一種樂器的選擇。直到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她突然抓住我和媽媽的手仔細地比較,然後認真地說:「看來我是不能彈鋼琴的,因為爸爸的手指比較粗,我的手像爸爸的手。」我順勢就開玩笑道:「那怎麼辦,誰要咱們是老虎爪子呢。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大提琴,有著胖胖大肚子的那種樂器?它的聲音最接近人的聲音,每天晚上你臨睡前聽的《天鵝》就是大提琴演奏的。」女兒看著我,突然興奮地說道:「好聽!我最喜歡大提琴的聲音啦。而且,爸爸,你看我的胳膊多粗啊,我有力氣的,沒力氣可是拉不了大提琴的。」在歡笑聲中,我們避開了鋼琴、小提琴這一類熱門樂器的學習,幫女兒選擇了大提琴。

選擇大提琴作為幫助女兒提前發展的一項優勢後,如何堅持下來才是成功的關鍵。上學後,每天遇到的家庭作業常常會讓人討厭;運動中,每周2-3次的遊泳訓練也不是每一次都讓人興奮;至於每天能夠自覺地去練琴1個小時,更是只有少數人才可能做到。我和媽媽知道,練琴上的堅持無論對誰都是非常困難的。

在最初的練習中,如何處理一位四歲小朋友的不認真、磨洋工,甚至是拒絕練琴的問題,這對目的性明確並且事事講究效率的爸爸媽媽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責罰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能夠主動意識到練琴是一件每天都要堅持完成的事情,這樣才有可能堅持下來。於是,我和媽媽輪流每天堅持陪伴,和女兒一起去學習,琴弓上的標記、指板上的膠條,每周風雨無阻固定時間上課,甚至在一家人外出旅行時,也要把大提琴帶上。最記得的是在女兒6歲時,全家去洛杉磯的迪士尼公園遊玩,每天早上,女兒總是在即將見到米老鼠的興奮心情下,練完琴後才去公園。這件事弄得女兒到今天也經常抱怨我們把她的第一次迪士尼之旅弄得這麼特別。還有幾次在搭乘長途飛機旅行的轉機間隙,我和媽媽也會偷偷找一個人少的角落,陪著女兒摸兩弓子。家中的老人知道這些事情後,總少不了埋怨我們對娃太「苛刻」。也許,這樣的「摸兩弓子」練習並不會給女兒技術上帶來多大的提高,但至少我和媽媽認為,這能幫她認識到,堅持每天練琴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孩子的未來會怎樣,作為父母的我們很難描繪清楚。但人類從出生以來就能夠通過學習,去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訓練自己的能力,通過這些能力的建立,人類可以不受限制,去嘗試所有可能的事情。我們出生在亞洲,但長大後可以到歐洲或北美生活;能夠學會說不同的語言,吃各種各樣的食物;能夠通過學科跨界去嘗試不同的人生職業。面對每個人未來發展的上千種可能,我們總是需要有所選擇,我們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同時還應幫助孩子為了實現這樣的選擇去努力,而這樣的努力必然就意味著:練習、練習、練習……

從最初的每天半小時練習,到現在的每天兩個小時,女兒學琴不知不覺已經有了6年的光景。從最初的C大調音階,到如今的舒伯特那首著名的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阿佩喬尼,女兒每天晚上練琴時,時而輕聲吟唱,時而伴著節拍器穩定自己的節奏,每天自己琢磨練琴的方法……我和媽媽知道她已經在大提琴的學習中做出了選擇。

相關焦點

  • 優雅的大提琴
    原標題:優雅的大提琴藍寶石別墅女兒班上連她在內有三個會拉大提琴的孩子,都是女孩。我去接她放學時見過其中一個跟她比較要好的,是個皮膚黑黝黝的女孩子,個頭比她還要高些。另一個雖沒見過,我卻為她買過東西,原因令人哭笑不得:樂隊練習的時候女兒熱心幫她調弦,卻把琴弦弄斷了,買一根這樣的弦要800元,孩子平時書包裡一直放著200元備用,一般她幾個月也用不到,這下卻只夠付個賠償的定金了。回來跟我又要了600元準備第二天去賠給人家,但第二天那位同學卻把原先的200元也還給了她,說跟家裡匯報過了,不用賠,那根弦本來也要換了。
  • 大提琴家王健:靠音樂吃飯太難,不建議女兒拿它謀生
    然而他並不確定女兒是不是有音樂天賦,「所有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我堅決不能上這個當。」對她以後會不會學音樂,王健也抱著十分冷靜的態度。因為淘汰率太高,成功率太低,他不建議她靠音樂吃飯,「相反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我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 學大提琴每天應該練習多長時間
    今天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大提琴教學的老師,來講一下學習大提琴每天應該練習多長時間的問題。很多初學大提琴的琴童家長一般開始都會問我,孩子每天練習多長時間好。一個理想化的答案是:越長越好,練1個小時肯定比練半小時強、練2小時肯定比練1小時強。當然,現在中小學的課後作業也比較多,孩子可能是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練琴上。
  • 買個大提琴賺了7000塊!
    我便開始疏導自己,大家都選這個我也選不顯得我跟大家一樣平凡了嗎?我現在就得選個誰都不去的,反正360行,行行出狀元。本蛋蛋學什麼不是通什麼?我跳上桌子手搭涼棚,放眼一看,大提琴老師那裡一個人都沒有!大提琴老師是個很儒雅的一個男老師,說話輕聲細語,穿搭很乾淨。微信名叫江邊一棵樹。他一看我走過來喜出望外,立刻站起來親切的問我:「這位同學,你要學大提琴嗎?」「是呀老師,好學嗎?我能學會嗎?這個都要從小學的吧?」
  • 大提琴音位的掌握
    對於並非天生對音樂的音很敏感的兒童、青少年、或者成人,學大提琴,開始很長一段讓老師教入門可能很懵,很被動。有音樂天賦的人學琴,他的入門多半是靠耳朵聽的,耳朵是一個很好的天資。在學大提琴的音位時,直接就靠耳朵聽出來是什麼音了,不用想那麼多不明白的為什麼。而對音樂的樂音絲毫沒有判別能力的人,硬要去掌握,確實是屬於非得被「趕鴨子上架」了,這樣,有的人就想自己一輩子也不學音樂,或者是有的只開個頭,便放棄不學了。在樂音方面沒有異稟的人,喜愛音樂,或者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學音樂,也是可行的。
  • 大提琴家王健: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圖)
    第一樂章大提琴的演奏有如將軍帶著三軍衝鋒陷陣;第二慢樂章猶如在無邊草原,烏雲滾滾的戰場上悲嘆陣亡的戰友;第三獨奏樂章就像將軍內心的憂傷和勇氣的獨白;而第四樂章講述終於戰勝。   廣州日報:您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但您好像很少現場演奏,為什麼?   王健:其實巴赫組曲比較難以接受,因為其娛樂性太差。演出的機會不多,因為演出主辦方的壓力太大了。
  • 歐陽娜娜王源大提琴鋼琴合奏,學音樂後的他們氣質也太好了吧!
    在頒獎晚會當天,TFBOYS的成員王源弟弟和大提琴才女歐陽娜娜聯袂獻上大提琴鋼琴合奏《歲月》。這兩位伯克利的學生配合默契,一個穿著黑色亮片西服,坐在鋼琴前如同王子一般,一個則身著紅色晚禮服,在聚光燈下輕撫著大提琴,畫面美極了!看見他們的樂器合奏後,網友們紛紛表示:「這對金童玉女也太養眼了吧!
  • 王健:交響樂像「小說」,巴赫大提琴無伴奏就像「三字經」
    但我一直想提醒一些學生,音樂首先是要體會心靈中的感受,而不是一門技術,不是拿來顯示自己能力的東西。它是心靈交流的工具。每次演奏時,你就要想,我一定要進入這個境界。好比,我們說起人生中最讓自己感慨的、傷心的事,一定是幾個好兄弟喝了一堆酒之後說起來。為什麼人喜歡喝酒?就是為了暢所欲言,為了追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心靈的溝通。人與人需要溝通。
  • 大提琴出租_匠心樂器
    體驗音樂的美好,給予好的音樂享受,零門檻、零起點,只要您對音樂有興趣,懷揣夢想,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學員,不要懷疑自己沒有動聽的聲音,也別怕別人說你沒有音樂天分,只要你想學我們都將竭誠為您定製適合您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通過獨特的教學方法,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形式和方向。根據你所學的音階相對和弦的音,同時按住就行。
  • 【02.21】一個大提琴女孩的毀滅:請重新思考孩子為何報興趣班
    今天,分享有三個女兒的以色列華人媽媽吳維寧老師的一篇文章:她細數電影《她比煙花寂寞》裡那個全家聯手,不經意間一步步毀掉一個天才大提琴家少女的故事,來給自己警示,來促使自己反思:一定要反覆思考,急匆匆為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興趣特長班,是否正在不經意間犯下大錯!
  • 4歲女兒為什麼不願意學芭蕾舞
    (原標題:4歲女兒為什麼不願意學芭蕾舞) 天河區陳太太問:我家女兒今年
  • 和五歲女兒一起發散思維學英語,讓「我要你學」變成「我要學」
    我和女兒英語學習的歷程,是從一本英文發音詞典走來的,我的本意是先學習26個字母,怕我自己教的發音不準確,特地買了詞典,之後又在網上的蛋糕英語學習,基本都是單詞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讓女兒一遍遍的念,可能半個小時記不住5個單詞,就是那種輪番問答,我說英文女兒說中文,我說中文女兒說英文那種,最後孩子被我問傻了,還沒記住。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餘福鈺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傾訴,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比起小提琴的悠揚,我更鍾愛大提琴的深沉
    大提琴較為龐大,音區較低,在C——a2。因此,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常常是悠揚的,最催人淚下的,還是它獨奏時在最高音區的緩緩嘶鳴,大家可以去聽一聽《愛的禮讚》這首曲子,裡面小提琴的演奏一定會打動人心。而大提琴則擁有另一種特色,尤其是它非常契合於人類的聲音,實際上,最優美的聲音,來自我們人類自己。而大提琴的演奏,宛如一個婦人在深情地訴說一般。
  •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張集老師帶你了解大提琴
    張集老師:大提琴和其他弓弦樂器一樣,我認為最難攻克的就是右手的運弓和發音,弓與弦的摩擦就好比是歌唱家的聲帶,每位歌唱家的聲音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拉琴也是一樣。同樣的一把琴在不同人的手裡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和音色,如何才能把琴的聲音和音色發揮出來,是需要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和自己用耳朵聽自己的聲音,要自己去給自己提要求。
  • 拉不完的大提琴,發現大提琴帥哥一枚
    一直以來,大提琴都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樂器之一,對我也是如此。它像一個深情的講述者,只要聲音一響起,從第一顆音符開始,我便可以拋開現世中的一切雜念,無可自拔地陷入到它的敘事環境中。如果說,當時的我還有一絲雜念殘存的話,那便是:「可千萬不要停啊!」
  • 大提琴家麥斯基(Mischa Maisky)情感是音樂的最終目的
    麥: 剛剛在排練的時候,樂團成員問我為什麼拉這個版本(指 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我用的是德弗札克寫的原版。你知道,現在通用的是另一位大提琴家費翰(Wihan)所改的,費翰想說德弗札克只是一個朋友嘛,當然可以隨便改他的作品了。他還想在第三樂章加一段裝飾奏呢!到底為了什麼,或者是要加在哪裡,我都想不通。
  • 關於大提琴的魔障
    記得當初用的Sony,具體型號記不太清了,滬上福州路附近,產地卻是馬來西亞,杜比降噪的效果不錯,最喜歡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演奏當然是杜普蕾。音樂嘛,不僅僅是耳朵在聽,聽的就是某種觸動靈魂的感覺,大提琴亦然,它本身就是有靈魂的樂器。其實像杜普蕾就是為大提琴而生的,五歲學琴,十七歲成名,二十八歲患病,不再公開演出,承受病痛煎熬直到四十二歲去世。
  • 女兒想學鋼琴,被媽媽拒絕,女兒:沒錢就不要生我!
    班裡的同學都學了鋼琴,下課之後大家都在一起討論鋼琴的事情,瑤瑤也想過去和同學一起說,剛走過去就被一個女生推了一下:「你走開,你又沒學鋼琴,什麼都不懂,我們不想跟你玩。」在被同學推開之後,瑤瑤生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放學鈴聲一響就竄了,剛到家就纏著媽媽要去學鋼琴,媽媽實在被纏的沒辦法,就說先帶瑤瑤去鋼琴補習班看看情況再說。去了之後,那邊的老師說一節鋼琴課三百塊錢,一星期上兩次課,那一個月就相當於兩千四百快錢,看著瑤瑤渴望的眼神,媽媽還是沒有幫瑤瑤報名,瑤瑤很生氣的和媽媽回了家。
  • 穩重優雅的大提琴為什麼適合年會?
    大提琴是提琴家族樂器裡的中下音樂器,它的音色渾厚豐滿,深沉而複雜,擅長抒情旋律。它被人們稱為「音樂貴婦」,大提琴的美妙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樂器都相形見絀。零米度的大提琴在交響樂中最常見,但在一些年會晚宴、開幕式、啟動儀式等等活動中也能聽見它沉穩、低調又不失激情的琴音。大提琴的琴音比較接近人聲,在這些活動中,單獨的大提琴演奏醇厚的琴音聽起來非常舒服。當然大提琴是僅次於小提琴的樂器,若是覺得大提琴獨奏單調也可以加上小提琴或是鋼琴等聲音純淨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