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歲女兒一起發散思維學英語,讓「我要你學」變成「我要學」

2020-12-10 苗媽伴娃成長

孩子的英語學習,是父母們頗為上心的事情,我看到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英語學習班,渴望之情溢於言表,一方面是父母火熱的激情,另一方面是孩子對枯燥單詞的不感冒。

你會怎麼辦呢?

我和女兒英語學習的歷程,是從一本英文發音詞典走來的,我的本意是先學習26個字母,怕我自己教的發音不準確,特地買了詞典,之後又在網上的蛋糕英語學習,基本都是單詞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讓女兒一遍遍的念,可能半個小時記不住5個單詞,就是那種輪番問答,我說英文女兒說中文,我說中文女兒說英文那種,最後孩子被我問傻了,還沒記住。

我擔心女兒的英語學習因此影響孩子的興趣,我就放棄了每晚必須記住的學習方法,改變了學習策略。

怎麼才能把英語單詞輕鬆愉快地記住呢?今天苗媽介紹三種方法,這是我和女兒學習中的經驗積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學習。

(一)畫畫學習法

女兒喜歡畫畫,喜歡漂亮的圖畫和顏色,她總是沉浸在自己的繪畫裡,把所見所聞畫下來,平日裡見到的、圖書上看到的畫下來,哪怕一直畫一個小時,也是開開心心的。

一開始,我就感嘆,如果女兒學英語像畫畫一樣有興趣多好啊,帶著興趣學習,不用媽媽發揮無奈的獅子吼功,一切在母慈子孝的環境下完成。

一切都是機緣巧合,智慧孕育在平凡的生活和耐心的陪伴中,我是深信這句話的。一日,母女倆一個讀書,一個畫畫,場面溫馨,

「媽媽,你幫我寫下我愛媽媽這幾個字,這是我畫畫的主題」,女兒說道。

「好啊」,我耐心地給她寫下字,她又開心地繼續畫畫,望著認真的孩子,我就想,我問什麼不在她畫的畫上寫上英文呢?

孩子對此也很感興趣,她畫畫,我幫她寫英文單詞,然後她拿著畫去教爸爸,儼然一個快樂的小老師。

學習英語一下子變得這麼有趣,這麼簡單,生活中有智慧,我不禁感嘆。

有了經驗後,我們母女會設置主題,比如今天畫各種天氣,明天畫各種動物,甚至把這些場景發散思維,講出一個動聽的故事,畫畫、故事、英語學習就這樣巧妙地結合起來,學習英語就輕鬆有效多了。

通過這種方法,把「我要你學」變成「我要學」,一種方式的改變,調動了孩子學習的好情緒,真的是事半功倍,當孩子想做了,效果是你想不到的好。

(二)聯想學習法

我在陪孩子學習蛋糕英語的過程中,發現學習理念裡也有聯想學習法,聯想學習法可以分幾類。

一類是以發音進行聯想。比如今天學習一個發音,幾個單詞就是針對一個發音的,比如「van、pan、fan」,便於記憶。

一類是拼寫聯想法。比如你學習了雨「rain」,那麼前面加個詞綴「t」,就變成了「train」,如果「r」變為「p」,就變成了「pain」,這種記憶法,既有趣,又讓孩子學會聯想學習,便於記憶。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場景聯想法。我會設計一個場景,藍天、白雲,大樹、青草、花朵,小鳥、蝴蝶、蜻蜓,然後和孩子一起說出單詞,這個也比較有效,生動有趣。

(三)歸類學習法

每次學習設置一個主題,比如動物、家用物品等,可以在看動物世界時學習各種動物,在看海底小縱隊時學習各種海洋動物等等方法。

很多英文繪本就是不同的學習主題,動物的,家人的等等,孩子在聽繪本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了單詞,發音準確,並且隨著音樂動感十足,快樂學習。

下面的培生幼兒英語系列繪本,是我和女兒使用過的繪本,適合剛剛學習英語的小朋友,是一個大學老師媽媽推薦給我的,現在推薦給大家,一起學習英語。

在選好學習方法的同時,要學會和孩子堅持,養成隨時隨地學習英語的習慣,比如出門了,我會問女兒看見的一些事物,比如樹葉、小貓、水果等的英語,其實,學習英語就是這樣,一直在那裡反覆練習,不僅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還不利於記憶單詞,將單詞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各種方式來重複學習,可以幫助孩子輕鬆地學習英語單詞。

我是苗媽,喜歡我和女兒的學習方法的話,就關注我們吧,一起來學習。

相關焦點

  • 2020順德中小學生夏令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2建立正面思維(正心、正念)1、重定焦點2、重定意義3、重定因果4、重定立場5、建立正面思維的…查看更多 卓越信念3情緒管理1、情緒的意義2、為什麼要有好脾氣?4高效學習力1、 表像系統原理2、 測測我是哪個型號(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邏輯型)3、 次感元在學習中的運用,讓學習變成遊戲。4、 全面表像系統特訓。5、 記憶宮殿,讓大腦容量從1G變1T。
  • 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於是,我先和他聊天,聊下來,感覺他還是有想要學好的欲望的。其實,哪個孩子又不想學好呢?只是很多時候,在玩和學習之間,更傾向於選擇玩。我小時候也是這樣,所以我特別懂這些愛玩的孩子,可以很好的共情。像這種貪玩的孩子,剛開始是懵懵懂懂的,完全不開竅,當然也沒有嘗到學習好和進步的滋味。
  • 我為什麼要讓三歲的兒子學英語?
    文 | Kirsten微藍圖 | 仔仔泰國遊學照片「他連中文都說不好,你還要讓他學英語?」「現在外國人都在學中文了,你還要讓他學英語幹嘛?」這是仔仔外公在聽到我打算讓仔仔學英語時的第一反應。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和敏感期,過了這段時間,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會慢慢下降。從仔仔1歲多開始,我會給他讀一些英文繪本,讓他聽到中文以外的發音。英語啟蒙也可以運用點讀筆和書籍、英文動畫片,或者app,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和渠道,即使英語基礎薄弱的父母,也不必過於擔心。
  • 成長故事二:爸爸,我要去參加《發散性思維》興趣班
    「別擔心,我有主意」這是九八年寒假的事,當時,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帶著幾個弟兄,費心費力協助某個鄉鎮企業做的的一個項目,成功了,驗收了,屢次去要錢,卻要不回來。那時,我們不光幹了活,還填上了不是費用。拿不到錢,白幹不說,還有受弟兄們埋怨。畢竟是相信我,才跟我一起幹,況且,當時的工資不高,投進去的可是牙縫裡省下的錢。
  • 學英語,就等於學思維嗎?(原創)
    學英語,就等於學思維嗎?◎張同冰(高級英語教師)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廣告:***(培訓機構名稱)學英語,學思維。不明真相的人,看到「思維」這樣的字眼或說辭,一定會覺得十分的「學術」,十分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一定會覺得把孩子送進這樣的輔導機構是「價值投資」,是明智之舉,是為孩子的未來所做的理想選擇。我個人認為,把學英語(一門外語/語言)與「學思維」等同起來,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障眼法」,其目的就是混淆概念,製造噱頭,是愚弄大眾,欺騙大眾,是明火執仗的侮辱你智商的行為。
  •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是這樣回答的
    放學回家的路上,8歲的兒子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長大以後不想出國,我也沒有外國的朋友要交流。」「為什麼要學英語啊」我沉吟了一下說:「首先你不想出國,所以用不上英語,但是學英語並不僅僅是不為了出國,而且學了也不一定能出國,但是不學就一定不能出國。
  • 教育要保護好孩子的發散思維
    這就是發散思維的喪失。為什麼發散思維會喪失?舉兩個例子其一:以前曾經有個經典的問題,雪融化了會變成()。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水。但有個學生填了「春天」就沒有分數。在我看來,春天的意境比水要高出不是一點半點。
  • 孩子哭著問媽媽,我到底為什麼要學英語?
    你家寶寶因為學英語掉過眼淚嗎?你上學的時候喜歡學英語嗎?現在你的孩子喜歡學英語嗎?多年下來,學英語的原因說了無數遍。他們聽了我的答案後其實並不是特別滿意。並不是我說的不對,而是我沒有真正回答他們最想要的答案。因為,無數條的理由都不能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也許,對於廣大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只有當學英語不是學英語的時候,才可以真正的學到英語。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學做飯?
    兒子讀幼兒園時,我就開始教他包餃子,雖然他包的餃子奇形怪狀歪歪扭扭,但我總是鼓勵他,開開心心大口大口吃下他「出品」的餃子。到後來,他包餃子的速度和質量都要遠勝於我。小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親自嘗試下,而且心靈手巧,學東西快,家長正好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儘早學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學做飯,要趁早!
  • 孩子問我,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為什麼不是美國人學中文呢?我該怎麼答?
    孩子學英語的積極性一直不是很高,他不止一次問我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為什麼不是美國人學中文呢?我說,曾經世界各國也來學習咱們中國話,因為那時中國很富強,他們以學習中國文化為榮。但是後來,我們中國一度很貧窮、落後,歐美的經濟、科技遠遠超過中國。
  •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一位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條活魚,女兒走過來看媽媽殺魚,媽媽看似無意地問女兒:「你想怎麼吃?」「煎著吃!」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又問:「還能怎麼吃?」「油炸!」「除了這兩種,還可以怎麼吃?」女兒想了想:「燒魚湯。」媽媽窮追不捨:「你還能想出幾種吃法嗎?」 女兒眼睛盯著天花板,仔細想了想,終於又想出了幾種:「還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魚片。」
  • 思維導圖學英語
    就像鍾道隆先生曾經說過的一樣:如果你把學英語當成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那麼它就會變得簡單。如果你把學英語當作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它就會變得困難。在與英語過招前,我們需要充分重視這個對手。 任何一個學科都是由一些基本成分組成的。作為語言學科,英語與其他語言學科,比如語文,是大致相同的。它們都由詞彙和語法等基本成分構成。
  • 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
    在被英語狂虐的時候,痛苦的學生們總會冒出一個疑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已經不再上學的或畢業的人,看到別人討論英語的時候,也會冒出一個疑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我痛苦地學習了幾年,也沒有用到過,沒有啥用啊。從大的角度講,學英語是國家教育方針。這個方針是落實到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中去的。
  • 家長學會這6招,孩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前段時間也有這樣一則新聞,河北保定一位寶媽在輔導幼兒園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因為孩子怎麼也學不會寫字時空格,先是把孩子吵哭了,而後自己也心疼得哭了起來。網友評論「仿佛回憶起自己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當時我也是難過得失眠。」
  • 從「要我學」變「我要學」,幼兒園男生能自己讀繪本玩英語遊戲!
    ——宋瑞航爸爸在這段因疫情而不能返校的時間裡,6歲的宋瑞航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平板,登錄大思英語開始一天的聽力訓練。爸媽下班回家後,他會高興地匯報當日的闖關成果。「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大思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爸爸說。
  • 很高興五歲女兒開始形成英文思維,我的五點「啟蒙」心得 …
    可在我考查了多個線下和線上機構後,感覺各機構的教學都達不到我自己期待的感覺。試聽了幾個機構後,我決定暫時放棄,與其讓孩子制式性地學習跟讀,說標準答案,不如繼續堅持在家裡讀繪本,看動畫,聽音頻。我認為學英語應該像學中文一樣,在浸入式的環境下,培養英語的思維意識,能夠自己組織語言表達想法,與人交流。
  •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有媽媽吐槽,四歲多的兒子,英語兒歌和動畫片勉強看看;當媽媽拿起他最愛的《很餓很餓的毛毛蟲》,用誇張的語調表情,一邊說還一邊演:「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兒子立刻捂住耳朵嚷嚷:「我不要這個,我要聽中文的。」孩子對他愛聽的繪本都有抗拒心理,別的英語學習就更不用說了。
  • 我為什麼要幫女兒學大提琴?
    別看我們之前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事實上在一次由陌生人組成的派對中,我們是不太有機會能和別人說清楚我們到底是幹什麼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經歷。因為大家都很忙,派對中有那麼多的人要去認識,除非是派對的主人,否則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花費在一個初次相識的人身上。但是這時候,如果你能即興彈奏一曲,馬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你身上。很自然地,你會讓派對中的很多人記住你。
  • 「為什麼我要學英語,而不是讓外國人學中文?」
    孩子曾不止一次問:「為什麼我要學英語,而不是讓外國人學中文呢?」不得不說,現在的小朋友很能獨立思考,而且從教育中收穫了滿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當他們問出這麼一個簡單又深奧的問題時,我們父母真應該好好想明白。
  • 女兒花錢很隨性,是我忽略了財商教育,我要和女兒一起學理財
    最近我發現上五年級的女兒在節省錢方面的自制力幾乎沒有,想到愛吃的、看到喜歡的玩具,只要在她零花錢的範圍之內,她毫不猶豫就買了。這引起我的反思:因為忙於自己的生計,我忽略了女兒的教育,尤其是財商教育。我認為這遠遠不夠,財商教育涵蓋了對財富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理財的技能等等,不僅僅能省錢,也要把錢花得有價值,更要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