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二:爸爸,我要去參加《發散性思維》興趣班

2020-12-25 樂天知命故不憂1

「爸爸,這個事可以另一種解釋,也許,可能變成好事,別擔心」,兒子給我倒了杯水。

「爸爸,咱們權當來練手藝了」,看到我還在沉思,兒子又說。我努力地笑笑,揉揉他的腦袋。

「別擔心,我有主意」

這是九八年寒假的事,當時,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帶著幾個弟兄,費心費力協助某個鄉鎮企業做的的一個項目,成功了,驗收了,屢次去要錢,卻要不回來。那時,我們不光幹了活,還填上了不是費用。拿不到錢,白幹不說,還有受弟兄們埋怨。畢竟是相信我,才跟我一起幹,況且,當時的工資不高,投進去的可是牙縫裡省下的錢。當時的我,上火焦躁,起了一嘴的燎泡,牙痛的整宿睡不著覺。於是,就有了兒子對我的勸告。

對了,兒子已經上了二年級,明年夏天就上三年級了,是大孩子了。

儘管火燒火燎,但是不能讓家裡人擔心,強裝笑臉,還是要奔跑。好招,壞招,能使得招都用上了,還是不見效。快過年了,你說糟糕不糟糕?

兒子是大孩子了,知道為家裡分憂了,聽聽他的話,也好。

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個項目為什麼拿不到錢,再把周邊的因素一找,原來是老闆有錢了,燒包了,飄了,賭了,嫖了,欠了一屁股債,自身難保。你說,這叫什麼事?

罷罷罷,認了吧。權當交「學費」了,誰讓咱們的情商不高。

「爸爸,他現在沒有錢,等他有錢了,他不敢不還咱。權當咱們家存了銀行」

算了,我虧了,不能讓跟著我幹活的弟兄也虧,拿出家裡的錢,補償了弟兄,權當打了水漂,明年再幹。

「爸爸,咱是不是…..」兒子接連提出幾點意見,當起了「胡高參」。雖然幼稚,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也可以作為參考意見。

看來,東西沒有白學的,他的這個《發散性思維》班還是有點用處,不光是用來跟我頂嘴,「白馬非馬」的胡攪亂纏。

前文說過,兒子上了二年級,學校組織了很多興趣班,兒子也報名參加了。

「大林,參加了什麼班」

「爸爸,我覺得,發散思維挺有意思,我要去參加《發散性思維》興趣班。」

「就一個?」

「爸爸,我也喜歡畫畫,要不,我再參加一個《繪畫》班?」

「確定喜歡這兩個班?」

「確定」兒子點點頭,於是,他就參加了《發散性思維》班與《繪畫》班,挺充實。

其實,對孩子學什麼,我沒有意見,我跟媳婦一致認為,興趣這個東西,全憑自己的愛好,外人不應該參與。 說真的,小城的文化底潤還真不咋地,強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那就沒有意義。我不奢求孩子將來有多大出息,只求平安,能安穩渡過而青少年期而已。

據我了解,所謂的「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其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

從字面意思上講,應該不錯,為了保險起見,我又請教了我們單位的一個哲學碩士畢業生,他思索了片刻,也贊成孩子在裡面混段時間,於是,心安。不過,他也說,學好了不容易,而且,小孩子學這個東西,將來不好管。

我無所謂,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比什麼都強。至於聽不聽話,我前面已經論述了,大人的觀點,不一定對,何苦來讓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主張。

我比較讚賞那個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的主張。因為,我的身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不信,你可以看看你的身旁。

都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直強調各種「公平」,節衣縮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可惜,那是幻想。

看到一幅漫畫,都是同一條起跑線,但是,有的駕駛飛機,有的汽車代步,還有的有其他交通工具,而你,可能是步行,甚至,還要背上重重的包裹,壓的你趴在地上。這就是現實,沒錯,是同一條起跑線啊。

我說過,我的初中,考高中只考上我們七個人,難道其他沒考上的智商就不強?未必。教育的不公即使到了今天,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那是國家層面的東西,不是咱小人物考慮的事,也許,明天就會解決,如果還沒解決,你再等等明天的明天。或許,希望就在眼前。

當我上了大學,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所謂的「天之驕子」(呵呵,好笑嗎?當時就是這樣稱呼的,連自己都陶醉,可惜,夢很快就醒了),卻不知,半隻腳已經踏入了社會。懵懵懂懂的過去了一個學期,才知道,原來,考試成績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身邊的同學,處事能力那麼強,仿佛,你就是小孩子一樣。隨著畢業分配,同學們的層次逐步拉開,真有點迷茫。這還是同一條起跑線,輸的實在是不冤枉。

進入了不惑之年,抬頭看,原先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小夥伴,有的高不可攀,有的與自己比肩,還有的不如自己,心頭才有了幾分明悟,但是,說什麼也晚。呵呵,古之賢者,用詞還真好,「不惑」嘿嘿,「不惑」,真恰當。

有人說「如果人能倒過來活,有多半人可以變成偉人」,這話有道理,那就是給你了能發現機會的眼。但是,能不能抓住,誰也不敢斷言。別信哪些穿越小說,明明機會就在眼前,你也得有這個勇氣,還得有與之相配的財產。孤注一擲那不是勇氣,那是賭,有可能一步是天堂,一步是深淵。

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個小人物,沒有太大的理想,「三個飽一個倒」,陪伴老妻安度晚年。

有太多的人給我灌過雞湯,要我有遠大的理想。我問他們,什麼是理想?在他們目瞪口呆之下,我說,就是別人不「理」你,你猶自在那裡空「想」。

我的原生家庭不強,我這輩子已經努力了,還是沒有大的改變,應該是輸在思路上。讓兒子換換思維,將來的結果,不會比現在更差,最不濟,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強。

媳婦很多事比我看得「透」,連她都贊成兒子去學《發散性思維》,為什麼要阻擋?那句「聽老婆話有好日子過」的話是誰說的來?叫我看,這是一個哲人,耳朵「耙」一點,家庭順一點,比什麼都強(小品《耙耳朵》看了幾遍,笑完了,細品,有味)。

好了,今天的話題說的這裡,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發散性思維是問題導向思維模式,推動著人類不斷創新和發展
    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剛好相反,其思維模式的開放的,而收斂性思維其思維模式則是收縮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發散性思維是問題導向思維模式,推動著人類不斷創新和發展。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人類之所以能不斷前進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不斷運用他 /她們的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 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你有沒有發現,你有時跟女生聊天,你會很累,甚至不敢聊天?
  •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線性思維由因果關係主導,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培養的較多,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相對薄弱。發散性思維是指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朝多方面推測、想像、假設的「試探性」思維過程。
  • 發散性思維,讓孩子自由成長!
    媽媽買回一條魚,問女兒:「你想怎麼吃?」「煎著吃!」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又問:「還能怎麼吃?」「油炸!」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只有在思維時儘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
  • 一道二年級數學題狂漲一波粉絲:發散性思維讓你的人生更美好
    人物在什麼樣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成長?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和社會生存現狀?和這個主要人物相關的還有些什麼人,他們又是怎樣的,在文中有怎樣的作用?同樣,還可以把發散性思維運用於寫作中。根據你的體裁決定你運用怎樣的思維去擴展。比如寫人的記敘文,就可以參照前面小說的相關思路。
  • 經典的三種思維方式(二)—發散性思維
    經典的三種思維方式,是以《六頂思考帽》為代表的水平思維,以《金字塔原理》為代表的結構性思維,以《思維導圖》為代表的發散思維,我們分3次來分享
  • 發散性思維訓練(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人們活動的不同特點,對他們運用於活動中的思維方式作出反觀式的評價,說他們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多變性或穩健性、保守性、守舊性等等。這些表現著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以及二者結合好壞的不同作用。 何為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
  • 發散性思維|最快的就是最好的嗎?
    如果你問一個老師,什麼樣的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他的回答一定是會基於如下幾個特點:1.  性格活潑,甚至有點多動症的表現2.  說話不著邊際、天馬行空,思維活躍3.  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多種多樣,不局限於一種辦法這樣的學生會被認為是「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學生」。為什麼發散性思維如此重要?
  • 什麼是創造性與發散性思維 創造性與人格
    創造性與發散性思維吉爾福特認為,思維可以分為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指能夠從已有的信息中儘可能地擴展開來,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思考問題,提出假設,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思維活動。聚合性思維則是儘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信息引導到有條理的邏輯推理中,通過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的解答。發散性思維主要有三個基本特性,即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現在很多人習慣在工作與學習的時候使用思維導圖,但是也有很多人做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思維導圖,包括我。整理了一下思維導圖的基本信息分享給大家。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圖文並茂,並且具有顏色豐富的發散結構。它的作用就是結構清晰,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所要表達的想法。思維導圖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
  • 全能思維之發散性思維
    知曉大腦能力的人類可以運行發散性的協同思維,並創造出概念性的框架結構及全新的體現無限可能的樣例。把發散性思維原則應用到大腦裡,可以讓你在作決定、記憶和創造性思維這些主要的智力活動當中更加遊刃有餘。通過使用思維導圖而有意識地開發記憶或者創造力,可以自動增加兩者的力量。個人開發大腦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放大思維的屏幕,要根據發散性思維原則來運作。
  • 發散性思維解題法,文科高考從不缺席
    一 什麼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以問題為軸心,打破束縛,使思維向四周廣泛擴散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的特點:1. 流暢性:能產生大量念頭的能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神思泉湧"。發散性思維的作用:一種思維或說一種辦法不足以解決問題時,需要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 怎樣讓孩子利用思維導圖並訓練發散性思維?
    在學習思維導圖記憶方法時,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別人做的思維導圖內容很豐富,而我做出來卻乾巴巴的呢?這是因為發散性思維不夠,思維導圖的成功的關鍵取決於發散性思維。家長如果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學習和記憶力,就應該注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什麼是發散思維呢?
  • 發散性思維的4種方法(微妙)
    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甚至是同一事物,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思維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人們活動的不同特點。對他們運用於活動中的思維方式做出反觀式的評價,說他們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多變性或穩健性、保守性、守舊性等。這些表現著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以及二者結合好壞的不同作用。何為發散性思維?
  • 「了了&雪瑩講故事」百變玩具店 | 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這個遊戲其實考察的就是孩子的發散思維。說出的答案越多的孩子,他的發散思維就越強。發散思維是讓人們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個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說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一題多解」「一物多用」。
  • 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
    這很可能是由於孩子缺乏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它能夠使人充分發揮想像力,突破思維局限。在寫作文的時候,發散性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它能讓作文的主題立意更加豐富,選材範圍更為廣泛,讓孩子「有話可寫」。因此,家長可以對孩子適當地進行訓練,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 【幼兒科二】發散思維基本特徵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發散思維基本特徵的介紹,這一知識點在中學教師資格中考察除了簡答以外,它還可以作為單選
  • 發散性思維是思維導圖最核心的表現!後動大腦的發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表達,作為思維發展的新概念,發散性思維是思維導圖最核心的表現。比如下面這個事例。在某個公司的活動中,公司老總和員工們做了一個遊戲:組織者把參加活動的人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扮演「領導」的角色,不過,大家的臺詞只有一句,那就是要充滿激情地說一句:「太棒了!還有呢?」其餘的人扮演員工,臺詞是:「如果…有多好!」遊戲的主題詞設定為「馬桶」。
  • 知識點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
    今天的知識點與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首先,看一個故事:戰國時期,孫臏初到魏國,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眾臣,當面考查孫臏的智謀。魏王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邊生起火來。」魏王說:「不可取。」
  • 發散思維:撐開思維的大傘
    發散思維是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方式可以把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激發出創造性的靈感。發散思維不依靠任何介質,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引發事件。思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遷移類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