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從事母鴨養殖想要使產蛋量有效提升,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三農導語:很多公鴨從出生之後,就已經註定了它的命運。大多數的養殖戶都會將公鴨進行快速育肥然後出售,這些出售的鴨子有的直接被送進屠宰場,有些則會拔出絨毛之後進行加工。但通常人們都會將母鴨長時間養殖之後,出售鴨蛋來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那麼,母鴨在養殖過程中,為了使得產蛋量能夠有效提升,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一、養殖母鴨一般多久才會下蛋
母鴨一般產蛋期相對較長一些,通常140天左右就能夠進入產蛋期。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能夠連續產蛋兩年以上。因此,很多養殖戶在養殖母鴨進行鴨蛋生產時,一定要做好長期養殖的準備。這樣在飼料和養殖成本的選擇上會有很大的投入,如果投入過程中沒有太多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的話,不建議大規模進行養殖,可以先小範圍的試養積累養殖經驗。
二、養殖母鴨下蛋時飼料的投餵
由於鴨子的食性較為複雜,在養殖時,大部分養殖戶都會採用池塘放養的模式進行養殖。這樣鴨群可以在水中捕食小魚小蝦,一方面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養殖成本,另一方面則能夠為產蛋期的母鴨提供充足的蛋白質補充。當然,也可以人工使用豆粕、花生粕等富含大量植物性蛋白成分的飼料給母鴨提供更多的能量補充,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母鴨產蛋量的提升。
三、養殖母鴨公母的搭配比例
產蛋之後的母鴨相比於產蛋前的母鴨性格更加溫和,可能是天性如此,也可能是由於人工經常會投餵大量的蛋白質飼料,所以變得更加平易近人,更加喜歡安靜沒有爭鬥的環境。因此,為了能夠為母鴨創造一個良好的產蛋環境,就一定要合理對公鴨和母鴨進行配比。一般一隻公鴨搭配5-10隻母鴨進行繁育還是能夠有效保證母鴨的產蛋量。
四、養殖母鴨需要及時更新換代
一般母鴨養殖三年以上之後,產蛋量就會明顯降低。大規模養殖的鴨群平均會在母鴨65周齡之後開始逐漸淘汰,淘汰過程中要根據母鴨實際的產蛋情況,單獨進行觀察之後再做選擇。避免個別母鴨產蛋高峰期淘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當然,在這一階段也一定要做好下一茬母鴨的生產工作,這樣才不至於在鴨蛋生產過程中出現「斷層」,影響到鴨蛋的經濟效益。
小編有話說:養殖鴨子的目的不僅僅只注重它的肉用價值和羽毛價值,其實很多鴨子的鴨蛋當中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非常適合人體食用。而且一些地區的鴨蛋甚至能夠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例如高郵地區的雙黃鴨蛋,口感鮮香味美,一上市就會受到人們的搶購。再比如夏季經常使用的松花蛋,都是一種不可多得既營養又好吃的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