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而對話,是拋棄偏見、加強理解,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橋梁。
4月17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第80場疫情防控新聞採訪活動(在穗國際人士代表記者見面會),並帶領媒體走進非洲廣東總商會,感受中非交流的脈搏。
奈及利亞、多哥、坦尚尼亞、剛果(布)中國商會的四位會長作為外方嘉賓,來自學界、企業界和非洲廣東總商會的代表作為中方嘉賓,齊聚一堂,相間而席,分享來穗安居樂業、赴非創業建設的中非友誼故事,面對疫情帶來挑戰的應對和擔當,以及對中非命運共同體未來的展望和願景。
應對疫情,他們表達心聲
發布會上,奈及利亞、多哥、坦尚尼亞、剛果(布)中國商會的四位會長,分別用家鄉話和中文向同胞們表達了心聲,呼籲中非人民加強溝通,攜手抗擊疫情。
奈及利亞中國商會會長:
相信情況正在好轉,中尼人民應攜手抗擊疫情
奈及利亞中國商會會長麥克妙斯(Ogbonna Maxmus Ikenna)在發布會上介紹,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自己很多同胞也在廣州經營生意和學習。麥克妙斯呼籲在粵同胞和外籍人士可以繼續安心地在這裡生活。「上周人們出現了一些擔心的情緒,但我認為現在的情況正在好轉,廣州人民和非洲在穗人們應該互相信任,相信政府正在採取的措施。中國和奈及利亞人民需要增加互動,共同攜手抗擊疫情。」
麥克妙斯認為中國和非洲國家的信任將繼續,雙方開展的商業活動也不會停止。「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也很幸福,因為現在是一個好時代,這裡各種環境也很好。」
多哥中國商會會長:
疫情是加強溝通的契機
現場,多哥中國商會會長佐仕林(Nhalochy Lare Tietimpo)用法語和中文分別說了他的心聲。佐仕林認為,非洲人和中國人都無須感到緊張,疫情是相互了解、加強溝通的契機,不能因為疫情就中斷友誼。「病毒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要找方法把病毒趕走。中非友好合作的關係是持續的,廣州是個好地方,大家需要好好溝通來解決問題。」
佐仕林說,中國有很多非洲人,非洲有很多中國人。「只要我們願意了解,就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膚色不一樣。只要好好溝通,就不會有因誤會造成的危機。」
坦尚尼亞中國商會會長:
疫情將加強中非關係
疫情會影響中非關係嗎?「疫情將加強中非關係。」坦尚尼亞中國商會會長約翰(John Vedasto Rwehumbiza) 認為,「中國有句老話,患難之交,在困難時伸出援手的才是真朋友。中非就是真正的朋友。在疫情期間,中非都會對方提供有形無形的幫助和支持。」而且,他留意到,這一幫助並不止來自官方,還來自民間。不少他認識的中國商人朋友都對遭受疫情影響的非洲國家提供防護物資等幫助,讓他很感動。
約翰表示,目前中國很多成功的防疫經驗已經被多個國家採用。「海外很多國家和華人都相信中國政府是對非洲友好的政府,我們在廣東的非洲人民和廣東的公安部門也保持著密切通暢的交流。我們希望各方都能理解中國政府所做的正確的防控措施都是為了保障中國人民、非洲人民,同時也是全人類的健康安全。」
剛果(布)中國商會會長:
相信政府能妥善處理遇到的困難
「我們在廣州生活、做生意,房子、孩子都在這裡,我們相信政府。」剛果(布)中國商會會長阿賓(Sala Francois Serge) 說,從去年12月到現在,自己一直沒有離開廣州。對醫生上門做新冠病毒檢測排查等防控措施,阿賓表示檢測一下更好,更放心。「我們相信政府和相關部門能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能很快解決我們遇到的一些困難。」
中非嘉賓共話友誼故事
非洲商人來穗幾十年成「中國女婿」、中國企業家赴非創業填補當地產業空白……發布會上,除了非洲四個國家中國商會的會長外,來自學界、企業界和非洲廣東總商會的代表作為中方嘉賓也分享了各自領域的中非友誼故事,以及對中非命運共同體未來的展望和願景。
在發布會開始前,媒體走訪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的非洲廣東總商會。非洲廣東總商會公關部部長李諾(Dee)介紹,成立兩年半來,非洲廣東總商會打造了一系列高規格會議和投資領域各種活動,旨在打造國內外對非合作平臺。去年,商會在肯亞設立的分支機構揭幕,便利於中非合作項目的可持續性。李諾認為,過去的投資活動涉及文化、經濟等多領域,但商會不僅是諮詢性的機構,更希望為中非之間搭建交流的橋梁。「比如舉辦中非文化交流周,來幫助在華的非洲青年才俊,讓他們在中國就業,或者回到祖國也能有好的發展。」
奈及利亞中國商會會長麥克妙斯:
與潮州女孩組建家庭 在中國生活很安全
發布會上,奈及利亞商會會長麥克妙斯用流利的中英雙語介紹了自己與中國結緣、與中國妻子結緣的經歷和趣事,引來陣陣笑聲。2003年,麥克妙斯來到廣州,本來想做點生意就回國,沒想到慢慢喜歡上了這片土地。
2009年,經朋友介紹,麥克妙斯開始與一名潮州女孩約會,並最終組建了家庭。如今,他們一家人,包括10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定居在廣州,其樂融融。麥克妙斯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我待在中國這麼久,這裡很安全,沒有問題的。」 麥克妙斯呼籲在華外籍人士,可以安心地在這裡經營生意、學習生活。
麥克妙斯分享了他在廣州生活的趣事。「剛來中國語言文化有點障礙,比如和中國朋友吃飯時,他們會讓我『慢慢吃』,告別時讓我『慢慢走』。開始我不知道這是客氣的說法,就真的放慢速度,很慢很慢地吃,很慢很慢地走。」在廣州,麥克妙斯也會利用自己的英語優勢,幫助一些朋友或他們的孩子做英語作業。
多哥中國商會會長佐仕林:
早就愛上中國,娶了中國老婆
「我早就愛上中國了。」多哥中國商會會長佐仕林用流利的中文講述了自己和中國、和廣州的故事。2000年5月,因為從高中起就很喜歡讀有關亞洲文化的書,尤其是想了解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和漢字,佐仕林來到中國。如今,20年過去,佐仕林已經成為一名中國女婿,有了3個孩子。
佐仕林透露了一個成為中國女婿後的有趣細節。「有次回多哥,和朋友聊起中國時,我不自覺地說起『我們國家』,朋友們很驚訝。我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在中國生活久了,很喜歡、很安心。」
「廣州是一個很好的城市,無論你來這裡是想做生意,還是從事其他行業,都可以實現你的夢想。」佐仕林也向非洲的年輕人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得知本屆廣交會將在線上舉辦時,參加過多屆廣交會的佐仕林表示這是在面對困難時的一個創新的嘗試,自己也將持續關注。
坦尚尼亞中國商會會長約翰:
「一帶一路」倡議給非洲兄弟很多支持政策
坦尚尼亞中國商會會長約翰早在1987年就來到中國。當時他在非洲畢業後,可以選擇到中國或英國繼續進修,「當時我看過很多報導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聞,希望能學習改革開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法,於是選擇來到了中國。」
約翰說中國人很好客熱情,待客之道和非洲十分相似。那時,不少朋友會邀請約翰去自己家鄉過年,當地人都對非洲很好奇,他也欣然告訴他們非洲的故事。
在上海和回國工作一段時間後,約翰看準了建材貿易的機會,決定利用自己語言優勢和對中國的了解,來到廣州經營建築材料,出口到非洲。
約翰稱,近幾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給非洲國家很多支持政策,鼓勵非洲國家把產品出口到中國,縮小貿易逆差,比較受歡迎的有芝麻等農產品。「現在主要做木薯,我們與中國安華華南控股集團合作,在非洲設點加工木薯澱粉,滿足中國的需求。我們歡迎更多的中國朋友、中國企業家到坦尚尼亞投資,坦尚尼亞非常安全、友好。」他說。
剛果(布)中國商會會長阿賓:
在華15年成為中剛交流的橋梁
2005年,阿賓從剛果(布)來到中國,在北京大學進修2年後,來到廣州運營公司直至現在。15年間,他成為中剛交流的橋梁,多次邀請中國商人前往剛果(布)考察。
對從剛果(布)來穗經商的同胞,阿賓也給予不少支持和經驗介紹,「我跟他們說,在中國經商,要遵守法律,要慢慢來,安全是第一。」阿賓說,15年的工作生活間,他從沒有碰過打架等任何不法勾當。他認為中國很安全,是一片可以安居樂業的土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執行院長劉繼森:
疫情不會中斷中非之間的傳統友誼
這幾年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執行院長劉繼森和團隊一直在從事關於非洲的投資和貿易研究,推動中國企業、尤其是廣東企業走進非洲。「中非的友誼是在並肩戰鬥中、在共同的命運中締造的。由中非幾代領導人的共同締造的中非友好傳統,不會因為突然爆發的疫情而中斷。中非關係將有歷史見證。」
在疫情中,兩個中非互助事件讓劉繼森印象深刻。得知非洲國家發生新冠肺炎後,位於廣東東莞的中國鞋業標杆企業華堅集團第一時間籌措了累計500萬元的防護物資,捐贈給非洲八國。廣東公共外交協會中醫藥的平臺發起公益活動,籌措1200萬物資和資金,支持以非洲國家在內的全球戰「疫」。
劉繼森說,中非歷來都是好兄弟、好朋友,在疫情艱難時期,更是守望相助。在疫情初期,非洲國家或聲援、或出錢出力幫助中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中國也向非洲派出醫療隊,提供防護物資援助。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劉繼森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廣東省最有條件打好「非洲牌」。「廣州是千年商都,廣交會聞名遐邇,廣東是製造業大省,中國企業、廣東企業對非洲多國的工業化、就業、外匯等領域起到非常大的支持作用。
非洲廣東總商會創會會長朱拉伊:
幫助非洲某些地區實現瘧疾零死亡
「我和非洲的故事源自青蒿素。」在發布會上,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非洲廣東總商會創會會長朱拉伊拿出了兩盒第四代複方青蒿素「粵特快」藥,分享了自己和非洲的故事。「空氣好,人民善良,對中國友好」,是朱拉伊對非洲的第一印象。
2004年,由廣東新南方集團旗下廣東新南方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研發生產的第四代複方青蒿素「粵特快」走出國門,助力非洲國家抵禦瘧疾。經過多年的努力,到2014年,葛摩三島已實現瘧疾零死亡,發病率人數減少了98%。
在推動中國產的「青蒿素」走出國門後,朱拉伊和他的團隊開始在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利用非洲當地植物來發展醫藥產業。朱拉伊說,通過一帶一路,中國可以把好的發展理念、產品帶到非洲,讓非洲人民少走彎路。
非洲廣東總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霍江濤:
雙方經貿合作不會因疫情影響
非洲廣東總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霍江濤認為,第一批到非洲的中國企業和人員,是中非經貿合作的時代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目前,中國有一部分產業已經開始向非洲轉移,中國企業的很多優秀的經驗值得非洲借鑑,同時中國也需要非洲。接下來, 非洲廣東總商會將推動成立奈及利亞粵商會、坦尚尼亞粵商會和剛果(金)粵商會。
霍江濤介紹,非洲廣東總商會一直以來從經貿、文化和年輕人三個層面,推動廣東和非洲之間的長線條合作,協助粵港澳企業在非洲實現「匯百家機構、創百億投資、帶動十萬人就業」,助力非洲綠色崛起。
霍江濤表示,旅遊業是許多非洲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疫情期間旅遊業受影響很大。她在17日早上還收到了一封來自非洲國家物資採購的郵件。她認為,雙方不會因疫情影響經貿合作,這個時候應該更緊密團結應對。
非洲廣東總商會副會長、世能集團董事長侯建雄:
業務發展計劃未受疫情影響,疫情防控需共同面對和承擔
非洲廣東總商會副會長、世能集團董事長侯建雄在電力行業從業多年。2010年開始,世能集團開始進入非洲,針對那裡製造業落後、電力設備空白的情況,於2012年成立中烏第一家合資公司,把中國的產品和技術帶到國外,受到了烏幹達總統的高度關注。侯建雄透露,目前,世能集團在烏幹達的業務發展計劃沒有受影響,集團準備在烏幹達和繼續上新業務。
據目前,在烏幹達的廣東企業達到了37家,涉及工業製造、能源發電、農業、漁業和礦山等多個行業。「我們的產品填補了烏幹達製造業的空白,是中烏經貿合作的一個標杆。」他說。
侯建雄坦言,嚴格的防控措施,無論對非洲的中國人,或是在中國的非洲人的經貿生活、生活,都會帶來不便,但這些措施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著想。他也告訴30多名在非洲的員工,一定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措施。「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中非是夥伴、是兄弟、是命運共同體,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承擔和共同努力。」
統籌:廣州日報五號樓工作室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方晴、張姝泓、溫俊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燕、駱昌威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黎慧瑩、駱昌威、王燕、方晴、張姝泓、溫俊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