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她說姐姐家的孩子1歲半就送進幼兒園了,自己的孩子也馬上2歲,但孩子有點怕生,不敢送到幼兒園。但又怕送晚了耽誤孩子發展,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幾歲才能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是很多新手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就像上面這位寶媽,送早了怕孩子受欺負,送晚了又怕被人落下。
有很多所謂的「育兒專家」明確告訴家長,3歲是孩子去幼兒園的最佳時機,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有些片面。
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和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即便是在相同的3歲,孩子的能力也是天差地別,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尤其對發育較晚的孩子來說,3歲時可能還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這時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那真是坑了孩子。
01不具備這四項能力的孩子,去幼兒園只能是白受罪
判斷孩子是否可以送進幼兒園,標準不應該是年齡,而是能力。
無論孩子發育的如何,如若不具備這四項能力,去幼兒園也是受罪,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理性對待。
1)獨立吃飯、上廁所
雖說幼兒園老師負責孩子在校的生活,但每個班級都有很多孩子,老師不可能細心到餵每個孩子吃飯,幫每個孩子上廁所,最多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因此,如果孩子不具備獨立吃飯、上廁所這樣的基本能力,那在幼兒園就可能餓肚子或者拉到褲子裡,時間長了就會被學校「勸退」。
家長在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前,要提前教會孩子這些,比如在吃飯前問孩子餓不餓,讓孩子明白餓了要找老師。
2)獨立午睡
孩子從小都是由父母哄睡的,但到了幼兒園可就不能等老師來哄了,如果每個孩子都要老師哄睡,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如果孩子不能獨立午睡,不僅自己休息不好,還會影響其他孩子休息。
父母在家可以給孩子單獨準備房間,在要午睡時間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每天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午睡,養成睡眠習慣,之後再去幼兒園就會很快適應了。
3)情緒管理
小孩子大哭、喊叫都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但在幼兒園中所有孩子聚在一起,孩子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和小夥伴發生衝突,容易被孤立。
父母平時要幫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主動幫孩子分析解決,引導其學會控制。
4)穿衣、整理等基本能力
對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自己穿衣穿鞋、整理書包玩具都是最基本的能力。
父母要在孩子上幼兒園前,要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拿玩具,如果孩子做的好還可以適當給予獎勵,既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獨立。
02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如果父母平時工作忙沒時間指導孩子,不如讓孩子自己在玩的同時,學習並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這本《我能做得好》引進德國原版,是專門針對幼兒園小朋友設計並製作的習慣養成繪本。
繪本中有精美的配圖和小故事,書中就好像有一個小孩,讓孩子在讀繪本的同時,不由自主地和故事裡的小孩一起練習,拉拉鏈、繫鞋帶、按扣子等6種基本生活技能。
故事全部來源於生活真實情景,代入感非常強,減少孩子的牴觸心理。鞋帶、卡扣、拉鏈的顏色都非常童真,更容易激發孩子動手的欲望。
最小1歲的孩子也能玩,如果父母有時間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動手,效果絕對事半功倍。
03寫在最後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也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否則「揠苗助長」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不具備基本能力,家長一定要理智對待,成長可以引導,但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