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稱謂來源於何處?歷史上教師的地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2020-12-16 平民小歷史

今天是教師節,本來沒想過要蹭熱點,早上打開微信和QQ,朋友圈和各大好友群都被祝福老師的話語霸了屏,本想複製粘貼也發一個,但想想估計發出去都已經排在末尾榜單了,老師們肯定也看不見,而且還會增加老師們翻屏的時間。想了想今天的苦逼任務文章還沒有想到素材,那就乾脆寫寫教師的歷史吧,權當交今天的作業。

說到教師,又稱老師,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基本普及了義務教育,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地都會接受老師的教誨。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教師基本是我們生活中主要的接觸對象。我本人呢,曾經也幹過六年的教師工作,不過說來慚愧,一天講臺也沒上過,倒是班會開得不少,發展了一大堆學生黨員,屬於學校裡掛著老師的名幹著保姆的活的那種,以至於後來別人問我在學校教啥,我只能很尷尬地說:我是教思想品德的,其實我的內心很想說我是教歷史的。

教師稱謂的演變

教師」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的金文中,「教師者所以學為君也」,也稱為「師氏」,簡稱「師」,不過西周時的這個「師」主要是指軍隊的教官,服務對象也僅僅限於軍隊之中,是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逐漸發展了起來,而「教」是傳授知識的手段,於是人們逐漸便把「教」和「師」結合起來,「教師」這一稱謂也就專指傳授知識的人。

不過,教師的稱謂在歷朝歷代各有不同,春秋時稱「先生」、「夫子」,而孔子就是最早的先生,後來又有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而「老師」一詞應最早見於宋末,盛行於明清。當時「老師」是指有更高學問的科舉考試之主考官。清朝末期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 再後才改為「教師」。

孔夫子

1911年辛亥革命後,學堂變成學校,教師同其他政府部門官員一樣依照法令任免,工資由政府發放,所以又把教師稱為「教員」,所以,我們偉大的領袖因為當過老師也被稱作」毛教員「。

教師歷史地位的演變

我國是一個尊師重道的國家,不過教師的地位起起落落,在歷史的進程中經歷了不斷的變化。

教師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始於春秋時期,之前呢教師基本上是由官員擔任,屬於國家公務員序列,但到了春秋時期由於禮崩樂壞、王權衰落,私人辦學興起逐步取代了官學,從而教師也就不再是國家的官員,而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個體,所以後來也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私學遍地的情形。那時候可以說是教師最幸福的時代,可以不受拘束地傳遞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君王的國策和人民的立場,而我國古代的第一次思想和文化繁榮也就在這百家爭鳴的局面中開啟了。

春秋私學

而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由於秦朝是採用法家治國,教師的命運就比較悲催了,禁私學,焚書坑儒更是將教育事業打到了最低谷。

不過好在秦朝亡得快,到了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教師地位以「天地君親師」抬到了與君王同等的高度,同時漢朝設太學,由五經博士任教師,要想當官,就必須學習儒家理論,學校也變成了專門教授儒學的地方,學生也被稱為儒生。

到了隋唐開科舉,由於教考分離和貴族集團對考試的壟斷,考上舉人、進士的學生往往只認主考官為老師,進而形成裙帶關係,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明清。

宋朝時期,由於印刷術的發明與普及,教育事業得到了大發展,讀書不再是有錢人家的專利,除了官學外,各類書院、私學、鄉學大量興起,文人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現在人們不是常說,如果一個文人想穿越回古代,最好是去宋朝,經濟文化繁榮,文人有吃有喝工資還高,而且教書的門檻還很低,你可以隨便辦個培訓班啥的就能養家餬口,最關鍵的是趙宋官家比較開明,不搞文字獄,也不殺讀書人,能不能教書發財升官進爵全靠自己本事。範仲淹範夫子就很長一段時間在南京書院任職講學,後來仁宗皇帝召其進京開啟了慶曆新政。

宋代書院

元朝時期,由於外來的蒙古人崇尚武力,且比較野蠻原始,將教師劃分到了第九等,地位只比乞丐高,「臭老九」這個稱呼便是來源於此。

明清時期,我國封建專制達到了頂峰,對人民的思想控制也越發嚴厲,所以就有了八股應試,文字獄等一些列禁錮思想的操作。同時,統治階級對教師群體傳播思想比較警覺,所以就採取了壓制和籠絡結合的策略。這一時期的教師思想僵化、頭腦禁錮,逐漸被儒家思想所束縛,其中大部分人被稱為「腐儒」。

到了清朝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政府開辦了一系列的新式學校,最開始是由外國人擔任教師,後來留學生回國逐漸接過了新學的教育任務。大清亡國後,民國時代又出現了思想大碰撞,後來發展成為新文化運動,一群知識分子和學生開啟了五四運動,將現代文明最終帶到了中華大地。

教師節的由來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尊師重道的國家,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在不同的日期舉辦尊師重道的活動。《禮記·文王世子》說:「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學校每年都要按四季設置酒食祭奠先聖先師。學生還要在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和孔子誕辰、塾師生日給老師各加送束脩。自漢高祖劉邦起,每到孔子誕辰都要舉行祭孔儀式,而這一傳統延續到了後來的歷朝歷代,而這一天也可以看作古代的「教師節」

祭孔典禮

1939年,國民頒布法令,將孔子誕辰日正式定為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

今天的中國,面臨民族復興的重任,而教育是科技、社會發展的根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地位在當代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重教,人人尊教,中華民族的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在未來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始終能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都看完了,點下關注唄,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趣談古人的教師稱謂
    ⊙曾 龍記得自己讀書時,每逢教師節,班上的同學總會在這天為老師買上一枝康乃馨以感謝老師的辛勤教育。而在尊師重教的古代,教師節更是學子們需要畢恭畢敬感謝老師辛勤教育的日子。不過,說起老師的稱謂,它並不是以一種不變的姿態從古代一直沿襲至今。
  • 「教師節」到了,你知道「教師」在古今時期人們又是怎樣稱謂嗎?
    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了,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教育質量決定發展潛力,無論是哪個國家,教育都是對於培育未來國家接班人的重中之重。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 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見,人民對於教育行業有著強烈的親切感和歷史成就感。
  • 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高度概括了一個教師的職責和任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
  • 知文化 | 今年是第xx個教師節?老師的稱謂又從何而來?
    1、民國時期「教師節」的設立與艱難前行「六•六」教師節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1931年5月教育界倡議),不過這個教師節在當時並不受官方認可,但由於當時戰局不穩等原因,教師節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 奧地利的歷史教師教育(上)
    隨著人口和地域的變化,現在從事歷史教師職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比如說整個社會都在期待,新教師們會帶來怎樣的價值觀,他們會給歷史教學領域帶來什麼樣的理念。奧地利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它位於歐洲的中心,人口約800萬。它的首都維也納被人們稱為音樂之都。奧地利還有很多偉大的學者,比如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從近三十年男教師找對象之變化看教師地位的提高
    婚姻作為社會關係的綜合體,是雙方在思想、物質和生活基礎上的結合。通過婚姻關係,我們可以看出雙方社會地位的狀況,作為一個從教近30年的教師,從近30年男教師找對象的三個階段深感教師地位之變化。不知道那個年代參加工作的教師是否有同感,當時教師能找一個在供銷社,百貨大樓正式上班的女職工可以說是攀高了,因為那時候,非農業人口少,上班的職工更少,有學歷的大中專畢業的更不用去想,所以,絕大部分的男教師找一個在農村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或者在縣城幹臨時工的就不錯了。從這一情況看出,教師的社會地位很低,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 十五年前,老教師與同行談教師的地位
    今天,與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教師在辦公室閒談,說起了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體位變化,感觸頗深。他說——「在封建社會,奉行師道尊嚴,先生授業解惑坐著講,弟子站著聽;民國時期,提倡民主、科學、博愛、平等,先生坐著講,學生坐著聽;新中國成立了,更加重視祖國的花朵——社會主義接班人,教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
  • 從古至今,對教師的稱謂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教師是人類歷史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在我國,教師職業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殷商之前。《禮記 名堂位》說:&34;&34;是舜帝時代的學校,&34;的意思就是&34;,即把有經驗的老人供養在那裡,讓他們從事教育學生的工作,有的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最早的老師。
  • 「教師」有哪些稱謂?你都知道嗎
    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在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 傳道受業解惑 教知識、教做人
  • 教師在古代有哪些雅致的稱謂?
    中國自古以來,對教師的稱謂頗多。師,教師的統稱。《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師長,官師(百官或官吏之長)和長者。《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後用為對教師的尊稱。師傅,教師的通稱,如對東宮太子的老師稱為太子師傅。《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 英語退出主科地位是必然的,問題幾十萬英語教師怎麼辦
    英語退出主科的地位是必然的,問題是幾十萬英語教師怎麼辦?從天堂突然墜入地獄,那種失落感會不會引發這個群體的集體抑鬱?英語熱的幾十年,英語老師成為職業的「香餑餑」。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表示強烈支持一旦取消英語的主課地位,必然在精神上給予這個群體與沉重的打擊。從捧到天上,到跌落神壇,對他們將是一個巨大的人生玩笑。
  • 正高級歷史教師王金全:一線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進行課題研究丨暑修班
    課題研究是每個教師專業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業務之一,也是令很多年輕教師頗感「頭疼」的事。那麼,從何處著手進行課題研究呢?怎樣才能做好課題研究呢?為此,我們特別編發兩位資深教師關於課題研究的建議,供大家參考、學習。
  • 日語假名在歷史上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假名是日語最具特點的一個符號,大部分的同學可能只知道日語假名是從漢字變過來的,但是對於假名的一些其他知識或者歷史的典故不太懂。今天分享一些假名在歷史上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下面內容主要是給很多日語初級階段的學生對日語平假名,片假名有一些疑惑的解答。
  • 文化趣史 |「教師」有哪些稱謂?你都知道嗎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在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先生:《禮記·玉藻》:「﹝童子﹞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 孔穎達疏:「先生,師也。」
  • 社會變革下,日本努力提升教師地位
    日本素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三師」「四先生」的稱謂將教師與醫生、律師甚至國會議員齊名。1949年,日本發布《教育公務員特例法》,確定了教師教育公務員的特殊地位,歷經20世紀60至80年代的教育改革,教師學力、能力迅速提高,教師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信任,從事教師職業成為很多日本人的夢想和職業選擇。
  • 教師門檻將提高?地位待遇也有所變化?速看!
    今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不斷提高地位待遇,下面就隨小編來具體來了解詳細內容!這項經歷作為申報高職必要條件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
  • 知識爆炸時代挑戰教師地位,全民皆師時代的形成促使教師跌落神壇
    到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將西洋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為&34;,之後便約定俗成將&34;改稱為&34;,並一直沿用至今。儘管稱呼各異,但其作用即是基本一致的,無非是像韓愈在《師說》中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白了,就是傳授知識的人。
  • 中小學教師培訓「效」在何處
    ■「國培計劃」十周年專題報導全面提高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質量,教師培訓和培養是兩條基本途徑,同等重要。2010年我國全面啟動了「國培計劃」,10年來培訓各級各類教師超過1600萬人次,有力地提升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總結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訓10年來的經驗成效,「效」在何處?
  • 未來的教師會有哪些變化趨勢?
    伴隨著信息化革命的學習革命正在全球發生,在這個變革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五年十年後教師的職業發展又會如何?事實上,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關鍵臨界點。而這一輪信息化革命帶來的學習變革主要會在幾個方面:第一次能夠獲取到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移動網際網路讓數字內容的分享和傳播效率提升教師業務交流也變得更加實時與透明。很多教師最關注數位化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機器未來會不會替代教師。讓我們來試想一個場景,教室裡有「翻轉課堂」,用播放教學視頻去替代老師的講解,那教師的數量是不是會減少呢。
  • 教師節日期的冷知識-其實教師節日期經歷過多次變更
    在不足百年的歷史中,對於教師節日期應該定在哪天,經歷過數次變化。1931年民國時候,一些教育界人士,通過發表宣言,呼籲6月6日為教師節,雖然引起了較大的波動,但是沒有被政府承認。1949年建國後,短暫的將6月6日恢復為教師節。1951年,將5月1日設定為教師節,由於和勞動節為同一天,所以教師節的氛圍並不好。1957年後,教師的地位不受重視,教師節也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