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到了,你知道「教師」在古今時期人們又是怎樣稱謂嗎?

2020-12-13 公益任我行

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了,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教育質量決定發展潛力,無論是哪個國家,教育都是對於培育未來國家接班人的重中之重。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 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見,人民對於教育行業有著強烈的親切感和歷史成就感。

幾千年來,人們對教師都頗為尊重,對教師的稱呼也有早的教師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最初的學校裡,學官們被稱「司徒」、「秩宗」、「典樂」,這些學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領或是社會教育的承擔者。到了奴隸社會,官辦學校出現,教師名稱也同時出現,「氏」、「父師」、「少師」,由官吏擔任。

到孔子辦私學時,對教師有了「塾師」、「書師」、「學究」、「老學究」、「村夫子」、「門客」、「館師」、「館賓」等稱呼,但這些稱呼表示的身份不同,比如「學究」「老學究」是指私塾的教師:「村夫子」是鄉村塾中的教師:「門客」是家塾的教師。

自戰國到唐宋,人們尊師重道,教師地位很高,教師又有了新的尊稱。今天我們盤點一下古代教師的幾個稱謂。

先生:起初是指年長而有學問的人,後來指稱老師。

講席:原指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後用作對師長、學者的尊稱。

夫子:最早指年長者,後為孔門弟子名師孔子的尊稱,後用以沿稱教師。

西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居西而面東為尊,故教師被稱為西 席,也稱西賓

函丈:也稱函仗,原指講學者與聽講者的坐席之間相距丈的距離,以後用來指對學者或老師的敬稱。

師範:此用法在今日仍沿用,因為教師應當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德行。他們的言談舉止都應是學生的表率。所以,這一詞便理所當然地成了教師的別稱。

絳帳:漢代著名的學者馬融在授課之時,常居於高堂之上,身邊放下紅色的帷帳,「前授門徒,後列女樂」。此後也有人用「絳帳」「絳帷」作為對師長的尊稱。

學長: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如今則是對高年級的學生的稱謂。

《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教師的別稱還有:「世儒」、「師儒」耆艾」、「老夫子」、「尊師」等。

而如今,人民更喜歡將教師比喻成美好的世間萬物來讚美她。比如,最廣泛的敬語――老師;最捨己為人的讚美――蠟燭、春蠶;由文學家魯迅先生創作的最有中國氣息的敬詞――孺子牛;還有最樸實而滋潤花草的讚美――辛勤的園丁。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對教師的稱謂都包含者對於教師的滿滿崇敬和親切,我小時候看過這一事例並一直牢記至今,有一屆的獲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最後他將獎頒給了他的幼兒園的老師。

在教師節裡,請老師休息一下您已經疲憊的身體,最後在這裡,我想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相關焦點

  • 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高度概括了一個教師的職責和任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
  • 「教師」稱謂來源於何處?歷史上教師的地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逐漸發展了起來,而「教」是傳授知識的手段,於是人們逐漸便把「教」和「師」結合起來,「教師」這一稱謂也就專指傳授知識的人。不過,教師的稱謂在歷朝歷代各有不同,春秋時稱「先生」、「夫子」,而孔子就是最早的先生,後來又有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而「老師」一詞應最早見於宋末,盛行於明清。
  • 「教師」有哪些稱謂?你都知道嗎
    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在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 傳道受業解惑 教知識、教做人
  • 知文化 | 今年是第xx個教師節?老師的稱謂又從何而來?
    ,老師一詞的由來嗎?1、民國時期「教師節」的設立與艱難前行「六•六」教師節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1931年5月教育界倡議),不過這個教師節在當時並不受官方認可不過,結果因五一勞動節的光輝太盛,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天還有教師節的存在。【「九•十」教師節】:文革之後,教師節前後共用了5年時間才得以確立恢復(1981年12月開始提出,1985年才確立),教師節的日期也是三翻四次才訂到了九月十日(曾有人提議將教師節設定在馬克思誕辰5月5日)。
  • 文化趣史 |「教師」有哪些稱謂?你都知道嗎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在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所以,常用作對老師的尊稱,可謂是最溫馨動人的稱謂。春蠶:李商隱在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把春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人們便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高度的評價
  • 從古至今,對教師的稱謂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教師是人類歷史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在我國,教師職業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殷商之前。《禮記 名堂位》說:&34;&34;是舜帝時代的學校,&34;的意思就是&34;,即把有經驗的老人供養在那裡,讓他們從事教育學生的工作,有的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最早的老師。
  • 趣談古人的教師稱謂
    不過,說起老師的稱謂,它並不是以一種不變的姿態從古代一直沿襲至今。相反,古時對教育者的稱謂五花八門,如我們所熟知的「先生」便是其中的一種。它發端於明清,一直流行到民國,甚至到現在還有其影子。事實上,十九世紀末,老師的稱謂才開始在校園中出現。由於當時受西方思潮的影響,許多有志之士將「西學」引入中國,並在創辦的新式學校嘗試了各種教學改革,其中一條就是將教育者的稱謂明確定義為「教師」。
  • 古代教師節的那些事
    ,古代有關老師的大小節日,對於老師們來說都是「教師節」!如果說「小節日」型的「非正式教師節」有點多,那麼「正式教師節」就比較容易讓人記住了——在古代很多地方,「教師節」最重視的是三節兩壽:「三節」是指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兩壽」則是指孔子誕辰日和塾師生日。
  • 你知道自古以來「老師」是如何發展的嗎?教師節又是怎麼來的呢
    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中:「伯安如小學,顆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我國古代教師的發展伴隨著人類從遠古到近代的歷史流變,教師以高超的智慧與高尚的品德發揮著精神導師的作用。
  • 你知道嗎?古人如何過「教師節」?
    早在1931年,南京中央大學通過集會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又稱雙六節),這是中國現代第一個教師節。到了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將教師節確定在每年9月10日。1985年9月10日,新中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
  • 2018教師節手抄板簡單內容 教師節黑板報讚美老師的話句子
    教師節手抄板圖片內容資料 教師節黑板報讚美老師的話句子  2018年教師節就要來了,相信很多學生都要製作手抄報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和感恩。手抄報應該怎麼做?手抄報內容資料應該寫什麼內容?  手抄報可以在網上參考別人的模板或者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版面。手抄報是一個能發揮創造性的作業,想做美觀好看的手抄報,一定要多下心思了。
  • 教師節黑板報內容資料 2019教師節快樂黑板報版面設計
    2019年教師節就要到了,相信很多學校都要布置黑板報作業慶祝教師節,那麼教師節黑板報怎麼畫?寫什麼內容好?現在人們把「人梯」比作是:「那些為別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犧牲,無私奉獻的人」,人們把教師稱作「人梯」,正是因為光榮的人民教師具備了這樣優秀的品質和精神。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你知道嗎?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在「老師」之外,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 教師節手抄報內容-讚美老師典故
    教師節手抄報怎麼做?想找教師節手抄報內容,教師節手抄報圖片,教師節手抄報資料?到太平洋電腦網教師節手抄報欄目,這裡提供豐富的手抄報資源。   教師節手抄報內容-讚美老師典故   春蠶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把春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
  • 古代有教師節嗎?國外有教師節嗎?這麼多問題在教師節一起解決
    這句數學順口溜,你還知道什麼意思嗎?你又是否還記得當初那位數學老師的模樣。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在中國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意義非凡。9月10日這一天是中國的教師節,學生會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敬意,但你真的了解這一天嗎?1、教師節的起源一日之師,終身之父。
  • 關於教師節,這些冷門知識你能通到第幾關?
    9月10日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有「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的說法師恩難報我們只能在這樣特殊的日子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略表我們對老師的感恩之情但是知道教師節的你卻並不一定知道這些冷門知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教師節來歷及習俗,你知道嗎?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第31個教師節,全國教師迎來屬於他們的節日。回顧30年來教師政策的重大變革,教師隊伍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教師地位待遇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一起回顧30年來教師政策大發展,向教師致敬,並一起了解中國教師節的由來。
  • 教師節 | 教師節的由來
    光是對教師的稱謂就有不下十種,如先生、夫子、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 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真正的教師節可以追溯到漢代。
  • 你可知道:老師稱謂有哪些?
    關於「老師」的那些稱謂,你知道多少?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 怎樣的教師節才讓每一個教師都感到幸福?
    曾經的這個節日,人們很是興奮很是羨慕。上世紀80年代末,我過了人生的第一個教師節,學校給教師放了半天假,開個茶話會,每人發一個定製的茶杯,說實在的,心裡還是特別高興的,那個杯子用了好多年都不捨得丟棄。因為那是自己走上講臺後過得第一個教師節,是人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那之後,很多年都是這樣,教師節雖然簡單但覺得很有意義,每位教師都享受著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