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創造多個考古之最,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2020-12-23 嘉德麗雅家常事

我們國家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築,比如「鳥巢」,「大褲衩」,「大閘蟹」等等,它們因為外形特別而引人注目。我們國家有許多專門性的博物館,比如關於雨傘,關於陶器,關於茶具等等,它們也同樣因其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從總體上看,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公共建築,其外觀大多是中規中矩的,很少有與其展示主題高度吻合的造型。但在浙江省卻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但鎮館之寶是獨木舟,甚至整個場館的造型都像浮在水面的「舟」。這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跨湖橋遺址,也稱為新石器時代跨湖橋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裡處,是古代上湘湖與下湘湖之間的跨湖橋,是浙江省境內繼河姆渡遺址和良渚遺址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推陳出新」使浙江文明前推到八千年前,成為與河姆渡、馬家浜不同的全新文化類型,不僅對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文化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學發掘與研究成果的一個專業博物館。這是一座以遺址保護為目的,在考古現場建造而成的博物館,並且由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出土地點,因此整個建築的造型也以它為靈感,採用了「舟」的造型作為設計的基礎。館址在風景秀美的湘湖風景區內,佔地83畝,2009年9月竣工開放。從遠處看,像一隻大船浮在水面上,格外顯眼。走到近處,整體氣勢恢宏壯觀,外牆特有的生鏽的紋理材料,看著極具歷史滄桑感與厚重。

館內陳設「八千年回首」主題展覽、遺址保護展示館。在遺址區的恆溫恆溼玻璃房間裡,保存著一座鎮館之寶——跨湖橋獨木舟及相關遺蹟。這艘殘存下來的船,長5.6米,寬0.53米,厚2.5~3釐米,是用整根馬尾松挖鑿,用火焦法製成的,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8000~7000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被稱為「世界第一舟」。

除鎮館之寶「世界第一舟」外,這裡還出土了形制獨特的骨器、造型精美的陶器、木器,以及保存完好的動植物遺存標本。當屬陳展館展示的多個考古史上最令人震驚的「最」。如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國最早的陶罐,中國最早的草藥罐頭,中國最早的慢輪式制陶技術,中國最早的臥式織機,江南地區最早的席狀編織物,南中國最早的豬,南中國最早的彩陶,長江下遊地區最早栽培的稻米等等。這對於我國乃至世界的考古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史前浙江考古史上也具有裡程碑意義。

相關焦點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還有多個考古之最
    我國的特色建築很多,像「鳥巢」、「大褲衩」、「大螃蟹」……它們因為外形特別而讓人印象深刻。我國的專題類博物館也有很多,像關於傘的,關於陶瓷的,還有關於茶葉的等等,它們也同樣因為與眾不同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是公元前300年由埃及王託勒密索特在亞歷山大城建立的。起先,它是供奉希臘女神繆斯的神廟,附設的宮殿除神室、講堂外,還有動、植物園。收藏天文和醫學等資料,還有美術品、罕見物等。並在此進行學術活動,培養人才。直至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一部分戰利品和中世紀的宗教紀念品也放入神廟中。
  • 走進杭州蕭山的博物館,穿越時空,感受來自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明
    當我們走進一座城市,一個能最快速、最直接了解它文化精髓的方法,就是走進當地的城市博物館,因為城市博物館內珍藏的每一件豐富又珍貴文物,都是對這個城市的文化最好的詮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杭州蕭山區的博物館,穿越時空,感受來自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明。蕭山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地處浙江南北要衝,位於我國縣域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南翼。
  • 從「最早獨木舟」到「全球最大船」,浙江舟船的前世今生
    《易·繫辭》謂:「刳木為舟,剡木為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七千年後,寧波舟山港駛出的「全球最大船」,打破了陸地思維的局限,進入海洋時代的中國經濟更加開放包容。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獨木舟杭州靠山面水,湖泊星羅棋布、河道縱橫交錯。
  • 杭州常被遺忘的博物館,佔地83畝投資一億元,知道的人卻不多
    其實,除了西湖之外,我們把目光集中在杭州其他風景的話,還是會在湖上,比如被譽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以素有「西湖姊妹湖」之稱的湘湖,這都是遊客比較集中的杭州美景。不過,今天我們來說說杭州境內的一座博物館,它不但發現了世界最早的「物件」,而且投資超過一億元,佔地有83畝,建築面積更是高達6800多平方米,但是它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 追尋世界最早的海軍和海戰,中國和地中海東部是海軍的發源地
    從考古證據看,人類最初水上工具是獨木舟,在英國和瑞士均發現過,最早可追溯至距今8000-10000年左右;我國在距今9000多年前就製造出了獨木舟和船槳;古埃及的航海歷史,可追溯至距今5000年左右。7000年前的中國獨木舟模型器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水戰,可追溯到夏朝。從太康、仲康到姒相(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2119年)這段時期內,夏政權先被后羿竊取,后羿又被寒浞謀害。
  •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在教宗儒略二世的指示下,梵蒂岡博物館在1508年前後,抱著「以藝術來詮釋神學,表達出聖經的連貫性以及救恩的普適性」的想法開始興建。之後在1541年,由偉大的畫家米開朗琪羅和羅馬諾,以及當時教會的工場畫師隊,歷經兩位教宗任期,方完成了這項宏願。當時所繪的壁畫如今還完整的保留在西斯廷禮拜堂之內。
  • 邯鄲唯一!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鐸 通訊員 王俊平 孟慶科)記者昨日從邯鄲市臨漳縣獲悉,「鄴城考古博物館」和「鄴城博物館」已分別入選國家二級、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系邯鄲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 重磅考古:浙江發現中國沿海年代最早、埋藏最深史前貝丘遺址
    因此認識到井頭山遺址是已知我國沿海地區埋深最大的一處遺址,突破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往對史前遺址在分布時空框架及其規律的認識。並且以海洋貝殼為主的堆積和陶片特徵顯示,井頭山遺址是我省境內迄今發現的唯一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且文化面貌、內涵特徵與河姆渡文化區別明顯,卻與河姆渡文化來源密切相關。
  • 世界最早稻田、中國最早城市湖南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瞧,世界最早稻田、中國最早城市 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華聲在線6月7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李國斌 李寒露 通訊員 劉則 王文平)今天下午,澧縣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 城頭山遺址位於澧縣車溪鄉城頭山村,佔地面積18.7公頃,1979年被考古工作者發現。1991年以來先後進行了15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6萬餘件。這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極豐富的古城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大型祭壇和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城頭山遺址先後兩次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考古及博物館學科
    你領略過埃及金字塔、希臘神廟、龐貝古城、三星堆文明、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世界的、中國的那無數的人類遺產嗎?未來的高等學府的學子們,難道你不想親手觸摸這些歷史寶藏、親自探究人類文明的奧秘嗎?北京大學考古及博物館學科正是實現你的夢想、展現你的才華的最佳選擇。   考古及博物館學是什麼?
  • 改造10個月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重新開館 先來看看這篇劇透
    這座博物館,因一艘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而生。如今,這艘停靠在湘湖邊8000年的「船」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前幾天,記者獨家探班。擴大近一倍的常設館「船」的外形沒有變,但「船艙」內部全部推翻重來。我們如今看到的,是一艘新船。
  • 吉林大學的「硬實力」:創造多個「全球第1」與「國內唯一」,牛!
    在長白山麓下,松花江畔旁,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吉林大學,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東北振興、促進對外開放、引領文化發展等重大使命,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先後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史上多個"中國唯一"與"全球第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期「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圓滿落幕
    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溝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橋梁,是研學旅行不可或缺的載體。為了幫助學生從考古的角度了解夏朝的歷史文化,走進最早中國,感受文物保護的意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作為研學洛陽,讀懂中國的前沿陣地,精心組織了「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活動。
  • 如何充分認識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這樣...
    文章指出,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中從3個方面談了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義,一起來看!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我國考古發現的重大成就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 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
    德爾斐考古博物館作為專門收藏德爾斐遺址以及神諭藏品的博物館,保存了大量從史前到近古的藏品,其中不乏當時來自古希臘各城邦供奉的阿波羅雕像、建築雕塑等珍貴文物。通過這些帶著故事的文物,今天的我們得以或多或少地想像或者了解當時人們的宗教、政治和藝術生活狀態。而德爾斐考古博物館也因為德爾斐遺址獨一無二的精神和宗教地位,成為希臘最重要且最值得遊覽的博物館之一。
  • 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漢世雄風」再現國家博物館
    本次展覽是繼「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全國考古發現成果系列展之一,也是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大唐風華展」 等展覽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之間又一次成功合作。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全國高校唯一!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聯合網訊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僅有的兩所高校博物館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