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築,比如「鳥巢」,「大褲衩」,「大閘蟹」等等,它們因為外形特別而引人注目。我們國家有許多專門性的博物館,比如關於雨傘,關於陶器,關於茶具等等,它們也同樣因其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從總體上看,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公共建築,其外觀大多是中規中矩的,很少有與其展示主題高度吻合的造型。但在浙江省卻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但鎮館之寶是獨木舟,甚至整個場館的造型都像浮在水面的「舟」。這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跨湖橋遺址,也稱為新石器時代跨湖橋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裡處,是古代上湘湖與下湘湖之間的跨湖橋,是浙江省境內繼河姆渡遺址和良渚遺址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推陳出新」使浙江文明前推到八千年前,成為與河姆渡、馬家浜不同的全新文化類型,不僅對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文化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學發掘與研究成果的一個專業博物館。這是一座以遺址保護為目的,在考古現場建造而成的博物館,並且由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出土地點,因此整個建築的造型也以它為靈感,採用了「舟」的造型作為設計的基礎。館址在風景秀美的湘湖風景區內,佔地83畝,2009年9月竣工開放。從遠處看,像一隻大船浮在水面上,格外顯眼。走到近處,整體氣勢恢宏壯觀,外牆特有的生鏽的紋理材料,看著極具歷史滄桑感與厚重。
館內陳設「八千年回首」主題展覽、遺址保護展示館。在遺址區的恆溫恆溼玻璃房間裡,保存著一座鎮館之寶——跨湖橋獨木舟及相關遺蹟。這艘殘存下來的船,長5.6米,寬0.53米,厚2.5~3釐米,是用整根馬尾松挖鑿,用火焦法製成的,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8000~7000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被稱為「世界第一舟」。
除鎮館之寶「世界第一舟」外,這裡還出土了形制獨特的骨器、造型精美的陶器、木器,以及保存完好的動植物遺存標本。當屬陳展館展示的多個考古史上最令人震驚的「最」。如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國最早的陶罐,中國最早的草藥罐頭,中國最早的慢輪式制陶技術,中國最早的臥式織機,江南地區最早的席狀編織物,南中國最早的豬,南中國最早的彩陶,長江下遊地區最早栽培的稻米等等。這對於我國乃至世界的考古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史前浙江考古史上也具有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