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女子多走幾步路就會便血,都是腸道菌群失調惹的禍

2020-12-18 瀟湘晨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由於菌群失調等各種各樣的腸道問題,有的一天排便十幾次,有的腸道功能紊亂吃什麼拉什麼,有的甚至會便血。

腹瀉、消瘦、疼痛、焦慮、抑鬱……一旦腸道出問題,對人體的影響無法估量。

今天是世界腸道健康日,昨天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團隊專家、樹蘭(杭州)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高海女,聊了聊關於腸道的問題。

腸道出問題一下瘦20多斤

50多歲的李女士身體底子不好,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基礎疾病,要長期使用激素和灌腸治療。

但最近的一個多月開始,她腹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一天能拉十多次,本就不胖的她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在當地醫院治療後沒有明顯好轉。

「自從腸道出問題,我已經瘦了20多斤,這個月更一下子掉了近10斤。」

據李女士的家人回憶,那段時間她不僅僅腹瀉,還一直肚子痛,嚴重時從早疼到晚,多走一點路都會有溶血便。

「有一次出去辦事稍微多走了幾步路,我就發現自己腸道出血了……」刺痛、絞痛、脹痛,不敢出門,不能多走路,已經瘦成皮包骨的李女士,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家裡。

嚴重腹瀉、長期肚子疼、走路便血,李女士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原本開朗的她終日鬱鬱寡歡。

最終在丈夫的陪同下,他們來到樹蘭醫院看診。

用糞菌移植修復受損腸道

在醫院,李女士一家見到了高海女。經檢查後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本身以及長期的激素治療導致李女士免疫力低下,藥物灌腸治療則讓她的腸道菌群受到嚴重破壞。

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1000多種細菌,它們按一定的比例結合,分作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

網絡圖

正常情況下,3種細菌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形成了一種生態平衡。但當受到抗生素等藥物的外界影響導致菌群紊亂時,有益菌、中性菌會減少,有害菌會增加,這時就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症。

高海女判斷,很可能由於之前長期反覆藥物治療,導致李女士感染艱難梭菌,在外院經過3次口服藥物治療後均復發,最終形成了頑固性腹瀉。針對李女士的情況,高海女為她開展了糞菌移植和服用益生菌製劑等治療,李女士的腸道難題終於出現轉機。

「上次治療後到現在半個月,肚子不怎麼疼了,普通走路不會便血,大便基本正常了。」李女士表示,將繼續按照既定的療程計劃,接受後續治療。

【專家建議】

適當補充益生菌製劑

「相比於保健品,益生菌和益生元才是治療腹瀉的最好方式。」高海女表示,「建議普通人可喝一些酸奶進行益生菌補充,有需要的話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益生菌製劑。」

針對有便秘、腹瀉等一些腸道菌群紊亂的人群,高海女建議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益生菌製劑,對腸道菌群非常有好處。

由於酸奶等飲料中的益生菌進入胃後很容易被胃酸破壞,不容易進入到腸道發揮作用,高海女建議有腸道菌群紊亂的人群服用益生菌製劑。它的包埋技術能增強其對高溫、乾燥、胃酸及膽汁等不良環境因子的抵抗能力,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比較常見的益生菌製劑含有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其中雙歧桿菌可提高腸道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失調從而治療腹瀉、緩解便秘,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以菌治菌,有效緩解乳糖不耐症、促進消化,有營養、排毒、護肝等作用。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高海女表示,保護腸道健康、菌群平衡,關鍵是做到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避免腸道菌群失調。高海女表示,抗菌藥物的應用必須遵守國家衛生部門的規定,嚴格掌握適應症和使用方法,包括療程和劑量。

「有些人會跟醫生要求,配一點抗生素回家備著。」高海女說,「其實抗生素既傷有害菌又傷益生菌。長期應用抗生素,破壞了腸道正常菌群,導致益生菌減少。」所以建議大家使用抗生素還是要遵醫囑,不要自行濫用藥物。

另外,高海女強調,有部分人會通過口服一些單方或是複方的治療便秘的保健品,來達到排洩目的。但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含有恩醌成分,過量食用可以造成腸壁神經損傷,腸功能癱瘓,還可能引起結腸黑色素病,甚至造成女性月經紊亂和流產等後果。

有便意時千萬別憋著

由於糞便中80%的成分是水分,所以高海女建議便秘患者每天至少補充2000ml水分。另外,便秘人群還要抓住早上起床20分鐘後的「起立反射」和吃完早飯後的「胃—結腸反射」這兩個排便的天然時段。

高海女介紹,上述兩個反射可引起結腸的總蠕動,約以每小時10釐米的速度推進糞便,如乙狀結腸內存有糞便可使糞便進入直腸內,蓄積足夠數量時對腸壁產生一定壓力則引起排便反射。

「有便意時不要憋著。」高海女強調。神經系統可調節抑制排便,此時整個結腸運動受到抑制,肛門外括約肌強烈收縮,糞便暫時可停留在直腸內。隨之,直腸以每分鐘0.5-1釐米的逆蠕動將直腸內容物退回到結腸,從而消除便意。

【來源:青年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症候群
    本文著重就IBS與腸道菌群失調的關係及使用微生態製劑治療IBS的作用機制及其療效作一綜述。當機體受到環境、氣候、飲食、用藥等因素影響時,腸道的條件致病菌轉變為致病菌,正常的生理平衡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使腸道微生態失調,主要包括菌群比例失調和定位轉移(移位)兩大類。1.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調是指腸道菌群數量的增減和比例失調以及菌種性質的變化。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IBS 患者存在菌群失調。
  • 腸道菌群失調,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原因
    當人體內外景象產生轉變時,腸道各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攻破,導致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的質與量產生轉變,這類景象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由腸道菌群失調所激發的響應臨床症狀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重要的臨床默示為腹瀉、便秘、噁心、吐逆、消化不良等。
  • 腸道菌群失調隱患多,呵護腸道健康要從寶寶做起
    (原標題:腸道菌群失調隱患多,呵護腸道健康要從寶寶做起) 你可能知道腸道是主管我們人體消化
  • 腸道菌群失調誘因你中了幾個?益生菌哪個好?
    腸道菌群失調誘因你中了幾個?益生菌哪個好?其中,腸道菌群的表現尤為突出。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力驚人,從正常的營養代謝、免疫功能,到呼吸道、過敏等疾病,都與腸道菌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其後果可想而知。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經常出現這七種情況,說明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調了!
    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數量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保護著腸道,使其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維繫著腸道生態的平衡,對人體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大家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例如飲食不潔、暴飲暴食、抽菸酗酒、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等,這些都會都對腸胃造成損傷,使得腸道有益菌被抑制,有害菌大肆繁殖釋放毒素,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 腸道菌群失調推動結直腸癌的發生
    結直腸癌是一種多因素的惡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的病因包括遺傳背景和環境危險因素,比如糖尿病、膽囊切除術、肥胖、高脂飲食、加工食品、紅肉等等。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在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特定微生物的存在與結直腸癌發生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得到了驗證。
  • 腸道菌群失調的人,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不妨自測一下
    假如說腸道菌群出現失調的話,可能就會使得我們的腸道的抵抗力發生下降,還會導致腸道相關的疾病,比如說腸炎等,甚至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我們患上腸癌,所以說生活中對於腸道菌群失調,我們不能過去輕視,一旦發現,就要及時的進行相關的治療。
  • 嬰兒腸道菌群失調表現,四大信號趕快留意一下
    那麼,如果疾病的起因是嬰兒早期的腸道菌群失調,我們是否可以在嬰兒體內重新創造健康菌群來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嬰兒腸道菌群失調表現有哪些。  1、免疫力低下,反覆感冒:人體的免疫系統有70~80%是分布在腸道內或者腸道周圍,而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在調節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抗生素致腸道菌群失調?男子連續腹瀉近一個月
    最近他的身體出現頻頻不適,先是感冒發燒,才剛好又反覆拉了近一個月的肚子,每天都要來回多趟衛生間。前往醫院就診後,醫生結合王先生的症狀和病史,診斷他可能是過量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肛腸一科主治醫師張志謙:「我們給予相對應的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一些藥物,包括中藥和西藥的治療之後,大概三到四天後,病情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果不其然,經過調養,王先生已經康復。可令王先生困惑不已的是,為什麼抗生素也會導致腹瀉呢?
  • 濫用抗生素或致腸道菌群失調 男子連續腹瀉了一個月
    肛腸科醫生提醒市民,抗生素有嚴格的適應症,否則容易誘發腸道菌群失調。  今年31歲的小王在廈務工。最近他身體頻頻不適,先是感冒發燒,才剛好又反覆拉肚子,近一個月來,每天腹瀉五六次,大便呈稀水樣,還伴有腹痛、腹脹、腸鳴等不適。在朋友的介紹下,小王到市中醫院肛腸一科就診。
  • 嬰兒腸道菌群失調症狀是什麼?寶媽該如何預防
    嬰兒腸道菌群失調症狀是什麼?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維持著腸道的健康。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使得有害菌滋生,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  腸道菌群失調可引起腹瀉、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多種腸道問題,如果嬰幼兒經常腸道菌群失調,會對寶寶的成長產生嚴重影響。
  • 大便拉不出,或是腸道菌群失衡了:調理腸胃,給你2個方法
    發「瀉」不出來是腸道菌群失調在醫學上,通常超過48小時不排便即可視為便秘。但是小劉的情況有所不同,他每天都會排便一次,只是大便幹硬,排出時感覺很費力,有時用力過大還會出血。其實這種便秘在醫學上認定為功能性便秘。
  • 吃的不多還很胖?是腸道菌群失調了!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每個人都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各種壓力下,一些健康問題也慢慢顯現出來了,其中和腸道健康密切相關的問題也日益明顯。為什麼臉上總是出油長痘痘?腸道健康狀況不佳會使皮膚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會導致體內炎症分子增加,這些炎症分子會攻擊皮膚,從而加重炎症性皮膚問題,比如痤瘡、酒糟鼻,還會影響體內的激素水平,導致出油、長痘痘等。為什麼吃的不多還很胖?
  • 別小看微生物,你的抑鬱可能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能夠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共生微生物對宿主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腸道微生物的影響被發現涉及多種生理過程,包括免疫、代謝和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古話說:「萬病始於腸。」 在今天看來也不無道理。「腸 - 腦軸」 是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雙向動態溝通的多種途徑的總稱。
  • 腸道菌群失調竟然這麼可怕,很多人還意識不到
    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樣,它是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每個部位都有一個特定的生態群落。如果任何一個生態群落的出現擾動,我們稱之為生態失調,任何的生態失調都會使我們感到不適,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發現這個生態失調居然這麼具有破壞性!
  • 腸道菌群與疾病
    本文對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疾病的關係以及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作了簡單的介紹。許多原因和疾病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從而更加促進菌群失調,形成惡性循環。致使腸道疾病和許多疾病有關係[4]。
  • 小心腸道菌群失調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吳燕玲)腹瀉很多人都經歷過。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一拉肚子馬上就擅自找抗菌藥吃上幾天。這樣做真的好嗎?藥師提醒,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亂吃藥,以免藥不對症,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什麼是腹瀉?
  • 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所以很多上班族都選擇吃快餐、外賣。這樣飲食雖然簡單方便了許多,但是也容易引發胃腸問題,導致人體腸道菌群失調,出現腹痛、腹瀉、噁心、食慾減退等身體不適。第一、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炎症性腸病,包括遺傳、病菌感染、吸菸、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和飲食失調等多個方面。其中後天因素中的感染是最常見的致病原因。
  • 腸道菌群失調也是可以用中藥調的,改善腸道內環境,快速恢復平衡
    現在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容易致使體內正常的菌群出現失衡,特別是腸道有很多的細菌幫助消化排便,如果經常使用抗生素就會殺死這些細菌,從而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就是趙冠英治療腸道菌群失調的案例。
  • 寶寶拉肚子、吐奶、皮膚過敏、總咳嗽,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惹的禍
    也就是說寶寶在吃了某種食物之後,引起身體某一組織、某一器官甚至全身的強烈反應,以致於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或組織損傷。消化道過敏:主要表現為反覆腹瀉、腹脹、腹痛,出現嘔吐、便血、食欲不振、體重降低等症狀。看完之後,寶媽們又不淡定了,剛剛給寶寶餵了好幾種食物:「我怎麼知道是哪種食物引起的過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