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進口葡萄酒是一門好賺的生意嗎? 你買的一瓶葡萄酒的成本到底多收錢?
Snooth網站上面的一張圖(圖文末),以美國2009年為例,將一瓶酒所有原料成本都條列出來。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一瓶葡萄酒到底值多少錢?
葡萄酒的價格成本
葡萄酒的價格有很多不同的而因素決定,比如說生產成本、包裝分銷成本、品牌和市場推廣成本以及稅收等。除了這些,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決定性因素——市場需求。
這其中比較固定的成本就是生產成本,以此圖列出的成本為例,一瓶良好質量的Merlot ,若使用軟木塞及經美國橡木桶培養的淨成本大致如下:
瓶口的鋁箔$ 0.14 +軟木塞 $0.83+ 玻璃瓶$0.88+酒標 $0.83 +Merlot葡萄$ 4.34+美國橡木桶$1.67= $8.69=人民幣55元;若以船運進口到中國,還須加上各種稅55*48%+55=人民幣82元
以上費用不包含任何供貨商的利潤以及進口商的報關與人事管銷費用。
一瓶葡萄酒從釀造商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路程"長短也會令售價出現不同程度的顛簸起伏。最短最"省錢"的銷售線路自然是直接從酒莊到消費者手中,而最長最"昂貴"的銷售線路則可能需要經過中間商、國內外酒商(出口商/進口商)、國內外多級分銷商或者零售商"翻山越嶺"地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此時,我們往往需要另外支付10%到60%的利潤在這一系列的"關卡"上。
一瓶50元和500元的葡萄酒成本差別在哪裡?
目前來自於歐洲或者澳洲一瓶最普通的餐酒成本大約在10塊人民幣左右,加上關稅和運費,通常到15元,在加上各種其他費用和利潤,以及運費,經銷商的價格至少在20元左右才不虧本,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可能40-50元或者更高一點。因此,在淘寶上面哪些100塊錢6瓶的葡萄酒還包括了淘寶商家的利潤和運營成本,酒瓶裡面的葡萄酒質量和真假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而對於一瓶高質量的葡萄酒,葡萄酒的成本就更高了;比如說加州赤霞珠的光是葡萄酒成本就有接近8美元,甚至可能更高,加上如果採用好的橡木桶(最好的橡木桶一個3000美元,而只能放300升葡萄酒),也就是說橡木桶成本達到10美元,所以對於一瓶高質量的葡萄酒成本在20美元以上是非常常見的,而好葡萄酒運輸和存儲成本,宣傳推廣成本通常也會更高,加上稅,加上利潤,賣到人民幣五六百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瓶葡萄酒的包裝成本幾乎是固定的,稅收和利潤也是相對變化不太大的,因此一瓶葡萄酒越便宜,葡萄酒液本身的價值所佔的比例越低。也就是說便宜的葡萄酒,你花的錢裡面真正付給葡萄酒的錢比例很低,因此葡萄酒的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如上面圖,雖然是英國葡萄酒價格圖,但是說明了一瓶5英鎊和20英鎊的葡萄酒,花在葡萄酒上面的錢分別為0.47和7.47。(當然這裡討論的是正常價格的葡萄酒,名莊葡萄不計算在內,名莊葡萄酒由於市場需求和品牌的原因,葡萄酒的定價已經和成本沒有太大的關係了,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價格浮動)
名莊葡萄酒為什麼那麼貴
其實不管葡萄酒的成本怎麼計算,最終還是需要消費者買單。因此,市場的需求才是王道,這也是為什麼名莊葡萄酒的價格為什麼那麼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量低,需求推動價格;另一方面,酒莊在市場推廣上面投入了大量的宣傳推廣費用。
接下來看看名莊葡萄酒到底貴在哪裡?
羅曼尼康蒂葡萄園
首先就是土地的成本:
2014年,勃艮第特級葡萄園達到435萬歐元/公頃,根據不同的級別特級園的基本價位在200萬到1000歐元之間。波爾多的 波雅克(Pauillac)產區。根據過去兩年的數據,該產區的平均地價達到了200萬歐元/公頃。瑪歌(Margaux)、聖朱利安(St Julien)和波美侯(Pomerol)的地價去年達到100歐元/公頃。
勃艮第產區的大區級葡萄園最高價格也僅有6萬歐元/公頃,法國南部的的科比埃(Corbieres)子產區葡萄園的均價為5千歐元/公頃。由此可見葡萄園的成本,葡萄園的成本決定了葡萄的價格;對於名莊葡萄酒來說,產量一般控制只有普通產區的一半或者更低。
名莊的葡萄園成本和普通葡萄園的成本相差可能上千倍,這是名莊酒的價格為什麼那麼高的最基本原因。因為特級的葡萄園數量有限的。
而葡萄酒消費者對特級葡萄園和頂級葡萄酒的需求都是來自於前期國家和產區協會,進口商等等大量的推廣。最典型的就是在中國對拉菲酒莊,其實在國外拉菲的知名度和推崇度和其他的名莊葡萄酒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葡萄成本和釀造設備
名莊葡萄酒的葡萄園一般都是自有的,葡萄的成本和釀造設備(最新的法國橡木桶,各種新型的發酵罐)在價格裡面所佔的比例並不高,一般不會影響到市場價格。
比如說今年歐洲葡萄酒減產出現的葡萄酒價格漲價,越便宜的葡萄酒漲價越厲害,而名莊葡萄酒的價格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這就是因為名字葡萄酒的價格和這部分成本關聯不大。
宣傳推廣
名莊葡萄酒通常會有一個專業的團隊進行宣傳推廣,加上國家和產區的大量投入,這都是葡萄酒的成本。比如說法國列級酒莊品鑑會,在剛開始舉辦的時候,幾乎無人參加,進過幾年的發展,最近兩年才人滿為患。比如國內進口商參加一次的展會投資都是十幾萬上百萬。
寫在最後:其實葡萄酒說到底和其他所有的商品一樣的,一分錢一分貨,只要稍微了解一點葡萄酒知識(買手機看內存,買衣服也要看布料不是),就不難買到性價比高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