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文化學的概念

2020-12-13 洛姬殿下

文化是一種最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現象,它在整體上的複雜、在細節上的繁蕪無以復加。正因為如此,關於文化的意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今為止,對文化沒有一致的定義,文化是人類語言中最難廓清內涵和外延的概念之一。

文化學是人們對文化現象並不陌生,但是將文化現象作為一個整體性課題來研究,明確提出建立專門的、獨立的「文化學」學科,則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它是從文化人類學中分化出來的。「文化學」這個術語是德國化學家、哲學家威廉.奧斯特瓦爾德1909年創造的,他把文學定義為研究文化本質規律的科學。

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留學丨文化學專業介紹
    在了解日本文化學之前,我們首先來談談一個包含了日本文化學,而且更寬泛的一個概念,關於什麼是文化學:文化學,顧名思義就是一門有關文化的學科
  • 文化學及中國文化史學
    20世紀70年代後期,馮天瑜遇到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經再三權衡,他決計以冷熱適度、虛實相濟的歷史研究為業,跨入史學之門,自1979年開始,任教於武漢師範學院歷史系(今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由於目睹近三十年史學研究偏重於政治史和經濟史,而文化史久遭冷落,自己又對文史哲均有涉獵,且稍長於綜合,馮天瑜便選擇總攬諸觀念形態的文化史作為專攻——此時尚在全國性的「文化熱」興起之前四五年。
  • 概念文化的概念,人類文化的特質
    西方文化壁畫而蘇俄文化學則與馬列主義哲學緊密結合,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解釋文化本質,較為注重文化的物質動因,認為社會需求是文化的動因,認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出發點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他既注意到了人的外化創造物,又注意到了人自身塑造的能動性;既注意到創造文化的過程,又注意到對文化產品的研究,使內外主客統一,從而深刻地把握了文化概念上的本質。在文化創造過程中,亦是人與自然主客對立至統一的過程。
  • 王齊洲:「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破土與茁長
    《中國敘事學》就學術理論來說,「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理論核心是什麼?基本概念有哪些?它與西方敘事文化學(「文化主題學」)有何不同?如果沒有,加上「中國」就沒有意義。如果「中國敘事文化學」是「中國的敘事文化學」,其所關注和強調的就應該是與西方不同的「中國敘事文化」的「中國」特質。而「敘事文化」不僅包括敘事文學和其他敘事文體,而且也應該包括受敘事文學影響的其他文化類型和非敘事文體,如以詩歌為代表的抒情文學;因為只有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影響,才能更全面更立體更準確更透徹地闡釋中國「敘事文化」。
  • 安全文化學研究方法論
    1安全文化學方法論的定義安全文化方法論是研究安全文化的哲學方法或通用性的方法。以下2點原因為敘事法引入安全文化研究提供了充分可能,依次為:①安全文化的諸多內容是人類過去的文化遺蹟,如安全文化的器物形態;②人類對於安全(包括健康)的認知及其保障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
  • 【2018026·社會學】青年學者專輯丨丨楊渝東丨和弦與變奏:孫本文文化社會學與黃文山文化學之比較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民國時期倡導將「文化」概念加以科學化的學術努力中都做出了類似、相關但又有不同的貢獻。貢獻類似和相關,是因為他們有較為相同的學術背景,尤其是在美國文化人類學大本營——哥大——的訓練讓他們對美國文化社會學和人類學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 21世紀以來心理文化學與國際關係研究的進展與問題——遊國龍教授訪談
    為此,本刊特約記者、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劉曦專訪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心理文化學研究所遊國龍教授。遊國龍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日本、印度社會文化,心理文化學與國家行為和華僑華人問題研究等,著有《心理文化學∶許娘光學說的研究與應用》《許娘光的大規模文明社會比較理論研究》《中國文化的印度影響力調查研究》等。
  • 寧稼雨:學術史視域下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得與失
    其中包括對該故事類型「竭澤而漁」式的文獻挖掘和梳理之後對其進行歷史文化和文學動因的解讀。神話領域的個案敘事文化學研究,除了參照主題學方法進行文獻挖掘和文化分析外,還借鑑吸收了弗萊以神話的文學移位為核心的原型批評方法。
  • 文學院 「導師有約」談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稼雨應邀為全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的精彩講座。  寧稼雨教授以中國敘事學與西方敘事學的區別入手,講述「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意義,並指出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範式基本上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全盤西化」文化價值觀作用下「西體中用」文化價值觀的產物,這一範式在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研究中表現尤為明顯。
  • 文學院「導師有約」談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稼雨應邀為全院師生帶來題為「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的主題講座。  講座中,寧稼雨以中國敘事學與西方敘事學的區別入手,講述了「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意義,指出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範式基本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全盤西化」文化價值觀作用下「西體中用」文化價值觀的產物,這一範式在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研究中表現尤為明顯。
  • 潮汕星河教育藝術中心辦中華文化學文班教學展示
    日前,潮汕星河教育藝術中心舉辦了中華文化學文班教學展示活動。  據汕頭日報報導,中華文化學文班開辦一學期來,教學取得了可喜效果。孩子們在這裡學習中華文化,吟誦經典文章,得到科學的寫作指導,練就一手漂亮的漢字。並學會合作學習,  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學文班春雨潤無聲的獨特教法與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完美人格得到有效培養。
  • 中國古代「文化」概念的「軟實力」內涵
    由於這個概念為各民族國家綜合國力的描述、評價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重要因素,故而很快就被普遍接受。「文化軟實力」則是對「軟實力」理論進一步探討而衍生的一個概念。在國家軟實力的構成中,由於文化具有廣泛滲透性(包括社會思想、政治制度及人的行為方式等)及柔性力量等重要特徵,故而在「軟實力」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許多學者、政治家在描述「軟實力」時,往往就是指文化軟實力。
  • 秩學Amergin:測試最新版品牌標徽概念設計國際規則
    完整記錄品牌概念設計大師對標徽概念設計作品的設計全過程,並形成以作品制發布的新規則。在朱則榮理論界定上,標徽是指標識和徽標的重大含義從漢字上古造字本意而言,標識的「識」是指記住的意思,徽標在國際管理中是指組織官方正式使用的符號,同時根據品牌符號秩學新理論,徽標必須具備形象化、概念化、象徵化、寓意化的人文精神內涵。標徽是任何一個城市、產業和企業品牌化組織的官方正式——具有文化之魂的正式符號,並以此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進行重複演繹、高頻率展現,從而形成品牌。
  • 文化,當今社會流行詞之一,可我們真的知道文化意味著什麼嗎
    文化一詞,無論是廟堂還是鄉野,可謂流傳至極。酒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紅色文化等等,小編還可以繼續寫出一堆這樣的詞。當中國人即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並邁向現代化之時,反思文化的含義,別有一番意義。什麼文化呢?
  • 「中國」,這兩個字賦予的概念是文化文明的概念
    和 「中國」這兩個字相通的是「華夏」,在中國文獻中,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章服就是服裝,有了這樣服裝的華美為之「華」。中國這個概念,它不是一個地理概念,不是種族概念,而是文化文明的概念。
  • 馮天瑜:我為何倡導研究「歷史文化語義學」
    新概念、新名詞、新術語的語義學研究與歷史學、文化學研究的融合,仍顯不足   科學認識的成果,有待形成各種概念和術語來加以總結與概括,故各概念群的形成是諸學科建立的前提,有了「價值、資本、利潤、勞動」等概念的釐定,現代經濟學方得以運行;當「歷史、古代、近代、現代」等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明晰起來,新史學才獲得確切的表述。
  • JEPG:文化如何塑造時間概念和數字概念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本文是針對論文《體驗相關性法則:文化如何塑造時間概念和數字概念 (The correlations
  • 董卿力薦:中華文化100道常識題,給孩子做,談天說地博古通今
    小學語文學習不只是書本,更有我們的文化常識需要去掌握。語文的概念本身很廣,生活中是語文,文化也是語文,本身密不可分。我們要善於培養孩子勤於思考,善於發現的習慣,讓孩子能夠有所建樹。在語文文學常識的掌握當中,就有百科文化常識的考查。
  • 釐清概念亂麻,做好學校文化
    釐清概念亂麻,做好學校文化 當前學校文化建設中若干概念的關係探析 文 | 邱才訓 當前,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常常出現對一些相關概念濫用的現象。
  • 德國媒介理論中的文化技藝概念
    總之,在19世紀的德國,文化技藝主要是指改造自然的「文化工程」。  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媒介研究中,文化技藝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此時,這一概念通常指的是閱讀、寫作、運算等基本技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看電視、用電腦等信息技術技能也被稱為「文化技藝」。也就是說,七八十年代的文化技藝比較接近如今所說的「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