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學研究方法論

2020-12-25 百家號

1安全文化學方法論的定義

安全文化方法論是研究安全文化的哲學方法或通用性的方法。

安全文化學方法論是指從哲學高度總結並提煉安全文化學研究的方法,是基於哲學、文化學方法論與安全科學方法論等理論,以安全文化學研究為主體,對安全文化學的研究方法與範式體系等內容起宏觀指導作用的方法論。

2安全文化學的研究進路

1)整體主義路徑:

從整體出發,以人的安全健康為綱領,抽取人類文化寶庫中有利於安全的精華進行重新整合,構建出「珍愛生命、關注人的安康、提升人的安康保障水平及其生產、生活舒適度」為主旨的文化模式。

2)局部主義路徑:

從安全文化的某一方面進行探討。如研究不同局部(學校、社區、企業與國家等)的安全文化、不同層面(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與物質層等)的安全文化的運動規律(形成、演進、傳播與作用等)等。

3安全文化學的研究原則

4 安全文化學的主要研究程式

基於安全文化學的研究進路及原則,結合安全科學與安全文化學的學科特色及安全文化學研究者的一般學科背景,從方法論的高度總結並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6種安全文化學的主要研究程式:

辯證法、敘事法、比較法、系統論法、審視交叉法、關聯學科的具體方法。

4.1 辯證法

為得到令人信服的研究結論,安全文化學研究必須要採用辯證法,其是安全文化學研究所採用的方法準則。

它主要包括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歸納與演繹、歷史與邏輯、理論與實踐等具體方法。

運用辯證法開展安全文化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4.2 敘事法

源於歷史學科的敘事法(又稱為歷史敘事法)是一種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被廣泛運用的研究方法,如文學研究者將其用至文學研究,並將其改稱為文學敘事法。

以下2點原因為敘事法引入安全文化研究提供了充分可能,依次為:①安全文化的諸多內容是人類過去的文化遺蹟,如安全文化的器物形態;②人類對於安全(包括健康)的認知及其保障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

4.3 比較法

諸多安全文化研究實例均已佐證比較法在安全文化學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基於邏輯維,依據比較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將安全文化學比較研究法分為以下2種:

1)基於時間維度的縱向比較法;

2)基於安全文化類型的橫向比較法。

4.4 系統論法

所謂系統論方法,指用系統的觀點研究和改造客觀對象的方法,是當前在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與工程科學研究中被普遍採用的研究方法。

具體而言,它是基於系統視角,全方位剖析系統內要素與要素、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此系統與他系統的關係,從而把握系統內部聯繫與規律性.達到有效地控制與改良系統的目的。

4.5 審視交叉法

鑑於文化學的學科交叉屬性,在文化學研究過程中,從文化學角度出發去審視其他學科或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研究,該研究方法可稱之為審視交叉方法,其屬於方法論的範疇。

4.6 關聯學科的具體方法

由安全科學的綜合交叉屬性,以及安全文化學自身的2條重要的學科特點(①安全文化學學理上隸屬於安全社會科學;②因安全文化學的研究最終目的旨在預防事故,進而促進人們生產、生活安全(包括健康)開展,不難理解其與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醫學、力學、數學與生物學等)的緊密聯繫)可知,可採用相關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具體研究方法來開展安全文化學研究

5安全文化學方法論的體系結構

安全文化學學方法論的「輪形」體系結構:

相關焦點

  • 寧稼雨:學術史視域下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得與失
    1、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醞釀和初步構想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方法的最初萌生,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的方法論討論熱潮。當時作為青年學生和教師的我,知識學養還遠遠達不到提出一套自成體系的學術研究方法的程度。這些無論是就方法論方面的知識儲備,還是學術思考,都有重要的推進作用。進入九十年代後,方法論熱潮幾乎是瞬間冷卻。但這個冷卻不是消亡,而是冬眠之後的再生。在這冬眠期當中,學者們沒有完全沉睡,是進入冷靜反思分析八十年代方法論熱潮的得失利弊,尋找符合中國國情和學理的研究方法。
  • 21世紀以來心理文化學與國際關係研究的進展與問題——遊國龍教授訪談
    本刊會就國際關係與國際法、宗教與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心理學、世界史與國際關係、藝術與國際政治研究做過系列訪談,在學界引起一定反響。目前,學界在心理文化學對國際關係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探討國際體系、國家形式、國家吸引力、國家行為、國家間關係、國家認同等問題,提出不同於西方國際關係學的本體論。那麼,心理文化學研究國際關係是如何緣起的?
  • 王齊洲:「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破土與茁長
    新世紀以來,南開大學寧稼雨教授提出了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設想,並身體力行,發表了一批關於如何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以及應用「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敘事文學主題類型的論著,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文化學及中國文化史學
    當時,馮天瑜已進中年,且非史學專業出身,但不數載,便以《明清文化史散論》(1984)享譽學界,這確乎令人稱奇。此書作為馮氏的首部文化史專著,即被認為是「超過前人」之作,「已足以與柳先生(即柳詒徵)方軌」。(邱漢生語)其實,就其個人歷程說來,這一切誠可謂蓄之久遠,發於天然——他自幼即盡日徜徉書林,陶成人文之質,且有當代學人少有的家學淵源。
  • 日本留學丨文化學專業介紹
    其研究範圍非常寬廣,簡而言之,可以說是融合了所有研究視角的一門學科。比如說可以從各個角度來研究世界各地文化的成立過程及其背景。那麼稍微細分來講,它又包含了我們非常熟悉的各個學科,如:文學、語言、歷史、思想、哲學、宗教等等。就是在文化學的基礎上限定地域為日本,有關日本的文學,語言,歷史,思想,哲學,宗教等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研究,這就是日本文化學。
  • 文化和文化學的概念
    文化學是人們對文化現象並不陌生,但是將文化現象作為一個整體性課題來研究,明確提出建立專門的、獨立的「文化學」學科,則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它是從文化人類學中分化出來的。「文化學」這個術語是德國化學家、哲學家威廉.奧斯特瓦爾德1909年創造的,他把文學定義為研究文化本質規律的科學。
  • 【2018026·社會學】青年學者專輯丨丨楊渝東丨和弦與變奏:孫本文文化社會學與黃文山文化學之比較
    這位對芝加哥學派影響深遠,帶有濃厚實證主義與美國理想主義相結合的學者為芝大既保持了美國社會學的傳統,又開創了新的研究視野和方法,擺脫了社會學在認識論和方法論與過去的進化論、生物論、本能論、心理學相互糾纏而失去社會學自身特質的狀況。他在1918~1920年與波蘭移民茲納涅茨基合著的《身處歐美的波蘭農民》一書,也被公認為美國社會學確立其學科標誌的代表作之一(於長江,2006)。
  • 文學院 「導師有約」談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稼雨應邀為全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的精彩講座。  寧稼雨教授以中國敘事學與西方敘事學的區別入手,講述「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意義,並指出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範式基本上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全盤西化」文化價值觀作用下「西體中用」文化價值觀的產物,這一範式在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研究中表現尤為明顯。
  • 文學院「導師有約」談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稼雨應邀為全院師生帶來題為「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學術體系重建」的主題講座。  講座中,寧稼雨以中國敘事學與西方敘事學的區別入手,講述了「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意義,指出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範式基本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全盤西化」文化價值觀作用下「西體中用」文化價值觀的產物,這一範式在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研究中表現尤為明顯。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而是轉向語言、思維與活動相互作用更深入的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者的興趣從認識客體轉向主體,即作為觀察者和某一經驗及知識載體的人。語言研究的現實問題不再局限於純粹的語言範圍,而是轉向語言、思維與活動相互作用更深入的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者的興趣從認識客體轉向主體,即作為觀察者和某一經驗及知識載體的人。以下從現代俄羅斯語言學發展過程等方面簡述傳統分支學科對現代語言學所作的貢獻。
  • 文化哲學面向現實的方法論視域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關於文化哲學的研究日益活躍深入,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重要成果,產生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為不斷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文化哲學作為哲學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學科,人們對其的理解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何理解文化哲學、如何研究文化哲學,仍然是今天文化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 認識論、研究議題和方法創新:論重建民族學
    認識論、研究議題和方法創新:論重建民族學 何明著 ISBN 978-7-5077-5873-3 作者簡介 何 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 MEM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3大方法推薦)
    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畢業論文寫作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學習掌握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但是筆者發現,很多人對於MEM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掌握的並不熟悉,不透徹,下面就來分享下一般MEM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MEM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  1.哲學方法論。
  • 傳播學研究:認識論、方法論及創新
    批判學派與理性主義對於傳播學研究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的考察,無法脫離人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漫長發展歷程和幾千年來積累的成果。哲學思辨或者形上學是人類最原始、生命力最為強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傳統,西方形上學的集大成就是理性主義思潮。
  •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兼談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開展教育研究 2019年02月19日 14:23 來源:《教育發展研究》 作者:姜勇 柳佳煒 字號
  • 社會工作研究中方法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選擇問題
    到迪爾凱姆的《自殺論》發表,他採取了主客二元論和價值中立的態度,將實證研究發展到非常精細的程度,證實了許多先前的假設。(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林彬博士2000年8月授課內容。)「在20世紀,歷史學、人類學和地理學最終將殘存於它們內部的早期普遍化傳統徹底地邊緣化了,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學構成了一個以國家為中軸的三位一體,從而鞏固了他們作為核心社會科學(以研究普遍規律為主旨)的地位」。
  • 讀書會 | 《比較研究:論方法》學習體會
    前言:6月8日晚,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良師益友」讀書會開展了交流活動,主題是談閱讀梁鶴年先生《比較研究:論方法》一文的學習體會,這是筆者在讀書會上談的學習體會要點,與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請大家批判指正。《比較研究:論方法》學習體會焦永利做研究方法很重要梁先生對研究方法傾注了極大的熱情。
  • 個案研究「代表性」的方法論考辨
    [ 6] 在質疑聲中, 尤以Freedman 和Leach 的觀點具有代表性: 「個別社區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廣大中國的一般國情並展現整個中國社會的特點?」[ 6] 。隨後,「微型社會學」方法在文化人類學界似乎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自Firth 評價微型社會學方法的半個世紀之後, 學界再次掀起這一問題討論的熱潮。
  • 我的行業研究方法論
    本文為年初面向高榕資本研究院(以及部分投資團隊)作交流的文字紀要,主題為《我的行業研究方法論》。該交流持續約八小時,文字紀要約八萬字,涉及宏觀、產業、產品,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我們作一定刪減,並根據時間順序逐步整理出。
  • 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平時之所以覺得博弈論高深,是因為傳統博弈論都是研究什麼策略最高明。 實際上日常的博弈論並沒有那麼遙遠,我們平時遵守的規則,已經是相互競爭和妥協的產物。 只要是一群聰明而又理性的人一起競爭,那麼最終決定局面的不是策略,而是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