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2020-12-11 騰訊網

你好,我是魚堂主。

平時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不謀一城也,不足謀一域。

聽起來好像很高級一樣,今晚堂主就給你扒扒高大上的博弈論,落地之後是什麼樣?

要說不一樣的知識,據說是聰明人才用的東西叫「博弈論」。

01 什麼是博弈論?

博弈論是什麼?

簡單講就是一群聰明人,在一定規則之下,如何選取最有利自己的策略進行競爭。

平時之所以覺得博弈論高深,是因為傳統博弈論都是研究什麼策略最高明。

實際上日常的博弈論並沒有那麼遙遠,我們平時遵守的規則,已經是相互競爭和妥協的產物。

只要是一群聰明而又理性的人一起競爭,那麼最終決定局面的不是策略,而是規則。

人人都聰明,就不會有人做蠢事,每個人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策略,優勢對優勢最終只能得到一個均衡,大家未來繼續把遊戲玩下去,就必須設定一些規則。

比如,幾個人一起玩牌,開始看大小,慢慢有人開始從桌子上偷牌。最後人人都偷拍,這樣偷牌就策略相互抵消就不在是優勢。

這樣相互耗著很浪費時間,所以就一起定個規則,不許偷牌然後遊戲繼續。

02 田忌賽馬是計謀,不是博弈

我們一說起謀略和博弈,總愛拿「田忌賽馬」舉例子,本來比賽的約定是,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

田忌在一場比賽中,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結果二比一取勝。

但是這個例子,恰恰不是博弈論,它只能算是計謀,而計謀就是利用對方信息差形成的優勢。

你想,如果田忌賽馬這招好用,為什麼歷史上,在就沒有發生過第二次呢?

因為田忌違反了規則,等於欺騙了齊威王,被你騙一次是你不對,被你騙兩次那可就是我不對了。

計謀只能用一次,而且對方必須很蠢的配合你,才有可能成功。

實際上有多少人真的傻,還能恰好被你碰到。

而博弈論專門研究的,是各方都不是蠢人的遊戲。

博弈論要求的是先假設對方可能的策略,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那你怎麼辦?

你的任何行動都得考慮對手的反應,這裡面沒有陰謀,只有陽謀,但是陽謀其實比陰謀更難算。

03 普通人研究策略,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從馮·諾依曼創始博弈論開始,這就是一個燒腦的數學理論,用零和博弈奠定了博弈論基礎。

博弈論裡的英雄是約翰·納什,這樣的天才,用納什均衡讓博弈論出圈了,不僅是競爭而是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使用的理論。

普通人研究策略,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普通人研究怎麼讓自己的行為,比別人聰明一點,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有人研究違反規則,有人研究適應規則,高手研究改變規則。

比如,美國的菸草廣告,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時期,美國的菸草公司可以隨便發展。到1960年代的時候,菸草市場就已經飽和了。

全國總共就只有這麼多人吸菸,菸草市場總共就只有這麼大,幾家大的菸草公司無非就是瓜分一個有限的市場。

你要多拿一點份額,我就得少拿一點,這個局面叫做「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競爭是最激烈的,各個菸草公司就不得不花越來越多的錢做廣告,大家總投入越來越大,但是總的市場還是只有這麼一點,這就是一個「囚徒困境」。

與此同時,因為當時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吸菸的危害,政府就開始推動立法,想限制菸草行業的發展。

1967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布一條規定,說電視臺每播出香菸廣告,就必須同時播出一條宣傳「吸菸有害健康」的公益廣告。

這樣一來菸草行業就更可悲了,你不得不花錢給自己做廣告,可是花錢的結果,公眾越來越了解吸菸有害健康,這不等於作死啊!

到197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條法律,乾脆禁止了菸草公司做電視廣告。

但是公眾不知道,有很多國會議員都不知道,這條立法,其實是菸草公司租金運作出來的,他們改變了規則。

為什麼菸草公司租金想要禁止自己呢?

吸菸是一種剛需,大家都不做廣告,市場還是這麼大,但是每個公司都能省下一筆廣告費,還不用再宣傳「吸菸有害健康」了,結果一年之內,菸草公司的利潤就提高了30%

04 改變規則,你就改變了局面。

通過一個強制的規則,限制惡性競爭,所有人的境遇都會更好。

博弈論有個特別流行的概念叫「囚徒困境」,說兩個一起偷東西的犯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了,分別關押審訊。

雙方都知道,如果是雙方都不招供,倆人的結果會更好,但是因為規則雙方只能都選擇招供,因為你不能保證對方是否招供。

我們經常用「囚徒困境」,來形容每個人都按照,對自己最優的策略行事,結果卻是雙輸的局面。

真正的囚徒困境要求雙方不能搞聯合和串通,而且必須是同時行動,真實世界的各種困局,沒有這麼嚴格的限制,所以是有可能被打破的。

參與者明知道對自己不好,還不得不拼命參與,工資封頂,停火協議,就是解決困境的方法。

很多時候是自由帶來困境,限制帶來活力。

因為大家都解放了無用的競爭精力,真正的專注做好該做的事。

學習了博弈論,你就多了一個觀察世界的眼光,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理性選擇之下的困境。而你知道,造成這些困境的常常不是參與的人,而是規則。

最後幾句話:

所有人都意識不到博弈的時候,你隨便做點什麼都可以贏。

少數人意識到博弈的時候,誰意識到博弈誰贏。

大家都意識到博弈了,那就只能逼執行了,看誰更能堅持行動。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啟發。

相關焦點

  • 博弈論雜談:研究範式
    繼續博弈論這一話題,今天我們來討論博弈論的研究範式。儘管博弈論在一些自然科學領域也有應用,但它基本上還是屬於社會科學範疇,畢竟它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以,也與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博弈論的研究也大致有兩種範式,這就是實然性研究與應然性研究。所謂的實然性研究,就是想知道現實社會是什麼樣的,而應然性研究則是要探索理想社會應該是什麼樣的。
  • 我想做個聰明人——《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序言部分筆記
    日本人寫的方法論真的是極致的精細,以至這本書我反覆讀了兩遍並做了詳細的筆記。當然這個筆記就是聰明人用的方格筆記本嘍。這本書寫的不單單是筆記的寫法,更多是一種思考方式。讓人得以通過聰明人的思考方式來鍛鍊自己的思維,再次看向這個聰明的世界。
  • 啥叫聰明人?怎麼變成聰明人?
    聰明人的思考和行動過程:升維思考(處理問題的「範式」),想清楚從長遠看,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然後收集選項(處理問題的「範式」),找到滿足自己要的生活狀態的職業可能性,進而做篩選判斷(處理問題的「範式」),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選項。聚焦後收集並信息,並付費找牛人指導(找到足夠多、足夠好的信息來源),明確目標後開始行動。這就是「普通人」和「聰明人」區別。
  • 什麼樣的人才算的是聰明人?聰明人應有的六個特質
    那麼在科學家眼裡的聰明人都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呢?①懂得不多,當一個學霸說出他什麼都不會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翻白眼,但是其實不管是在什麼領域,鑽研越深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越多。如果有人聲稱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無所不知,就覺得算不上是個聰明人。
  • 你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嗎?
    我們的認知範圍告訴自己,智商高就是聰明人。他們是人中龍鳳,鳳毛麟角,事業有成,媳婦漂亮,郎才女貌,學霸級別,處理事情精明等等。 你是個聰明人嗎?長大後飛黃騰達! 小時候學習倒數,沒人搭理的人,成為作家,小說家,文學家,導演,演員,名人的就太多了。
  • 書評:《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學習、看書總是記不住,是因為記憶力...
    高橋政史寫的書《聰明人用方格本》指出,聰明人與不聰明人的區別在於信息整理能力的不同。如果你在學習或看書的過程中,沒有正確的記筆記,那學過的東西,能夠記憶住的內容,就會很少。什麼樣的筆記本才會讓人變聰明呢?先來看看自己手上的筆記,做一個判斷吧。你的筆記是不是打開發現完全沒有「再現性」呢?
  • 聰明人的特徵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智力水平,這裡列舉了13項聰明人的特徵,來看看自己可以滿足其中幾項?漢密特寫道,聰明的人「願意用開闊的心胸接受和考慮其他觀點,發現其中的價值」,而且他們「對不同的解決方案持開放態度」。心理學家表示,思想開明的人——那些能夠找出和權衡各種不同觀點的人——通常能在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驗和智力測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
  • 重述博弈論的「道統」:簡·奧斯丁與經濟學
    他從構建博弈參與者的「共同知識」,實現協作的角度,解析了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文化現象,比如什麼樣的商家要去「超級碗」之夜做廣告等等,令人大開眼界。書的篇幅並不長,據說已經出了第二版。  依我看來,眼前這部《簡·奧斯丁的謀略》面向著三個不同群體的讀者。首先,崔教授面向普通公眾,試圖重述博弈論的「道統」。
  • 如何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文章來源 | L先生說(lxianshengmiao)什麼是聰明人?聰明人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在談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一個概念——認知框架。大腦最常用的方法是:既然新信息可能造成認知失調,那我就不接收這種信息,只接收我想要的信息。聰明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這裡體現出來了——許多聰明人的特點,就是會對認知框架進行審視。
  • 麥肯錫、埃森哲、康奈爾都在用的《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你用了嗎
    他回答說:因為發現公司大眾體系的人都習慣用方格筆記本,自己用起來也覺得不錯。昨天去圖書館,我意外地看到了日本高橋政史的《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這本書,於是我開始仔細研究起這本書來。為何聰明人要用方格筆記本呢?接下來的內容,也許會使你跟我一樣得到不錯的啟發哦!
  • 聰明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同。」雖然思考看起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在思考什麼、思考結果怎麼樣、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家託尼-布贊經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聰明的秘密在於多動腦子。每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終止,大腦都在不斷地學習。人腦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內接收一個人臉的視覺映象。
  • 媒體解析20萬元猜拳策略研究重要意義:是博弈論的一項人性研究
    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200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讓猴子跟電腦玩剪刀石頭布,研究它們如何學習和做出決定。2006年,日本通過檢測人的腦電波圖,讓電腦在7秒內判斷出人類出哪一種拳,準確度達到85%。而在數學和博弈論方面,剪刀石頭布也是常被討論的一種模型。還有人專門寫了一本書——《石頭剪刀布:每日生活中的博弈論》。還有人把這種遊戲的策略空間與混沌概念聯繫到一起。
  • 手帳|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
    在開始看文章之前,請你先想想自己的筆記是什麼樣的,接下來和小冷一起來學習作者所介紹的筆記方法。書名:《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最有效的大腦思維整理術》——[日]高橋政史今天的文章目錄:方格筆記本使用三要素:留出空餘,首行對齊,用圖、畫、表呈現視覺效果。在筆記本頂部3-5釐米寬的空白區域寫下標題。按照「事實—解釋—行動」的黃金三分法記筆記。
  • 博弈論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等著作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著作。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
  • 誰是聰明人,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二,聰明人有更恰當的溝通方式。三,聰明人多角度思維。除去專業知識之外,聰明人知道很多。聰明人天賦就是思維活躍,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四,聰明人不僅能在一件事情上極為專注,而且有極強的概括和拓展能力,並善於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個事件。五,聰明人敢於面對錯誤,面對挫折。微笑的面對發展糟糕的事情。聰明人很堅定,永遠不會打倒。
  • 聰明人如何思考問題?
    為什麼聰明人想到的解決方法比普通人更多?只是因為他考慮過類似的問題,也了解過這些不同的方法,甚至對比過他們的優劣點。這樣,一旦問題發生時,他就可以迅速作出反應。為什麼聰明人能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及應對的方式?只是因為他經歷過足夠多的思考,將思考內化成一種積累和習慣。從而,當面對任何抉擇時,都能迅速調動自己的積累來使用。
  • 職場中的聰明人,你以為是投機取巧,其實是思維和格局的體現!
    在我們周圍,總有這樣一群「聰明人」,跟我們「普通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面對同一個事件,普通人看到表象,聰明人看到規律;面對同一個問題,普通人想到兩三種解決方法,聰明人能想到十幾種,並且能迅速找出最優方法;面對同一個行動,聰明人會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並且在不同可能性下都能作出應對。普通人大多順其自然,且容易茫然失措。
  • 老實人與聰明人,你傾向於哪個?
    我從小就是長輩眼裡的「老實人」,不僅是自己家裡的長輩如此評價,就連街坊鄰居、單位同事都是如此「公論」,老實到有點類似於「傻子」。我很老實嗎?沒有人反駁,我這個傻子卻偏偏要當這個「出頭鳥」,要求利用周日停工、放棄自己的休息還「逼迫」車間技術員陪我一起在機器上「上竄下跳」把機器修好,為車間省下了十幾萬,刨去通脹現在就是幾百萬呢,聰明人早就跑去厂部邀功了,「老實人」似乎並沒有參與此事。
  • 聰明人為什麼無法徵服世界?
    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戴希還記得,張首晟用幾張餐巾給他講比特幣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區塊鏈技術,一直講到半夜。「我後來看過好幾本介紹區塊鏈的書,但再沒一個人能用如此簡潔的語言,把其背後的數學原理講得那麼透徹。」然而現實是,區塊鏈更像是一場陷入短期利益的博弈遊戲。圍棋是完美信息遊戲,物理世界也是追求用簡單的模型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 「聰明人」都會繞著走,傻子才會慢慢熬到成功終點
    「聰明人」都會繞著走,傻子才會慢慢熬到成功終點胡適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從表面上看,我們非常需要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總結聰明的捷徑。但實際上,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卻始終都在踏踏實實的下著「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