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開春打虎,養生記得十個一,千萬別錯過這個好時機

2021-02-16 現代生命科技園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要來了!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

數九天:天氣最冷,也最好養生

冬至節氣來了,也意味著「數九寒天」開啟,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伴隨而來的,是又一輪降溫降雪、吹風天氣。

但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在中醫中流行這一句話叫,「數九寒天好養生」。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

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簡單地說就是這個時候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冬至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進補,來年一整年都能生龍活虎,能量充足!

一般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也就是從12月22日到1月17日,一共3個9天,不僅強健身體,還能夠消寒。

三類人尤其需要進補

1. 陽氣虛弱的人群

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食慾不佳、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

2. 年老體弱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與扶正相結合,就是在進補的同時,兼顧治療所患的慢性病,這樣經過一個冬天的進補與治療,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強體質。

3. 易在冬季或夏季發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凍瘡、關節炎等容易在冬天發病,瘡瘍等易在夏天發作,患有這些季節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在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病。

數九進補堅持十個一

1、一個好肉:雞肉,禦寒補身

在我國部分地區素來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也有「進九吃雞」的說法。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

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 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預防寒涼。一定要湯肉一起吃。

2、一道好菜:蘿蔔燉牛腩,滋養脾胃

在北方,號稱冬季吃賽過小人參的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進補美食,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兩種食材一個性溫一個性寒,兩者一起正好寒熱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白蘿蔔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湯汁,最後,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風味鮮美的冬菜。

3、一個好果:桂圓,暖心助眠

桂圓又稱龍眼,能養心安神,有助緩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湯,體質偏寒性容易手腳冰冷、晚上難入眠,這時把龍眼乾、紅棗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幫助入睡。

另外,比較勞心的人也容易耗損心脾氣血,吃點桂圓更能有效達到補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虛火旺或有熱性體質的人,不能吃桂圓。

4、一碗好湯:當歸牛肉湯,溫補腎陽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5、一碗好粥:紅棗芝麻粥,擅補腎氣

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有些腎氣不足的人就會感覺手腳冰冷。推薦喝紅棗黑芝麻粥,能迅速溫暖身體,也助於體內微循環,尤其適合手腳冰涼或便秘者。

6、一杯好茶:烏龍茶,防止乾燥

冬至以後,如果進補過多,容易引起內火乾燥。而發嘴唇乾燥脫皮是最為明顯的身體反應之一,而烏龍茶不寒不熱,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所以,多喝點烏龍茶可以緩解由於維生素缺乏而出現的肌膚乾裂的情況。

7、一種好調料:生薑,驅寒暖胃

俗話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注意,一是冬季吃薑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薑。

此外,天氣越來越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

《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意思是,我們可以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切片生薑,在嘴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咽下,快到地方了,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

8、一把好豆:大豆,補充蛋白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抗體的物質基礎,而抗體可以幫助人體與外界「異物」作鬥爭,維持正常免疫力。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9、一個好穴:陽池穴,促進血液循環

陽池,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手冷發愁。

10、一個好運動:走路,趕走疾病

俗話說:「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沒有;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堅持冬季走路鍛鍊的人,可大大減少貧血、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注意:早上鍛鍊9點後

素材來源:健康時報

延伸閱讀:

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與合作:QQ號:1055776789。

喜歡本文嗎?敬請點讚、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煲湯食譜:冬令進補,開春打虎
    大雪 煲湯食譜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冬季補養,只需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冬季喝湯不僅可以抵禦寒冷,而且湯的營養價值很高,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 大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
    原標題:大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節氣,通常落在公曆每年的12月7-8日左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255°。今年大雪交節時刻為12月7日零時41分。這時候,天氣進一步變冷(俗稱「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至此而雪盛也」。其實,比起小雪節氣來,大雪節氣不一定就下大雪,因為在我國北方,大雪後各地降水量都在進一步減少。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專家推薦的養生食療方快收好!
    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補腎多吃「黑」 冬季,寒邪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 冬令進補 三春打虎 究竟怎麼補?立冬養生應該怎麼補?
    冬令進補,即冬季進行的滋補。中醫學認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裡,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類到了冬季,也同樣處於「封藏」時期,此時服用的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於吸收蘊蓄,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間有「冬令進補,三春打虎」之說。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專家推出養生秘方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補腎多吃"黑"冬季,寒邪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 冬至進補 開春打虎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補腎多吃「黑」冬季,寒邪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 立冬養生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滋養食材要有這3個特點
    意思是說,人們經過春、夏、秋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在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更有「冬令進補,春天打虎」的俗語。每逢這個時候,人們都用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 「冬季進補,來年打虎」!5種養生食物營養又滋補,可別錯過哦
    俗話說的好「冬季進補,來年打虎」,雖然「打虎」是一句誇大了的玩笑話,但也能反應出來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加上受季節影響,很多人都面臨著「冬困」的現象,身體也比以往更容易睏乏和疲累,因此多吃些滋補身體、暖身養生的食物就顯得格外重要啦。
  •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養生4款家常菜,烹調簡單營養又滋補
    民間有語「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正是養生進補的好時節,民間一直流傳下來的飲食習俗,到今天依然適用。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老祖宗們的經驗總結,大雪節氣吃些什麼,能夠很好的養生進補。
  • 冬令進補好時節,正官庄高麗參膏正相宜
    初冬已入,又到了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按照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標誌著冬季的開始。俗話說,「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季進補可以在體內積蓄力量,為來年打好基礎。同時冬季也是去除身體寒症的最佳進補時期。
  • 「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冬季進補那些事兒,一次跟你講清楚丨蝌諺More
    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人又積極地忙活起了養生滋補這一課。俗話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但是,這句話真的正確嗎?冬天氣候比較惡劣、疾病頻發,注重飲食、營養跟得上了,免疫力自然會提高,到了開春氣候再度變化的時候,就能展現出比較強的抵抗能力。因此,這句俗語不無道理。不過,也要提醒大家,不要誇大進補的效果。
  • 立冬之後,牢記飲食三原則,巧妙進補,養好身體少生病!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冬季的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此時氣候逐漸寒冷,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於緩慢。寒冷的天氣也會影響到人體身體各個器官與組織,此時需要進行適當的進補,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做好養生工作,養好身體,平安過冬來年才能少生病。民間講究「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實際上進補也是有禁忌的,切忌不可盲目進補,以免過猶不及。
  • 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冬季吃這4款家常菜大補!
    民間有語「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正是養生進補的好時節,民間一直流傳下來的飲食習俗,到今天依然適用。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老祖宗們的經驗總結,大雪節氣吃些什麼,能夠很好的養生進補。羊肉羊肉屬紅肉,有滋補養生的功效。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特別是鐵元素,寒冬吃羊肉,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補氣養血,驅寒暖身。大雪進補,少不了羊肉。
  • 立冬進補正當時 養生保健注意多
    立冬這天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不過養生專家表示如何正確進補還是很有講究的。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氣溫會出現明顯的下降,雨水也會隨之減少,氣候上整體會呈現寒冷乾燥的狀態。醫生提醒市民,此時在飲食起居上應注意防寒保暖,並適當補充一些水分。
  • 冬季養生解惑指南謹防掉入「進補」陷阱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是人們進補調理的好時節,很多人都會選擇服用溫補食材來抵禦寒冬。然而現實中,有些人卻過分迷信那些誇大其詞,虛構療效的「滋補妙方」,最終反受其害,變「養生」為「養病」。「真真」在這裡為您解惑冬季進補常識,帶您遠離坊間養生陷阱。
  • 「夫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看這裡!
    3、情志養生  寧靜為本:冬季人體代謝進入相對緩慢時期,故養生要注重「藏」。精神上做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安寧,避免煩擾生氣,使得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4、冬令進補  俗話說:「冬令進補,春來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熬過冬天還得會吃啊
    不知您聽說過「冬令進補,春天打虎」這句老話沒?西伯利亞的寒流真不能開玩笑,不注意身體就對不起自己。老話"冬令進補,春天打虎」的意思就是說,冬天吃好了能使精氣和元氣積累於體內,來年春天就有個好身體。可見「冬日滋補」還真得好好吃,來,讓我們吃出一個健康而溫暖的冬天把。特地為各位小主準備了幾道冬補食譜,家裡男女老幼即可食用。
  • 冬至後的27天,一年中最好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
    冬至是一年中最後的進補時機,最好養生!冬至節氣來了,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段。但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在中醫中流行這一句話叫,「數九寒天好養生」。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任順平接受山西晚報採訪時介紹,冬至時節外界陰寒至盛,極易損傷機體陽氣,因此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心、腦、腎、胃等多系統疾病高發期。
  • 中醫院專家在線手把手教你冬令進補~
    隨著時光的流逝奉賢慢慢的步入了十二月接連幾日的寒風吹得不少市民悄悄地回家穿上了棉毛衫棉毛褲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這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意思是在冬天通過調補問題1對於市民而言,什麼是冬令進補呢?專家解答目前廣大老百姓對於冬令進補會存在著一個誤區,而在我看來,冬令進補就是以調代補。因為人有各種體質,把體質調整好之後,得到一個平和的狀態,那就是補。問題2那為什麼需要冬令進補呢?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教您這樣吃,為來年身體打好基礎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 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季節,要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烏雞、牛奶、豆漿等。 中醫認為,「黑色入腎」,故以食「黑」為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