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護測體溫,你真的做對了嗎?【科學防疫】

2020-12-20 澎湃新聞

居家防護測體溫,你真的做對了嗎?【科學防疫】

2020-02-1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發熱,

是感染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之一,

在疫情防控期間,

測體溫不僅成為

公共場所打招呼的招牌動作,

也成為人們居家最為關注的健康要素。

儘管電子體溫計越來越普遍,但水銀體溫計以其測量準確度高的特點,仍在很多家庭佔有一席之地。

小小體溫計雖然看似操作簡單,使用起來可是有講究的,個人如何在開展自我健康監測時準確測量體溫呢?

太 長 不 看 版

◆ 體溫正常值範圍為:

口腔舌下溫度36.3℃-37.2℃;

腋下溫度36.0℃-37.0℃;

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 在安靜情況下測量體溫。

◆ 水銀體溫計腋下測量方法:

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乾燥腋窩,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10分鐘後取出讀數。

體溫的正常範圍

✪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

一般以口腔、腋下和直腸的體溫為代表。正常值範圍為:口腔舌下溫度36.3℃-37.2℃;腋下溫度36.0℃-37.0℃;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 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但這種改變通常在正常範圍內。

女性通常比男性體溫稍高,排卵女性在月經前期和妊娠早期體溫輕度升高,排卵期較低。

周圍環境也會影響體溫,如周圍環境溫度太高或蓋很厚的被子捂汗,都會讓體溫升高。

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體溫可略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故體溫偏低。

一般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體溫最高,其變動範圍約在0.5℃-1℃之間。長期從事夜間工作者,則出現夜間體溫升高,日間體溫下降的情況。

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運動時骨骼肌收縮,均可使體溫略有升高。

如 何 測 量 體 溫

準備

測量前20-30分鐘應避免以下情況:劇烈運動、進食、喝過冷或過熱的水、沐浴或者是進行冷、熱敷,如有上述情況,請休息30分鐘後再進行體溫測量。

檢查

先檢查體溫計有無破損,再檢查水銀柱頂端是否在35℃以下。若高於35℃,應先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

測量

以腋下測量為例。體溫計使用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用幹毛巾擦拭腋窩,保持腋下乾燥。將水銀槽端放置於腋窩正中,測量者採用曲臂過胸夾緊腋下的姿勢,測量時間為10分鐘。

讀數

水平拿住體溫計尾部(非水銀槽段),使視線與體溫計保持同一平面,緩慢旋轉體溫計,看到水銀柱頂端對應的數字即為當下的體溫。

注意事項:

使用時需小心,謹防打碎後水銀溢出。

若水銀體溫計不慎破損,先確認體表皮膚是否被碎玻璃扎傷;遠離碎表周圍區域,打開門窗加強通風,關閉取暖器、空調等取暖設備;再用錫紙、溼棉棒、寬膠帶等收集,統一裝在袋內或瓶內封好,按垃圾分類標準,所有水銀廢物應放在有害垃圾回收桶內;嚴禁徒手抓取水銀、倒入下水道。

原標題:《居家防護測體溫,你真的做對了嗎?【科學防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居家防疫妙招:巧吃「彩虹餐」 家電「除病毒」
    編者按:防疫時期,居家如何吃得營養豐富還能苗條不長肉?怎樣利用身邊的小家電進行清潔消毒?一起來學學這些居家防疫小竅門吧!改「細」為「粗」巧吃「彩虹餐」遼寧省營養師協會秘書長、中國註冊營養師左曉晶表示,防疫期間必須要吃得好,才能通過飲食來提升自身免疫力。
  • 用心護航,防疫同行
    為築牢疫情「防護牆」,確保全體師幼及家長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仁壽縣幼兒園以戰時狀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有序的開展各項工作。入園篇冬日的早晨,安保人員早早守候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家長和孩子們的到來,嚴格把好入園第一關。
  • 【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科學健身指南來了 科學健身動起來
    來源標題:【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科學健身指南來了 科學健身動起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持續蔓延,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科學防控,全國億萬家庭響應號召,減少各種外出活動,居家防疫從我做起。
  • 84消毒液用錯會中毒,酒精不要亂噴灑……居家消毒你真的做對了嗎?
    最近,受到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除了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外,消毒也備受關注。一說到消毒,相信大家的神經立馬緊繃起來。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消毒。因此,如果家裡和小區沒有確診的人,並不需要做過多的家居消毒,只需只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即可。關於消毒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疑惑,哪種消毒劑好?買不到75%醫用酒精,能用白酒代替嗎?一般的殺菌洗手液能消毒嗎?
  • 寒假居家防疫指南請收好!
    特別是當前居家觀察期間,嚴格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要求,非必要不出社區、村街。    二、率先垂範,做好防護。要帶頭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積極學習衛生知識,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自覺遵守居家隔離要求,非必須不外出,社區內活動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距離,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要注意防寒保暖,注重新冠肺炎與冬季流行性傳染病同防同控,防止交叉傳染。
  • 校園如何防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校園防護手冊》問世
    校園如何防疫?全書分為基礎篇、防護篇、出行篇及校園篇四個篇章,主要針對師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出行、校園學習和生活的各個場景,分析說明不同場景下師生的防疫要點。該手冊既可作為師生的防疫科普讀物,又可作為校園防疫相關人員的參考讀物,為有效提升校園防護能力發揮作用。
  • 52歲村醫「暴走」過春節 每天奔走為隔離人員測體溫
    一天在3個村莊奔走數十公裡,為居家隔離人員測體溫。疫情剛開始時,他還可以搭順風車,隨著更多的村民宅在家裡,他只能步行上門。從正月初三開始的1個多月時間,永泰縣赤錫鄉壽山村村醫陳文鍵如此為湖北返鄉的居家隔離人員測體溫。這個春節,52歲的他在「暴走」中度過。昨日,記者聯繫陳文鍵時,他高興地說:「我負責的23名居家醫學觀察村民,已經全部解除醫學觀察啦。」
  • 居家清潔也要強防護,選爆款吸塵器就對了
    儘管各地相繼復工復產,但自我防護不容鬆懈,而居家清潔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常用的掃帚等已不能滿足日常需求…這時「吸塵器」迎來了又一波熱潮,但市面上產品琳琅滿目,常常讓人不知如何選擇。今天小編就總結了一份熱門吸塵器排行指南,選對靠譜爆款讓居家清潔更「淨」一步。
  • 居家防疫 口腔消毒、清潔牙齒這些小工具你準備好了嗎
    居家防疫 口腔消毒、清潔牙齒這些小工具你準備好了嗎 2020-02-21 11:02:29 來源:光明網  |  作者:雲霄在防疫期間,如何做好口腔保健?記者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急診綜合診療中心的周建副主任醫師,來為大家解答口腔不適問題。問:防疫期間,智齒疼、發炎了怎麼辦?答:臨床上引起智齒疼、發炎的最主要疾病是智齒冠周炎,顧名思義就是指第三磨牙(智齒)牙冠周圍的軟組織炎症。以下頜智齒多發,常發生於18~25歲的青年。
  • 帶領洋居民防疫,「戰鬥」慎終如始
    帶領洋居民防疫,「戰鬥」慎終如始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分成多個小組,每天對居家隔離的境外返滬人員進行上門體溫監測和健康狀況詢問。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永鵬憶起今年上半年的戰「疫」時光,這些場景歷歷在目:100多名職工全員投入,醫務人員後半夜接待國際航班抵達的社區「洋居民」、為他們做登記是家常便飯;數不清的通宵夜,在中心合眼眯一會兒後,大家又分批領任務,開始了第二天的居家健康觀察上門任務。截至11月23日,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累計管理3748名「洋居民」。
  • 科學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度假區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
    隨著復工復產「集結號」的吹響,度假區的建設者們迅速返崗,佩戴好防護用具,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復工復產中。  在區黨工委、管委會的統籌部署和強力推動下,度假區全面開啟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作戰」模式,全區各級各部門積極響應,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生產秩序正在有序有效恢復。  聊城健康科技園項目是度假區首個復工的重點項目。
  • 居家健身操+心理手冊!穿上浙師版「身心防護服」,就不怕不怕啦! |...
    +由浙師大心理學系、心理與腦科學研究院團隊編寫推出的《大中學生防疫心理調適手冊》有了浙師版「身心防護服」再強大的病毒也不怕不怕啦!居家防疫怎奈體重飆升?久坐不動竟覺四肢退化?快!快!快!動起來!動起來!
  • 臺灣桃園機場防疫再升級 啟動入口量測體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影響,臺灣桃園機場防疫措施再升級,自4月1日起,桃機實施門禁管制,除了縮減進出二個航廈入口數到20個,所有旅客、航廈人員進入航廈時,都必須測量體溫。    桃園機場公司表示,依據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臺交通部門政策,機場公司為因應疫情發展,經過多次現勘,防疫物資整備,已經完成航廈出入口管制計劃,規劃2個航廈出入口由原本63個縮減為20個,暫時關閉的出入口處均將張貼告示,引導旅客及機場工作人員進入航廈。
  • 致家長朋友們的一封信:居家防疫,親子相依
    「孩子,我理解你」,這是「我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你」的初心。我們都從那個年紀走過來,時代進步的萬千氣象,讓這些孩子胎教時起就身心俱優,所以,他們早熟。我們不是一代人,思維和行動不一致也很正常,我們認為他不對,也要聽聽他的解釋。我們希望他勝任自主管理,又要求他無條件順從,這對他不太公平。
  • 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安全防護建議
    尊敬的家長朋友,親愛的同學們:受疫情影響,春節以來,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主要是在居家環境下開展。
  • 防疫進行時|居家及出行防疫小貼士,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我們在家應當怎樣正確防疫呢?一、居家防疫我們應當在家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共同戰疫佩戴時,要將折面徹底打開,將嘴、鼻、下巴徹底裹住,隨後壓緊鼻夾,使防護口罩與臉部徹底貼合。摘防護口罩時,儘量不要觸碰防護口罩外側,摘下防護口罩後立即洗手。
  • 個人生活、工作防護需要護目鏡或手套嗎?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護產品微指南》前面分別介紹了口罩和消毒液的選擇和使用注意事項:《疫情防護產品知識微指南》:口罩是疫情期間工作生活的「第一保鏢」【同心協力生活防疫提示】為裁員率不高於5.5%的中小微企業發放穩崗補貼;選擇家庭防疫用消毒液要注意的細節而對於「專業形象」大有提升的護目鏡和醫療手套,家庭個人防護需要配備嗎
  • 中英夫妻防疫記
    吃完晚飯,她給艾伯特讀從微信裡看到的中國抗疫防護指南。艾伯特卻不斷看表,他惦記著去村裡的酒吧。他有每天晚上泡吧的嗜好。辛潔勸他不要去,沒事少外出。艾伯特不耐煩地穿上大衣,戴上帽子,推門而去。他還是拒絕戴口罩。第二天,辛潔原有一個牙醫連續預約,兩周前做過臨時填充,這次是正式填充。當知道牙醫診所所在地已有確診病例,為安全起見,她與艾伯特商量,取消了這次預約。畢竟生命至上!
  • 2021第三屆北京國際防疫物資與裝備展覽會
    在全民抗疫大戰中,口罩、手套、消毒液、洗手液、測溫儀、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罩、隔離衣是最為直接的防疫需求,尤其口罩成為全球人民關注的硬通貨,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百姓,口罩成為防範新冠病毒感染的必需防護品。
  • 以「綠碼」方式做校園防疫更科學精準
    一些學校甚至要求,一旦離開本地,都需居家14天後方可入校。毋庸諱言,這些政策會造成一些現實的困難。比如,影響到學生暑期的安排。有很多家長暑假無法照料子女,會把孩子送回在外地的祖輩家中,現在需要提前兩周左右返回家中,這期間的照料,就成令家長頭痛的問題。這些政策,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