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硬核大學推薦!創多個中國第一,曾與哈佛齊名,頻頻登上央視

2021-01-10 中國教育那些事

日前,《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語,"凡爾賽文學"入選。所謂"凡爾賽文學",指的是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實際上,現在的"凡學"作品多數不再是炫耀,而僅是一種調侃。"凡爾賽文學"火遍網絡,掀起了一場"凡爾賽文學"創作大賽。今天,"平平無奇"的985、211、"雙一流"高校天津大學也來參賽,有些事情"藏不住"啦!

興學強國,北洋"挺身而出",開教育新局

"哇,你們好厲害,是百年名校吧。""還好吧,百年名校挺多的,不過天大年齡最大。"

蒼茫長夜中的電光石火,正如天津大學,劃破時代的夜空。

天津大學不僅是百年名校,更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1895年,甲午戰敗、國運衰微,正值悽風冷雨之時,煙鎖霧繞之中,光緒帝御筆硃批,盛宣懷首任督辦,創立了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從此,以"興學強國"為辦學宗旨的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誕生,成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肇基之始。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學堂的第一屆學員畢業。第二年元月,學堂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由於成績最優,從香港考入的學員王寵惠有幸成為"欽字第壹號"文憑獲得者。北洋大學堂由於治學嚴謹,校風樸實,當時在國內與哈佛、耶魯齊名,畢業生可免試進入美國一流大學攻讀研究生,被譽為"東方的康奈爾"。

第一張大學文憑

北洋大學著名的鐘樓

戰火紛飛的歲月,學校先後經歷八國聯軍入侵、日本全面侵華,校園幾度被毀,數易校址,但北洋大學始終屹立不倒。抗戰勝利後,為了躲避戰火硝煙而走上西遷之路的北洋師生,從各地返回天津,用一所完好的"北洋大學"迎接新中國的到來。

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由國家定名為天津大學,並沿用至今。

1952年全國範圍內的高校院系調整開始,天津大學調出十幾個系組,充實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學,哺育了蹣跚起步的中國高等教育。

如今的天津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淵源接續,薪火相傳。從1895年至今,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已經走過了125年的光輝歷程,經歷了工法肇基、創新轉型、西遷播火、津沽復校、迎接解放、院系調整、改革開放等重要時期,"興學強國"的使命從未動搖,在新時代走上了新的徵程。

"不從紙上逞空談",天津大學"要實地把中華改造"

"長徵八號飛天!你們天大也參與了。""還好吧,嫦娥五號、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天津大學全都參與了,習慣了。"

上天入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20年12月22日上午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枚新型火箭上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此次發射的 "元光號"衛星順利入軌,一個由80顆在軌衛星全球組網的"氣象北鬥"——"雲遙星座計劃"進入了加速布局期。

天津大學誕生於甲午戰敗之際、民族危難之時,在成立之時就肩負著"興學強國"的重任,有著"興學救國"的創辦宗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天津大學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所以,在天大人心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本就是天大的使命,國之重器上頻頻"寫上"天大的名字也就"習以為常"。

從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海燕"擊水前行,到為國產大飛機C919打造舒適的"呼吸系統",再到"神工"技術開啟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上天、入地、下海"無不體現天大人"要實地把中華改造"的精神追求。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近十年一直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計劃等項目,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著陸器,也將應用在未來的嫦娥系列著陸器上,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重要研究方法和關鍵參考數據。

天津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青島海洋技術研究院研發的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標、"海燕號"水下滑翔機等深海裝備亮相央視新聞直播間。

天津大學牽頭建設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

天津大學師生校友多人次參與到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建設施工中,例如天大人參與的島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橋設計的最難之處。

兩千三百套液壓促動器的研製,促使觀天巨眼國之重器的落成,中國的天文觀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宇宙深處有了中國人的目光,也有了天大人的目光。

天大人做天大的事,天津大學始終堅持興學強國的使命、愛國奉獻的傳統和矢志創新的追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天津大學爭分奪秒,為抗擊疫情貢獻"天大力量"。

天津大學多個科研團隊堅持"與時間賽跑",努力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中: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注釋資料庫已納入中國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並向全球開放服務;應用數學中心先後向科技部、教育部等多個部委提交報告20餘份......

2020年9月,在125年校慶來臨之際,天津大學發布125個重大科學問題。在"天津大學125個科學問題發布啟動會"上發布的首批20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涉及生命健康、環境科學與治理、能源材料、智能智慧、製造建造等領域。20個重大科學問題是在既往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宏大科研目標,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是天大科技工作者為校慶獻上的特殊禮物,也是給自己立下的奮鬥目標。"

熱氣氤氳,煎炸蒸炒,最是天大好味道

"好羨慕,天大雙校區竟然有13個餐廳。""說起這個就鬧心,每天都在糾結吃什麼,而且吃多了也就那樣,去年還點了次外賣呢。"

美味佳餚,天大煙火,"最胖的歲月給了你"。

"雖然在學校吃胖了8斤,但畢業後最想念的就是我們天大的飯。"裝修一新的衛津路校區學三食堂的牆壁上寫道:食堂,是一個新生吐槽,老生淡定,畢業生懷念的地方。而我們,是一個新生不吐槽,老生不淡定,畢業生狠狠懷念的地方。

在學校的時候,生活中的幸福感來源於剛下課就能吃到的美味,色香味俱全的紙包魚、麻辣香鍋,抑或是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把飛速運轉了幾個小時所帶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選擇一個"好時候",和舍友一起結伴坐在一張餐桌上邊吃邊聊,分享生活當中的點滴小事。因為食堂,從來都不只是食物。每一次結伴而行的好友,每一次熙熙攘攘的熱鬧,每一次在擁擠中找到座位的喜悅……這是最溫暖的記憶。

"外賣可以吃一輩子,食堂只能吃這幾年。"在天大,一年你只會點一次外賣。因為試過才知道,還是"家"裡的飯好吃。

一樹海棠,漫天飛舞,灑滿天大人的青春

"你們學校好美,有很多遊客來吧?""我沒什麼感覺,但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來'打卡'拍照,學校像個景點。"

花堤藹藹,北運滔滔,巍巍學府,北洋高。

說起來,天津大學的美早已寫進校歌。1903年4月天津大學正式複課,重建的校舍,佔地348畝,前臨北運河,後帶桃花堤,景色相映成趣,校歌中的"花堤藹藹,北運滔滔,巍巍學府,北洋高"描繪的就是此處的景色。

在天津大學,一年四季,千姿百態,變化無常,你可以嗅出春的芬芳,看到夏的晴朗,踏過秋的靜美,傾聽冬的寧靜。

海棠花或許是天大春的代名詞,每年四月初春,海棠花在校園爭相開放,這是天大的生命之美。白裡透粉的顏色清新了"春乏"帶來的疲倦,即使是花落時節也留下遍地的芳香。

教學樓的古樸,映襯著花朵的豔麗。

花海下的路牌,也美的像一幅畫。

最熱鬧的要數海棠季校園開放日,學校會開放衛津路和北洋園兩個校區。2019年來自全國各地4萬名遊人到訪天大,觀賞校內近千株海棠絢爛綻放。

炎炎夏日,草木葳蕤。那飄搖的柳枝,怒放的花朵都是北洋夏天最美的模樣。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和風徐柳,風中搖曳著舞姿;熾熱的陽光中,花兒怒放,向著遠方。

綠樹成蔭,荷花滿池,碧水連天,蛙叫蟬鳴。

晚霞時分,雲蒸霞蔚,絢爛多姿。霞光下的雲總是那麼的嬌巧,染紅了天際,染紅了愛晚湖,也染紅瞭望向遠方的心。

秋水連天,暖陽拂面。秋末的淡淡陽光把路照得金黃,枯葉落了一地,卻沒有生命掉落應有的悲傷,取而代之的是一條走上去會沙沙作響的湖邊小路。

天色深邃得讓人沉醉,萬裡無雲,一碧如洗,北洋正遨遊在藍天裡。

歲寒初至,萬物尤生。捨不得最後一抹綠,留戀著那份盎然的生機。可終究是該一日日走入這輪迴的終篇。"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落雪的時候,天地間都是溼潤而安靜的。喧囂了一整年的北洋,重新煥發出仙境般的禪意。春華秋實,草木榮枯,循環的最後是一場回歸本心的沉積。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比起西湖湖心亭的清冷,天大的求實亭多了幾分生機。一人獨坐亭中,聽風囂,看雪飄,與天大共賞此時此景。

春風化雨,夏月蟬歌,秋知落葉,冬去春來。天大人何其幸運,讓四季輪迴的美妙風景與青春作伴,成為了天大時光中那些"平常的日子"。

從北洋大學堂到國立北洋大學再到天津大學,天大跨越3個世紀,凝聚塑造了天大品格,興學強國的使命、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愛國奉獻的精神、矢志創新的追求已經深深融入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中,成為感召師生校友的強大精神力量和行為準則。這種精神力量,引領著天大人昂首闊步,奮力書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篇章。

素材來源天津大學

相關焦點

  • 專業第一,多部作品登上央視!走近了解交大「鄒導」
    她紮根專業學習,專業第一、榮獲多項獎學金;她深耕實踐,連續兩年擔任開學典禮影片《爸媽》導演,主創多部作品登上央視等多家主流媒體;她全面發展,學生工作者、公益達人,在奉獻中綻放青春......大一到大三期間,鄒佳雯任上海交通大學學聯宣傳中心副主任、視頻部部長,2015年及2016年連續兩年任開學典禮主題影片《爸媽》導演,大三暑期實踐時她來到澎湃新聞深度報導欄目《澎湃人物》組,進行為期5個月的實習。
  • 與哈佛醫學院齊名,曾是耶魯的模仿對象
    常年雄踞各大資助榜首仿照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教學模式,霍普金斯大學是全美第一所討論班方式授課、分專業錄取本科生的大學。霍大最富盛名的三個學院分別是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霍大的醫學院與哈佛醫學院齊名,擁有悠久歷史與優良傳統,長期以來雄踞美國國家健康中心(NIH)資助榜首;附屬的霍普金斯醫院已經連續22年被U.S.News&World Report列為全美第一醫院。霍大的醫學院以招收研究生為主,另外還設有面向本科生的Pre-med專業。
  • 長徵五號火箭貯箱低溫靜力試驗成功 創多個紀錄
    原標題:長徵五號火箭貯箱低溫靜力試驗成功 創多個紀錄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702所承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一級氫箱液氮低溫爆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貯箱地面靜力試驗畫上圓滿句號。   貯箱低溫靜力試驗、動力試車以及合練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飛前的三件大事。
  • 90年前中國就有世界一流大學,能與哈佛齊名,卻被併入清華北大
    90年前,中國就有世界一流大學,能與哈佛齊名,卻被併入清華北大在90年前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國,居然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這說起來可能大多數人不怎麼相信,但事實卻是存在的。對於現在國內的世界一流大學,大家肯定會想到清華、北大這些頂尖高校,但對於當時的中國及世界,一流大學要遠比現在的規格更高。
  • 哈佛姐妹花上央視展現開掛人生 網友:明明可以靠臉
    導讀  近日,曾被諸多網友驚羨的復旦姐妹花在節目中一次性記住軍體拳招式,再次走紅網絡。圍觀網友直呼: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  復旦姐妹花節目上打軍體拳,驚呆眾人  還記得那對一度被網友稱為「復旦學霸姐妹花」的雙胞胎嗎?近日,這對雙胞胎登上了CCTV-1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的舞臺,再次驚呆了眾人。
  • 我國近代史上的世界級大學,第8所曾是亞洲第一,堪稱名校祖師爺
    在鼎盛時期,齊魯大學號稱「華北第一學府」,與燕京大學齊名,在當時有「南齊北燕」的美譽。我國的很多知名學者都曾在這裡教學,比如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以及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等,它們都曾在此執教,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先進知識分子。
  • 江蘇花10億重建古塔,曾與長城齊名,門票120好評滿滿,就在南京
    江蘇花10億重建古塔,曾與長城齊名,門票120好評滿滿,就在南京不吹不黑,我國的古建築就全世界所有的古建築來說,也算得上是很優秀的存在。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榫卯結構,不靠任何釘子便可以屹立百年不倒的建築,足以彰顯出古人的建築能力。
  • YY主播頻頻登上央視舞臺,拼完顏值拼實力?
    在刻板印象裡,大家以為主播們在鏡頭前跳跳舞,唱唱歌,就能收穫粉絲打賞,輕輕鬆鬆賺到錢,鏡頭之下她們也要背負「音效卡戰士」、「濾鏡美顏」的嫌疑, 都說央視舞臺是一面照妖鏡,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登上央視舞臺的YY主播們,實力究竟耐不耐打?
  • 這一城曾與重慶齊名,創造多個第一,但如今GDP與重慶相差甚遠
    重慶近年來風勢十分強勁,不僅經濟發展有全國頂尖地位,GDP總量達到2063.19億元,居全國第五位,同時也成為我國聞名遐邇的旅遊城市,不少地方遊客紛紛來到重慶體驗山城的美景,重慶的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每年遊客的數量都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靠前,很多人都深深地欽佩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
  • 今年以來,南開大學頻頻登上央視,件件都是大事!
    毛澤東主席題寫校名、親臨視察,周恩來總理三回母校……2020年,學校更是多次登上央視,受到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將"南開"二字透過央視的熒幕印在莘莘學子的心中。中央電視臺: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兩顆蓮子寓意不忘初心見證成長2020年南開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衝上微博"熱搜"榜首,閱讀量超6億,還登上了央視新聞。通知書整體設計獨具南開特色與內涵,還有一隻青蓮紫色荷包,內裝兩顆蓮子,細節之處盡顯百年學府深厚歷史底蘊,被網友稱讚為"別人家的錄取通知書"。
  • 貴州這道美食登上央視《美食中國》
    貴州這道美食登上央視《美食中國》 2020-09-05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醉龍蝦代表紹興菜,登上央視國際頻道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是以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為主要服務對象,已開播近30年,是國外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之一,所以,有專家認為,紹興菜邁出了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而被稱作"接力《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中國》,這幾年來,也一直探訪中國各地的城市美食名片,用美食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 中國第一裁縫:稱服裝利潤高出房地產,卻靠新能源電池登上富豪榜
    如今服裝市場低迷,曾經風靡一時的美邦、達芙妮等都在市場中艱難地掙扎,鄭永剛卻是個很特別的例子,十幾年前憑藉服裝行業發家,轉頭跨界進了新能源的坑,並成功登上富豪榜。如今,在淡出杉杉股份13年之後,62歲的他再次出山了。創立杉杉西服1958年,鄭永剛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工村家庭,18歲參軍,3年之後復員。
  • 滬江網校控訴盜版視頻登上B站熱門推薦第一,曾多次投訴舉報
    滬江網校控訴盜版視頻登上B站熱門推薦第一,曾多次投訴舉報 9月15日下午,滬江日語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今天滬江網校的全套日語課程盜版視頻上了B站熱門推薦第一。
  • 這所大學名聲曾與北大齊名,今發展緩慢,連211都不是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所大學名聲曾與北大齊名,今發展緩慢,連211都不是,那麼究竟是哪所大學?
  • 珠海這所高校頻頻上央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珠海的高校不多卻每一所都很厲害甚至有的頻頻登上央視談到這個,相信每個珠海人都知道小香香要說的是哪一所高校了吧?不僅有優秀學子多次登上央視的五四青年晚會,在2020年央視駐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上,北理珠的1000多臺無人機編隊表演,更是震撼了全國人民!
  • 留壩蜂蜜登上央視《源味中國》
    核心提示: 2月27日晚10:00,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全國首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紀錄片《源味中國》,留壩縣地標產品「留壩蜂蜜」在節目中精彩展現。                 留壩蜂蜜登上央視《源味中國》
  • 三明這個地方登上央視《新聞直播間》
    三明又上央視了!足足2分30秒!今天下午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福建三明 「雲端村落」老人與白鷳 美麗生態畫卷》2分30秒!三明這個地方登上央視《新聞直播間》近日明溪老人楊美林喚鳥的故事頻頻登上各大媒體平臺▲新華社▲鳳凰視頻▲澎湃視頻老人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
  • 今晚,阮家鄉再上央視!泉州真是個豐富的文化寶庫!
    「戲曲姐妹花」領銜出演泉州分會場 「這是我和一次登上央視戲曲春晚的舞臺展示南音,期待有更多的觀眾了解泉州文化,喜歡南音。」中國曲藝「二度牡丹」獲得者莊麗芬領銜出演南音《千家羅綺管弦鳴》節目中,這個節目將傳統南音與現代交響樂融合呈現。
  • 為什麼51Talk的小學霸,能頻頻登上各大綜藝節目?
    最近,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4》因致敬經典頻頻登上熱搜,在上一期節目中兩位小嘉賓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51Talk兩位小學員向嘉賓出題,當場飈出流利的英文繞口令,可謂十分搶眼,讓嘉賓們佩服不已,是妥妥的小學霸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