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蝙蝠聲波指揮納米機器人 可清除腦腫瘤細胞

2020-12-17 鈦克風暴

全世界的工程師都正致力於研發各種各樣的納米機器人,尤其是在人體內可控釋放藥物的機器人。然而,來自雅典國立理工大學的Panagiotis Katrakazas研究團隊卻對利用納米機器人探測大腦深處難以發現的腦損傷更感興趣。

  【科技訊】9月9日消息,全世界的工程師都正致力於研發各種各樣的納米機器人,尤其是在人體內可控釋放藥物的機器人。然而,來自雅典國立理工大學的Panagiotis Katrakazas研究團隊卻對利用納米機器人探測大腦深處難以發現的腦損傷更感興趣。

  研究人類大腦最深處的秘密絕非易事,然而,如果派一種極小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去大腦探索,說不定會大有幫助。這是一個異想天開卻又及其誘人的想法,然而,問題是如何指揮這些微型機器人的運動。

  來自雅典國立理工大學(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的一個研究團隊已經提出利用蝙蝠聲波定位和獵捕的方式指揮納米機器人的運動和定位,並於上月在美國弗羅裡達奧蘭多市的IEEE醫學和生物學學會會議(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meeting)報告了計算機仿真模擬結果,稱僅需四個微型機器人就能夠在幾分鐘內定位一個小腫瘤。
利用蝙蝠聲波指揮納米機器人 可清除腦腫瘤細胞2[/page]

  Katrakazas介紹說,「整個思路就是將納米機器人注入人體,利用納米機器人在腦內的運動來探尋損傷的確切位置,並再後期利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損傷。」Katrakazas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可沿著神經元細胞爬行的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會通過「捏」一下神經元來判定其是否健康:健康神經元會用電信號做出響應,而受損神經元則不會。

  然而,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納米機器人協同運作。Katrakazas想到了一種描述蝙蝠集群行為的算法,該算法由其他研究人員根據蝙蝠發出聲波信號來導航和獵捕食物而建立。Katrakazas團隊目前已將該算法應用於一種類似EEG(腦電圖掃描儀)的設備,以模擬蝙蝠的方式給頭戴該設備的受試人發送聲波信號。
利用蝙蝠聲波指揮納米機器人 可清除腦腫瘤細胞3[/page]

  該團隊希望利用這種聲波信號為腦內的微納米機器人導航,並稱已經利用仿真模擬測試了這種方法。然而,想要在人體試驗這類「蝙蝠」納米機器人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羅德裡克格羅斯(Roderich Gross)認為,首要的問題是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技術能使此類微型機器人感知並發射聲波信號。Katrakazas表示依然期待幾年後會有一套這樣的系統能用於人體實驗,並稱「已經有一些醫生表示對此感興趣」。

相關焦點

  • 加州大學開發出超聲波納米機器人,可用於清除血液中的細菌和毒素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了一種微型超聲波驅動的機器人,可以在血液中遊泳,清除有害細菌和它們產生的毒素。這些概念驗證的納米機器人有一天可以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方式去解毒和淨化生物液體。研究人員通過在金納米線上覆蓋血小板和紅細胞細胞膜的混合物,構建了納米機器人。這種混合的細胞膜塗層可以讓納米機器人同時執行兩個不同細胞的任務,血小板結合病原體,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一種耐抗生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紅細胞,它們吸收和中和這些細菌產生的毒素。
  • Nat Mater:揭示肝臟清除納米材料機制
    為了解決這種難題,來自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的幾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量子點、金納米顆粒和二氧化矽納米顆粒,開展器官水平和亞器官水平的體外和體內計算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納米顆粒被捕獲的機制。他們發現肝臟中的血流速度、細胞表型和物理位置在納米顆粒攝取中發揮著作用。他們指出未來的研究應當不僅涉及納米顆粒設計,而且也涉及某種類型的預處理。
  •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4:28 蘇州大學Zhen Li研究團隊通過仿生超小納米顆粒靶向小膠質細胞來治療帕金森氏病
  • 首個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誕生,用磁場就能控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張立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 Kostas Kostarelos 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推出一款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未來可用於診斷疾病或者向人體內輸送藥物
  • 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可有效清除耐藥菌生物膜
    在生物膜的形成過程中,細菌分泌大量的胞外聚合物物質,包括多糖、蛋白質和細胞外DNA,通過阻止抗生素的穿透和避免宿主免疫系統的粘性。與浮遊細菌相比,生物膜內的細菌更難被抗生素根除,而用於治療細菌生物膜感染的專門藥物仍在開發中。此外,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迅速增加,這使得細菌感染的治療更具挑戰性。因此,為了有效治療細菌感染,仍需開發具有增強抗生物膜活性的新型藥物和方法。
  • 化石顯示原始蝙蝠不靠聲波定位
    美國科學家稱,他們最近在美國懷俄明州出土了一個目前已知最原始的蝙蝠的骨架化石,這個近乎完整的骨架化石可以追溯至始新世紀初,即大約5250萬年以前。頭骨的形狀表明,早期蝙蝠擁有功能強大的翅膀,卻無法像現代蝙蝠一樣憑回波測定方位,即通過發送聲波和分析回聲來確定距離和方向。
  •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40:1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課題組利用納米孔測序實現對人類細胞系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的同時檢測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再只是「鋼鐵戰士」,生命基本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 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DNA機器人,能在納米尺度上執行任務,因此它可以在人體細胞內發揮作用,這也讓很多科研人員看到了其在醫療領域的廣闊前景。
  • 依賴超聲波的蝙蝠視力如何,他們是否都是「瞎子」?
    蝙蝠的回聲定位聲波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統稱,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進化最成功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從熱帶到寒帶(除南極洲和少數島嶼外)都有蝙蝠分布,它們幾乎佔據了所有可利用的生境。研究人員在對蝙蝠的回聲定位機制進行研究時,假設了兩種回聲定位系統——聲納與雷達。這兩種系統分別依賴聲波和電磁能的產生和傳播,通過分析它們的回聲定位來確定遠處物體的位置和運動情況。通過研究人們發現,翼手目的回聲定位聲波更接近於聲納,而不是雷達,因此,它的回聲定位依賴於聲波,而不是電磁能。蝙蝠以脈衝形式發射超聲波,通過一系列高頻的短脈衝進行回聲定位。
  • 利用RNA計算納米設備開展複雜的細胞邏輯運算
    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智能藥物設計、智能藥物運送、綠色能量產生和低成本診斷技術,甚至在未來開發能夠捕獲癌細胞或關閉異常基因的納米機器,產生重要的影響。Green說,「我們正在利用可預測的和可編程的RNA-RNA相互作用來確定這些相互作用能夠發揮什麼功能。
  • Technology:冷凍消融術和納米抗癌藥物聯合療法或可摧毀癌症幹細胞
    然而僅僅使用冷凍消融術並不能有效清除癌症幹細胞,往往會導致癌症復發甚至出現轉移,近日,來自俄亥俄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含有納米藥物顆粒的化療技術同冷凍消融術進行結合開發了一種新型聯合療法,該聯合療法可以有效摧毀癌症幹細胞,這就為開發克服癌症耐藥性,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新型療法提供了一定希望,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Technology上。
  • 神奇的醫療納米機器人如何治療疾病?未來醫療科技領域革命性的變化!
    如果實現得當,納米機器人將能夠治療許多疾病,納米機器人的應用幾乎是無限的,甚至包括癌症。讓我們來看一下,運用納米機器人治療疾病與傳統手段有什麼不同呢?釋放凝血塊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幫助急速止血,這種納米機器人可以存儲纖維網,當它們遇到傷口後,會迅速釋放纖維以創建一個凝血塊,凝血的速度是人體自然凝血機制的1000倍。 清除細菌和寄生蟲。一隊納米機器人對病人體內的細菌和小型寄生生物發動「微型戰爭」,就像血液中的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一樣。
  • 香港大學席寧:談談醫療納米機器人的三大成功案例 | CCF-GAIR 2017
    納米機器人既可用於診斷也可用於治療,即 sensing 和 manipulation,傳感測量和操作。隨著醫學發展,診斷和治療需要新的手段,在更小的尺度上進行 sensing 和 manipulation。這就是現在的全新診斷、治療方式:在微米、納米尺度上診斷病情,用納米機器人在細胞、分子(比如 DNA 分子)層次做手術。
  • WPI開發消滅腦腫瘤的新機器人系統 康奈爾大學研究讓機器人跳出水面
    和Brian Chang想知道機器人是如何做到跳出水面的。MAKO機器人正在改變整形外科醫生Steven Drayer博士取代膝蓋和臀部的方式。他說,「我不再看病人體內。」30多年來,Drayer利用自己的經驗在手術中做出即時決定。但是現在,通過更多的時間和計劃,他可以首先使用在3D貓掃描中捕獲的患者關節模型進行練習。
  • 能治癒你的,可能是脂肪;靈感枯竭,喝咖啡都沒用;蝙蝠攜帶的病毒能...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004.08342.pdf蝙蝠攜帶的病毒能讓考拉得「愛滋」澳大利亞伯內特研究院(Burnet Institute)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科研人員在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體內發現了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RV)相關的內源性 γ 逆轉錄病毒,這種病毒會導致考拉患類似愛滋病
  • 斷層掃描繪圖揭示蝙蝠聲波定位術
    斷層掃描繪圖揭示蝙蝠聲波定位術眾所周知,蝙蝠是依靠回聲定位來飛行與捕捉食物的。起具體過程是:蝙蝠發出超聲波,然後傾聽超聲波反射情況來確定飛行環境。一支由全球5個研究所的成像科學家、生物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生理學家和神經系統科學家組成的研究隊伍通過多種專業技術手段,已經能夠弄清蝙蝠是如何使用它的這種本能。來自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安大略省的羅巴茨研究院進行這項研究工作。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片《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第一次向人們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利用微縮科技進入人體內部修復受損的細胞。隨著科技的發展,該影片裡的很多猜想現在都已實現。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列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準的靶向給藥。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納米機器人科技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說到納米機器人,必談的就是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現今,納米機器人被認為是未來終結癌症的希望。因為納米機器人極其微小,因此可以到達人體內的的每個角落,把原子級別的藥物輸送到人體細胞內。通過在人類體內置入納米機器人修復的最小細胞,實現抗癌、止血、修復傷口等功效。
  • 聲波驅蚊
    驅蚊手機軟體是這個夏天網上的大熱門,據說它能通過發出雄蚊的超聲波來趕走叮人的雌蚊,這也使得市面上的許多「聲波驅蚊器」熱賣,商家宣揚的聲波驅蚊的原理是:雄蚊僅靠花蜜、植物汁液等營養就足夠,不吸血;而雌蚊必須吸取人畜血液才能孕育產卵;雄蚊子會不斷發出求偶的聲波,但已經受孕的雌蚊因為不想重複受孕,便會竭力迴避雄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