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潘世金 通訊員 徐明
一個人教得好不難,難得的是一個隊伍中人人都教得好。在濟南市棋盤街小學,英語教研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組內的苗建玲、劉豔琳、徐萌三朵 「金花」,雖然教齡不同,教學風格各異,但都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愛心陪伴著學生們茁壯成長。
運用教育智慧
讓學生「登臺 "做主角
在濟南市棋盤街小學,英語教研組苗建玲、劉豔琳、徐萌三位教師雖然教學風格各異,但都將英語學習與真實生活情境融合,讓學生「登臺」成為主角。
有著三十一年教齡的苗建玲是團隊裡的「老大姐」,在英語教學中,她將前沿教育理念融入課堂,並帶領老師們共同提高,「每一節課我都會設計一些互動環節,比如講關於天氣的單詞時,學生『變身』成天氣播報員,在分享中掌握天氣、地名等英語單詞,同時鍛鍊了英語表達能力。」
在劉豔琳的課堂上,從不會機械地重複,而是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進行設計。講解新單詞時,劉豔琳結合特定場景圖片,通過互動和遊戲的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因此每次上課對同學們來說都是新穎的,並能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英語功底高、上課氛圍輕鬆活潑是同事們對徐萌課堂的評價。在《How is the weather?》這節課上,徐萌用孩子們喜歡的電影《飛屋環遊記》聯起整個課堂的重點內容,並且提出了幾個與課堂重點相關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邊聽邊思考的能力,以學生興趣為主導,讓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每一節精彩課堂的呈現,離不開老師們背後的付出。在整個教研組內部,互幫互助已經成為習慣,打造「團隊共同體」成為了每個人的共識。劉豔琳說,每次上課後,教研組的老師們都會進行分享交流,並共同解決出現的問題,「遇到新的教學方法,大家也會一起分享研討,因此我們的課堂也一直保持著生命力。」
「三位教師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方法,但她們在教育教學中都非常有前瞻性,能夠不斷學習、創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副校長徐明評價說。
多學科融合
在合作互動中鍛鍊口語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口語是不少學生的薄弱環節。為此,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從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入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深入的研究。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引領學生快速喜歡上英語,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高效的學習策略。圍繞這一問題,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生英語口語合作活動的研究』,目前已在歷下區十三五課題中結題。」苗建玲說,在英語教研組的共同研討下,一本英語口語活動任務單出爐,老師們結合每節課內容,設計、組織各種形式的口語合作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進來,真正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活」了起來。
「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我們設計的任務單也有所不同。」劉豔琳介紹,在四年級其中一項口語合作活動任務單中,同學們畫出想像中教室的樣子,用彩筆進行塗色,並向自己的小夥伴用英語介紹,指導小夥伴進行評價。而到了五年級,英語口語活動走出課本,走入生活。學生在學校統一開展的項目式學習中「小組調查」任務的驅動下,研究自己喜歡的季節,並將喜歡的原因與同伴分享。
在口語合作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評價方法不容忽視。為此,英語教研組結合課題研究,形成了特有的小組故事表演評價表、小組合作互動評價表以及小組合作活動手冊,並完善其評價標準。
「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不同評價指標的評價表,評價指標指向學生的多種素養的發展,比如中年級學生評價表關注學生語言能力、合作表演、參與態度等指標。」苗建玲說,學生在活動中自主體驗,習得了學習的方法策略,從多維度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夯實了基礎。
創新教學模式
以科研為引領,做專家型教師
創新教學形式,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走進棋盤街小學的英語智慧課堂,老師正利用在線平臺,通過隨機點名、搶答等方式,在小遊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提升學科教學的效率,學校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以課題研究為引領,爭做專家型教師。「早在2002年,老師們就開始對肢體音標的運用進行研究。」苗建玲說,在歷下區小學教研室副主任謝群的帶領下,棋盤街小學參與了音標教學的研究,將音標教學引入到常規課堂教學中來,有效提升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降低了學習英語的難度。
同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還參與了「信息技術下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課題研究」,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途徑,並在「歷下區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展評交流活動」中,獲得優勝獎。
在學校檔案室,收集著英語組老師們大大小小几十張榮譽證書,每一張證書的背後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2005年,徐萌走上講臺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她心中,英語教研組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另外兩位老師就像大姐姐一樣幫助自己成長,「記得2018年參加歷下區教學能手比賽,備課時間只有24小時,苗建玲老師和劉豔琳老師也留在學校裡一整晚,一起備課、製作教具。」
蹲下身子教學,靜下心來研究。近年來,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先後獲「一師一優課」省優課,1人獲得「一師一優課」 市優課,多人在各類論文評比中獲一、二等獎並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在各級英語課本劇評比中,師生共同創作優秀的課本劇作品,獲濟南市歷下區小學英語課本劇評比一等獎和最佳編劇獎。
開展情感教育
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徐萌的班級裡,孩子們有了煩心事,都會來找「老班」說說心裡話,「我將每名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不只關注他們的成績,也要走進每一名孩子的內心,向他們傳遞正能量。」
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們也注重開展情感教育,挖掘學科中的德育元素,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在講到《我的家庭》這一單元時,同學們帶來了自己的家庭照片,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老師們則通過這節課,將感恩教育融入其中。
小老師有大情懷。學校英語教研組也是一個一直在路上的團隊。苗建玲老師參與了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的鄉村教師培訓計劃,到商河縣義務培訓鄉村教師,為鄉村教育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三位老師也有著自己的幸福感。在她們所教過的學生中,不少學生在她們的課上對英語學科產生了興趣。從教22年,劉豔琳仍記得一名學生在臨畢業時給她留下的一封信,上面用英語寫著:長大後我要成為你這樣的老師。在她看來,拿到學生手寫感謝信的那一刻,便是對自己付出最大的回報。
用心做事、用愛育人。棋盤街小學英語教研組是一支專業力量強,充滿創新活力、團結進取的學研型教研組,三位老師用有溫度、有智慧的教育舉措,詮釋著教育工作者的敬業和擔當,默默為學生成長護航。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