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長羽毛?(圖)

2020-12-19 網易新聞

  據英國《每日鏡報》和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7月27日報導,作為史前巨獸之一的

恐龍

,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對象。最近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通過新的研究獲得了顛覆傳統觀念的結論 ,稱恐龍或跟之前想像的不同,可能都長有

羽毛

  這項研究集合了來自俄羅斯、比利時與法國的多國科學家,由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院的帕斯卡·戈弗裡博士帶頭開展。這項研究發現,之前關於恐龍外形的想像可能很離譜,所有恐龍其實或者長有羽毛或者有變成毛茸茸一團的潛力,新的觀點讓人大開眼界。讓《侏羅紀公園》粉絲們大跌眼鏡的是,這項新的研究顯示可怕的雷克斯霸王龍,可能跟鳥類有更多共同之處。研究人員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些 1.5億年前的恐龍

化石

,這些新化石中存在羽毛結構,看起來很像雞的絨毛,結構相當完整。這些化石表明恐龍長有羽毛的現象比我們以前想像要普遍的多。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發現的化石來自一種被命名為 Kulindadromeuszabaikalicus的恐龍,這種恐龍披有羽毛體長只有大約1米左右,短口鼻,有一對長後腿和兩條短前肢,以及帶有五個腳趾的堅硬利爪。從適合咀嚼植物的牙齒看出它們顯然是食草動物。它們的發現把羽毛恐龍的起源從時間上又往前追溯了數百萬年。

  研究人員表示,最新在俄羅斯發現的這種恐龍,屬於完全不同的食草類鳥臀目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獸腳亞目恐龍之外的有羽毛的恐龍。而大約有一半的恐龍都屬於鳥臀目。之前,研究人員在中國找到了化石證據,證明了羽毛恐龍的存在,它們屬於獸腳亞目恐龍,靠食肉為生。以往科學界認為,可能只有肉食性的恐龍,例如像始祖鳥的祖先,才可能有羽毛。不過在西伯利亞東部所找到的這些新化石顯示,似乎所有的草食性恐龍也都有羽毛。如此推斷,可能所有的恐龍,其實都是有羽毛的。這一新發現意味著,全世界各國孩子或許需要撕毀它們的課本,因為上面描述的傳統觀念中的恐龍可能跟現實中存在過的恐龍有顯著差別。

  戈弗裡博士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這讓人非常吃驚。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在兩個不同的恐龍種群中都發現了長有羽毛的恐龍,包括在中國發現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和在俄羅斯新發現的鳥臀目食草恐龍,這樣的事實說明生活在大約 2.2億年前的這些恐龍種群共同的祖先也可能長有羽毛。」戈弗裡博士表示,這一發現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恐龍的想像。來自愛爾蘭考克大學的瑪麗婭·麥克納馬拉博士說,「看來恐龍不是像我們原來想像的那樣,它們中其實很多體表有毛絨絨、像小雞絨毛一樣的覆蓋物。」不過對恐龍著迷的朋友也不必急於放棄原來對恐龍外形的想像,因為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辯論這些羽毛是否會一直持續存在到它們成年。有一種理論說,恐龍起初都擁有羽毛是溫血動物,而有些恐龍成年後可能失去了羽毛。

  城市信報編譯 曹麗娜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本文來源:大眾網-城市信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恐龍都長羽毛?
    原標題:恐龍都長羽毛?   林小春   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展現的一些恐龍形象可能需要修正了。多國研究人員25日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第一次發現了一種長著羽毛的食草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食肉恐龍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東部新發現了一種食草恐龍的6個頭部和數百個骨頭化石,結果在其前肢和後腿上發現了複雜的複合結構羽毛,「看上去像雞的絨羽,由六七根細絲在根部連綴而成,每根細絲長達15毫米」,保存得極為完好。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由於竊蛋龍類的前肢和尾巴上是長有羽毛的,而且竊蛋龍類是具有孵卵行為的,而其前肢羽毛正是用於孵卵保溫的,由此,科學家們推斷二連巨盜龍這一巨型恐龍也像尾羽龍一樣體披羽毛。發現如此巨大的長羽毛的動物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 「世界地球日」來臨 河南鄭州這裡的恐龍化石免費看
    省地質博物館推出金牌講解員免費講解活動,並準備了「我在博物館裡修化石」、「我要動手裝恐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迎來了現場小朋友和市民的讚揚。展廳有目前世界最大的恐龍—巨型汝陽龍,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汝陽黃河巨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類甲龍—洛陽中原龍,世界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世界最大的窩狀巨型恐龍蛋,珍藏有舉世聞名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珍貴的早期哺乳動物和長羽毛的恐龍,世界上最早的銀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等國寶級標本。收藏保管各種礦物巖石、古生物標本等50000餘件。
  •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落戶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落戶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2008年04月27日 00: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化石、中國唯一的結節龍化石、目前世界上最大一窩恐龍蛋化石均落戶於此館。  據悉,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河南特色的國內省級一流的地質專業博物館;是河南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該博物館還是中國第一家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地質專業博物館。
  • 四下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動物演變真有趣!
    他主要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相關地層學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虛骨龍類形態學、鳥類起源等。2、恐龍簡介:「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命名的。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è]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恐龍家族的成員種類很多,形體大小各異。大的,龐大笨重的身軀可超過大象;小的,輕盈靈活的身體酷似雄雞。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如果鳥類是由一類恐龍演化來的,似鳥的恐龍化石應該大量存在於1.45億年之前,可是,在世界範圍內,卻長期缺少侏羅紀時代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證據。「針對鳥類恐龍起源說的一些質疑,研究的關鍵是要找到一些確鑿的化石證據,特別是在1.5億年以前的化石證據。」徐星介紹說。
  • 呼和浩特哪裡可以看恐龍?揭秘!恐龍與內蒙古2億年的故事藏在這
    2億多年前,曾有一類驚人的爬行動物,在內蒙古漫步,那就是恐龍。它們統治了內蒙古1.6億年左右,直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突然滅絕了。直到今天,無論大人還是兒童,都對恐龍情有獨鍾,仿佛恐龍始終在我們身邊。恐龍化石,依然在講述著那個久遠時代的故事。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6課《飛向藍天的恐龍》同步教學視頻、生字、知識點、練習
    我國的科學家在遼寧西部發現了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                                                             2. 一支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 部編版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6課《飛向藍天的恐龍》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教案
    我國的科學家在遼寧西部發現了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                                                             2. 一支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6課《飛向藍天的恐龍》電子課本+重點學習課件+同步練習及答案!
    我國的科學家在遼寧西部發現了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                                                             2. 一支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 如果有一部VR科幻恐龍動畫片呢?
    今天給大家講講恐龍這一龐大的生物物種,以前只知道有這麼樣的生物存在,還是屬於怪獸。《侏羅紀公園》的恐龍很多都是被誇大化的。被侏羅紀捧紅的恐龍就是迅猛龍。這個當紅炸子雞,其實有點虛,真實的稱呼伶盜龍。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已發現超過10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量最多的。
  • 恐龍時代最恐怖10大霸主,誰才是最恐怖的哪個?
    恐龍是遠古時代的龐然大物,隨著地球環境氣候的變化,恐龍物種也在不斷的進化,一部分恐龍向鳥類過渡,這些恐龍有羽物種見證了恐龍過渡的歷程,下面是盤點的考古發現的十大寶貴恐龍有羽物種。1、千禧中國鳥龍(Microraptor gui)千禧中國鳥龍是1999年挖掘發現的,它是發現的第五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結構解剖研究顯示這種恐龍長有顎,其中包含溝槽狀的尖牙,暗示著它們可能是第一種已知有毒恐龍。它的體長大約1米長,生活在1.25億年前,可能主要以小型鳥類為食。
  • 鄭州最適合孩子的博物館:如同恐龍世界,地鐵直達還沒門票
    站在馬路邊可看到兩隻體型龐大的恐龍,色彩鮮豔,外表栩栩如生。館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等展廳,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地球的面貌。通過黑科技再現了恐龍捕食、地殼運動、火山爆發等自然景觀,別說孩子,連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 趙闖:國內唯一復原恐龍圖的職業畫家(圖)
    如今29歲的趙闖,是國內唯一把復原恐龍圖當成職業的畫家,他的同行在全球少之又少。截至目前,他已經創作了超過1000種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復原作品。「可能所有人在小時候都喜歡過恐龍,而我把畫恐龍當作一生的職業。」趙闖說。  不久前,趙闖的科學畫展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他用繪畫和雕塑等藝術作品,再現了億萬年前的世界。
  • 粉絲自製《恐龍危機》重製版概念圖 躲避殘暴恐龍追殺
    《恐龍危機》是卡普空旗下的經典恐怖遊戲,該系列玩起來和《生化危機》很像,不過敵人不再是喪屍,而換成了恐龍。在血腥走廊被恐龍追逐,或被暴龍追得東躲西藏,都給玩家帶來了別樣的刺激。雖然這個系列已不再被官方關注,但還是有很多粉絲希望能推出新作。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今天,我們習慣於看到長羽毛的恐龍飛來飛去,棲息在樹上。同時,越來越多的新發現正徹底地改變我們對已滅絕恐龍的印象。至少,其中一些確實做到了。在過去的20年中,發現了各種類型和大小的恐龍,它們都帶有某種絨毛甚至是全身羽毛。
  • 你好,恐龍!
    「恐龍」是教材中一個經典主題,在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了解了恐龍生活的時代、種類、滅絕原因等。但教材中並未涉及的話題也開始在他們的話題中出現:     「恐龍還會在地球出現嗎?」     「到底有多少種恐龍?」     「恐龍在哪裡找到的?」
  • 活恐龍驚現紐西蘭 外型像「鸚鵡嘴龍」恐龍(圖)
    昨晚收到朋友發來的連結,說紐西蘭發現活恐龍。點擊連結,居然還是視頻。由於不是很清晰,所以沒有發現細節上的疑點。    一眼看去,首先它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很像一隻袋鼠,但是袋鼠是跳著走路的,而它是走;脖子和尾巴比我們經常在電影裡看到的要短和粗,查找了很多資料,與它外型最接近的是一種名字叫做「鸚鵡嘴龍」的恐龍。但是頭部的形狀區別比較大。
  • 門外漢建立恐龍博物館 獲贊自然科學史上最勵志
    鄭氏曉廷龍(復原圖)   天宇博物館供圖    踩著大理石臺階進入大廳後,迎面就是一隻十多米高的恐龍骨架模型。事實上,這裡總共收藏有1106隻恐龍的化石標本,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此外,原始鳥類的收藏達2328件。    博物館的展品陳列面積達28000平方米,在28個展廳裡,各種恐龍、鳥類、礦物化石,分門別類擺得滿滿當當。
  • 《恐龍工廠》評測:一起來當恐龍大亨!
    圖1:一起培養恐龍吧! 圖3:每個場景色彩差異很大 在遊戲開始時你擁有3個工人,這些工人會幫助你培養恐龍,培養一隻恐龍時間消耗很少。 圖4:工人會不斷培養恐龍 圖6:顧客頭上的心表示他中意這隻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