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來到了開學季,全國大中小學的學子們終於可以如願返回許久未見的校園。對於大一新生而言,他們剛結束殘酷的高考,即將迎來新的學習生活,內心充滿了興奮與憧憬。
對於大學生而言,因為幾乎都是住校生,所以每個月需要家裡面打生活費。為了能夠在大學中過得舒適,很多學生在離家之前便會和父母溝通確定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對於家境尚可的家庭而言,孩子的生活費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多數都會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對於家境較差的家庭而言,一個月究竟給多少生活費,就不是孩子說了算了。
樓下王姐家的孩子今年高考發揮不錯,考上了北方一所「211」大學,錄取通知書寄到家後,一家人可開心了。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天,時不時能聽到她們家傳來一些爭吵聲。剛開始以為是夫妻關係不和,後來趁著一次買菜偶遇的機會,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王姐家庭經濟並不是很富裕,丈夫前幾年動了一次大手術,不能幹重活,還花了不少錢,現在家裡還差著親戚10萬左右。雖然關係好,親戚沒有催著還,但是王姐還是想方設法儘快籌錢還給親戚。自己更是同時幹著2份工。
眼看著孩子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心裏面又高興又發愁。高興是孩子長大有出息了,將來等到大學畢業就能幫家裡分擔一些負擔。發愁是因為現在的家庭條件很艱難,雖然勉強能夠湊上孩子的學費,但是家裡幾乎就沒什麼錢剩下了。
前幾天之所以王姐家會傳出爭吵的聲音,就是因為她和她兒子因為大學生活費的問題出現了激烈的爭執。
王姐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左右衡量之下,最終計劃給兒子每個月1200元的生活費。但是她兒子不願意了,死活都要一個月2000元。雖然只相差了800元,但是對於王姐目前的家庭狀況來說,100元都很難擠出來,就更別說800元了。
王姐想著,一個月1200元,省著點花應該夠了,少出去聚餐,少買一兩件衣服,將生活費都用在一日三餐上面,應該勉強過得去。畢竟家裡實在沒多的錢能拿出來。
但是她兒子不這麼想,她兒子覺得1200元根本不夠。上大學不聚會那還叫大學嗎?一學期不買幾件衣服還像話嗎?他認為是他媽故意刁難他,於是氣不過,便和他媽大吵了一架。
爭吵中雙方各不相讓,最後王姐兒子直接氣得離家出走,整整消失了2天。後來王姐也急了,最終多方打聽才知道她兒子這兩天一直躲在同學家裡,還好沒發生什麼意外。最後王姐實在拗不過他兒子,選擇了妥協,答應了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她兒子才答應回家準備開學。
關於孩子生活費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碰到。畢竟仍然有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算不上特別寬裕。在給孩子定生活費標準的時候,我個人比較建議量力而行。比如王姐家境都那樣了,其實我認為一個月1200元也沒什麼不妥。如果1200元用來支付一日三餐的費用肯定夠了。如果那孩子還有想聚會、買衣服、鞋子的想法,完全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兼職、家教、勤工儉學等等,掙錢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只能找家裡要。
其實對於王姐的遭遇,我還表示有些不解。為什麼孩子養這麼大居然不懂得體諒和理解。他們家的處境他不是不知道,但是為什麼處境如此艱難了卻還對母親不依不饒?真的是欠他的嗎?所以這其實也暴露出一個教育問題,不可否認,對於孩子學習成績方面的教育,王姐或許還做得不錯。但是對於做人方面的教育,王姐做得還遠遠不夠。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包容,不懂得體諒,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那麼在今後的道路上他難免會重重地摔上一跤。至於他摔倒之後能夠再站起來,就看他能否做出改變了。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們認為王姐這樣的家境給孩子1200元一個月的生活費,合適還是不合適?想聽聽大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