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高考作文 命題與閱卷都成難題

2020-12-16 人民網

■ 旁邊評論

每年高考第一場都安排考語文,已是慣例。依我之見,好像未必是體現重視母語,而是因為語文考試的評價,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像數理化,會不會做,考生心裡有數),第一場下來,不會讓考生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在語文試卷中,考生對一篇作文的估分,往往也稀裡糊塗。然而,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隔多少年,能記住的也只是那一道作文題。因為作為「一道題」,分值太大,故而每年語文高考結束,總是眾議紛起,全都衝著作文題去的。

2004年下放命題權,一是為了考試的安全,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集思廣益,發揮各省的創造性。遺憾的是,十年來,一些省區的命題仍然達不到語文教育界所期望的水平。

十年前,當高中課改啟動時,很多有識之士都曾指出,如果高考制度和命題方式不改革,課改肯定失敗。因為全社會都瞄準了高考,持「指揮棒」者舉步維艱,因為高考命題的一點點的微小的變動都涉及利益群體,各省區每年發布的「考試說明」都會牽動千百萬考生敏感的神經。

作文命題應著眼於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特別是應當鼓勵考生的發現和批判能力,鼓勵自由思想和創新精神,不應限制學生思想,鼓勵或誘導考生說假話空話套話;命題要有創新意識,不能用一張平庸的試卷引導學生在戰戰兢兢之中走向平庸。

作文命題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不能違背常識、違背常理常情,特別是不能讓考生為了分數放棄是非判斷,放棄個人意志。今年有位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即使作文命題有科學性錯誤,基礎好的考生也應當不受影響。這是很不負責的言論。一位受過正常教育,思維正常的學生,面對根據錯誤材料命出的題,他的思考將會很困難,因為他不可能根據錯誤的材料正確立論;而如果一個不善於思考的學生,不會質疑,「順竿子爬」,說一番套話,可以不影響得分,這種考試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作文試卷評價的誤差仍然比較大。究其原因,一是閱卷人資質沒有保證,二是閱卷時間太緊,複查量不足。每份試卷的評判,是否經得起檢驗,真不敢說。

行家都知道,高考作文試卷評價有一定的專業要求,並非所有的高中語文教師都有資格參與,也並非高校教授都能勝任,而未經考核,讓沒有語文教學經驗的在讀博士碩士參加作文閱卷,令人擔憂。十年前曾有專家考慮設立作文閱卷人等級制度,或者延長培訓時間,以減少誤差,但各地似乎並不重視,或過於敏感,這類問題始終沒能展開討論。

如果作文閱卷質量無法保證,語文高考的改革將很艱難。因為一些國家的招考,母語測試往往僅僅考一篇作文,而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過多,如果只考一篇作文或提高作文分值,以現在的誤差率,對考生顯然更不公平。現今分值60的高考作文,如果三名閱卷教師分別打出42分,50分,58分,而這可不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就能解決的,因為這名考生的作文成績完全可能就應當是58分!怎樣減少誤差?誰來仲裁?解決這類矛盾,首先要正視問題的存在。

為了解決閱卷評價的公平性,需要加大複查力度,這就需要增加投入。閱卷經費需要有保障。目前大多數省區的閱卷費用仍然從考生報名費中開支,根據國家目前的財政狀況,政府可以少收或免收考生報名費,閱卷費用由政府包下來,加大財政投入(相對於政府其他開支,900萬考生的「報名費」並不是很大的數目),有利於增加人手,提高複查比率,以減少誤差。

社會不要幹擾高考作文命題。應當有相關的嚴厲措施,禁止媒體和社會補習機構猜題,因為猜題損害考生利益。根據考試命題的有關規定,不管以什麼形式公開過的題目(複習題、例題、模擬題,預測題等),命題工作組在命制試題時不僅要迴避,也不能「相似」。

多省區自主命題之後,很多專家都稱苦不堪言。為防止意外,有些省區制題被逼「走冷」,然而這一來很可能就害苦考生——難度適中,他或許還能正常發揮;如果難度加大,題目變「冷」,他完全可能思維「短路」,胡亂寫一通。

什麼時候社會不關心高考作文了,語文教育的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吳非(著名雜文家,江蘇省特級教師)

相關焦點

  • 江蘇語文閱卷組長:高考作文命題不會太難
    「今年新高考的作文命題會實現平穩過渡,不會搞太偏、太難或者太怪。」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昨天在南京中華中學文學社《新綠》雜誌改版座談會上透露。
  • 走出高考作文命題迷局並不難
    語文作文,雖說歷來是每年高考的「重頭戲」和坊間談資,可為什麼無論是閱卷老師還是芸芸考生,都覺得很難寫出給力的文章?問題究竟出在哪?是命題的因素,還是評判標準的問題?是語文老師指導不力,還是學生寫作悟性不高?日前在復旦附中舉行的上海市暨華東六省寫作教學峰會上,有關專家試圖破解個中的種種迷局。
  • 9省高考針對語文、英語作文等主觀性命題引入機器閱卷
    9省高考針對語文、英語作文等主觀性命題引入機器閱卷 央視新聞12月12日消息,記者從2020年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上了解到,目前人工智慧已經與教育領域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開展的個性化學習覆蓋學生已超千萬
  • 學生強姦案後高考閱卷、命題教授又接連出問題,浙大最近有點煩
    不過,好不容易平息了網友們的怒氣,還沒喘上幾口氣,該校已經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20多年的陳建新教授被實名舉報,稱他「既當教練,又當裁判」不符合規定,存在違規! 於是,浙大的老師又成了輿論關注的重點。
  • 資深高考閱卷人教你作文速提10分的秘訣
    近年來,北京高考經歷了多次改革,從卷面字數驟增到命題難度加大,高考語文在這一次次改革中晉升為「最難科目」。多年前北大教授、「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話,也開始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考生做不完高考語文卷。從此,得數學者不一定能得天下,但得語文者得高考已成為必然趨勢。
  • 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高考命題人「走穴」風波:守住公平底線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21日,教育部考試中心表示,已就浙江省高考閱卷人員涉嫌洩露考生作答情況、參與社會培訓機構等事件約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並強調,命題教師不得暴露本人身份,不得以命題教師的名義參加有關高考的補習、輔導、講座、編寫複習資料、發表文章等。
  • 揭秘北京高考閱卷:0分作文已產生 只寫1句話
    15日下午,清華大學高考數學閱卷現場面向媒體開放,閱卷教師們正面對計算機評閱高考答卷。丁柏明 攝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高考閱卷時間已經過半,語文大作文的零分和滿分作文均已出現。他還透露,由於北京近年來設定的閾值都儘量小,所以北京高考作文的三評率一直較高,以儘量體現閱卷教師的不同觀點。  至於備受關注的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問題,語文閱卷組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兩種情況都已出現,「零分作文主要是交白卷、只寫個標題或者寫了句不相關的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到3日下午,《生活在樹上》一文已經被《教學月刊》雜誌社刪除。上述雜誌社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其文章來源是作文閱卷組,原計劃持續發布滿分作文系列,但因為考慮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以及一些技術原因,決定將文章刪除,「以後是否繼續更新現在不確定」。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健)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李浩是浙江某地資深語文教師,參與了多年高考作文閱卷,也是今年的閱卷員,據他觀察,今年高考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文章佔到了八成以上,近兩年文章中不見了中國古代名人,而是多了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波伏娃,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莎士比亞等名字,以及公眾較為陌生的西方人物,抑或引用西方某位名人較為生僻的名言。
  • 滿分作文暴露高考命題教師身份,一切都是錢惹的禍,教育部發話了
    滿分高考作文今年浙江省一位高考考生的作文《生活在樹上》讓很多人汗顏,認識到自己讀書太少:作文所表達的含義看不懂還罷了,竟然有很多漢字和詞語也從未見過。我們看不懂《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說明我們確實讀書太少。我們不能抱怨看不懂就說這篇文章質量不好。相反,這篇文章質量絕對沒問題。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李浩是浙江某地資深語文教師,參與了多年高考作文閱卷,也是今年的閱卷員,據他觀察,今年高考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文章佔到了八成以上,近兩年文章中不見了中國古代名人,而是多了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波伏娃,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莎士比亞等名字,以及公眾較為陌生的西方人物,抑或引用西方某位名人較為生僻的名言。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閱卷接近尾聲 滿分作文已出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7月16日,記者在2020年北京市高考評卷工作媒體開放日活動上了解到,目前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工作接近尾聲,滿分作文已經出現。但還需由閱卷領導小組覆核,才能確定最終有多少篇。北京大學為今年北京高考語文科目評卷點。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研究高考二十餘年的著名文學評論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認為,這是由於命題詩化感性,同時考生缺乏理性思維所致。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號召打擊套話作文,2007年,還形成了專門的「閱卷說明」,內容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多次講座中也有提及。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研究高考二十餘年的著名文學評論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認為,這是由於命題詩化感性,同時考生缺乏理性思維所致。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號召打擊套話作文,2007年,還形成了專門的「閱卷說明」,內容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多次講座中也有提及。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的變化敵不過寫作套路長存
    研究高考二十餘年的著名文學評論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認為,這是由於命題詩化感性,同時考生缺乏理性思維所致。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號召打擊套話作文,2007年,還形成了專門的「閱卷說明」,內容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多次講座中也有提及。
  • 2017高考命題8大真相以及電腦閱卷掃描問題匯總
    大家並不知道更多高考的「內幕」:高考題是怎麼出的,誰是閱卷者?高考卷與平時的模擬卷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到底能不能預測高考真題?這些問題不清晰,備戰高考就自然成了「盲人摸象」。很多同學都在打一場「知己而不知彼」的仗。這就是那些很用功的同學最後還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會的,沒考;考的,不會」,常常讓同學們刻骨銘心地懊悔。
  • 9省高考已引入機器閱卷 針對語文、英語作文等主觀性命題
    專家介紹,今年高考有9個省針對語文、英語作文等主觀性命題引入了機器閱卷。將機器閱卷與人工閱卷結合,當機器與人工閱卷結果分差較大時,會自動挑選出來交給專家組進行最後判別,從而減少主觀評價的差異性,使得主觀題的評價更加客觀、公平。 此外,本屆大會還就大數據挖掘與應用、腦科學、心理健康測評等話題展開了討論。(原標題《9省高考已引入機器閱卷 「人工智慧+教育」還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 高考命題人能「走穴」搞課外培訓?
    資料圖 圖/新京報網日前,浙江考試院宣布,因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文而引發關注的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已被停止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命題、閱卷的公平公正,是保障高考公平的核心環節,社會也有著很高期待。這一點在《生活在樹上》一文所引發的社會討論,以及對閱卷組長「賣書」等行為的質疑中,已經得到充分反映。相對來說,社會對高考命題人的「要求」,甚至比對閱卷人更高。因為它涉及更嚴格的保密要求,也可能影響到更大層面的高考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考命題人被曝長期參與課外培訓,顯然是一個需要被嚴肅對待的問題。
  • 江蘇高考作文原閱卷組長:材料易束縛考生思路
    原標題:江蘇高考作文原閱卷組長:材料易束縛考生思路 7日下午,曾擔任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的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高朝俊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評價,嚴格說,今年江蘇高考作文題並不是一道很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題,而更像前幾年的話題或命題作文題,這樣的材料實際上為「懶漢思維」提供了可乘之機。   題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