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母親才能培養出如此神奇的孩子‖ 顛覆了我的三觀。

2020-10-03 隨性詩人蘇癲子

我們都說母親這一個家庭裡面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影響力直接會決定孩子以後思想的走向,行為的左右。我們的故事中有這樣一位母親堪稱神奇,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故事正文

某地的一位小姑娘姓趙,我們叫他小趙吧!大學畢業以後為自己找了一份新媒體的編輯工作。

剛剛走入社會的小趙並沒有很多的社會經驗,在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位男士老王。而這位老王呢?表面上看上去非常的謙和。

從外表上來看你會覺得老王這個人非常可靠,小趙也是這樣認為的。 當真正成為朋友了以後, 老王總是有意識性的向小趙借錢。

開始的時候也許是兩三百,都能快速的還掉,後面的三五千,也都在信譽範圍之內,所以小趙覺得這個人還是不錯的。

慢慢的老王借的資金大了起來,動輒一兩萬,大到三四萬。而編出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兒。有說自己在什麼地方被人綁架了成為理由,有時候說自己不想活了作為理由。其他的還有什麼銀行規定需要資金操作,自己想買一輛奔馳差一點小錢等等。

我們也不知道小趙到底是社會經驗不足呢還是傻?還是善良? 反正自己手裡面的十萬八萬加上自己從網絡平臺貸的,最後全部借給了老王,本以為老王會很快把錢還回來,結果這下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沒有回。

這下小趙著急了,自己的錢先不說,可是在有些平臺借的款必須得還呀,看著一天一天被催收,而老王那邊根本沒有一點音訊,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或者根本不接電話,沒有辦法的小趙都有了想跳河的想法。

最後怎麼辦呢? 只好回家把這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自己的父母。父母畢竟還是見過世面的人,毫不猶豫地拉著小趙就到了派出所報了警。

經過警察的調查和了解,小趙終於知道這個老王還有兩次前科,第一次是尋釁滋事被判刑,第二次是盜竊,如果這一次算詐騙罪能夠定下來的話,那麼這個老王就是典型的累犯。

現在到了上法庭的環節,老王的無恥超出人們的想像。

在法庭之上,老王居然厚顏無恥的讓律師給他做無罪辯護,搞得律師都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老王在法庭上喋喋不休被制止以後,他的辯護律師直接放棄了發言。為什麼呢?因為律師自己的覺得好笑,他開不出口。

當庭審完了以後,感覺特別愧疚的律師跑到法官面前直接道歉:「對不起呀,不是我要亂說話,實在是出於這個職業要求,我也沒有別的辦法。」

因為牽涉的數額不小,詐騙犯老王被當庭判了七年。本來這是最好的結局,一個人沒臉沒皮到這種地步,受到這樣的懲罰那也是罪有應得,但是事情還沒有完。

後續的故事仍在進行,記者打電話採訪了老王的母親。

因為這起案件的奇特性,所以有記者打電話採訪了老王的母親,這個老王的母親是這樣說的:「要是那個受害人小趙出現在我的面前,我都想打她幾個耳光。」

記者:「你為什麼要打她耳光呢?」

老王母親:「為什麼要打她?她為什麼要借那麼多錢給我兒子?這下把我的兒子也害了。」

記者:「是你兒子找人家借的錢呀!」

老王母親:「他找你借錢你就一定要借給他呀?她進那麼多錢給我兒子幹什麼?這不是害人嗎?借了錢又去告他,現在還得我兒子在裡面關七年,你說我該怎麼辦?」

這難道不算強盜邏輯嗎?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分析的話。老王第一次尋釁滋事的時候,犯錯的應該是受害人,因為受害人不應該在那個地方出現呀!要是沒在那個地方出現,老王是不是就不會犯尋釁滋事罪呢?

這讓我想起網絡上的一些笑話,有一些鹹豬手在犯了罪以後,譁眾取寵的為自己辯解,不怪自己忍不住,只怪別人穿的太清涼,是不是同一個道理?

第二次犯了盜竊罪,我想也應該關受害人,為什麼呢?按照他們這個邏輯來說,都怪受害人沒有把東西放好,如果你把東西放好了,我兒子是不是也不會有這個盜竊行為了?是不是就不會偷你的東西了?

所以有什麼樣的母親,真的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不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找責任,反而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誤,這樣的母親能教育好孩子嗎?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孩子的三觀,像老王這麼神奇的人,如果沒有一個神奇的母親,哪裡會有今天這樣的結局?

言傳身教不是一個簡單的成語,而是一個影響下一代的行為。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們不能當一種笑話,而是應該當做一種警示。也許我寫的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真的存在,有誰能從這故事當中悟出一點什麼呢?

你們身邊有沒有這麼奇葩的母親?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語言,我是 期待你的關注和轉發,讓我們一起共同探討奇葩人的奇葩事。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母親培養出神奇的孩子‖ 我的三觀被完全敲碎。
    我們都說母親這一個家庭裡面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影響力直接會決定孩子以後思想的走向,行為的左右。我們的故事中有這樣一位母親堪稱神奇,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這起案件的奇特性,所以有記者打電話採訪了老王的母親,這個老王的母親是這樣說的:「要是那個受害人小趙出現在我的面前,我都想打她幾個耳光。」記者:「你為什麼要打她耳光呢?」老王母親:「為什麼要打她?她為什麼要借那麼多錢給我兒子?這下把我的兒子也害了。」記者:「是你兒子找人家借的錢呀!」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是否能擁有積極健全的人格,堅持學習的生活態度和適合自己的工作職位,關鍵在於從幼兒、童年和青春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難想像,中國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孩子的母親。十六歲是花季,十七歲是雨季,青春期的孩子只是看看書、說說話、聽聽歌,眼淚都會隨著憂愁淌下來。作為孩子的母親,即便是經濟地位低、生活壓力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調整好情緒和心態,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蕪湖腦癱少年高考623分,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異的孩子
    最近各省市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蕪湖一19歲腦癱少年姚俊鵬也憑藉623分的高考成績登上熱搜,引起網友的熱議,不禁驚嘆於他優異的成績,更是敬佩他身殘志堅,樂觀豁達的品質,他的成績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身後的父母,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呢?
  • 有錢人家如何教育孩子?看完覺得三觀顛覆、懷疑人生
    有句老話叫,跟著優秀的人才能變優秀,說的是影響力的作用。不少家長可能想,要說起教育,那肯定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教育得最好了,因為他們有實力請私教,也有財力讓娃上好學校呀!除了砸錢這點咱沒法照搬,那跟著精英階層學習他們教育孩子的思路和模式,是不是也能把孩子往精英路子上培養呢?
  •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高要求的定義是家長能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家長期望孩子能展現出他們的美好天性及優良品質。重點不在於他們取得的外在成就,而在於期望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各方面,有很高的整體質量。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期望而成長。要是家長對孩子有著高期望,孩子往往會為之努力。
  •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寶寶?
    優秀的孩子什麼樣?有人總結出優秀的孩子身上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善於調控情緒、懂得自律、很少焦慮或抑鬱、愛運動卻不訴諸暴力、有很多友誼深厚的朋友。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追究其根,便藏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 賓大兒科教授: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家長的長遠目標:培養一個健康的成年人。 假如你尊重孩子的自立,孩子反而會離你更近。如果你對孩子說,我要你變得獨立,我要你自由,但是獨立自由需要你的努力去贏得。如果你這樣說,孩子的自我形象會很大,感到自己掌控著自己的行為,知道你支持他的自立,孩子會以獨立的自我來與家長相處一輩子。
  • 被這位奇葩媽媽刷新三觀!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這幾天刷微博看到了一則新聞,新聞中媽媽的做法簡直刷新了我的三觀。被這位媽媽的奇葩做法刷新三觀了事情發生在一家體育用品店,這位媽媽正帶著孩子在店裡挑選球鞋,最終她選擇了兩雙耐克鞋,總共應該支付1769元。
  • 【三十而已】母親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一生的走向
    裡面的顧佳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她上得了廳堂,下的了廚房,抓的了綠茶,又美又颯。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對孩子教育,三觀之正,讓人不得不學習。顧家的做法,雖然可能會犧牲費勁得來的幼兒園的名額,但是卻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三觀,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自己的孩子未來也因為某種情況而歧視別人,那麼她的孩子品行又會好到哪去呢?一個媽媽的三觀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唯有媽媽品行端正,才能養出心地善良的孩子。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莫言: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
    8年前秋天,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人們很好奇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文學家莫言的母親其實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但是不知道任何教育理念的她,卻清醒的知道一定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做一個好人,為此她言傳身教,把自己捨不得吃的半盤餃子分給貧窮可憐的乞丐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莫言。
  • 我之所有,和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曾經的美國總統林肯,這樣評價過自己的母親:我之所有,和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清華大學教授楊玉芬女士,不僅成就了自己,還將女兒送進了世界名校耶魯大學,並且孩子畢業後,回到了北京,服務於清華,報效於祖國。
  •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也就是說不是遺傳,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情商是可以通過全面系統的課程培養提高並且改變的。最佳培養期是在3到15歲的中小學階段,學生時期的情商培養決定了人一生情商的高低。在國外,情商教育已經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中了。
  • 你的三觀裡,藏著孩子20歲後的樣子
    這種熱愛與三觀,自然會悄然轉變為孩子的品行,和不對生活妥協的力量。你的三觀裡,其實藏著孩子20歲後的樣子。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底下有個答案,我記憶至今。她竟然以為男友計較請客的錢,憤怒地摔出錢包。是的。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變成你的樣子。年前,成都的「摔狗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成都姑娘小吳的狗狗走丟,被一個30多歲的女子領走。這名中年女子,始終不肯還狗。她乾脆把狗狗從六樓摔死。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普通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寄希望於後代但是自己卻不求進步,對世界的認識只是慣性思維缺乏認知,久而久之普通人培養的孩子依然普通。而精英首先要求自己進步,有完整的三觀,會學習會運用,因此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為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中國有句老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為什麼就能早早當家呢?答案很明顯,因為窮人的孩子沒有依靠。
  • 今日育兒經: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請問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呢? 養小孩就更是如此了,尤其是孩子進了初中後,一天怎麼著也有12個小時以上在學校,個別地區類似蘇北,6點到10點都在學校,那都是16個小時了。 這時候你壓根也不知道孩子每天經歷了什麼遭遇了什麼新接觸到了什麼樣的人,如果孩子對你不信任不溝通,你能保證小時候辛苦打好的基礎,不變壞變歪?
  • 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案引發眾怒:養育孩子,三觀比一切都重要
    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一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我們不聊這個案件的審理情況。因為我們也不是專業人士,相信法律一定會做出公正的審判,我也會站在受害者這邊。我很好奇,馬明弘如此囂張跋扈,到底是怎麼被父母教育成這樣子的? 據悉,他之前的名字叫馬思源,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官員,現在已經退居二線。
  •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湖南一位父親,買了嶄新的三輪車,迫不及待開著去接自己放學的女兒,希望跟女兒共同分享這份喜悅,不料,女兒看到父親,沒有表現出高興,甚至對父親有點冷淡,坐上三輪車,趕緊用衣服包著頭,唯恐被人看見,被人認出來。
  • 清華教授:孩子能否有出息,不在於家庭貧富,而是母親身上的特徵
    曾經的美國總統林肯,這樣評價過自己的母親:我之所有,和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清華大學教授楊玉芬女士,不僅成就了自己,還將女兒送進了世界名校耶魯大學,並且孩子畢業後,回到了北京,服務於清華,報效於祖國。
  • 英語學習的「三觀」影響孩子的成績,什麼是英語的「正確三觀」?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的三觀是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英語學習的三觀。英語學習的三觀(1)下面這三句話,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的時候分享的,後來青年文摘也進行了發表。你的語言輸入決定你的語言產出,無論是說還是寫,說要聽得多才能說得好,寫要讀得多才能寫出來。此外,還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輸入的質量。多模仿孩子參加小升初考試、中高考,寫作文一定是通過讀很多高分作文,才能夠寫出好作文。有位語言大師曾經說過,當你寫一句話、說一句話時,想一想是否曾經聽到外國人這樣說過。
  • 鄭爽疑「代孕棄養」上熱搜:三觀不正的父母,養不出正常的孩子
    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其實歸根結底都來自於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宋慶齡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掌舵人,理應為孩子的航行把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