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早期發展訓練,促進寶寶全面發展,越早進行越好

2020-09-06 大臉盤媽媽

導讀:不知道新手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個詞:早期發展訓練。據了解,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從小抓起,把孩子送去婦幼保健院進行早期發展訓練。

18世紀教育家盧梭強調:從孩子出生起,就應該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採用多樣的方法對兒童進行體育鍛鍊和動作教育,促進孩子身體的自然發展,增強體質,為適應今後的教育奠定基礎。

可見,早期發展訓練極其重要。那麼,早期發展訓練究竟是什麼呢?

最近,我常常上班時看見鄰居婉茹帶著5個月的寶寶出門,一問,原來她要把孩子送去保健院進行早期發展訓練。我很震驚,孩子還那麼小就抓得那麼緊,真是個虎媽!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去研究調查了一下,才知道家長這麼做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進行早期發展訓練呢?

早期發展訓練,是針對0-3歲的寶寶進行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訓練,尤其是對於早產兒有很大作用。

這種訓練有目的地通過各種感官刺激,為嬰幼兒提供早期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教育訓練活動的一種方法,有助於減少嬰幼兒發育遲緩的現象;通過促進體格發育,進而改善器官功能狀態,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智能發育。

訓練內容一般是視、聽、觸覺感受的訓練,還包括仰臥練習、抬頭練習、四肢運動、「走路」練習等內容。

1、促進感官的靈活性

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體育訓練一般在0-7歲,誇美紐斯認為「快樂的身體運動是母親成功教育力子女的基礎」,並且提出所有知識都是從感官獲得的,動作教育可以促進感官的靈活性,從而掌握知識的獲得。當寶寶在有目的地做出動作時,他需要完成協調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領域這三個方面。除此之外,嬰兒發展訓練中肌肉練習所產生的痕跡效應,會對未來的動作發展產生影響。

2、與認知、情感的關聯

寶寶的訓練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認知學習效果,訓練效果好的人,不僅動作智能比別人高,在記憶、理解、閱讀和才藝、身高體重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嬰幼兒智力起源於動作發展,通過動作組織結構不斷分化、組合和互相協調,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同時,早期學習能力強的寶寶,將來對外界認知的能力就強,與外界更容易共情,因而情感也更加豐富和敏感。

早期發展訓練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寶寶動作發展符合寶寶的年齡。

儘管在如何根據寶寶生理特徵確定訓練內容上有所爭議,但科學家一般認為,內容不能超過寶寶身心發展的閾值範圍。在訓練過程中,不能出現斷苗助長的行為。就是說,要科學地觀察孩子的行為水平,制定訓練內容,不能以成人的動作標準去要求寶寶,否則訓練無效,甚至降低孩子訓練的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如果不提前學些什麼,在同齡人中就沒有競爭力。送去進行早期發展訓練的爸爸媽媽很多也都是這麼想。但實際上,超出孩子學習能力範圍內的內容會給孩子增加負擔,不利於孩子學歷能力的培養,智力體格的發育,所以沒有必要超前學習。

其次,要注意安全。

訓練室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汙染孩子健康的材料器材必須及時撤去。訓練時必須有成人才一旁看守,以防出現意外事故。要想避免這個,除了爸爸媽媽在家裡需要用心之外,也可以挑選質檢合格的訓練中心。寶寶安全媽媽放心!

再次,允許孩子的個性差異。

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環境、基因都不相同,因此才智、興趣、發育情況也都各有差異,這是孩子們的個性差異。比方說,一月齡寶寶訓練俯臥豎頭只能維持幾秒鐘,而按照規定,2月齡寶寶的維持時間就能達到30秒,但是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跟得上,可能有的寶寶2月齡只能維持15秒,那麼家長們就要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一味進行訓練強求效果而不注意實際情況,循規蹈矩,訓練效果就不好。只有尊重差異,才能制定出適合寶寶的訓練計劃。

最後,練習不足可能造成發育遲緩。

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以免錯失早期智能訓練的機會,造成孩子發育遲緩。這不僅體現在體格發育,還體現在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上。可以說,如果孩子跟不上同齡人的智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都會受影響,孩子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也會大受打擊。不要讓孩子做溫室裡的花朵,否則孩子將來就無法抵禦風雨。

大臉媽媽叮嚀:

人的早期生活與健康情況會影響很多方面。就像一句話所說「最終,你在剛成年選擇往哪兒去,會受到你從哪裡來的強烈影響」。早期發展訓練十分重要,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寶寶,父母們從孩子0歲時就做起吧!

【圖片源於網絡,與圖文無關,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寶寶的精細運動越早訓練越好!孩子心靈手巧,促進大腦發育更聰明
    所謂精細運動就是相對更精準、細微的運動,比如抓、捏、拿、握,以及手眼協調,這能讓寶寶學會更好地控制身體,促進大腦發育。手部動作都是靠大腦來協調的,所以精細動作既考量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也是在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孩子的動作越精細,完成度越高,需要調動的腦部區域就越多,也越能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醫生提醒:早期發展訓練激發幼兒潛能
    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早期發展訓練對兒童生長發育十分重要。醫生表示,針對0-3歲嬰幼兒開展早期發展訓練有利於激發潛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展。梁女士的小孩早產一個月,由於擔心發育跟不上足月兒,出生不久後她就帶小孩就到市婦幼保健院早期發展訓練室接受引導訓練。在醫護人員面對面的觀察和引導下,寶寶在遊戲中提高了認知能力。
  • 什麼是「兒童早期發展」?
    人類大腦的實際構造是由出生後的經驗而不是由遺傳所決定的, 幼兒的早期經驗可極大的影響腦部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 早期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具有長效性,在生後的前幾年,良好的環境(健康、營養、照料、刺激與他人的互動等)對兒童腦功能的影響將延續到15歲。由於早期是兒童智力、人格、社會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大腦早期的經驗對形成大腦工作方式非常重要。
  • 重視寶寶感官訓練,促進寶寶智力和非智力能力發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感官訓練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非常重要,早期缺乏訓練會影響今後的學習能力。而零至三歲是對孩子進行感覺訓練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注意對孩子的六感(視、聽、嗅、味、觸、重力感)方面的訓練。早期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具有長效性。在生後的前幾年,良好的環境(健康、營養、照料、刺激與他人的互動等)對兒童腦功能的影響將延續到15歲。
  • 嬰幼兒早期的視覺訓練如何進行 視覺神經中樞需要足夠的訓練
    視覺訓練:眼睛是大腦的外延,促進嬰幼兒視覺神經系統的健全,是寶寶早期教育最為重要的部分,適當的視覺訓練加速腦部視覺區域的發育,可以幫助寶寶提高認知能力。4-6個月左右,隨著寶寶視覺系統的不斷發育健全,寶寶對色彩就有了感受能力,可以通過認識色彩、感知色彩來享受色彩的世界,這時培養敏銳的色彩感覺,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培養繪畫興趣都大有裨益。抓住最早期用較好的方法幫助寶寶辨認顏色,但寶寶對顏色的認識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必須經過不斷的訓練和培養。
  • 對寶寶進行閃卡訓練,是智商稅嗎?
    到書店或網上去看一看,一盒盒鋪天蓋地的寶寶認知卡片、識字卡片,為了蹭「閃卡」早教的熱點,也都被冠上了「閃卡」的名號。然而網上對於閃卡訓練卻褒貶不一。閃卡在售賣時宣傳是這麼介紹的:「格連杜曼(Glenn Doman)博士的杜曼閃卡正是嬰幼兒右腦潛能開發的重要教具。
  • 幼兒的早期教育如何進行?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國外很多國家很早就提出了0-3歲兒童智力發展的概念。紐西蘭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從出生開始。0-6歲教育已被秘魯和加納等國納入國家行動計劃。研究人員認為:0-3歲是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期,0-3歲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三歲前大腦發育最快,幼兒時期也是心理發展最快的時期,年齡越小發展越快,是口語、數字邏輯概念掌握的關鍵期,是行為、性格、人格發展的奠基石。
  • 想讓寶寶大腦發育好?0-1歲智能訓練很重要,家長越早開始越好
    1、適時:幫助孩子促進都某個能力的發展的時候,建議選擇大運動節點前2周開始訓練;選擇的時間點很重要,太早太晚都不行,比如孩子4個月翻身自主,想通過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一般3個半月開始訓練孩子自主翻身,孩子其餘能力訓練都是如此;2、適度:時間和強度要合適!
  • 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越早進行感統訓練越好
    我現在目前的是當地一家大型親子教育的親子老師和感統訓練老師。我就是接觸了很多家長也就是帶了好多孩子,就是教孩子呢。做這個感統訓練啊我帶過很多孩子。上我這個感統訓練課那麼今天呢,我就跟大家來聊下這個感統訓練對孩子的好處吧當你家孩子出現肢體不穩啊,還有這個。也就是說穿珠子啊。這個線呢。老是穿不穿不過去還有看字的時候呢,明明是上一行的字。
  •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助力PCbaby「感統」活動
    兒童早期發展,本是當代家庭父母高度關注的事項。然而,感覺統合訓練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卻遲遲沒有獲得相應的重視。家長們更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孩子的語言、藝術等能力。究其原因,在於對「感覺統合」這一概念的不了解。
  • 音樂教育是促進寶寶早期智力發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父母可因勢利導,為寶寶創造多接觸音樂的環境,注意培養寶寶對音樂的樂趣。而且,專家指出,通過音樂教育還可以開發寶寶的智力。第一,音樂可以促進聽力能力,感知覺的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父母在對寶寶進行音樂教育時要及早重視寶寶的時候感官訓練。
  • 開發孩子智力越早越好,五個小竅門,讓你的孩子智力快速發展
    開發孩子智力越早越好有關研究發現,對一個孩子而言:假設這個孩子在17歲的時候智力發展到100%,那麼這個孩子在4歲之前的智力發育就能達到一半;在孩子8歲的時候,一般就會發育到百分之八十;後面的兩年是最後的百分之二十完成的。從這個智力的發育角度看,要開發孩子的智力的話,家長們就需要提前時間了。
  • 兒童早期發展事業進行時 強化共識 整合資源
    兒童早期發展事業進行時 強化共識 整合資源 2019-10-3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隋福毅 那麼,0-3歲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是否因為我們記憶的「缺失」而變得「無足輕重」? 其實,不然。 0-3歲是大腦快速發育但尚未定性的時期。在該階段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及大腦發育特點,給予孩子科學的、豐富的、恰當的信息刺激和訓練,可以培養和開發孩子的身心潛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近年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意識到幹預0-3歲兒童發展的必要性。
  • 寶寶排便訓練,並非越早越好!新手爸媽訓練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排便訓練,並非越早越好寶寶排尿、排便本身就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不僅如此,家長經常讓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或者長時間把尿、把便,還容易導致寶寶的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或引起肛裂。所以,排尿、排便的訓練並非越早越好喲!
  • 早教不是投入越早越多越好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引導下,一些家長早早就對孩子的早教進行謀劃。有的家長把才幾個月大的寶寶帶去了早教班,有的家長從孩子不到兩歲就購買了數萬元的早教課程,一節一個小時左右的課高達400元。而早教機構也在迎合、刺激家長的這種早教需求。有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多數宣稱孩子從零歲開始就可以上早教,一些機構還推出了0—6月寶寶可以免費上課的政策。
  • 孩子「把屎把尿」不是越早越好,如廁訓練黃金期,3招脫掉紙尿褲
    而讓年輕人不滿的是:上一輩人還在延續把屎把尿的習慣,認為越早這樣做越好。很多老人把給寶寶把屎把尿當成如廁訓練,並認為越早做越好。想必很多年輕父母也都聽說過這樣的話:「早給寶寶把屎把尿早就不用紙尿褲了,既省錢還能讓寶寶早點上廁所,你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嗓門大的老人總能讓年輕人啞口無言。
  •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小心對孩子揠苗助長
    在"成功要趁早"思想的推動下,許多年輕父母把早期教育當成教育法寶,把"早教早成功"當成信仰。為提高孩子的能力和素質,父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力。他們從小就為寶寶選擇神算班、繪畫班等各種培訓班,目標就是奔著"神童"、"天才"而去。所以,新聞中屢屢爆出2歲會寫字、3歲懂算術、4歲講英語的寶寶,這樣的神器早教屢見不鮮。
  • 如何對早產寶寶進行體能訓練
    作者:寶寶知道 夏夜微良630體能訓練並不只是青少年和成人的事情,事實上,小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應該進行適當的體能訓練,尤其是早產寶寶。對早產寶寶進行適當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增加其肢體靈活性,還可以促進其智力的發育。
  • 育兒寶典|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寧德市計劃生育協會 欄目協辦>>> 第五章 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NO.1
  • 研究|財科院專家:巴西兒童早期發展調研啟示
    在2019年第十一屆金磚峰會期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巴西公民與社會行動部共同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巴西兒童早期發展對話研討會」。政府官員、學者和企業代表們來到巴西,與巴西政府就兒童早期發展進行交流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