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知道新手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個詞:早期發展訓練。據了解,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從小抓起,把孩子送去婦幼保健院進行早期發展訓練。
18世紀教育家盧梭強調:從孩子出生起,就應該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採用多樣的方法對兒童進行體育鍛鍊和動作教育,促進孩子身體的自然發展,增強體質,為適應今後的教育奠定基礎。
可見,早期發展訓練極其重要。那麼,早期發展訓練究竟是什麼呢?
最近,我常常上班時看見鄰居婉茹帶著5個月的寶寶出門,一問,原來她要把孩子送去保健院進行早期發展訓練。我很震驚,孩子還那麼小就抓得那麼緊,真是個虎媽!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去研究調查了一下,才知道家長這麼做是有科學依據的!
早期發展訓練,是針對0-3歲的寶寶進行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訓練,尤其是對於早產兒有很大作用。
這種訓練有目的地通過各種感官刺激,為嬰幼兒提供早期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教育訓練活動的一種方法,有助於減少嬰幼兒發育遲緩的現象;通過促進體格發育,進而改善器官功能狀態,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智能發育。
訓練內容一般是視、聽、觸覺感受的訓練,還包括仰臥練習、抬頭練習、四肢運動、「走路」練習等內容。
1、促進感官的靈活性
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體育訓練一般在0-7歲,誇美紐斯認為「快樂的身體運動是母親成功教育力子女的基礎」,並且提出所有知識都是從感官獲得的,動作教育可以促進感官的靈活性,從而掌握知識的獲得。當寶寶在有目的地做出動作時,他需要完成協調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領域這三個方面。除此之外,嬰兒發展訓練中肌肉練習所產生的痕跡效應,會對未來的動作發展產生影響。
2、與認知、情感的關聯
寶寶的訓練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認知學習效果,訓練效果好的人,不僅動作智能比別人高,在記憶、理解、閱讀和才藝、身高體重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嬰幼兒智力起源於動作發展,通過動作組織結構不斷分化、組合和互相協調,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同時,早期學習能力強的寶寶,將來對外界認知的能力就強,與外界更容易共情,因而情感也更加豐富和敏感。
首先,寶寶動作發展符合寶寶的年齡。
儘管在如何根據寶寶生理特徵確定訓練內容上有所爭議,但科學家一般認為,內容不能超過寶寶身心發展的閾值範圍。在訓練過程中,不能出現斷苗助長的行為。就是說,要科學地觀察孩子的行為水平,制定訓練內容,不能以成人的動作標準去要求寶寶,否則訓練無效,甚至降低孩子訓練的興趣。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如果不提前學些什麼,在同齡人中就沒有競爭力。送去進行早期發展訓練的爸爸媽媽很多也都是這麼想。但實際上,超出孩子學習能力範圍內的內容會給孩子增加負擔,不利於孩子學歷能力的培養,智力體格的發育,所以沒有必要超前學習。
其次,要注意安全。
訓練室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汙染孩子健康的材料器材必須及時撤去。訓練時必須有成人才一旁看守,以防出現意外事故。要想避免這個,除了爸爸媽媽在家裡需要用心之外,也可以挑選質檢合格的訓練中心。寶寶安全媽媽放心!
再次,允許孩子的個性差異。
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環境、基因都不相同,因此才智、興趣、發育情況也都各有差異,這是孩子們的個性差異。比方說,一月齡寶寶訓練俯臥豎頭只能維持幾秒鐘,而按照規定,2月齡寶寶的維持時間就能達到30秒,但是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跟得上,可能有的寶寶2月齡只能維持15秒,那麼家長們就要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一味進行訓練強求效果,而不注意實際情況,循規蹈矩,訓練效果就不好。只有尊重差異,才能制定出適合寶寶的訓練計劃。
最後,練習不足可能造成發育遲緩。
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以免錯失早期智能訓練的機會,造成孩子發育遲緩。這不僅體現在體格發育,還體現在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上。可以說,如果孩子跟不上同齡人的智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都會受影響,孩子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也會大受打擊。不要讓孩子做溫室裡的花朵,否則孩子將來就無法抵禦風雨。
大臉媽媽叮嚀:
人的早期生活與健康情況會影響很多方面。就像一句話所說「最終,你在剛成年選擇往哪兒去,會受到你從哪裡來的強烈影響」。早期發展訓練十分重要,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寶寶,父母們從孩子0歲時就做起吧!
【圖片源於網絡,與圖文無關,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