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託幼「小兒科」,民生大事業

2020-12-22 澎湃新聞

託幼、學前教育和小學生的課後看護,有關這三項「小兒科」的工作會,在上海的規格有多高?很高!

9月1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舉行託幼工作現場推進會,市委書記李強講話強調:必須把託幼工作作為民生大事擺上重要位置,聚焦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3至6歲學前教育、小學生下午3點半後校內課後看護服務3個「3」服務,集中更多力量、下更大功夫加以推進。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會議。

這三項「小兒科」的工作,與市民幸福感息息相關。一方面,教育、育兒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核心關切,另一方面相關制度的短板不少:託兒困難、託育機構良莠不齊、孩子放學早,家長來不及接送……這成為很多上海家庭的燃眉之急。

而這些工作往往不在政府的傳統業務管理範圍之內,傳統的「學前教育」指的是3-6歲幼兒園教育,之前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一直屬於制度規範的空白地帶,但是幼兒全日託、半日託新服務類型不斷出現,既不能一禁了之,又需要引領行業走向規範,既要淘汰渾水摸魚者,也不能讓正規經營者動輒得咎,這就需要政府及時制訂軟硬標準。

上海於去年在全國率先出臺託育服務「1+2」文件,建立託育機構管理長效機制,為整個行業在消防、食品安全、防疫等方方面面開創性地立了規矩。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有391家幼兒園舉辦託班,加上35個託兒所和11個區辦早教中心,提供託額約1.4萬個;社會力量辦託育機構143家,提供託額約1.1萬個。這正是通過政策引領行業規範、提升。

再比如,針對家長來不及接放學的「3點半難題」,上海近年來的惠民政策不斷,在2010年就明確小學對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放學後的看護服務,2017年,上海試行放學後「快樂30分」拓展活動,今年3月將課後服務延時到傍晚6點,基本上和家長的下班時間對上了表。

城市的「老、小、舊、遠」問題,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幼有所育」是關係到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切身幸福感、獲得感的大事。特別是,孩子是社會的未來,是「最柔軟的人群」,容不得閃失。一頭是託幼工作的輕,一頭又是這份事業的重。

目前,上海市在政府實事項目中,已將之前提出的「社區幼兒託管點」改為「普惠性託育點」,更是將託幼工作提升到了「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支撐」的高度,這體現了上海的城市溫度和民生情懷。

託幼、學前和課後看護,小事不小,背後是市民對於更公平、更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期待。加快發展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託幼服務事業,也將讓民間幸福感呈指數級飆升。

相關焦點

  • 【遠望社論】王炳忠事件凸顯什麼樣的臺灣「現狀」?
    編按:《遠望》12月號社論針對蔡英文口口聲聲要維持的「現狀」,指出這就是「臺獨執政現狀」。
  • 相比後面連環騙,昨天漲是小兒科!
    相比後面連環騙,昨天漲是小兒科!  一,頻繁震蕩必有殺招  只要心態起伏還這麼巨大,漲跌中的欺騙就不會少,頻繁震蕩後面一定藏著殺招,懵逼狀態必然受損,胡亂動作就是反覆抽耳光。接下來就認清一點,資金沒出去,就會買回來,只要機構在行動,就總有很強力的反擊力量。而至於機構在不在行動,大家可自己上應用市場,裝一個「博尓系統」的手機應用來量化。
  • 民生銀行信用卡的「消費美學」,有全聯美學那味了
    但,最近燒腦君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寶藏品牌,文案堪比全聯的「經濟美學」,它就是民生信用卡。2019年,民生銀行信用卡基於對「消費」背後情感意義的洞察,首次提出「民生消費美學」,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花錢這件事,向消費者傳達了關於消費背後的文化及意義。
  • 「孩子國」:服務家長、幼兒園和婦幼保健機構,構建兒童健康領域入口
    總結來說,「孩子國」採取了自上而下的策略,首先以主管單位婦幼保健所作為行業入口,通過免費幫助其網際網路化來鎖定區域市場。「孩子國」為婦幼保健所提供SaaS管理工具,在數據統計、數據上報、疾病篩選、預防指導、科學決策等方面提供支持。
  • NO.35評論類型(1):無可比擬的社論社評
    後續的評論類型,斌老師打算從社論社評、時評快評、記者手記、來論來信、思想論壇、散文隨筆、圖片評論、網絡微評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今天開講的是社論社評。社論社評是媒體自身立場、追求、見解的對外呈現,往往規格高且隆重,話題大且莊嚴,觀照國計民生,體察黨是國事,洞悉國內外形勢,響應特殊時間點需要。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另外,我在新加坡念中學時,因為很早就被分進「理科班」,所以當要選課時,我就興致勃勃地認為我要修「大一化學」、大二程度的「力學」與「熱力學」(因為我自以為我已經學完大一的物理),還有「高等微積分」(因為我自以為我對大一的微積分已經有一定的熟悉了)等等的課程。文科方面,了不起就是念念英文,補補我語言的不足。
  • 託幼教育:事關國家未來 須從娃娃抓起
    吳暉 本報記者曹英教育,一直是個繞不開的民生話題,特別是嬰幼兒的託管教育,更是成為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重要民生事項。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將「幼有所育」納入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容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尤其關注學前教育和學前託管託育。
  • 日本發明超逼真「爸爸哺乳神器」! 觸感Q彈還會自動發熱
    日本公司「電通」發明一款「爸爸餵奶神器」,只要穿上這件仿造女性乳房外型的背心,男人也可以輕鬆體驗餵寶貝孩子喝奶的樂趣,而且這款背心可以發熱至接近人體溫度,觸感也相當柔軟,讓爸爸們下次遇到寶寶肚子餓哭鬧時,不必再手忙腳亂。
  • 原來空姐工作是這樣丨社論前沿
    這是社論前沿第S718次推送(微信號:shelunqianyan)在普天同慶的黃金周裡,咱們不談學習
  • 「最美應用」Cat in the woods:一款童心未泯、絕無僅有的超萌策略...
    如果你十分迷戀和「保衛蘿蔔」類似的冒險策略遊戲,那麼,我相信這款萌萌噠的遊戲一定會滿足你這些要求,「 Cat In The Woods 」既充滿了冒險和樂趣的策略,卻比保衛蘿蔔更有趣的全新玩法和森林的簡約畫風,可以說是完美中的精品吧!全新玩法,帶你來到新的世界!
  • 「最美應用」 Rebel Amino for Star Wars Fans :星戰粉才是世界上...
    在網際網路上最不能惹的一群人,莫過於各種粉絲團體,他們狂熱擁護著心中的偶像,各種五花八門的「應援方式」也是讓人大開眼界,舉燈牌接機這種只能算是小兒科,你能給想像嗎,為了偶像還能造出個金氏世界紀錄!(鹿飯曾為偶像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微博上最多評論的博文的紀錄稱號)。
  • Science:AI領域那麼多引人注目的「進展」,竟是無用功
    選自Science作者:Matthew Hutson機器之心編譯參與:魔王近日,一篇 Science 社論文章梳理了近年來 AI 各子領域的進展,發現看似紅紅火火的領域實際上毫無進展。在人工智慧技術風起雲湧的今天,這篇文章的觀點或許值得我們思考。
  • 這就不是「華德福」的事兒!
    每個人都有一個「我」,我們經常自己都把握不好這個「我」,更別說,那麼多個「我」在一起磕磕碰碰,要做到和平共處,是多麼的不易。而要達成和平,只有靠人類自己,怨天尤人,於事無補。因此,人要和解,人的心意想要相通,必須超越各自的「我」。要做到這一點,不僅僅靠理性的所謂「換位思考」,更直接的途徑就是聽從天心的指引。就這麼簡單,不需要依賴任何外在的理論或權威的幫助。
  • 你以為「人氣」、「電話」是中文嗎?這些單字居然都是日文來的!
    日文中寫作「雑志」(ざっし),字型和中文稍有不同,但新義的「雜誌」一詞亦傳回漢語圈被廣泛使用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民生相關單字也都是日文借詞,像是出版(しゅっぱん)、市場(いちば)、瓦斯(ガス)、交通(こうつう)、鐵道(てつどう)等,學日文時看到這些字往往很開心,因為不但字面和中文一樣、發音也像,超好記,還真沒想過這些詞其實就是日文來的!
  • 「最美應用」科學日誌:這款科學實驗的小工具,可能是這個冬天給...
    也許也不會,因為這個冬天,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陰霾天,讓很多人對「教育」和「孩子」這些關鍵詞多了更多的擔憂。也可能是我想多了,因為對於十年前事情,未來那幫青年人壓根不會記起。但萬一,他們中的一些人從來未曾忘記孩童時期的事情呢?如果他們長大後想起他們含著淚吃著芥末的童年會憎恨這個世界麼?
  • 社論造句和解釋_社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社論(shè lùn)。也叫社評。在自己的報刊上公開發表代表編輯部意見的指導性言論,內容大多是評述當前重大的社會問題或重要事件,表明報刊的立場和主張。社論參考例句:1、這篇社論文筆甚佳,美中不足的是立場不夠公正。2、今天各家報紙都刊載了有關選舉的社論,內容都相當精彩。3、這篇社論對問題的分析真是鞭辟入裡。
  • 論臺灣社工教育對社會工作職業風險之忽視社論前沿
    而唯一可能觸及相關議題的課程「生涯規劃與輔導」,其價值觀點,有些甚至是與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是相左的。伍、重視社工員職業風險教育的重要性一、職業風險的覺察與社工勝任能力之關系所謂「社工勝任能力」簡單言之就是社工員能達到職場上所要求的工作標準之能力。
  • 小小託幼事 彰顯大民生
    託幼機構在中國並不是新鮮事,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為解放婦女的生產力,教育部門、城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就面向3歲以下兒童開辦了大量託兒所,給群眾帶來了極大便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遷,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完善,再次成為國家從宏觀政策層面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民生工程。嬰幼兒照護,表面看起來是瑣碎家事,卻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 【張麟徵】「太陽花運動」與統獨的消長
    一、「太陽花運動」的背景發生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的「太陽花運動」,前後共24天。臺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花運動」,美國在其間的身影清晰可見。但雨傘花是真正的顏色革命,美國很早就參與其中,表面上的對象是特區政府,真正的目標是大陸政府。就「太陽花運動」而言,美國沒有起頭,但是結束之前有介入。就在這場顏色運動的角色而言,美國沒有像在捷克、突尼西亞、利比亞、敘利亞、烏克蘭那麼地投入,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已經完全控制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