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投資是怎麼變成投機的?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合夥做生意,肯定要考慮出一定數量的本金後,一年生意上能掙到多少錢。比如我投資100萬,開個快餐店,一年去掉成本後淨賺20萬,這個生意應該還可以,因為預期5年收回投資,後面就是純賺了。用PE來估值,這個生意是5PE的生意。

考慮到每年利潤會增長,比如第一年掙20萬,第二年掙了24萬,第三年掙了28.8萬,第四年掙了34.56萬。實際上4年就掙了107萬,這樣在第一年100萬投資的這個生意是個4PE的生意。

換到股市裡,投資就變味了。因為投機者瞄準的不是公司的利潤,而是其他投資者口袋裡的錢。下面我來說一下成長股投資陷阱。

任何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緩慢增長型公司,其年淨利潤增長在6%左右,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大行,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公司。6%的淨利潤增長差不多正好抵消通脹。假如認為投資某個生意,10年時間賺得的錢總和,扣除通脹後,相當於初始投入的本金是合理的收益的話。即緩慢增長的公司10PE是合理估值。對於現在很多公司,比如$恆瑞醫藥(SH600276)$,樂觀估計每年增長20%,則估值由當前92倍下降到10PE,需要12年時間(92÷1.2^12)。對於$通策醫療(SH600763)$,樂觀估計,每年增長30%的話,估值由166倍下降到10倍需要11年。這樣看起來是不是一算淨利潤,這兩個公司嚴重高估了?誰投資個公司會等個10時間開始使收益率達到10%?那麼投機者怎麼賺錢呢?下面向大家揭示。

首先,投機者要通過各種理由讓人相信恆瑞醫藥保持92倍估值是合理估值,通策醫療保持166倍估值是合理估值。這樣的話只要在5年時間,接盤者認為上述兩個公司估值不變的話,對於恆瑞醫藥,則股價是5年前1.2^5=2.48倍,通策醫療則是1.3^5=3.71倍,我們不用去管5年後恆瑞和通策是否維持高增長,我們只需要在恆瑞或者通策在高增長結束前,把股票賣給接盤俠就行了。

這種投機的風險是,我們怎麼知道明年,後年或者大後年市場認為恆瑞或者通策多少倍估值合理?假如5年後市場認為恆瑞合理的估值是37倍,那麼,按照92倍估值買入恆瑞,5年的年化增長確實達到20%,由於利潤增長到5年後估值下降到37倍,持有5年一分錢沒賺。如果市場認為恆瑞值30倍,那麼拿著5年還虧損。

大家可以在雪球上查一下恆瑞和通策的歷史PE,上面講的估值是可能發生的。

真正的投機高手都是在打著價值投資的名義來投機,這些人對公司很熟悉(能力圈),能預測出未來的業績增長。在公司業績高速增長時把估值炒高,然後利用一次又一次精彩的年報,季報把股票賣給接盤俠。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華東醫藥,濟川藥業,東阿阿膠,投機者在公司業績頂峰時把高價股票賣給接盤俠,接盤俠在好賽道,好公司要長期持有的觀念薰陶下買入,長期持有,迎來的是股價腰斬。

借用一位牛逼的基金經理的觀點:

梁宏:希瓦資產董事長,首席投資官,雪球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私募基金經理 雪球2018、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用戶 三年期金牛獎私募基金經理。

相關焦點

  • 聰明的投資者:投資與投機
    格雷厄姆第一次給投資下了定義,是以透徹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業務為投資,而不滿足這個條件的業務則為投機。大家知道了這個概念,可能還是不太理解投資與投機,這個我們還會詳細分析的。格雷厄姆說投資往往會被誤用,在熊市的時候投資者會被看做成投機,而在牛市的時候,所有的投資者,投機者都會被看做投資,所以,投資與投機這兩個詞在很長時間內都被混亂的使用,由此可見,區分投資與投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好好區分,就會把投機的虧損認為是投資買股票造成的。
  • 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
    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小王同學最近在讀《聰明的投資者》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但是也不好回答,在本書中就試圖準確地定義兩者之間的差別:「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挖掘行業和公司增長的潛力,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 股票- 投機炒作誤區有哪些股票投機是什麼意思
    股票投機就是投資者在股市中以自己所承擔的高風險為代價來圖取收益的最大化。投入股市尋找機會在有效的市場中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投機就是追逐高收益同時擁有高風險。那投機炒作誤區有哪些呢?關於投機炒作誤區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常見的投機炒作誤區。
  • 我理解的股票投機
    否則如果有一種投資能讓多數人賺錢,那國家就不用了這樣費心費力的精準扶貧了。今天想談談股票投機,股票投機與投資有什麼不同?在我看來,股票投機就是把原本不值錢的東西炒高了,賣給後來的接盤者。投資就是逢低價買入價格低於本來價值的東西等到價格回到原本價格賣出。現實生活中有一種經濟活動同股票投機很相似,那就是傳銷。
  • 美國投資巨人約翰·波格出書疾呼:貪婪與投機,夠了
    這是國際間的大事,但是美國國內依然毫不留情地將矛頭對準了金融界和投資銀行家,有學者提出了「金融民主」的話題,也有學者將矛頭對準了貪婪、投機、僥倖心理。新書中他分析,美國當前困境是數年金錢遊戲未受節製造成,如今必須付出代價。投資公司的佣金、管理高層的薪水、財務投機和業務行銷工本全都高得離譜,更重要的是,金融業在美國經濟及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重太重。基金不是由為投資人打算的專業人才負責,而是短視的商人操盤,「他們脫不了責任」。
  • 如何區別投資和投機 投資和投機有什麼不同
    在市場上,證券交易中的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往往一起發生,不容易嚴格區分開來。一般投機行為是在證券投資過程中出現之後,才被確認這種投資行為的本身是在投機。那如何區別投資和投機呢?關於如何區別投資和投機,接下來說一下如何投資和投機的方法。
  • 美投機大師:在大波動中賺錢 傻瓜才每天買賣股票
    實際上,早在1922年,有一位投機大師就在講述他的投資經歷的著作中否定了靠內幕消息贏利的觀點,「一個人如果想靠這個遊戲謀生的話,他就得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斷,那就是我不相信小道消息的原因。如果我聽信張三的消息買股票,我就必須根據張三的消息賣出一些股票。我得依靠他。假如賣出時間到來了,張三卻在外度假,那可怎麼辦?不行的,沒有人能夠靠別人的指導賺大錢。
  •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沃倫·巴菲特  在最近和一些朋友以及同行的交流中,我們逐漸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大部分投資者甚至是專業的投資機構都沒有弄清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對於這種區分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人則認為只要賺到錢就可以),因為只有知道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才能去確定市場波動中哪部分錢是投資賺的,哪部分是投機賺的,進而獲得長期穩定盈利。
  • 股神巴菲特和投機大師索羅斯,對於散戶我們該崇尚誰的投資模式?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具體的交易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尋找到一個一直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索羅斯他就是個典型的投機者,很多人對投資和投機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甚至有著明顯的誤解。投資和投機各自在市場上有什麼表現呢?投資一般是長期持有比如說某隻股票,以時間換空間帶來收益。所以做股票投資,就當入了標的公司的股份,把自己當做成公司的負責人和公司一起成長。
  • 投資還是投機?簡單三句話,句句戳心!
    橫看指數側跟風,漲跌起伏各不同,不識投資真面目,只緣深陷投機中。 優秀的基金拿不住,教訓是慘痛的,下圖是我的操作記錄。當初賣出的理由是:大環境不好,賺了一點趕緊跑,也是聽到一點消息就成了驚弓之鳥,驀然回首,嘆息良久不能平靜!我總結錯誤的根源是: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
  • 一生成功的投機大師 - 伯納德·巴魯克的秘密
    巴菲特的導師是格雷厄姆,巴菲特非常喜歡格雷厄姆,把《 證券分析》當作案頭書,還把自己的大兒子取名為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格雷厄姆被稱為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非常敬佩的投資者就是巴魯克,在1929年美國股災,格雷厄姆幾近破產,而巴魯克卻成功逃頂,巴魯克比格雷厄姆大24歲,1929年股災前鋒,59歲的巴魯克和35歲的格雷厄姆有過一次長談,巴魯克希望格雷厄姆能做他的接班人,格雷厄姆深感榮幸卻拒絕了,雖然他們一致認為股市將會暴跌
  • 關於投資或投機大師箴言的沉思!
    不管是東方哲學還是西方哲學都有在研究人的範疇部分,在交易中也不例外,交易裡的哲學可以明確說,在東西方文化哲學裡都有其影子!以下的投資或投機箴言是對我們現有交易中比較實際的部分,可以真實的幫助我們的交易,不是模擬兩可,也不是空中閣樓,更不是觸手不及、高高在上的。
  • 在股市中遇見凱恩斯!
    選股寶app大師精華,精選證券市場中投資大師心得,打造距離投資大師最近、最有價值的信息場。凱恩斯著名基金經理比爾·米勒在2005年的演講中聲稱,自己的投資理念就是來自於凱恩斯。先鋒基金創始人約翰·博格說,我投資理論的啟迪者,就是凱恩斯。
  • 投機與投資有哪些本質的區別?
    主要是大部分人投資與投機傻傻分不清,把投機當成了投資,真的以為投資與投機只是普通話與廣東話的區別。今天我來分享一下投資與投機到底有什麼區別,讓你真正理解投資。最根本的來說,投機是一種心理遊戲,不關注投機對象自身的價值,不關注成長性,只關注市場的預期,關注是否有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接盤。所以,只要你能找到一個更高價格的買主(接盤俠),你就可以賺差價。但實際上往往很多人都沒有找到更好的買主,只能虧損賣給其他投機者。這也反映了為什麼我國大部分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因為他們在投機而不是投資。
  • 投機大師利弗莫爾:股票作手回憶錄
    這本書非常經典,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有所拜讀!   「傑西 利弗莫爾是20世紀華爾街最大的神話,每一個投機客都難以越過的股市豐碑,每一代投機商都或多或少從他的生平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他就是傑西利弗莫爾。你可以假裝沒看見他,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你不能略過他。」--彼得 林奇   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
  • 坤鵬論:投機之王利弗莫爾的瘋狂一生
    當年,巴菲特11歲時,也曾在父親的證券公司幫忙做過這個工作,並且在記錄股價變動的過程中,心生靈感,覺得自己也應該試試,於是將之前賣可樂積攢的所有財產投入買進了Cities Services公司的股票,38美元買進,40美元賣出,嘗到了生平第一次股票投資獲利的美好果實。
  • 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時間成本,在價值投資中是如何被高效利用的?
    這不是我的總結,很多投資大師早已經總結出價值投資的真諦,這是很多人無法理解或者說沒有付出理解這句話所需要的代價和教訓。當初最早進入股市時,雖然知道有價值投資這麼個派別,但是股價的劇烈波動所展現的收益早已讓我忘記了股票背後對應的上市公司。
  • 2020年股票退市新規內容,退市新規對股市的影響
    A股股市有一種其他國家沒有的現象。業績奇差的股票,年年都有大量的資金追棒,投機資金看中的無非是保殼、摘帽的預期。烏鴉變鳳凰的故事雖很少發生,但就是變成假鳳凰,回報也是幾倍或十幾倍。為阻止績差股、問題股的瘋狂投機炒作,引導理性股票投資,發布了不少針對上市公司退市規定,但不少股民還是不理會,福貴風求,總覺得機遇大於風險。投資者如果無視上市公司和交易所一再的風險警示和風險提示,參與這類高風險股票炒作,一旦股票退市終止交易,不但顆粒無收,投資者還會血本無歸。
  • 喬治索羅斯:世界級的投機大師
    在所有證券組合投資管理者中,以年平均收益率計,喬治·索羅斯可能保持著最輝煌的長期紀錄:19年34%的年複合增長率。就像斯坦哈特一樣,他大量利用槓桿進行投資;因此其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收益與那些保守型的基金經理不可同日而語。如果在1969年量子基金起步時就投入1萬美元,那麼1988年這筆投資將變成280多萬美元。
  • 價值投資,怎麼選擇股票?
    關於怎麼選擇股票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我的看法是,選擇股票不能從眾,應該仔細分析。一、 股票市場仍是少數人賺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股票市場裡,只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市場領先者。換句話說,就是在40至50年的時間裡,有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輸給了市場。再進一步說,包括羅傑斯、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在內,也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的公司在股市中馳騁之後戰勝了難以預測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