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幾日G20峰會在美國舉行,歐美發達國家、中國等20個國家討論未來的國際金融體系。這是國際間的大事,但是美國國內依然毫不留情地將矛頭對準了金融界和投資銀行家,有學者提出了「金融民主」的話題,也有學者將矛頭對準了貪婪、投機、僥倖心理。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根基穩固的金字堡壘災情慘重,更讓從事金錢投機遊戲的紙上財富轉瞬化成泡沫。美國政府連續祭出金援紓困、降息種種積極手段介入,卻無法拉抬一蹶不振的疲弱景氣。書市反映時事向來慢半拍,可是《財星》雜誌封為二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的老將約翰·波格(John Bogle),日前趁勢推出新書《夠了。》(Enough.),宛如暮鼓晨鐘,展現前瞻宏觀視野,教投資人做對的選擇,賦予老掉牙的「誠信」、「負責」、「管理」和「知足」嶄新解讀。
現年七九歲的波格1974年創設先鋒投資集團(Vanguard Group),是指數投資(Index Investing)之父。波格帶領先鋒集團一路成為全球第二大共同基金公司,唯一目標是讓基金持有人獲利,使波格贏得「聖人傑克」(St. Jack)美譽。2004年他入選《時代》周刊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著名投資期刊公司Institutional Investor也頒給他終身成就獎肯定貢獻。
波格現任波格財務市場研究中心(Bogle 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 Center)董事長,全公司只有他和三名助理。「我一次只過一天。」波格有他獨到的生活哲學,「我的體力雖不如以往,但我認為我的道德感、寫作能力和理智,與從前沒有差別。」新書中他分析,美國當前困境是數年金錢遊戲未受節製造成,如今必須付出代價。投資公司的佣金、管理高層的薪水、財務投機和業務行銷工本全都高得離譜,更重要的是,金融業在美國經濟及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重太重。基金不是由為投資人打算的專業人才負責,而是短視的商人操盤,「他們脫不了責任」。
縱橫股海,波格詬病金融世界的盲區:價格太高,缺乏足夠價值支撐;投機太多,缺乏足夠投資;企業集中全力在數字及通路,缺乏足夠信用與管理;社會太著迷業者的神力和財富,缺乏足夠品格和智慧。他痛陳「不知足」不僅重創企業價值,更讓人在投資和生活做重大決策時迷失方向,「對財富的病態崇拜和企業道德的淪喪,終會顛覆社會的品格和價值。」
波格指出過往股價確實偏高,「瘋狂投機,一年內讓股價飆升百分之百。全和投資搭不上邊,根本是巨型行銷業。」2007年春季,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公司獲利有三分之一是來自並無實質產出的金融服務業,如今金融服務業過度膨脹的影響力已大幅縮減。「這裡面有水、有熱空氣,我們排掉了。但現在我覺得排過頭了。」
近日受訪時,波格樂觀表示:美國股價跌至五年來新低,純屬超跌,「美國股市一年前價值八兆美元,現在只剩兆美元。傻瓜才會相信美國股市現值比起去年會相差八兆美元。」他主張基本面「大為優化」,預期未來年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公司獲利每年大約有7%成長,尤其低利率通常會伴隨牛市,對股市確實可以樂觀以對。
推薦閱讀:
《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
《次貸危機與房地產泡沫》
《次貸危機》
《終結次貸危機》
《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
《華爾街投資銀行史:華爾街金融王朝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