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強大腦7》播出,一大批高智商的大神一個個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他們的學歷很高,他們的智商讓人瞠目結舌,也正是因為這些精彩的智商展示,博得了許多觀眾的心。
其中,第一期選手入場的高光時刻,大家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們是來當分母的。各個名牌大學,求學之路一路綠燈,讓多少學子羨慕不已,電視機前學生們此時可能會想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也要像《最強大腦》選手們一樣獲得高學歷,走向求學巔峰。但下一秒,心中一句話徹底打擊了自己:我沒那先天條件,後期要付出多大努力啊……
說到智商,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硬傷,全稱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IQ,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不管是求學還是工作,智商高的往往發展得更好,尤其是求學階段,高智商的學生一直向上攀爬,一次次的爬上更高的平臺,學習更多知識,這類學生適合學習和學術研究。工作上,很多用人單位和企業同樣需要高智商的人群,比如程式設計師,技術指導員,這類人的腦子裡永遠缺不了知識,在事業上的發展自然不錯。
第一期節目上一位女學霸,她叫王心冉,她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專業,北約十三校聯盟自主招生筆試滿分,被其他選手稱之為"最強的女生"。而且,她出生於物理世家,她的父親16歲就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研究生在清華大學就讀。
現在"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在社會中不少,他們生活在條件較好的家庭裡,長輩們已經打下的江山,只需要他們努力繼承,那高智商的子女們是不是可以被稱為"腦二代"呢?這也是劉維在現場提出來的。
換句話說,孩子的智商會遺傳嗎?怎麼遺傳?
攸佳寧教授說:"我認為有,但概率比較小,因為智商有一個均值回歸的現象。"那什麼是均值回歸現象呢?
均值回歸現象用的最多的是金融學中,意思是說,股票或商品的價格不可能一直上漲或是下跌,最終還是要靠攏平均值。漲的多了,就會向平均值下跌,下跌的多了,就會向平均值上漲。
這個概念不僅僅適用於金融學,它適用於任何現象,包括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但它的本質是一種數學方法,就像我們中學時期學到的正態分布,數量最多的要數平均值附近,然後向兩側逐漸均勻下降,就好比在一次考試中,平均值是70分,那70分左右的人是最多的,低分的人少,高分的人也少。
話說回來,智商又是如何滿足均值回歸現象的呢?
剛才我們說到,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最終都要向均值靠攏,也就是說,從遺傳學角度上來講,如果父母的基因都優秀於普通人,那子女的基因就會向普通人靠攏,稍稍低於父母;父母基因組合略低於常人的話,子女的基因也會向常人靠攏,稍稍高於父母,也可以理解為:上帝是公平的。
王心冉在相關視頻下面評論說:其實她父親的基因組合應該是基因突變,自己本該被均值回歸,可是並沒有。也驗證了攸佳寧的一句話:"這種高智商的基因本來就是很罕見的。"
我們認為,人的大多數性狀都與遺傳息息相關,通常來說就是父母啥樣孩子啥樣。
《最強大腦7》中說到相關問題時,郭德綱之子郭麒麟談到:並不是一直在臺上模仿自己的父親,而是基因。這也證明了基因是挺強大的,有句老話講:虎父無犬子。這也是有依據的。
那如果這樣說的話,父母聰明,那孩子的智商就低不了哪去,實則不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則知識:兒子的智商取決於母親,女兒的智商取決於夫妻二人。
這麼說也是有它的道理,人類的智力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生物上也學過,男孩是XY型,X來自母親,Y來自父親,所以男孩的智商隨母親。
這種說法實際上並不嚴謹,按照孟德爾遺傳定律來看的話,父母的基因自由組合,子女的很多性狀是和父母相似的,但是客觀性狀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外貌,其他的像性格、說話方式等都是靠外界環境影響的,包括智商。
大家還記不記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被拋棄的嬰兒被一匹狼收養,每天與狼一起生活,慢慢的,有了狼的習性,比如用四肢行走,用嘴吃肉,只有外貌是個人樣。
這就表明了孩子的發展和發育和外界的環境息息相關,智商也一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小的學習習慣,學校的環境,老師的教育,課後的學習都是影響性因素。
所以,孩子的智商會受到遺傳的影響,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後期培養的方式和環境,畢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很多人看《最強大腦》時發出的感慨,自己不如他們,實際上,學歷的高低並不能完全代表人一生的成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才是王道,所以說,不要有過多的自責,認為自己是"分母",也不要過於打擊自己,為自己而活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