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巨頭跨界合作加速布局 無人駕駛產業再上風口】巨頭在自動駕駛方面技術研發的投入正在加大,產業鏈有望更健康穩健的發展。
9月1日,在2016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負責人王勁宣布,剛獲得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全球第15張無人車上路測試牌照。在培育3年後,百度無人駕駛項目有望進入快跑期。與此同時,晶片製造商英偉達和百度發表聲明稱,他們將聯合開發一款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無獨有偶,特斯拉在經歷了之前的幾起自動駕駛事故之後,昨日也宣布將在數周內發布自動駕駛系統升級。可見,巨頭在自動駕駛方面技術研發的投入正在加大,產業鏈有望更健康穩健的發展。
巨頭加速布局 無人駕駛產業鏈再獲助力
9月1日,在2016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負責人王勁宣布,剛獲得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全球第15張無人車(簡稱「無人車」)上路測試牌照。在培育3年後,百度無人駕駛項目有望進入快跑期。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大會上演示百度無人車,並稱,「百度一直以來致力於提高百度無人車在城市道路的運行水平。」百度無人車的方向和傳統車企不同。王勁指出,百度直接切入level4等級(完全自動駕駛),一開始就用非常昂貴的雷射傳感器等,不計代價首先保證安全性,未來再尋找降低硬體成本的方法。傳統車企從Level3切入(高度自動駕駛)。百度認為,Level3和 Level4之間存在一條鴻溝,填補這條鴻溝的關鍵是人工智慧。李彥宏毫不客氣地說,「人工智慧是百度核心的核心,過去百度花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慧。」
無人車成為百度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彥宏判斷到未來網際網路的增長不能砸靠人口紅利後,前瞻性地布局無人車市場。2013年,百度無人駕駛項目起步,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主要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2014年,百度成立車聯網事業部,推出了CarLife、MyCar、CoDriver等一系列車聯網產品。2015年12月,百度無人車在中國進行了開放高速路的自動駕駛路測,成功地在城市道路、環道路和高速公路完成了多個複雜的駕駛動作,包括切換車道、超車等。目前百度無人車已經在全球擁有研發團隊,其中矽谷研發團隊上百人,且在中國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均有研發團隊。隨著技術成熟,百度或將迅速切入汽車市場。此前有消息稱,百度計劃2018年推出無人駕駛量產車型。
與此同時,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黃仁勳宣布,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英偉達將攜手百度共同打造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平臺,其基於算法的作業系統包括雲計算高清地圖以及對不同道路環境進行感知和做出反應的能力。
黃仁勳稱,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證明其已擁有將上述系統整合併大規模將其應用在數百萬量汽車上以實現自動駕駛的能力;他們將集合人工智慧方面的所有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使其成為現實。
黃仁勳稱,英偉達自2012年開始與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合作,當時兩家公司正致力於開發一款圖形處理器(GPU),該圖形處理器使得更大規模的機器智能培訓成為可能。
無獨有偶,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周三在Twitter上表示,特斯拉計劃「在數周內」發布其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升級,以改善雷達系統的數據處理方式。新的Autopilot系統將提高雷達信號處理能力,能夠更好地在環境光、顏色或天氣變化的情況下檢測到某些以前很難發現的物體。
另外,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巨頭間的跨界合作已經屢見不鮮。Mobileye和德爾福汽車公司將合作開發端對端、可量產、高性能和安全操作的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快速整合到全球不同客戶的多種汽車平臺中。沃爾沃與Uber達成價值3億美元的聯合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合作協議,搭載車型為沃爾沃旗艦XC90 SUV車型。Uber將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市推出沃爾沃XC90 SUV改裝後的自動駕駛汽車打車服務。傳統車企與網際網路公司再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加快汽車智能化產業進展。通用汽車電動車Bolt搭載Cruise自動駕駛系統,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上路測試。福特聯手百度對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公司進行1.5億美元投資,三方將圍繞無人駕駛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同時,福特宣稱2021年將在限定區域內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無人駕駛汽車。智能駕駛產業進展超市場預期,倒逼法規放開,2020年智能駕駛有望在特定區域內實現商業化。可見,無論是巨頭的跨界合作,還是技術升級革新,無人駕駛產業向著更為高端規範方向發展的趨勢正在形成。
安全標準有望落地 行業規範化發展可期
聯合國相關人士於近日透露,為防止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所使用的通信網絡受到黑客攻擊,制定汽車國際法規的聯合國機構或將於11月通過汽車自動駕駛安全標準。
無獨有偶,6月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在國家智能互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封閉測試區開園儀式上透露。「無人駕駛技術路線圖已經有了,兩個月之內就會發布。」這也將成為我國無人駕駛領域公布的首個標準。
汽車行業的發展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加入,智能互聯汽車如火如荼,而業內也一致認為無人駕駛時代指日可待。
目前全世界車與車之間的通信標準,並無統一。如美國使用的是DSRC通信標準,DSRC標準之下,每輛車都自帶wifi,車與車之間能夠通過各自的wifi接收信號,實現互聯互通。DSRC是美國強制性的標準,而歐盟、日本、新加坡、韓國等相繼推出自己的通信標準。
我國目前尚未推出任何標準。而目前在通信標準上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DSRC方案,這也是目前企業普遍在採用的通訊標準,第二種是LTE-V方案,這是由國內的大唐電信和華為在主導的通信方案。而封閉測試區開園後,對無人駕駛標準的實施有助推作用。國內道路狀況複雜,在園區內模擬了各種場景後,更加能使業內達成一致,哪種標準更適合國內的道路情況,而這也將推動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出更加符合中國道路實情的無人駕駛標準。
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法律和政策的不斷完善,使得無人駕駛汽車量產車上路行駛障礙消除。從時間節點上看,2020年前後法律完善概率較大。ADAS系統裝車率提升:從駕駛輔助到自動駕駛實現。現階段量產車已經開始普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提升空間巨大。
2015年後ADAS系統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未來5年行業規模複合增速有望保持20%以上,2020年全球ADAS市場預計在200-300億美元。預計中國ADAS市場在2020年達到200億人民幣以上。ADAS系統的四個核心:傳感器、處理器、軟體算法和地圖。國外企業壟斷傳感器和處理器,看好在軟體算法和地圖領域本土企業的優勢。結合國內路況的ADAS算法模型有應用優勢。電子導航地圖則有資質壁壘優勢。雖然ADAS的前裝市場門檻高,但進入壁壘也高。看好能切入整車廠商供應商系統的ADAS供應商。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