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童謠你仲識唔識唱?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童謠徵文比賽昨揭曉 《佛山好》《滴滴答》等上榜

本報訊 (記者廖銀潔 通訊員湯紅旺)「月光光,照地堂……」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首熟悉的童謠呢?那單純的旋律,輕柔的歌聲,恬靜而悠遠,帶人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昨日,由佛山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的「佛山童謠、童話徵文活動」公布得獎名單。《佛山好》、《滴滴答》等一首首具有童年氣息的童謠獲得獎項。

佛山不少70、80後網友也在ttx等論壇上發帖感嘆,童謠評選勾起了他們不少快樂的童年回憶,尤其是粵語童謠《月光光》等,更是勾起了他們無數美好記憶。不過記者採訪發現,新一代的「00後」對這些童謠非常陌生。

獲得此次徵文活動一等獎的三水區白坭鎮第二小學副校長梁妹霞坦陳,童謠傳達的真善美對孩子心靈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幼兒園、小學能把極具「廣府特色」的童謠排入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評選:

「創文」也成童謠題材

據佛山市文聯介紹,活動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得到廣大青少年學生和文學作者的積極響應,徵集到作品共1123件,其中童話作品872件(其中成年組81件,少兒組791件);童謠作品251件(其中成人組45件,少兒組206件)。最終評出成人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優秀獎16名;少兒組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6名,優秀獎50名。

在獲獎作品中,成人組及少兒組的一等獎均為童話作品。梁妹霞憑藉童話《小鴨子和花貓媽媽》獲得一等獎。在故事中,本無血緣關係的小鴨子和花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幫互助。而在本地童謠作品中,由葉小瑩創作的《佛山好》,還加入了不少佛山本土特色。「拜大佛,到祖廟,北帝面前彎彎腰;看烏龜,聽粵劇,依依呀呀停不了!」不僅寫出了石灣的陶瓷,還帶出了佛山的美景、名人和傳統習俗,連創文都進入了童謠中。

現狀:

多數「00後」不識童謠

有感於童謠創作評選,有不少70、80後把熟悉的童謠在網上列舉了出來,但記者在幼兒園隨機採訪卻發現,許多小朋友都稱很少聽到粵語童謠,只有兩三成小朋友聽過一些經典童謠句段,但也不是個個都能哼得出。

在禪城區幾家小學的走訪中也發現,在音樂課上,老師教的基本上都是《小燕子》、《春天在哪裡》等這樣的普通話童謠,幾乎聽不到粵語的、民間的童謠。

在小學,記者隨機問一些學生,是否會唱粵語童謠?大部分同學都說沒有唱過,也幾乎沒有聽過,只是偶爾在電視上聽到一兩句。但對於《老鼠愛大米》、《愛情買賣》這樣的流行歌曲,都能哼唱幾句。許多同學都說,接觸歌曲主要來源於電視,但電視上都是流行歌曲,根本也找不到粵語童謠的蹤影。

呼籲:

把童謠排入教學內容

佛山作家協會主席鄭啟謙希望能夠在幼兒園和小學舉行粵語童謠普及、學習、創作、比賽等活動,這對於保護粵語童謠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水區白坭鎮第二小學副校長梁妹霞也表示,童謠的作用是流行歌曲所不能代替的。「單純的歌詞,對小孩子個人的成長很有作用,有助於培養小孩子的良好品行,對長大待人處事也有幫助。」她認為,由於在目前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較多的學校從考試出發,已經少了童謠的教學與傳播,這十分可惜。

獲獎作品選錄

《佛山好》(三等獎)

綠景小學 葉小瑩

你問好

家在哪

佛山就是我的家

天藍藍

水綠綠

還有蝴蝶和鮮花

拜大佛

到祖廟

北帝面前彎彎腰

看烏龜

聽粵劇

依依呀呀停不了

制陶瓷

到古灶

千年窯火仍在燒

陶娃娃

瓷寶寶

活靈活現真奇妙

到廣州

地鐵好

打個小盹就去到

健康行

有綠道

鍛鍊身體快長高

你問我

住在哪

佛山就是我的家

守紀律

講禮貌

文明城市齊創造

粵語童謠逐個數——

《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蝦崽你乖乖 落床,天朝阿媽要捕魚蝦羅,阿爺睇牛要上山坡。

《落雨大》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 《凼凼轉》

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排排坐》

排排坐,食果果,貓兒擔凳俾姑婆坐,坐爛個屎忽,唔好賴我,賴番隔離個二叔婆。

《跳橡筋》

董存瑞,十八歲,為國犧牲炸堡壘,炸到堡壘咯咯脆,全國人民流眼淚。

相關焦點

  • 設個「粵語角」
    原標題:設個「粵語角」「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圓……」「排排坐,食粉果,豬拉柴,狗燒火,貓兒擔凳姑婆坐,坐爛個屎窟唔好賴我……」呢啲經典嘅粵語童謠,你識唱幾首?之前個仔嘅學校搞六一活動,選咗6首粵語童謠俾學生表演,邊唱邊跳,學校使咗好多功夫先至教到大家識唱。嗰段時間個仔日日返來屋企都要唱幾輪俾我聽,邊唱邊問我:你識唱未?
  •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粵語童謠 你還記得嗎?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舊時粵語童謠(主要是明清、民國時期的),但一來這些舊時粵語童謠基本找不到音像材料,有的作品雖有文本卻已沒幾人識唱,二來曾有吧友曾指出粵語童謠要「與時俱進」,所以本貼最終寫成傳唱至今的粵語經典兒歌介紹,本貼不少作品都脫離了
  • 懷念粵語童謠
    白 話廣州◎陳嫚 職員新聞話,海珠區有一對五旬嘅美術老師夫婦自創百首粵語歌謠配漫畫,以此獨特嘅方式來傳承廣府文化。睇咗之後,我真係思緒萬千,感慨多多。粵語歌謠,我自幼就成日聽嘅喇,而上式一次聽,居然係廣州亞運開幕嘅時候,真係慚愧至極。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要把唐詩歌謠化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歌曲都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其實不然,他們都有著同一個作者——被外界稱為「粵語童謠之父」的香港人韋然。「在韋然之前,幾乎沒有能唱的粵語童謠。」本土知名音樂人鄧偉標告訴記者。而韋然本人也坦言,如果不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他「傻傻地」不計成本去從事童謠的收集、再創作工作,那些歷來只能誦讀的童謠可能已經不復記憶。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欲把唐詩歌謠化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歌曲都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其實不然,他們都有著同一個作者——被外界稱為「粵語童謠之父」的香港人韋然。    「在韋然之前,幾乎沒有能唱的粵語童謠。」本土知名音樂人鄧偉標告訴記者。而韋然本人也坦言,如果不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他「傻傻地」不計成本去從事童謠的收集、再創作工作,那些歷來只能誦讀的童謠可能已經不復記憶。
  • 我喺廣州人,我識講粵語!
    估下呢啲常用粵語字點讀咯!(講真,我查之前都唔識)其實,粵語真的很好玩只要你了解、學會之後就會發現這種語言很有魅力!3這些粵語童謠 我唱開頭你就會哼 小朋友聚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會無緣無故唱這首歌雖然這幾句話無聊又毫無意義但是就很愛唱這是從幼兒園老師那裡學回來的召集大家吃下午茶的時候這首BGM就會出來了還記得這是婆婆教的童謠
  •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粵語童謠要維權
    香港「神曲」、粵語兒歌《小明上廣州》自去年12月誕生至今,熱度仍在持續。最初被網友上傳至YouTube不足一周,就創下六十多萬的高點擊率,之後掀起惡搞狂潮,並衍生出各樣版本。歌曲唱至街知巷聞,更掀起一陣「論小明」熱潮,連香港特首曾蔭權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2011」開場致辭中也不忘以該首兒歌作為引子。
  • 【粵趣學堂新年巨獻】粵語好有趣,日日學幾句,第九季發聲朗讀計劃
    人人自細識粵語,廣府文化代代傳。身為廣府人點可以唔識講廣府話?
  • 粵語童謠 粵唱粵流行
    前天,「愛國愛家鄉,做文化越秀人———粵語童謠,粵唱粵流行」小學雛鷹小隊擂臺賽,在越秀區少年宮火熱進行。今年的雛鷹小隊擂臺賽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每個小隊以主題式的演繹來體現隊員傳承與探究廣府文化的過程。比賽現場各支隊伍盡顯風採,文德路小學的月光story小隊,在《月光光》的童謠裡創新地加入詩歌《古朗月行》和關於月亮變化的小歌謠,使原童謠的意境更加豐滿。
  • 思考:童謠會不會消失
    這幾年親戚朋友聚會,卻發現孩子們都不會唱廣州童謠,甚至聽都沒聽過,有些朋友的小孩甚至連粵語也不會說,反而英文兒歌大家都會唱,到了我們孩子那一輩,廣州童謠會不會消失,哪裡還能聽得到?當年:童謠陪伴幾代人成長  「《落雨大》《凼凼轉》當然熟悉,還有《排排坐》《雞公仔》《點蟲蟲》……這些童謠現在幾乎聽不到小朋友唱了。」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雖然每年只有一天全球約定的閱讀日,但學習和閱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學習粵語和粵文化更是如此。一直以來都有自己友在後臺問:「想學粵語要看什麼書?」、「屋企嘅細路不識講點算?」、「識讀唔識寫真系好尷尬!」
  • 【粵語好有趣,日日學幾句】第9季發聲朗讀計劃第3天打卡任務發布
    人人自細識粵語,廣府文化代代傳。身為廣府人點可以唔識講廣府話?練好一口流利的粵語,需要我們的堅持和努力。
  • 《雞公仔》《氹氹轉》 雞仔童謠你識幾首?
    《雞公仔》《氹氹轉》 雞仔童謠你識幾首?雞年了,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和「雞」有關的粵語童謠,領略童謠中所蘊含的寓意。據講這是最早版本的《雞公仔》,它反映的是舊時粵地女子因婚俗陋習,過門後不分晝夜拼命幹活仍遭公婆虐待的故事。雞仔媒人形容那種不是專業做媒卻又喜歡做紅娘的人,這一稱謂還略帶一些貶義,大概是因為自古以來,媒人屬於「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
  • 你能唱幾首童謠?
    結果表明,如今,27%的英國父母假如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無法回憶起哪怕是一首童謠。在各年齡段的父母中,無法完整回憶起一首童謠的比率分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父母(39%);55~64歲的父母(27%);65歲以上的父母(13%)。
  • 第一本「小學粵語教材」終於面世了!
    同時,一大波講住普通話同埋自身家鄉話嘅「新廣州人」湧現,漸漸的導致廣州人失去咗講母語粵語嘅能力。喺現實中,外地嘅小朋友系好少甚至系唔識說粵語嘅,再加上而家學校d老師大部分都系外省嘅居多,教學更是用普通話!!
  • 肇慶特色兒歌童謠給力創文 童聲向善唱開美德之花
    在文明校園的創建中,以兒歌、童謠等文化載體,在「孝」字下工夫、做文章,傳播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表現對真、善、美的嚮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以兒童、童謠創作作為一個支點,讓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在文明家庭創建環節中,以學校、社會、家庭所組成的「三結合」,做到學校老師熟唱、學生家長知曉,共同推動創文工作,營造一個和諧氛圍。
  • 這些粵語日常用語 你學會了嗎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粵語就是為了能夠出去和廣東人交流,雖然普通話是國語,但是在粵語地區特別是港澳地區的交流還是以粵語和英語為主。所以如果你是在粵語地區發展,那麼還是很有必要學會粵語的。無論是粵語的九音六調還是粵語俗語俚語,已經各種不同於母語的語法等等,其實學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如果日常生活粵語可以交流無障礙,那麼前面學不學似乎也無所謂。下面就來介紹生活中能用到的粵語日常用語。1.請入嚟坐。這個朋友來家裡做客就能用到了,表示「請進來做吧」。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我會說粵語,我很自豪。點解廣州人要遷就一啲唔識講又唔肯學粵語噶外省人?為左佢地聽得明就要全部人講普通話?明明系佢地來廣州,唔應該系入鄉隨俗,學習我地噶粵語文化咩?我甚至系聽過一啲外省妹妹仔講:「有些同學說粵語好煩啊,我們又聽不懂,幹嘛要說。」你聽唔明邊個叫你來廣州?你聽唔明唔識學噶咩?生活係廣州十幾年都聽唔明粵語?Chapter 2.